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民为本,朕自然有准备的。
魏知这才沉默了下来。
皇帝一见他做了退让,立即撸起袖子看向萧院正和周满,压抑着兴奋道:来,两位卿家上来给朕看看吧?满宝抬起头来,就正好和萧院正对上目光,俩人都有些无奈,只能上前。
满宝特别尊老,而且萧院正是上司,自然他先把脉,于是打死不先上前,牢牢的站在他身后。
萧院正无奈,只能上前给皇帝请脉。
大家都目光炯炯的盯着看,有几个特别反对皇帝亲征,比如礼部李尚书之流,就脚步微移,移到皇帝的侧边,正好和坐在凳子上请脉的萧院正面对面。
他使劲儿的给他打眼色。
萧院正看见,干脆微微闭上眼睛,半仰着头给皇帝搭脉。
其实根本不用搭,前天他才给皇帝请过脉呢,秋高气爽之时,皇帝身体好着呢。
半晌,萧院正收回了手,起身站到了一边。
满宝看着萧院正,希望他能先开口说点儿什么,但萧院正只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便示意她赶紧上前。
满宝无奈,只能收回目光,坐到小凳子上,将皇帝的手放在案上轻轻地搭了上去……半晌,满宝也起身站在了一旁。
大家都看向俩人,用目光迫害他们,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
满宝看着萧院正。
萧院正这才将皇帝的脉象如实的报告出来。
赵国公有些不耐烦,直接问道:您就直接说陛下的身体能不能御驾亲征吧,你说这么多,什么脉圆,脉润的,我们也听不懂呀。
萧院正:……不是脉圆,是脉实,罢了,说了你也不懂,但我想,魏大人和李尚书皆学识丰富,应该懂的吧?当下文人,谁读书的时候不顺着看一本《黄帝内经》?就算不钻研,也把不出脉来,但辨脉还是做得多的,我都告诉你脉实有力,润无凝滞了,你还听不懂?反正皇帝是听懂了的,立即叫道:朕就说朕身体好吧?萧院正有些欲言又止,不由看向周满。
满宝正垂着头思索,没看到他的眼神。
魏知察觉到了,于是在皇帝就要定下御驾亲征时,他直接开口问道:萧院正,周太医,陛下御驾亲征是否真的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若是陛下御驾出行出了事,你等可担待不起。
萧院正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儿呢,因此才不肯将脉象说得太通俗易懂,我说皇帝现在脉象很好,身体强壮得能杀两头牛,回头他要是出事了找他问罪怎么办?虽然这就是实情。
于是萧院正深吸一口气后道:陛下此时的脉象是真的好,但出行之事谁能肯定?出门在外,毕竟水土不同,更何况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萧院正顿了顿后道:而且,陛下身上还有旧伤。
皇帝没想到他临阵倒戈,不由瞪大了眼睛,一转头看见周满便道:周卿,你以为呢?满宝行礼道:我觉得萧院正说得对,陛下,喝水都有可能噎死人,何况出门,还是御驾亲征这样的事呢。
皇帝愣了一下后大乐,拍着扶手笑问大家,是啊,难道朕要因噎废食吗?他也总算知道萧院正这老东西在担心什么了,直接道:今日诸卿既然都在这里,那边晓喻下去,朕出征远行乃朕之执念,与太医院的判断并无干系。
萧院正悄悄松了一口气,冲周满露出个赞赏的目光。
魏知叹息一声,问道:陛下远征,那朝中的政务交给谁?由太子监国,皇帝早有考虑,道:之前朕去雍州避暑,太子监国两个月,不就做得很好吗?一直站在一旁当背景板的太子:……他有点儿怀疑的抬头看向他爹,怀疑他早有预谋。
屋里其他大臣也有如此怀疑,不过一想,皇帝是去了行宫才知道高句丽又打了营州的事,之前并不知道,所以应该只是巧合。
于是众人又将心收了回去。
皇帝又点了魏知、李尚书和刘尚书,以及老唐大人道:几位卿家到时候辅佐太子将内务管好,朕带着大军在外也可安心征战。
众人还能说什么呢?他连萧院正和周满都提前请来了,虽然他们自认阻止皇帝御驾亲征是对的,但也得拿出强大的理由来。
光靠一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显然是不足够的。
因为皇帝一句鼓舞士气就堵了回去。
不过大晋对高句丽的确多次受挫,倒不是他们没打赢,但打赢之后却没收服对方,在他们看来,那和没打赢是一样的。
像对东西突厥,高昌等国,他们打过去,赢了,把地盘占了,设了州郡,以汉人之礼治之,这才算赢。
再不济和吐蕃一样,打赢了,该收回的土地收回,收不回的,接下来几年你也老老实实的纳贡,皇帝逢年过大寿,让你进京来贺寿或者过个节,吐蕃不仅会派使团过来,偶尔吐蕃王还会自己亲自过来。
这才叫亲和,叫有来有往,叫亲密无间,叫番邦之国。
结果轮到你高句丽,打你的时候投降倒是快,折子上写的比唱的都好听,但该纳贡的时候不纳贡,叫你进京来叙一叙,你百般推脱,这也没啥,你不找存在感,皇帝忙得很,也懒得搭理你。
结果你昨年斩断其他藩国来朝的道路,今年就暗搓搓的出兵抢我的地盘,这就很过分了。
这样的情况,要说他们大晋赢了高句丽,就是文臣出身的大臣们也不能答应,更不要说武将们了,他们早憋着一口气了。
而私底下,民间是有些不好的传闻的。
因前朝覆灭的原因有一半是因为东征高句丽,因此民间总说高句丽就是中原的克星,谁对上它,都会被灭国。
此时皇帝御驾亲征和派兵东征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也正因为这一点儿,众臣才能那么快被说服。
不过他们这一关是过了,后宫里还有皇后的那一关呢。
于是皇帝离开御书房往后宫去时还特意叫上了周满,把太子也给捎带上了。
------------第2602章计划(给书友4848的打赏加更)回后殿的时候他就叮嘱俩人了,周卿,朕的身体很好,一会儿见了皇后你就照实说。
对太子则是,朕不在京城,你该多安慰皇后,一会儿你就去试试。
太子:……皇后也才处理完宫务,才在宫女的扶持下起身动了动脖子,听到皇帝来了,便连忙带着宫女内侍迎出去。
皇后本有话说,但看到跟在身后的太子和周满,她就收住了话,笑问:陛下怎么把周大人和太子都叫过来了?皇帝拉着她的手往里走,笑眯眯的道:周满今日给朕请脉呢,有个好消息告诉皇后。
皇后顺着皇帝坐在了座上,好奇的看了一眼周满,笑问:什么好消息?皇帝就笑吟吟的看着周满,示意道:周卿,什么好消息,你就说吧。
满宝:!!!她以为她就是个辅助,是个工具人,等皇帝需要的时候出来说一声他身体很好就完了,万万没想到陛下竟然让她主动出击,这就有点儿太为难她了。
这种事不应该您自己来吗?不然太子也行啊,或者把还没来得及出宫去的各位大人叫来也比她合适吧?满宝抬起头来,正对着皇后好奇的目光。
她便深吸一口气,和皇后道:娘娘,陛下的身体很健康。
皇帝连连点头。
皇后疑惑,我知道,前日萧院正才给陛下请脉,说是没什么问题。
皇帝鼓励的看向周满,满宝不由看了一眼太子,太子低下头去。
满宝只能面无表情的道:所以诸公已经同意陛下御驾亲征高句丽的事了。
皇后:!太子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皇后脸上的笑容落下些许,微微偏头看向皇帝。
皇帝正一脸期待的看着她。
皇后就微微一笑,手不动声色的掐住皇帝腰间的肉狠狠的一拧,笑着问道:陛下,周大人说的是真的吗?皇帝眼含热泪的点头,借着宽大的袖子遮掩一手按在她的腰上,道:梓童不必为朕忧心,朕,朕身体好着呢,不会有事的。
满宝趁机告退,陛下,臣想起太医院里还有些单子未曾处理,臣先告退了。
然后将空间让给他们一家三口。
太子幽幽一叹,认命的留下和皇帝一起劝说皇后。
满宝出了后殿便大松一口气,拍了拍胸脯这才往太医院赶,白善在太极殿下的台阶等他。
太阳不小,他就躲在桥洞下,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一抬头便看见翻飞的红色官袍飞过。
他连忙叫住人,满宝。
满宝就扒拉在栏杆上往下看,正与抬头的白善对上目光,她微微一笑,你怎么在这儿?白善和她招手。
满宝便连忙下最后几阶台阶,小跑着过去,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
白善从袖子里掏出帕子给她擦脸,问道:你急着去问萧院正太医署的学生能不能随军东征?满宝愣了一下后点头,是啊,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太医署里学疡医的学生多有不足,西域之行回来后我就常在想,我们培养的疡医和其他类型的大夫分明也可以往军中输送的,各地军医也可进京学习。
只不过因为太医署才建立没几年,维持住现在的规模都不易,更别说扩大。
所以周满只和萧院正提过两次军医入京学习的事,不过萧院正也只试探性的在小朝会中提过一次,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她觉得这是个机会。
在大臣们同意皇帝御驾亲征时她脑海中就劈出了这一道闪光,她道:陛下想速战速决,那出征的日子必定很近,我得尽早和萧院正商量出来。
白善便心中有数了,颔首道:好,你去吧。
满宝正要走,想了想又停下,问道:你也要去吗?白善笑着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低声道:你先去安排,我尽量。
跟随皇帝御驾亲征,这是一件成则立下大功,败也少有过错的大机会,除非皇帝亲征的路上出事,不然他们这些贴身的舍人一般都不会被牵连到。
中书省一共有六个舍人,这次皇帝亲征,他最少要带两个。
白善的几率是三分之一,但因为他和皇帝的关系,以及和满宝的关系,必定是高于三分之一的。
现在就看皇帝点的是太医院的谁随军了。
要是满宝,他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可能,若不是……他去不去也就无所谓了。
可二分之一还是太少了。
白善垂眸想了想,转身出宫去,他得出去用午食了,不知道大家吃了没有,他可以请打击去皇城外的那家饭馆吃个饭。
虽然那家饭馆的饭菜很贵。
李尚书还是过分了,仗着自己是皇族把饭馆开到了皇城门口外,这本没有什么,可做着独门生意,定价也忒贵了。
满宝小跑着回到太医院,一脸的汗。
萧院正他们正要吃午食呢,见她这样跑进来,不由道:周大人啊,你何时才能将宫中不得疾行这一条宫规记在心里啊?卢太医哼道:亏得你现在无孕,这要是有了身孕,这样跑来跑去的,看你怎么办。
刘太医则是指着桌子上的那个食盒笑道:周大人,您的食盒在哪儿呢。
满宝一边让宫人帮忙打水来洗手净脸,一边道:我才跑过来,暂且不想吃东西,萧院正,我有件大事要与您商量。
萧院正不慌不忙的夹了一筷子咸菜,然后将碟子递给其他人,道:随陛下亲政的名额?其他人消息滞后,纷纷一滞,片刻后瞪大了眼睛,连刘太医都忍不住惊道:陛下要御驾亲征?朝中诸公也答应了吗?萧院正颔首。
刘太医等人都皱起眉头,全都忧虑起来。
满宝连连点头,问道:您心中已有了打算了吗?萧院正抬头看他,道:本来是有了的,但听你这么问,你想去?满宝一听,不高兴了,您一开始没想让我去呀?萧院正没好气的道:随军出征,出入皆是男子,你一个女孩子去做什么?我一开始属意的是卢太医和郑太医。
卢太医和郑太医没想到雷从天降,直直就劈在了他们脑袋上,半晌说不出话来,看着手里的饭菜,有点儿委屈。
周满还有些委屈呢,道:院正,我是随军出征过的,有大量的处理外伤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