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4章 发现尸体

2025-04-02 01:04:53

长史不太高兴的回家去了,长史夫人看他如此便道:你这一天天的生气,眉头全是沟子了,今天又是为的什么生气?长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道:洛州医署的事,郑辜被人设陷,我让王爷上书弹劾洛州官员,王爷不愿。

长史夫人道:不是你说的王爷还是少参与地方事务的好,只做王爷,每年收该收的租子就行吗?……那不是事情严重到朝廷都派出天使来了吗?恭王身为藩王,他要是什么都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已经查出来,自然是要上书的。

夫人笑道:你们既然可以查得出来,使团自然也能查出。

那可未必,长史道:俞大人他们毕竟是初来乍到,要查这些东西须得从账目上查,不似我们,一直在洛州,不仅对洛州熟悉,我们的人手也多,查找消息要更快些。

但这毕竟是恭王府,你们说的话天使们就能相信吗?原先还自信满满的长史一顿,沉默了下来。

夫人不在意的道:要我说你们还不如不插手呢,上赶着不是买卖,那太医署是太子殿下在管着,王爷此时插手,谁敢信他给的消息?长史就拍着额头道:竟忘了这一点儿。

长史忘了,恭王却没忘,夜里冷,他用周满开的药水泡了脚,和心腹道:只给他们尸体,剩下的让他们自己查去。

等周满求上门来再说,上赶着不是买卖。

心腹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恭王知道假药案的事比周满还迟,但他来洛州就藩好几年了,势力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而且和每一个可能性都需要考虑调查的天使团不一样,恭王是从心的,他直接就道:以郑辜的家世,他有意购进假药不可能;以他的医术,大意购进假药也不可能,必是有人栽赃。

一句话就定性了,然后就让人去查洛州医署几次采购药材的时间和大概的单子,仔细核对就找出大概问题出在哪里了。

然后王府侍卫们还不小心发现了失踪的典药,不过人已经死硬死硬的了。

死了的典药在城外被发现,俞大人立即丢下手中的账本起来,我去看看。

夏大人立即跟上,我也去。

查账查得眼冒金星的卢太医和小谭太医也要去,俞大人就拦住他们道:这是破案,两位大人去了用处不大,不如我们兵分两路,你们在此继续查账,我和夏大人去看现场。

卢太医道:我们可以验尸。

杀人焉用牛刀,不对,是杀鸡焉用牛刀,俞大人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这两天看账看迷糊了,验尸这种事儿有仵作呢,用不到两位大人。

夏大人:对。

卢太医坚持,不行,这里就我们太医署的俩人,没人监督,你们就不怕我们徇私作假?俞大人立即道:监察百官是御史台的责任。

一边说一边看夏大人。

夏大人:……就好生气。

最后还是俞大人一人带着书记员和侍卫们去了城外。

他就比罗县令晚到了一刻钟,尸体已经被布盖起来,正要往车上扔了带回去。

俞大人连忙阻止,上前看尸体。

罗县令迎上去,用帕子捂着鼻子道:俞大人怎么过来了,这天寒地冻的,又冷又脏……俞大人抬手阻止他的话,将布掀开,问道:这就是医署典药?……是,罗县令捂着鼻子道:身上都有味儿了,应该死了有两三天了。

俞大人闻言就瞥了他一眼,问道:仵作呢?罗县令愣愣的:仵作在县衙里呀。

俞大人蹙眉,他怎么不来?验尸……得在县衙里验吧?俞大人就皱了皱眉,没说话,他卷了两下袖子,将布扯开,检查了一下典药的手脚,看到他身上的尸斑便伸出手指按了按,尸斑一点变化也没有。

他扯开他的衣襟看了看,发现尸斑全是红色的。

俞大人微微挑眉,收回手,起身问道:尸体在哪里发现的,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很快,五个青壮年就被带了过来,他们手上还拎着斧头之类的东西,只是身上是布衣,还打着布丁,在寒冬腊月里缩着脖子。

俞大人打量了一下他们,见他们的手上都是冻伤,便知道他们家境不是很好,站在他面前整个人都在瑟瑟发抖,他因此加快了问话,这么冷的天你们出门做什么?砍柴,五人道:今年天冷,木柴值钱,一担柴能卖十文钱,所以我们出来砍柴卖。

尸体是谁发现的?一个中年人瑟瑟发抖的抬手,道:我,我从边上走过,被拌了一下,我就觉得似乎踩中了啥,翻开雪一看,就发现底下有个人。

在哪儿?五人便带俞大人去看,就在边上的一棵树底下,大路边上,俞大人看到那浅浅的雪坑,眼睛微眯,他当时身上覆盖着雪?是。

雪厚不厚?不厚,但也不薄吧,反正我们走过的时候没发现底下有个人,要不是被拌了一下……俞大人就上前踩了踩边上的雪,若有所思,你们将他挖出来时,身上是新雪还是旧雪?是新雪,昨天晚上不就下雪了吗?我们觉得今天的木柴应该能卖到十二文。

所以他们才冒雪出来的。

俞大人便对罗大人道:这不是第一现场,再让人找,仔细的找一找。

大人是说抛尸?可抛尸的话应该不在这附近,或许是在哪处杀了丢到这里的。

俞大人扭头看了他,让罗县令脸上的笑容几乎维持不住后才道:我是说,有人从这附近将他的尸体挖了出来放到了路边,我们得找出这个地方来。

他扭头对侍卫们道:还不快去找?大家只能去找。

很快便有人在下坡一个位置找到了一个明显的雪坑,很厚很厚的雪坑,人踩进去差点儿半边身子都进去了。

已经猜到洛州有雪灾,且还不小的俞大人见状眯了眯眼,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扶着侍卫的手上前去看那个坑。

他没有让更多的人进来,不一会儿他们就扫掉了最上面的一层新雪,隐约看到了几组脚印。

侍卫咋舌,谁那么变态,人都死了还把人拉到路边曝尸?------------第2755章 找到(给贤愚的安辰的打赏加更)俞大人意味深长的道:不一定是变态,也不一定是想让他曝尸。

那是想干什么?想让人发现这具尸体吧。

俞大人让人小心翼翼的量了一下这些脚印,又检查了一下附近,然后才衡量过雪坑,在里面翻找了一下才作罢。

什么东西都没找到,但他量了一下雪的厚度,将边上站着的五人招手叫了过来,笑眯眯的问,你们看这雪这么厚,这是自入冬以来就没有化过?一个中年人低头看了一眼后道:这是阴地,背着太阳呢,照着太阳还能融化一些,这地方难,估计要等到开春温度上升后才能融化。

俞大人问:这一个月下了几场雪?四场,昨晚上才下了一个多时辰,其实并不怎么久,上一场雪才大呢,先是下了大半日,断了一下午后又下了一晚上,压垮了村里好几间房屋呢。

罗县令走了上来,重重的咳嗽了两声,那些人立即低下头去不敢说话了。

罗县令挤开笑容对俞大人道:俞大人,今年年景不好,下官已经上书汇报雪灾之事了。

俞大人微笑着点头,不在拉着五人问话,而是挥手道:行了,你们跟着回县衙签字画押后让你们的里长来领你们回去就行。

见五人紧张起来,俞大人就笑道:这件事不与你们相干,不过因为你们是发现尸体的人,因此需要签字画押,过后我们若有别的问题要问,还要上门找你们的。

俞大人说完,自有人将五人押回衙门里去等着里长来领。

罗县令都不由道:俞大人,他们的村庄距离洛阳城不远,何必让他们的里长再跑一趟,之后若有问题,直接叫人去村里喊人便是,他们不敢不来。

俞大人便笑道:还是照着程序来比较好,他们总是要在口供上签字画押的。

但口供已经现场记上,这会儿就可以签字画押呀。

罗县令不太愿意俞大人和当地的里长接触上,但俞大人已经转身,让人将尸体和五个目击证人一起带回县衙里去。

俞大人上马车,呼出一口气,和书记员小声的吐槽道:此人能力不足啊。

书记员就笑道:下官来前查过他的考评,前年为下等,但去年是中等,可见还是可以的了。

俞大人就轻哼一声,然后身子瞬间坐直,你刚说他前年的考评是几?下等。

俞大人蹙眉,洛阳县是上县,这里良田有,富商有,街道宽敞,商铺林立,是中原最重要的大城之一,人口增长不用操心,天灾基本上都能抗住,他是怎么得到一个下等的评级的?书记员不知道啊,他当时就想着既然要来洛阳查案,那就翻找一下洛阳县令的资料,当时去吏部调阅,就看到了一个下等和中等,至于原因……书记员认真的回忆了一下,不太肯定的道:洛阳前年似乎有旱灾?小旱而已,又不是大旱。

俞大人道:回去得去洛州的刺史府走一趟了。

贺刺史不是已经病重,只等着新上任的官员来接手了吗?他是今年才病重的,去年和前年的事总还记得吧?说起这事儿俞大人就生气,贺刺史五月便上书辞官了,朝廷却到现在都没找到接任洛州刺史的人。

都怪恭王,有他这个拦路虎在,即便洛州是上州,大家也都不喜欢来这里上任。

就怕不小心成了第二个益州前刺史。

谁也不知道现在安静的恭王是不是真的死心了,万一不是,他也暗搓搓的学着益州王谋划谋反怎么吧?到时候同流合污就是前刺史的下场,不同流合污就是白启的下场。

俞大人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甩掉,跟着拉尸体的车回到县衙后就先去看仵作验尸了。

他对仵作道:看一看他的脖子后处,可有击打伤?仵作将人剥干净翻过来看,摇头道:没有,倒是手腕上有淤青,后脚和小腿后方都有拖拽伤,应该是没死之前被人拖拽形成的。

那就看一下脑袋。

仵作便去检查脑袋,不一会儿便道:有伤。

俞大人就上前看,仵作道:是击打伤,但这伤不致命吧?可以使人昏迷吗?倒是可以,仵作看了一眼他身上红色的尸斑,道:他是被人打晕后扔在路上冻死的?不,是被人打晕后丢进雪堆里冻死的。

仵作就打了一个寒颤,现在这种天气,人要是在外面过夜的确可能冻死,更不要说扔在雪堆里了,不冻死也有可能窒息死。

他一直埋在一丈厚的雪中,算一算他死了多长时间。

是。

俞大人出去,不过没有留在县衙,而是留下一个侍卫道:看着点儿,看看有没有里正来领他们,核对他们的身份是否正确。

然后就走了,他回去找还在算账的夏大人,和他道:我们得去拜访一下贺刺史。

夏大人蹙眉道:贺刺史虽然还挂着刺史之职,却早已经不管事了,我们昨天不是才见过刺史府的长史吗?俞大人道:我们这次是去探病。

信他才有鬼,不过夏大人还是起身了。

卢太医也跟着起身,他幽幽地道:探病嘛,还有谁比我们太医去更合适的吗?小谭太医也道:贺刺史生病,陛下两次派石太医来看过,我们太医院里有他的脉案。

俞大人同情他们看了大半天的账册,颔首道:行吧,我们一起去。

贺刺史已经病入膏肓了,他想回乡,但皇帝一直没找到人来接替他,他就只能撑着这一口气不死。

但他已经卧床很久了,刺史府的事务基本都交给了长史。

贺家的下人将四人引进正院,要不是随行的有两位太医,贺家的夫人不一定愿意他们进来看人。

借着卢太医和小谭太医的光,俞大人和夏大人顺利的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贺刺史。

贺刺史勉强掀起眼皮看他们。

卢太医给他把脉,和小谭太医给他开了一张药方,但对他的病情并不是很乐观。

贺刺史对药方并不关注,再没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病情了,所以他一点儿不在意这张药方,只是喘着气问他们,你们有什么事要问我吗?虽然他病得下不来床,但洛阳来了天使,为何而来的他还是听到禀报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