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宝笑了笑,我知道,你看这个,他们家给的车马费都比邳国公府的多一锭呢。
满宝打开荷包,送给刘三娘一个。
刘三娘倒没推辞,收在自己的荷包里。
满宝上了马车,回到周宅侧门后还拿出一块银角给车夫,你送三娘回宫去吧。
车夫不想收,满宝就笑道:拿着吧,今儿我有喜事,就当是喜钱。
车夫一听,立即收了钱,笑吟吟的和满宝行礼,小的恭喜大人高升。
显然,早朝上的事,宫里差不多都知道了。
满宝笑着点点头,让他和刘三娘走了。
满宝和郑太医说过,可以明天再进宫,但刘三娘显然不可以,她还要工作呢。
目送他们的马车走远,满宝就转身,老早就开了门等候的门房立即殷勤的上前帮满宝拎着药箱,满小姐,周老爷,周太太,还有周大奶奶他们都在家呢。
以前周家的侧门都是关着的,刘老夫人考虑到这边侧门进去就是周家人所住的宅院,怕门房嘴不严实往外漏事,所以门房都是守在里面,外面的人敲门了才知道。
但自从上次门房被白善罚过一次后,门房就改了,刘老夫人选了嘴巴更严实的三个人一起守着侧门,门大部分时候都是开着的了,他们也会和其他家的门房一样坐在门槛上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以至于现在周家人连隔壁的杜家一天出了几趟车都知道。
满宝一进门,坐在院门不远处的老周头就和她对上眼了,他立即放下烟杆,跑上来问道:怎么这时候回来了?满宝就抬头看了一下太阳所在的位置,知道现在宫里通知的人应该还没到,于是道:爹,咱家今天有喜事。
老周头,你又升官了?满宝:……倒也算不上升官。
哦,老周头扬起的声音就落了下来,有些失望的道:那是皇帝又给赏赐了?爹,你知道的真多。
老周头就得意的道:那是,这都是你刘祖母说的,她说你这次立了大功了,还让我们提早做一下准备呢,我还以为你又要升官了呢,想着你要是又分职田,那能不能选个近一点儿地方的,到时候我们好种菜……虽然我没升官,但我封爵了,老周头听不太懂,啥爵?满小姐,宫里来人了。
满宝还来不及解释,守着侧门的门房就赶紧跑来。
一个小内侍跟在他身后进来,看到周满拎着药箱站着便笑道:周大人也在家,那倒好了,再有一刻钟圣旨就到了,您准备一下吧。
满宝客气的应下,让门房去通知管事打开大门。
然后就拉着她爹回去准备接旨,把娘也找来,赶紧准备接旨的东西。
老周家也不是第一次接旨了,还是很有经验的,老周头来不及问是什么圣旨,忙去和钱氏准备香案,等他们准备好,宣旨的人也到了。
这次宣旨的却是礼部的官员,只是后面跟着内侍而已。
对方和周满不熟,不过对周满还算客气,对周满笑了笑后便展开圣旨宣读。
满宝领着老周家一堆大小跪着听旨,长篇念下来,除了满宝和休沐在家的周立学和周立固,没人听得懂圣旨的意思。
……温正恭良,珩璜有则,礼教夙娴,医者仁心,谦虚恭顺,于国有功,现奉为圣喻册封为栎阳乡主……周立学和周立固都是一呆,但圣旨还没完,继续念道:旌奖贤劳,乃朝廷之著典;显扬亲德,亦人子之至情……周金乃崇文馆编撰兼太医院太医周满之养父,仁义慈善,与人不苟……兹特封为奉政大夫,远增林壑之光,益享桑榆之乐。
这下换满宝呆了,她一脸惊诧的抬头看向礼部官员,所以这就是礼部官员来宣旨的主要原因?但这还没完,拿着圣旨的人顿了顿,咽了一下口水后继续道:母氏劬劳,义实兼乎教育;朝廷宠数,礼特重于褒荣……钱氏乃崇文馆编撰兼太医院太医周满之养母,惠朗知义,温恭守礼……兹特封为罗江县君,茂膺冠帔之华,永示家庭之式。
满宝眼含热泪,恭恭敬敬地向圣旨磕了一个特别响的头,真心诚意的道:臣,谢陛下隆恩!宣旨官便笑着将圣旨合拢,双手交到周满手中,笑道:周大人,恭喜您了。
又对还不懂发生了什么的老周头行了一礼,叫了一声道:周大夫,回头下官可要来讨一杯水酒喝的。
满宝立即道:我回头就去礼部发请帖。
宣旨官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满口应下。
满宝只准备了一个荷包,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好在周立学和周立固机灵,已经悄悄的往后退,直接拉了小钱氏走,小声道:娘,还需要再封两个红封,还有铜钱,家里还有多少铜钱都拿出来,一会儿外面的人都给他们几串。
小钱氏:……给这么多?哎呀,娘,这可不是一张圣旨而已,那上面封了三个人呢。
小钱氏一头雾水,不过她还是带着儿子去拿钱了,就在满宝说话的功夫,他们拿了一包袱的钱来分下去。
跟着来的内侍和侍卫们也只是推辞一下就塞怀里了,这是喜钱,不拿的话反而不好。
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散了。
老周头这才说话,这位大人是不是喝酒了,怎么冲着我叫大夫?周立学:爷爷,刚陛下封了你做奉政大夫。
老周头心一颤,有些害怕,这,这是做什么的?难怪我刚才似乎听到我名字了呢。
满宝立即安抚他,爹,这是恩荫,就是一个封号。
周立学已经叫道:爷爷,我不是常说以后要当官给我娘挣个诰命吗?这就是诰命了,您受小姑恩荫成了奉政大夫,以后您也是有品级的人了,见了县太爷都不用跪,人家也要叫您老爷的。
老周头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就觉得眼有点儿晕,半晌才咽了咽口水问,怎,怎么恩荫的是我?那你娘呢?------------第2419章 食邑(给书友凉亿的打赏加更一)钱氏比他冷静多了,虽然也激动,不过却并没有失态,而是眼睛亮晶晶的问满宝,我似乎也听到了我。
满宝狠狠地点头,娘,陛下封你做县君了,五品的诰命!老周家这一家大小才听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立即围上来团团恭喜老周头和钱氏。
满宝都被挤到外面去了。
满宝蹦了蹦,发现爹娘被兄嫂和侄子们围得很严实,便不得不拖了一张椅子过来,直接站在上面往里看,爹,娘,我还有话没说完呢……没人听见她说话,周五郎很兴奋的道:爹,这是大喜事,晚上我们家吃酒吧。
老周头连连点头,好好好,吃酒,吃酒,让你大嫂做。
周立学则道:爷爷,奶奶,这么大的喜事该发喜钱的。
老周头还是点头,好好好,发钱,发钱……钱氏也道:我回去拿钱。
老周头根本没清醒过来,还是连连点头,眼睛都有些红。
但周立君已经在外面兴奋的接口道:奶,不能要你们的私房钱,要公中的,我去取钱。
于是周立君随手拉上周立威和周立固,去库房里抱钱。
满宝趁机跳下椅子要挤进去,结果五头领着六头七头几个立即顶着脑袋钻了进去,直接将缺口填得满满的,爷爷,奶奶,还有我们,还有我们。
满宝……等周立君带着两个弟弟抱来一怀抱的钱,直接塞在老周头和钱氏手里让他们发时,老周头才回过神来。
他一下抱住钱不舍得给了。
钱氏也没想到周立君抱来这么多的钱,她以为的钱是几百个钱,到时候这么多儿孙一人发几个就可以了,但是这……钱氏抱着钱,手上按着一吊钱,一时没有动作。
老周头这才想起他闺女来,看了一圈后大叫道:满宝呢?满宝蹲在椅子上闷闷的道:我在这儿呢……大家让开一条道儿,这才发现她因为穿着官服,还戴着官帽,所以不好挤进来。
大家立时不好意思的一笑,连忙将她拉进来。
她看到老周头和钱氏怀里的铜钱,也乐了,爹,娘,你们就发呗,我也要。
老周头就摸了摸铜钱,一时没有动作,钱氏却是拿起一吊钱直接塞给她,笑道:行,给你,拿去吧。
老周头这才恋恋不舍的给她一吊,然后问道:满宝,那什么大夫有钱拿吗?满宝摇头,那是诰封,又不是真的当官,不过节假日朝廷会给您送礼的。
送什么礼?不一定,会送米面,会送肉,会送布匹和衣裳,各个地方的都不一样,有时候也会有喜钱发。
周立学:爷爷,这诰封最要紧的是体面,您只要往外说您是奉政大夫,外头的人就知道您有个孩子最少得是五品官。
周立固,而且还当官当久了,不然就是很得圣心的官,毕竟诰封也不是谁都能得的。
这下连满宝都点头了,她是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皇帝还会诰封她父母的,所以才会那么惊喜。
有些官员和礼部申请诰封,可能申请七八年都未必能下来,并不是你当了官,朝廷就会诰封你的父母妻子的。
这是恩荫,何为恩荫?先有功,后有恩荫。
不管是实打实的功劳,还是苦劳,都得先立了才有资格和礼部申请,礼部还未必会批准。
而且,官员的功劳恩泽是有限度的,你这边要求封赏父母和妻子了,轮到儿子恩荫时,礼部就不会给了。
所以很多人会将这个权利保留着,以后给孩子读书用或者恩荫出仕用。
反正,礼部那边都有一笔账呢。
所以满宝特别理解,她最大的官职是从四品编撰,诰封她父母却都走的五品。
等老周头和钱氏终于理解了诰封不容易得时,刘老夫人已经扶着郑氏过来恭喜他们了。
老周头和钱氏立即起身和她们见礼,老周头一脸不好意思的炫耀道:都是满宝这孩子,要我说有恩荫这种东西以后留给孩子们多好,何必这时候用了给我们呢?刘老夫人就笑眯眯的道:这是孩子的孝心,而且您二位养育她长大,这本就是亲家您该得的荣誉。
刘老夫人说话好听,老周头被夸得飘飘然,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
钱氏拉着刘老夫人笑得:亲家祖母,您快别夸他了,一会儿他该更得意了。
刘老夫人一是过来恭喜,二则是来和他们商量办酒的事的。
她笑道:如今我们三家算是三喜临门,所以这顿喜酒可得好好的办起来。
老周头歪头疑惑,三喜?不是四喜吗?他掰着手指头算,白善封爵,二少爷封爵,我和孩子他娘得了诰命,这是四喜啊。
刘老夫人:……她笑着纠正道:亲家和亲家母诰封是一喜,满宝升官是二喜,满宝和善宝二郎一起封爵是三喜,这不是三喜临门吗?钱氏一怔,连忙问道:满宝封爵是什么意思?都已经被热闹得忘记这事的满宝立即反应过来,将怀里的两吊钱塞进周立君的怀里,让她帮忙抱着,爹,娘,我也有爵位了。
老周头立即道:对,我还听到你的名字了,三次呢。
满宝:……只有第一次是封我的。
钱氏便问:封你什么了?也是县子之类的吗?不是,是乡主。
栎阳乡主。
老周头他们孤陋寡闻,都不懂,乡主是什么?满宝噎了一下后道:就是一种爵位的名称,和白善他们的县子差不多,也只有五品,我有五百户的食邑呢。
老周头他们不懂食邑是什么,满宝就道:就是在栎阳县下,县令会分拨出五百户的人给我,这些人缴纳上来的租税是给我的。
老周头立即领会,那口分田的田租?对,还有丁税和赋等,他们交上来的税赋不会上交给朝廷,而是交给我。
当然,她也只能拿东西和钱,对食邑下的人是没有管辖权的,他们依旧归栎阳县来管理。
老周头和钱氏张大了嘴巴,这种几乎一人即可代一国的爵位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
------------第2420章 栎阳(给书友凉亿的打赏加更二)满宝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和老周头钱氏解释清楚爵位和官职的区别,为了让他们更能够理解,她顺手提了恭王做例子。
恭王现在身上就没有实职,他之前是亲王,封地在晋州是好大的一片,封地内的赋税等都是属于他的,他虽然没有管辖权,但因为那里头都是他的食邑,他要是有什么想法也是可以和那里的县官说的。
满宝道:比如给免个赋税,少点儿捐赋之类的,还是可以说的。
后来他是郡王,封地被收回去一部分,被收回去的那部分里的百姓,他们就不再向恭王缴纳赋税,而是向朝廷缴纳。
老周头呆呆的,你都是王爷了?满宝:……爹,我就是个五品的乡主,食邑就五百户,相当于六个我们村,或者三个大梨村这样的。
钱氏也呆,那也很厉害了,比你爹还厉害呢,我说的是亲爹。
老周头回神,立即扭头问刘老夫人,亲家,善宝也有那什么什么邑吧,他有多少户?刘老夫人就笑道:有的,和满宝一样,也是五百户。
老周头立即问道:那在哪儿呢?他也扭头问满宝,我们家那五百户在哪儿呢?你知道谁家是谁家吗?就在栎阳,满宝道:回头我去问问栎阳县令,白善的封地在陇州呢,不在这儿。
满宝说到这儿反应过来,咦了一声道:陛下怎么把我的封地放在栎阳?应该放在罗江县才对呀。
刘老夫人就笑着点了一下她的额头,傻孩子,在栎阳还不好呀,天子脚下好营生,他们缴纳的赋税也多些。
栎阳属于雍州,距离京城很近,万年县过去就是栎阳,距离京城的外城不到百里,快马一个时辰就能到,比到他们的庄子还近。
当然,栎阳也不小,还得看那五百户划分在哪里,万一划分在另外一个角落,骑马上一天才能到的也有可能。
不过刘老夫人觉得不会这样,她笑道:你正受恩宠,礼部和栎阳县县令不会太过为难你的。
何止不会为难,栎阳那边收到旨意,因为皇帝没有指定具体的地方,只是给了封号栎阳,栎阳县令便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周满以后怕是还会升。
于是他仔细的研究起公文来,在琢磨了半天过后,终于确定礼部也没指定地方,于是他就拿出栎阳县的地图琢磨起来。
半天过后在临近万年县的地方小小的圈了一块地方,打算那五百户就从这里拨给周满,将来她要是还升爵,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给她拨。
栎阳县令喜滋滋的想,反正周满就是一个外臣,她将来顶天了能升到县主,食邑千户,正好把这一片都给她做食邑才好呢。
而与此同时,郭县令正对着他的师爷唉声叹气。
师爷:……大人,您怎么了?郭县令道:我们想从栎阳抢的那几个地方怕是抢不到了。
师爷:……他的大人为什么总是想从栎阳那边抢地盘呢?不过他还是连忙问道:户部那边明确拒绝了?不是,郭县令郁闷的道:陛下封赏周满为栎阳乡主了。
师爷不解,这和我抢栎阳的地盘有什么关系?难道周大人要给栎阳县令做主?他家大人不至于就此害怕了吧?怕什么,上啊!郭县令就瞥了他一眼道:陛下要是不指定食邑的具体地方,栎阳那边很可能会把和我们万年县接壤的那几块地方划给周满。
师爷反应过来,脸色冷漠了下来,哦。
那是抢不到了,都是周满的食邑了,他们抢过来也没用,又不能征税,也不能干别的,何必吃力不讨好呢?郭县令很可惜,本来户部那边已经有些松口,都快答应把临近他们万年县的那个乡划归他们万年县了,谁知道突然天降一个栎阳乡主?栎阳县令要是不傻,就一定会拿她隔开两县,到时候他彻底不能吞并栎阳的地盘了。
真是可惜。
栎阳县令却很高兴的第二天就让人把划好的名单给呈递上礼部和户部了。
就在满宝送完白善去参考,转身去给邳国公夫人看病回宫时,栎阳那边来的官吏就已经把文件送到了礼部和户部。
因此等满宝在宫里忙碌完,萧院正宣布给她和卢太医放六天假时,礼部和户部已经检查过文件批复了下去。
满宝特别高兴的早退了,出宫的时候顺便绕道去礼部,想问一问她的封地可有具体的位置。
礼部的那封文件还没收起来呢,闻言拿出来给她看,这是五百户的名单和人数,您看一下。
满宝就翻开看,先是看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记下地方后才开始看他们的名字,随口问道:这是陛下划的地方吗?礼部官员就笑了笑道:不是,这是栎阳县令划的地方,说起来这几个村所在的武屯乡还很有名呢。
他道:栎阳古城便在此处,一千多年前它曾是秦国的古都,不过那里荒废了许多,先帝时,栎阳曾并入万年县,不过后来又分给了雍州……反正就是分来分去的,所以……很穷。
当然,这个穷是和京城周边的县相比的,比之罗江县还是好太多了,好歹属于中县呢。
分给周满的四个村也还不错,只是因为被分来分去的,所以之前上级官员都没有很认真的打理,所以有点儿穷。
因为礼部是太子管着的,基于周满是太子的人的认知,礼部的官员们就天然对她有好感,毕竟他们是自己人嘛。
所以被满宝拉着问的礼部官员很尽心的和周满科普,这武屯乡因为有古城,前朝时商业很发达,来往长安的客商很多都会在那里停留,说是乡镇,其实比当时的万年县还要热闹。
京城是经过战乱的,当时京城打起来,很多人都搬到附近的向村里躲避,久而久之,武乡县反倒发展得比万年县还要好了。
于是先帝登基后,见万年县实在冷清,就将栎阳并入万年县,当时的万年县县令就将栎阳那边的人和客商都引流到了万年县……礼部官员顿了顿后道:但后来因为县太大,不好管理,而且长安县和万年县,该当以长安县为主,加之雍州要为陪都,于是先帝又将栎阳归到雍州,单独成了一县。
但之前聚集在栎阳的客商,权贵,官员等都跑到万年县去了,他们是不可能再回去的,于是栎阳古城就一日比一日荒废,到现在已经和普通的乡镇没两样,甚至比它们还要显得破败。
满宝:……我,我就吃个食邑而已,这是县令们该操心的事吧?礼部官员愣了一下后就颔首笑道:是,的确是县令们该操心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