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成功率

2025-04-02 01:04:47

满宝沉默了一下后道:综合来算的话,三成吧。

这个可能性很小了,但总比直接定论没有可能的老谭太医要好。

一旁的李三郎很憔悴,他问道:若是开腹取子,有没有可能只保大人?满宝立即道:要是开腹取子只保大人,那我有六成到七成的把握。

这有点儿出乎大家的预料了,韩尚书疑惑的问,不应该是孩子的存活率更高一点儿吗?满宝摇头,要是你们不愿意开腹,想要打胎保大人是不可能的;但你们要是愿意开腹,且只要求保大人,那我能用的药就很多,别的不说,麻沸散我就敢下足量。

韩尚书和李尚书:……两个人精一下就听明白了。

俩人都有些迟疑起来,一旁的李三郎立即道:那就保大人吧,岳父,孩子没了就没了,以后纳个妾生了孩子抱到三娘膝下就是。

韩尚书一听便叹了一口气道:也好,就如此吧。

韩大娘子却道:周小娘子,要是可以,还请尽量保住孩子。

她道:为了这个孩子,五娘受了很多的苦,她要是知道孩子保不住,心里还不知道要怎么样呢。

满宝就点头,我会尽量的。

然后就是商量着要做什么准备了。

开腹这样的大事当然不可能满宝一个人做,她是想请太医们帮忙的,不过她不确定韩家和李家能否接受太医进产房。

韩家和李家却没这么迂腐,人命关天了,还有什么能不能的?不过韩大娘子觉得他们倒是觉着没什么,恐怕韩五娘子不是很同意,于是问道:周小娘子,不是您做吗,既如此,不如让丫头伺候着,太医们则在门外帮忙?满宝问:你们家能请几个太医来呀?韩大娘子便看向父亲。

韩尚书便道:除了老谭太医外,还有一位刘太医。

满宝就点头道:行吧,我知道了,回头我看能不能请医女帮忙,到时候还请韩尚书出面请两位太医来商量商量。

到那天各人负责什么事都要讨论好,而且她也想问一问两位太医,遇到这样的病症,他们通常都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手术顺利,还有后续的治疗呢,这个也很要紧。

然后,她还得准备手术中的各种东西,李家和韩家也得准备一些药物……满宝的小脑袋开始噼里啪啦的规划起来,然后先给列出来一串东西,比如,她需要一个空空的房间,里面不需要什么东西,就放个可以让病人躺着的木榻,有些桌子椅子就好。

这些东西可以慢慢准备,还有各种药材,不过她决定一会儿回去和莫老师商量一下,明天再去找陶大夫他们讨论讨论。

她现在是斗志满满,但韩家和李家的情绪却都不太高,因为她给的成功率太低了。

但除了周满,他们又别无选择,因为别人连她的这点成功率都没有。

满宝没有再给韩五娘子做推拿,既然都要开腹了,就没必要让她受那个苦了,不过她依旧让她第二天做那些矫正动作,还指导了一下稳婆,交代了一下注意事项,确认她们学会后才走。

多运动运动总是好的,这个操对她的身体也有好处。

依旧是韩大娘子把满宝送出去,这一次韩大娘子没有给她诊费,满宝也不在意。

她现在对这些高门大户的做派已经很熟悉了,知道他们是不会在钱这种事上亏待医者的。

满宝让小芍直接送她回家,她先去马厩里和赤骥培养一下感情,喂它一把豆子,这才回屋放下书箱去找庄先生听课。

今天是她学习新课文的时间。

等她学完新课文,写完作业便回屋去找莫老师了。

莫老师的时间和手中能用的资源可比满宝多多了,他给了满宝一个好几个方子,都是麻醉方子,他道:这都是从古书上找出来的,我这边也在做试验,但用到的很多药材我这边都没有,你想办法买到寄给我,我看看试验效果。

他道:因为一些药材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这些药剂没有录入拟人模特的系统,它不能给你用药建议……可这几个药材我也没听说过呀。

满宝一边看着邮箱里的方子,一边给莫老师回话,我把药名都背下来了,这几个从没听说过。

莫老师没想到他们那里也没有,沉默了好一会儿后问道:那你把你们麻药的方子给我,我找人讨论讨论你的方子。

满宝应下,想了想后写了两个方子过去。

这两个方子,一个是从范太医那里得的,基本上是这个时代通常用的那一个,只是剂量的多少而已。

还有一个则是在百科馆内的一本中医发展史上找出来的,据说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已经验证过的最有效的中医麻醉药方了。

这个药方莫老师当然也知道,当初那本书还是他推荐满宝去看的。

他问道:这张药方上的药材你们那里都有吗?都有。

满宝研究过,虽然有两个药名不一样,但她还是找到了,她原计划给向铭学接脚筋时就用这一个麻药的。

莫老师很满意,道:我这里缺四个药材,是我们这里没有的,你找来给我,你那里不好做试验,我来做。

满宝应下,记下了他发过来的药名。

莫老师不断的给满宝发资料,系统叮叮作响,他道:因为药材的缺失,这些药剂的作用数据没有输入拟人模特中,所以一时还不能确定这些药剂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情况,你现在已经决定要剖腹了吗?病人家属已经答应了。

那你要做的事就多了,这一刻,莫老师也觉得主系统的限制太多了,不然他直接给满宝一个麻醉手环就好了,哪用现在这么愁心这个。

没想到,他们最大的障碍不是术中,也不是术后,竟然是术前麻醉。

莫老师叹息了一声后便继续刚才的话题,我给你发的是我今天在古籍上找到的一个针灸麻醉的资料,你可以看一看,记录的不是很详细,但这个技术是二十二世纪普遍应用于戒毒、癌症疼痛、风湿疼痛,包括治疗抑郁症的一种非药物麻醉术。

妙书屋------------第1239章 针灸止痛术(给书友楼主不在的打赏加更)满宝惊奇不已,针灸能止痛我知道,可那只是减轻痛苦而已,还不足以达到麻醉的效果吧?是不可以,但如果和药剂结合的话会发挥得更好的,莫老师道:我今天找了几个同事研究,我们都觉得,结合针灸可以减少麻醉药剂的使用,这对产妇和孩子都是很好的保护,你先研究研究我发给你的资料,不懂的再问我,对了,先把药买了给我。

说完又忍不住道:满宝啊,你不能只专注学医,药材也是植物,你既然是收录植物系统的宿主,为何不把那些药材都收录了呢?那样这边研究出来了,我就能直接购买,也就不用你邮寄了。

免得还得听她念叨邮费贵。

满宝就给自己辩解,那些药材都炮制过了,有活性的我都收录了,那没活性的,我有什么办法?她道,我也很努力的,不信你问科科,我一直有和郑大掌柜说,让采药人送一些活的药材进来,可京城的济世堂都是直接进炮制好的药材,根本不收散药,层层传递下去,谁也不愿意给我送新鲜的药材进来,唉,只能等我再长大一点儿,以后天南海北的去找那些药农收录了。

莫老师没多想,几乎是立刻就相信了她。

只有科科一点儿声音都不吱。

这完全就是宿主的借口,她之前沉溺于搞垮益州王,它因为她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所以什么都没说。

但现在她又沉迷于各种病例,根本想不起来收录东西。

要不是之前她和白善落水花去了太多积分,恐怕她还舍不得收录马呢,因为她钱变少了呀。

满宝是坚决不承认这一点儿的,但她似乎也感受到了科科的怨念,于是她一边支付积分让科科打印资料,一边承诺道:明天我要进宫给皇后扎针,到时候一定和小安公公买些花花草草的给你收录。

科科一点波澜都没有的应下了。

满宝就把打印好,还装订成一本书的资料拿出来,见它上面没名字,就提笔自己在上面加了四个字——针灸麻醉。

满宝看了看后问科科,你看,这看着像不像古籍?不像,你见过这么新的古籍吗?科科道:而且那封面上的字迹一看就是你的。

满宝这才想起自己失策了,唉了一声道:算了,反正这书也我自己看而已。

满宝退出了系统,拿着书打算去院子里边晒太阳边看书,因为这会儿天气是真的冷了,在屋里冷飕飕的,趁着太阳还好得赶紧晒一晒。

结果她才在院子的桌子上准备好笔墨纸砚,打算边看书边做点儿笔记,白善和白二郎就下学跑回来了。

白善直接约满宝,你去跑马吗?满宝略有些心动,她看了一眼桌子上摆的书,挣扎道:上哪儿跑呀,外面都是人。

我们可以绕着街道跑一圈,走到二柳巷那里给祖母和母亲请安,再沿着河流往下,再转一圈回来。

白善看出她心动了,便道:你昨天回来就说韩大娘子送的马鞍可以用了,今天大吉就给装上了,你不想试试吗?满宝就把东西一收,行,我们去跑一圈。

不过她给自己找了理由,我今天下午看了好久的书,正好让眼睛休息休息。

觉得满宝在屋里睡了半天的向铭学:……于是三人把书篮放下,把东西收好,便拿了自己的马鞭冲着马厩跑去了。

大吉早给他们套好马了,自己也牵了一匹高大的成马出来等着。

这是他们套马车的马。

四人牵出马去,三个小的在前面,纷纷爬上马,大吉则骑马走在最后面看着他们。

白善他们三个在七里村的时候都学过马,自然也自己跑过,但在村里跑和在城里跑还是不一样的。

村里可没这么多人,大家学马的时候又是秋后,那时候田地里可没粮食,大家可以放开了跑。

后来冬小麦种下去,大家就略微收敛着跑,除了麦地,其他地方也任由他们浪去。

可现在上了街,到处都是人,这会儿又都是大家下学下班回去准备做饭的时候,街上好多逛街买菜的人。

三个人雀跃的心情到了街上便一滞,只能坐在马上拉住马,让它小步往前跑,然后更颠了。

快马不颠,满宝觉得还不如让它慢慢走呢。

很显然,白善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拉住了马,开始让它慢慢走,见前面白二郎嘚啵嘚啵的跑出好远一段距离,连忙叫道:白二,你慢些吧,一会儿我们要被分开了。

白二郎回头看他们,这才发现他们三个落后了很多,他不高兴了,叫道:你们也太慢了吧,快点儿呀,到了河边人就少了。

才怪呢!四人骑马到了河边一看,沿岸都是人,比之大街上还不如,因为大街至少路够宽呀,还有车道,这里可没有。

于是他们连调头回去走另外一条路都不行,只能顺着人群往下,然后一脸沮丧的到二柳巷。

刘老夫人见他们这样失望,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伸手拉着满宝道:你们呀,跑马要去郊外,或去马场,在城里跑有什么趣味?满宝道:我们时间也不够出城呀。

那就下次休沐了再去,何必急于这一时呢?郑氏端了一盘点心来给他们吃,笑道:我们正说等你们休沐了一起去玄都观里打蘸呢。

这个满宝熟,每年入冬她娘都要带她上道观打蘸的,她连连点头,好呀,我们一起去。

白善和白二郎也没什么意见。

郑氏满足了,开始计划起那天该带些什么东西上道观。

刘老夫人让他们在这里吃晚食,派了一个下人过去常青巷和庄先生说一声。

二柳巷和常青巷相聚并不远,走路快的话也只一刻钟而已,白善他们为了享受骑马,非得绕上一大圈过来,结果愣是骑了三刻钟才到。

郑氏都不太明白他们这到底是图的什么。

郑氏见满宝身上还是去年的旧衣,手腕都快露出来一截了,显然是长高了,便把她拉到屋里,拿出两套她做好的衣服在她身上比划,笑道:这是我给你做的衣裳,你家里给你做的衣服是不是薄了些?满宝不好意思的笑,我大嫂不知道京城比村里冷的快,所以托你们带来的都是秋天的衣裳。

郑氏觉得她到底年小,还是不太会照顾自己,将两套衣服都比过以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正合适,不用改了,一会儿我包好了你就拿回去。

满宝好奇的问:郑姨,白善和白二没有吗?他们的也有,已经交给下人带过去了,你是姑娘家,和他们不一样,她道:你的衣裳怎么能过那些下人的手呢?郑氏喜滋滋的拿出一个盒子,将满宝拉到身前坐下,摸了摸她的揪揪道:女孩子就该精致些,你看看你,眼见着就要满十三了,怎么还是梳这样的头发?来,我帮你梳个好看点儿的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