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6章 试验

2025-04-02 01:04:53

白二郎先写了文章,本来他想长篇大论一把的,但写到一半觉得国内城的百姓只怕欣赏不了他这么好的文采,于是便划去,挠了挠脸后干脆就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威胁的话。

白善他们之前去城门口劝降没少数高句丽王和高氏王族的罪名,他直接照搬,然后将此次城门之战也照实写出,先是苦口婆心,高句丽王连为他拼死作战的将军和士兵都能放弃,焉知他将来不会为了自己的权力富贵放弃你们?不论是能力出众如申鸣,还是忠心如那两千士兵,高句丽王都可以放弃;又威胁道,皇帝对高句丽王如此倒行逆施非常生气,特别是此战还伤到了皇帝的爱将契苾何力将军,所以你们确定要和高丽王一起承受大晋的怒气吗?威胁完,他话头一转,将高句丽王是怎么对待他的子民,而远来的皇帝又是怎么对待辽东百姓的做了一个对比。

高氏王族这两年本就没少加赋,今年为了对大晋和新罗百济用兵,更是增加了不少捐税,这三个月来就连追三次捐税。

也就国内城的百姓好一点儿,至今加捐两次,但外面的情况他们也都是知道的,听说更远一些的地方,不仅要交王庭的捐税,还要多交一部分给地方,日子更是难过。

这些都是有数据的,具体到日期和每一户要多交的捐税,当然,白二郎是不可能有时间去查资料的,这都是白善告诉他的。

此时他就坐在白善床前不远的桌子上埋头苦写,写一张就递一张给白善。

白善双臂撑在床上看得津津有味,和他道:再具体写几个小故事,比如那些因为家中无米,每天都要去城门领赈济粥的难民的故事。

白二郎抓了抓脑袋:可那样岂不是要把封尚书推出去了?白善横了他一眼道:此事略过不提,就写高句丽王的三次加捐,每次加捐他们都是怎么筹备粮食的,然后直接跳到现在赈济粥的事。

白二郎点头,有了点儿头绪,画画也是画这几个故事?是,白善道:你把底稿都写出来画出来,我让方大人给你找些文书,将这些稿子和画誊抄出来。

白二郎不太自信,孔明灯真的能把这些纸张带进国内城?你可以先在城外试一试,白善道:去问一下钦天监。

白二郎点点头,盯着白善看,你的伤恢复得这么快?这就可以起来了?白善这才发现自己为了看稿子方便点儿已经差不多要坐起来了,他立即又趴了下去,满宝开的药好。

白二郎很怀疑,契苾将军才醒了两天,身上高热得连水都快喝不下去了,你怎么……看着就要可以下床胡蹦乱跳的样子?白善趴在床上道:我年轻,恢复得快。

白二郎撇撇嘴不再问,罢了,都是兄弟,他不问就是了。

白二郎将纸摊开,思考了一下便下笔写故事,他这两天蹲城门看难民们领粥,自然和他们说过话,多少知道一些人的事;等满宝回来,他再问一问俘虏营里一些苦命的士兵的故事就可以了。

画不好画,既然你后背的伤对胳膊影响不大,那你帮我画一画吧。

白善思考了一下后道:你把写好的故事留下吧。

白二郎就高兴的留下了。

白善看着他,等了半晌见他没反应,便问道:你怎么还不走?白二郎道:我等满宝回来。

白善便继续趴着不动了。

满宝那里的确有不少的素材,能落到她手里的高句丽伤兵,随便扯出一个来都有悲惨的故事。

光被高句丽放弃在战场上一事就很可怜了。

满宝说得津津有味,白二郎拿着一个小本也记得津津有味,连白善都听得入神。

满宝说得兴起,凑到白二郎身边看他写的故事,道:我也画吧,我现在画画也很好了。

白二郎嫌弃,你的画还比不上我呢。

你就说要不要我帮忙吧。

白二郎斩钉截铁,要!但主力还是白善,白二郎一走他他就从床上起来,将门窗都关起来后将画纸摊开,照着白二郎写的故事画起来。

三人一起努力,一个晚上就将故事和画稿搞定,然后白善将东西交给大吉,让他带去给方大人找人誊抄……满宝和白二郎则拿着一沓白纸和白善在屋里做好的孔明灯去野外。

钦天监的一个官员与他们一起,到了指定的位置后指着小城道:现在吹的东风,站在这个位置上,孔明灯升空后就能飘到小城。

满宝将那一沓白纸放在半开的布包里,将绑着的绳子固定好,这才和白二郎一起点燃蜡烛……孔明灯晃晃悠悠的升起来,升到和周满差不多高时车沉浮了一下,许久飞不起来。

众人:……钦天监的官员忍不住道:带的东西太重了吧?白二郎一听,眼疾手快的将纸抽出来一半。

孔明灯本来已经要掉在地上了,这一减负,便晃晃悠悠的飞了。

起来,在他们的殷殷期盼下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一阵不太明显的风吹来,钦天监官员:……他扭头看了一眼还惊叹着仰头看孔明灯的俩人,正要说话,,一阵体验更大一点儿的风吹来,钦天监立即闭上嘴吧,也目光炯炯的看着越飞越远的孔明灯……还好,还好,不至于在同僚面前丢脸。

当天小城中出了一件稀奇事天空平白无故的撒纸了。

皇帝一听便觉有异,还以为是高句丽出手了,连忙将殷礼招过来问话,在人来前,他已经在心里将高句丽王来回碾压了好几遍。

殷礼道:那些白纸是驸马和周满放在孔明灯上吹进城里来的。

皇帝:为什么呢?殷礼表示他也不懂。

于是周满和白二郎兴高采烈回去时就被候在街口的禁军侍卫叫住了,连同行的钦天监也给带到了皇帝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