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因为新稻种和新麦种在北海县的推广,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很多,粮价直接刷的一下降了下来。
又因为龙池码头,北海县里涌进了许多商旅,大家赚钱的机会也多了,于是不少人家都舍不得将粮食低价卖出去。
这种情况下,大家的生活水平提升,以前半年吃干,半年吃稀的人家可以全年吃干;需要混着糠吃的贫苦人家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甚至因为北海县提倡养猪养鸡,大家肉蛋都比以前吃得多了。
日子好过,明达才贴出公告,要为长寿县募集善款,可以接受钱、粮食、衣物,甚至木材一类的物资时,城里不少人都拎着粮袋去捐献了。
平民百姓,不舍的捐钱,但捐一些粮食还是做得到的,有的人家捐个两三升,有的人家捐两三袋……因为此事是公主主持,路过此地的商旅也跑来凑热闹捐献一些钱粮。
路过的商旅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本地的乡绅富商了。
其中以宋家捐的最多,赵家次之。
两家不仅捐钱,还捐粮食,布匹,还把家里不穿的衣裳收拾出来捐了,育善堂可谓收获颇丰。
明达让人将收到的物资都细细记录下来,谁捐了多少,哪怕只是一升米,这里都细细地记下来捐献者的名字。
明达核对完账目没问题便让人装车,和白二郎:你亲自送去长寿县吧。
白二郎惊讶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对呀,明达道:白善是县令,他离不开,殷或身体不好,你不去谁去?这批物资不少,虽然我觉得他们不敢贪了我送去的东西,但这世上的东西从不绝对,我还是不考验他们的人性了,明达将账本放在他手上,微微一笑道:这个就拜托你了。
白二郎只能捧住账本,行吧。
除北海县外,其他县也有人往长寿县去帮忙,更不要说青州城了。
刺史府从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就动起来了,郭刺史焦心得眉头都长痘了,他心很痛,非常的痛,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再有三个月我就要离任了……药材和粮食都准备好了吗?郭刺史抹了一把脸,勉强打起精神来,赶紧清点,明日我带过去。
大人,长寿县现在还在下雨,时不时的发生山洪,甚是危险……郭刺史摇手道:这么多人难道还保护不了本府吗?明日一早就出发。
他已经得了确切的消息,京中有意将他调回去,他这五年功绩不小,回去就算不升官,至少也平级。
但京官和地方官是不一样的,回去他才能往前一步。
此时不能出事,地动和山洪,死伤这么多人,要是处理得不好,别说回京,只怕连官帽都保不住,但要是处理好了……郭刺史打了一个抖,连忙问道:医署那边问清楚了吗,周大人真过去了?过了,昨天中午就带着人快马去了。
长寿县地动的消息也是昨天中午传来,看来她一收到消息便赶去了。
郭刺史叹息一声,挥手让人退下,好好准备。
周满已经带着人赶在夜幕前到了震中,这里最为严重,房屋倒塌,连山都塌了一小半。
地动是天快亮时发生的,当时已有人起身,但并不多,因为这两天长寿县都在下雨,下雨天庄稼人没活儿干,所以大家早上习惯多睡一会儿。
谁知道就那么一会儿,地动了。
不少房屋直接倒塌,结果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因为连日下雨,地动直接引发山洪,山上的水混杂着泥土冲刷出来,本来在地动中幸存下来的人又伤亡不小。
周满到的时候,空旷的地方和田野里到处是痛哭的声音,不远处的村庄里亮着火把,大家正在连夜救人。
周满只看了一眼便吩咐跟随来的士兵和护卫,把帐篷支起来,夜里可能会下雨,病人不能再淋雨,起锅烧水。
是。
众人忙碌起来,周满抓住一个明显是管事的人,你们里正呢,让他来见我。
里正,对方麻木的道:里正被埋土里了,还没挖出来。
周满:那你们村长呢?现在管事的是谁?让他来见我。
管事的是县尉,县令到另一个村去了,他一身泥的跑来,一看到周满便热泪盈眶,冲上去道:周大人您来了,我们挖出来不少伤者,都没来得及送去医署……让他们把所有伤者都抬过来吧。
县尉应下,立即去了。
周满带着前来帮忙的大夫们接手了这一片区域,升起的炉灶很快开始熬药。
浓重的草药味飘出,低垂着头坐在村子四周的村民们精神微振,抬起头来看向四周。
黑暗中,有人举着火把一边走一边喊,医署来人了,有受伤生病的过去看大夫了,能自己走的自己走过去,不能的喊一声,自有人抬……医署来人了,有受伤生病的……那人一边举着围着村子走,一边循环往复的喊着这句话。
不一会儿,黑暗中,有人摸索着站起来,看了一眼四周,在点点火光中找到了火光最集中的那一片,朝着那一处就去。
周满看了一眼他们打来的水,摇头道:这水必须烧开,所有用于清洗伤口的水都必须烧开。
周大人,你快来看看这人,他的腿保不住了,得锯掉。
周满连忙过去看,一番检查后道:我来试一试,实在止不住血再锯掉,多点两把火把。
是。
大家都动了起来,这一片很快聚满了人。
周满将细细地将手下的腿缝好,确定血止住后便松了一口气,往后退了一步,把空间让给西饼,给他上药。
西饼:是。
周满走出去检查外面的伤患,看到一个孩子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的被放在草席上,连忙上前看,一摸,入手冰凉,脸色苍白的抖动,她摸了摸她的脉搏,连忙将人抱起来,在帐篷里腾一张床,这孩子的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