首页 > 断袖兄弟是女郎 > 第24章 捐银

第24章 捐银

2025-04-02 01:03:44

听出说话的是沈昀, 一屋子的人都愣了愣。

沈熙嘴角扯了扯,隔着窗户朝外看去,便见她爹一脸怒气地冲进了院子, 忙起身。

刚走到门口, 就和正进门的沈昀对上了面。

父亲!你还知道我是你父亲?见了沈熙,沈昀更加来火,我问你,那两坛酒哪去了?是不是给卖了?沈昀知道侯爷跟沈熙之前的打赌, 本也没当回事,没想到沈熙竟真的赢了,而侯爷也竟真的给了她两坛太湖白!他只觉荒唐,随即又觉得心酸, 他还没喝过府里的太湖白,他个十来岁的孩子, 侯爷却一下子就给了两坛!柳姨娘却替他高兴, 他开始还不明白, 听完她的话,顿时眉开眼笑。

对啊, 沈熙可是他的儿子, 得了好酒,还不赶紧送来孝敬他这个老子?心情大好的他立刻让小厮送出去十来份帖子,广邀好友, 共品琼浆。

他等了一晚上, 却不见沈熙人影, 才想起来如今公子们轻易进不了后院, 于是,第二日特意向衙门告了假。

哪成想, 沈熙一早便出了府!柳姨娘劝他,三公子可能是有要紧的事要办,他憋着气,又等了一日。

谁知,等了一上午,却等来沈熙身边的小厮提了酒出府的消息。

邱姨娘正好听见,立刻问他,三爷可知道三公子要拿这酒做什么?他刚来京城,又没个认识的人,总不会是想拿出去卖吧?他若肯卖,三爷能不能帮忙说和说和,我娘家愿意出高价。

他一听这话,再想想上回万两银子的事,立刻警惕起来,嘴上却骂,什么卖不卖的,我侯府缺那点银子吗?等门房的人告诉他沈熙空着手回府时,他觉得几个姨娘看向他的目光都变了味。

他若真是去卖酒了,他就,就打断她的腿!沈熙看向满面怒容的沈昀,略带惊讶地问道,父亲怎么知道?你真卖了?沈昀心里再有准备,依旧两眼一黑,声音都变了调。

这个目无尊长,不思孝道的孽子,竟然真敢去卖酒!听闻两河泛滥,数万人受灾,我娘当年就是因为家乡受灾才四处飘零,受尽苦难。

如今,我没法孝敬她老人家,便想替她圆了生前的愿望,让这世上少几个像我娘那样的人。

沈昀没想到他竟说起了他娘,一时没反应过来,就见沈熙羞涩一笑,可父亲也知我身无分文,只有祖父给的两坛酒还值些钱,便,便将酒卖了,打算将换来的银子捐给朝廷赈灾。

若是,孩儿做错了,还请父亲责罚!沈昀嗝了一声,扬起的手举了半天,到底没敢打下去,可就这么放过他,他又不甘心!这个大的事,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你说了,我难道会拦着你不成?我就知道父亲是个心怀天下的铮铮铁汉!是我怕捐得太少给咱们侯府丢脸。

所以才没告诉您,既然父亲知道了,孩儿也就不怕了!说完,沈熙两眼孺慕,一脸崇敬地看着沈昀。

沈昀眼睛瞪得老圆,看了半晌,有点儿丧气地摆摆手,这事,你个孩子就不要插手了,交给为父好了。

转头又想起什么,没好气地问道,银子呢?话没说完,就被人从外头打断,老三这话说的对,这是大人的事,用不着你个小辈儿拿私房来出头。

侯爷大跨步进了院子,一脸笑意地看着沈熙,你有这份心就行了,剩下的事就交给你父亲吧,他如今也在朝中任官,享着皇恩,捐个万把的银子不是大事。

用不着你那几百两的零头。

沈昀这下怒气成了惊吓,万两?他在兵器司这么多年,拿的俸禄也没万两!不等他开口,就听沈熙正色道,祖父,银子再少也是孙儿的一片心意,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这都是仰仗圣上圣明,如今圣上有了难处,孙儿身为子民,虽势单力薄,却也有颗爱国尽忠的心。

虽说一千两百两少了些,可一方有难,八方来助,百索成结,百川成海,祖父焉知蚍蜉不能憾树?听她说这话,侯爷瞥了一眼旁边的沈昀,吓得他浑身一颤,不等他开口解释,就听沈熙又接着道,再者,孙儿也有私心,我生下来便未曾见过生母,只知她亦是因灾受难,孙儿不能报母恩,只能多行善事,为生母祈福积德,望她早生极乐,下辈子自在做人。

一番话说的侯爷依旧头疼,却难得地没打断,大手一挥,行,就这么办了!送走了侯爷和沈昀,猴子哭丧着脸,公子,咱们真要捐啊?那可是一千两百两银子,不是一两二钱!公子幸苦三个月,白费了!就是不捐,咱们也留不住。

沈熙凉凉地道。

猴子一愣,不明白她这话什么意思。

咱们一出门就被人给盯上了,左右被人知道了,这事若是只是侯爷知道了,倒也罢了,偏偏,三爷知道了。

猴子想到刚才三爷那副气急败坏的模样,不由得若有所思。

沈熙笑了笑,与其咱们一个子儿都捞不到,还要被骂不孝,不如干脆捐出去,你瞧,侯爷不就很高兴吗?别忘了,咱们还有条大鱼呢!侯爷进门一直笑着脸,证明永安侯府的那事他还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这银子她沈熙就能赚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怎么把剩下的那坛酒也弄到手。

猴子反应过来,立刻咧嘴笑,不管是两千两,还是五千两,都是一大笔银子!别傻乐了,赶紧先把东西送到缈儿那儿去。

知道她昨日出府逛了,小丫头拉着她连声地问,街上的人多不多,铺子多不多,铺子里都卖些什么?是铺子里的东西好还是咱们府里的东西好。

沈熙可怜她长大这么大,连个大门都没出过,今天便给她买了一包袱吃的玩的用的。

第二日,半个月没上朝的昌平侯沈远柱又上了一封折子。

一众朝臣以为他又是要弹劾,没成想,却是替自己孙子向朝廷捐了一千两百两白银,用以资助两河受灾百姓,同时也替沈昀和侯府各捐了五千两。

折子一出,本还为着赈灾银两吵吵嚷嚷的群臣顿时安静了下来。

今年一入夏,南方便一直降雨,八月,淮河下游的凤阳淮安两府便接连传来河水决堤的消息,朝中紧急调拨人手赈灾钱粮。

谁知,入了九月,由淮河入海的黄河水位暴涨,导致受灾范围扩大到三府十八县,户部一边要给受灾地区调拨钱粮,还得再分拨款项加强黄河堤岸,一时便有些捉襟见肘起来。

户部尚书这些天为了银子的事愁白了头,连宫中的开销都缩了水,偏缺口还迟迟补不上,如今听得昌平侯这么一开口,立刻眼睛一亮,一脸愧色地走出列队,激扬陈词一番之后,也跟着捐了三千两。

群臣一时面面相觑,再不敢落后,纷纷认捐。

愁眉不展近两月的崇文帝李孝祯这会儿脸上总算带了点笑意,开口道,昌平侯府忠孝仁义,朕心甚慰!退朝后,沈远柱跟着崇文帝进了书房。

别拘束,坐下说话。

见沈远柱还站着,崇文帝随意地摆了摆手,吩咐小太监给他上茶,看着太监手里的端上来的茶盏,笑着摇摇头,算了,还是给他拿个大海碗来吧。

沈远柱嘿嘿笑了两声,您还记得这茬呢?皇上看了他一眼,笑了起来,怎么不记得,以前在我帐里,回回都抱着我的茶壶灌!谁不知你是属牛的。

见他只顾着傻笑,皇上伸手点了点他,说罢,谁给你出得主意?皇上知道他除了打仗,其他万事不管,没想到这回却关心起了朝政,要说没人指点,他是不信的。

沈远柱却没直接答话,喜滋滋地搓了搓两手,皇上,臣新得了一个孙子!叫沈熙。

嗯。

皇上没在意,朝上已经听过这个名字,见他又提起来,狐疑地看了一眼,你不会因为高兴生了个孙子,就想着捐银子给朝廷吧?再想想他的性子,还真说不准,便笑着道,你家老三别的不怎么样,唯有这子孙运比你强,瞧这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蹦。

沈远柱又嘿嘿笑了两声,皇上,这个孙子是臣刚认回来的,之前一直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孩子。

当即将沈熙的身世说了,没想到,皇上听完却皱了眉,这么说,他生母是青楼的女妓,他从小在青楼长大?沈远柱见皇上神情,立刻坐直了身子,梗着脖子道,青楼怎么了,您忘了,臣出身也不光彩。

沈远柱虽出生军户,他却是个奸生子,生父不详,为着这事,他爹没少搓磨他跟他娘,更因为这事,他十一岁就被送上了战场,这事知道的人不多,皇上是其中之一。

皇上见他一副急了眼的模样,看了他一眼,哼了一声,没说话。

沈远柱被那一眼看得缩了缩脖子,小声嘀咕道,当年可是您自个儿说的,英雄不问出处,怎么到如今倒较真起来了,真要讲究起来,我这样的一生下来就该被摔死,哪还能跟着您享这么多年福。

皇上见他还跟跟他顶嘴,有些头疼。

这老东西,这么多年,还是这副德性!见皇上没追究,他立刻接着道,他跟臣一样,出身不好,自小吃了不少苦头,可却是个懂事的,这捐银子的事儿就是他提的。

不光心善,而且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他姨母被人杀了,他小小年纪就敢提刀去替他姨母报仇。

对了,仇家就是应天卢家,之前臣上折的。

皇上一听这话,刚好看两分的脸立刻彻底冷了下来,这么说,你之前上折子就是为了给孙子解决恩怨的?你把朝廷当什么了?把朕当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