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迟疑了一下,她倒是不怕明达和长豫在婆家受欺负,魏家家风清正,魏知的人品如果在大晋排第二,怕是都没人敢去排第一。
他教出来的儿子,才华怎么样不说,人品还是过得去的,至少是个君子。
她只担心长豫欺负人家,从不担心人家欺负长豫。
至于明达,更不会了。
白家上下皆是忠厚老实的人,她当时同意,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儿,还有一点则是白二对明达的情义。
不过,亲卫还是需要有的,倒不是防着她们被夫家欺负,而是有了亲卫,她们在外想要做些什么也容易些。
知女莫若母,她这两个女儿什么性子她还是知道的,有些亲卫在身边用也好。
不过一千就不必要了。
大晋的公主按照规制都是有亲卫的,在八十到五百不等,权看皇帝对她们的宠爱和封赏。
目前亲卫数量最多的是皇帝的姐姐昭公主,不过昭公主已经去世,剩下的公主中,大多都是亲卫两百或三百。
不是皇帝小气,而是,这些亲卫也都是国库在发军饷,所以除了特别宠爱的公主外,很少有人能拿到最高档次五百。
皇帝原先给明达挑选的亲卫就是五百,可他现在觉得五百不够用。
难道王氏女没有陪嫁吗?那肯定是有的,但她还是被欺负了,为什么呢?那自然是因为陪嫁不够多,她的陪嫁要是足够多,那能被马家一举拿下瓦解吗?可惜皇后不愿意,不然多给五百他也是养得起的,大不了多出来的那部分人走他的私库呗,嗯,不然让明达自己养着也行,多给她一些产业,便是什么都不做,出来的钱也够她做军饷了。
皇帝在心里计划着,就和皇后道:之前殷礼说起京城拥挤,连雍州那边房屋也稀少拥挤起来,许多来京的人不得不到底下的村子里居住,出行很是不便,我看不如扩大雍州城,建造新城街如何?皇后看了看他,就问:陛下想在哪里扩建?皇帝就轻咳一声后道:朕看雍州西南方就不错,那一片临近渭水,土地也平阔,到京城也近,对了,雍州城到栎阳不远吧,而栎阳距离万年县又近,要是扩建过来,将来雍州和京城差不多就可以连在一起了。
这样来京更近,也越加方便旅人了。
皇后虽然知道他有私心,但略一想这也算与民有益,便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提醒道:陛下不可太过。
皇帝心中雀跃,连连点头,伸手握住皇后的手道:朕知道,你放心。
皇帝第二天就和朝臣提起这事儿,魏知他们也知道现在京城拥挤,尤其现在国泰民安,来长安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来此求学的,经商的,务工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豪富之人自然能够在京城买房子、租房子住下,可没钱,或资产不丰的人呢?连当地人都有可能被挤占离开京城。
早两年魏知就提议过扩建长安城池,但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搁置了,现在不是扩建京城,但扩建雍州也不错。
雍州是陪都,距离京城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够到,而皇帝选的这块扩建的地方更近,到时候修一下路,基本上一个时辰就能够从新城到达万年县,倒是方便了不少在京城读书的寒门学子。
于是大家商议了一下,至于范围还需要户部和工部的人共同去勘测过,上报数据后交由朝中官员商议。
这件大事告一段落,殷礼找的人就上折弹劾马刺史治家不严,将王氏、崔氏和马家一同捂在私底下的事情扯到了明面上。
朝堂中的大臣们面色没多少变化,心中却各种吐槽都有,惊讶不已。
这其中,损伤最严重的不是王氏,甚至不是马家,而是崔氏。
虽然折子上没有点明,但只要稍一打听的人家都知道王氏女当时是被她伯母崔氏给送回马家的,也是因此马家才会肆无忌惮的折磨王氏女。
人们怜惜王氏女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质疑起崔氏的教养。
而对于现在有赖姻亲存活的崔氏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京城中,各家后宅的崔氏女一时之间都恨死了王崔氏,但这时候却是什么都不能做,还要装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来先对付马家。
唐夫人也没想到这事儿还会闹到朝堂上,他们已经足够低调了。
因此不由皱眉,有些忧虑起来。
唐大人就笑着安抚她道:别担心,事情闹出来,崔氏更不能善罢甘休了,放心吧,就算你父亲不动作,崔氏也不会放过马家的,他们势必要将此事的过错全都栽在马家上面才好。
又道:如今你们要做的就是盯紧了马家,别让他们狗急跳墙对孩子动手。
唐夫人道:我已经给父亲去信了。
她叹息道:此事一出,我们王氏也算出名了。
唐大人笑了笑道:还有崔氏顶在前面呢,不怕。
唐夫人就横了他一眼道: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我们王氏的后宅可也有不少崔氏女呢。
远的不说,她祖母就姓崔!唐大人就摸了摸鼻子道:是为夫的错,不该如此幸灾乐祸的,那我们给父亲去一封安慰的信。
走开,还嫌弃父亲他不够烦心的?其实王族长还真不怎么烦心,太原距离京城也不是很远,消息传递得总是快一些的,他前脚才收到马宏中鼻青脸肿的回到并州的消息,后脚朝堂上的事他就知道了。
并州距离太原并不远,马家还是住在临近太原的县城里,快马一个时辰就到了。
王承在马宏中进县城前又拦住人打了一顿,这次没有唐夫人震慑性的拦着,他下脚有点儿狠,虽不至于把人打残,但身上的伤看着很可怕。
打完了以后王承就跟着四姐和五姐夫妻俩回家了。
王族长亲自见了他们,问了一下马宏中的反应后,再一得到京城来的消息,他便招来一个管事道:去马家把表少爷抱出来。
王庚愣了一下后道:大伯,这时候把孩子抱出来,马家要是告我们抢孩子……------------第2446章 八卦(给书友凉亿的打赏加更三)王族长道:把孩子送来太原,不要带回王家,过两天代州的马丰就到了,到时候把孩子给他送去。
王庚和王承等人一脸迷茫。
王族长就让他们看了一番什么是借力打力。
既是让王氏消气,也是为了给崔氏正名,崔氏不遗余力的在打击马家,没过两天,太原一带就传满了流言。
都说王氏的六娘子在马家被欺负,而她伯母崔氏被马家蒙蔽,没有察觉到侄女在马家受苦,于是心中自责难过,便一边派人将王六娘接出来送到京城治病养伤,一边回娘家搬救兵,势必要让马家付出代价。
王氏承认了这一说法。
这也是他们让崔氏出手的报酬,将崔氏女做的事大被一盖遮掩过去,至于在这一过程中崔氏女和王家二房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王族长是不会过问的。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在皇帝的特意宣扬之下,连后宫都知道了。
明达和长豫对此都很感兴趣,可惜她们现在不太能出门,也不好召外面的小伙伴们进宫来见,只能今天报个伤风,明天报个肚子疼,点明了要让周满来给她们问诊。
最近天气很稳定,所以宫里宫外的人都很少生病,满宝除了修书外也就接平安脉的活儿。
明达和长豫一捣蛋,满宝就只能拎着药箱到后宫里来,然后放下药箱就跟她们盘腿坐在挂着帘子的敞轩里吃茶聊天。
一边吃还一边摇头晃脑的道:萧院正都知道了,这两天不住的看我,认为我浪费医疗呢。
长豫:你现在又没有病人,我们也不算白占大夫,也没让你开药吃药,怎么浪费了?满宝:浪费纸张笔墨也是浪费。
她道:纸张可贵了,因为我写书,崇文馆那边嫌弃我花销高呢,总是怀疑我拿了崇文馆的纸张去太医院开药方用。
一个部门的花销是一个部门的,是不能共通的。
她纸张上的花销一向大。
不管是在崇文馆还是太医院,她的纸张花销都是最大的,满宝都不太想用他们的纸张了,她自己在商城上买的既便宜又好用。
但有时候她写下来的东西需要给人看,虽然她从商城上挑选下来的纸张和他们的差不多,看不出区别来,但有心人还是能看出这不是宫廷造的纸张。
用自己的纸张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庄先生说过,公私要分开,而且要分得很开才行。
她在纸张上的花销一向大,要是连记录脉案之类的东西都用自己的纸张,以后崇文馆和太医院势必会减少她这方面的费用,再延伸出其他的问题来,到时候她会被人欺负的。
因为听庄先生的话,崇文馆和太医院虽然偶尔会抱怨她用纸多,但从不会少了她的用度。
虽然不开药,但每次回去还是得写脉案上档,可不就浪费吗?长豫很光棍的道:那你就写我有病吧,就说我郁结于心,惊悸伤心之类的,随便编造一些,然后给我开些安神汤。
明达差点儿把茶给喷出来,笑道:更浪费了。
满宝点头,认为她没有抓到重点,干脆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今天是又有了什么消息吗?咦,白善没告诉你吗?满宝道:今天不是他轮值,他在翰林院那边呢,没进宫。
皇帝虽然喜欢招白善入宫问政聊天,也喜欢用他整理折子之类的,但也不能天天都是他。
行走一共三个,偶尔也要轮到别人的。
所以白善偶尔会留值翰林院,不进宫。
萧院正不许太医院参与朝堂上的事,太医院便很少议论这件事。
长豫和明达的消息一半来自于皇帝,还有一半则来自于宫中的内侍和宫女。
明达都有些兴奋的道:马宏中和王六娘正式和离了,听说他叔父做主,让王家把孩子给带走了,从此以后马家和王六娘及孩子再无关系。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问:真的?长豫:当然是真的,父皇亲口说的。
没错,这个八卦消息是皇帝告诉姐妹两个的,消息之快,恐怕住在唐府的王瑞乐还不知道呢。
皇帝的消息来源自然是殷礼,这一次却不是为了八卦,而是为了别的,八卦只是顺便而已。
长豫上午才从父皇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想要和满宝分享,她道:父皇说,王敏连夜去见了马丰,俩人也不知道聊了什么,马丰回到并州以后就请宗族出面,先是夺了他兄长的族长之位,然后就要把他们这一支分出去。
结果也没分,长豫一脸惋惜的道:不过他们家被这样一吓,就愿意把孩子给王家了。
明达道:他们这是断臂求生呢,这个孩子给王氏比留在马家更好,不然强留下来,王氏未必会投鼠忌器,却一定会恨他们要挟,马家和王家还是相差太大,所以马家赌不起。
皇帝之所以告诉两个女儿这些,也是为了让她们知道,我们家是大晋一等一的人家,这世上除了天下百姓外,就没人能与我们家相提并论,所以你们要记住,以后到了外面,你们只要不是违法惹了天下苍生,其他人,谁欺负了你们都别怕,回来告诉父皇,父皇给你们做主。
马家当然赌不起,就满宝他们知道的,马宏中已经被从府学中除名,有王氏在,还有陛下的那句无才,又无德的话在,他这一辈子都别想出头了。
至于他弟弟,听说也被王氏打压得在太原府学待不下去了,已经主动请辞,要出去游学。
这时候马丰从他兄长手上抢夺族长之位,对于他们大房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满宝却有了和皇帝不一样的感悟,她和明达长豫道:可见世事无常,人还是应该立得直,行的正,以前王六娘于马家是绝对的弱势,要不是他家行为不端,也不至于落此下场。
可见强弱是不一定的,人在强时行得端正,弱时才不会招来致命打击;弱时就该向王六娘一样坚韧,才有那一线生机。
明达和长豫听得一愣一愣的,长豫呆呆的道:父皇说以后要多给我一些亲卫,要是有人欺负我,当即叫了亲卫回宫禀报,他给我做主。
明达道:……父皇日理万机,我们既然成家了,总要自己立起来,不能什么事都找父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