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头接住她,闺女呀——父女两个高兴的抱了好一会儿,老周头就夸她,满宝越来越漂亮了,这衣裳也好看,还暖绒绒的。
满宝就给他看,这是披风,狐皮做的。
她道:爹,我和四哥买了好些狐皮,给你和娘,还有大嫂做了一件狐皮大衣,可暖和了。
老周头又心疼又怀疑,和你四哥买的?你四哥啥时候这么孝顺了?白善和白二郎也到了,从马上跳下来先和村里的人团团行礼,闻言忍不住抿嘴一笑,白二郎插嘴道:不是和周四哥一块儿买的,是和周四哥买的,不过周四哥说他没赚钱,平价卖的。
老周头听明白了,忍不住吹胡子瞪眼,念叨道:老四出息了呀,都学会挣自个妹子的钱了,怎么,他就不能孝敬一下他爹娘?他人呢?哪儿去了?白善拽了一把白二郎,白二郎便哈哈大笑着转身跑远了,跑向站在桥边的他爹。
白大郎已经从车上下来和他爹见礼了,他脸色有些发白,看见他弟欢腾成这样,忍不住摇头,真不明白他为什么哪来那么旺盛的精力。
白善和老周头行过礼后也回家去了,大家各回各家。
后面拉行李的骡车是按照各家来装的,一家一辆,装着老周家行李的车直接往老周家去,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卸下行李来,周五郎翻出一个箱子,打开,里面全是包好的各种点心糖果。
全都是他们在绵州城中买的,他把箱子交给二嫂,冯氏便开始拆了点心和糖果给大家分。
村民们也不客气,收了点心糖果后转身就找到自家孩子,给他们拿去吃,有的则叮嘱拿一些回去给老人尝尝。
他们也不走,就站在院子里和老周家人说话,主要是想和满宝说话。
他们对京城很感兴趣,想知道京城是什么样子的。
周五郎已经跑去找他媳妇孩子了,满宝就被众人围住,大家七嘴八舌的问起来,比如京城的大门是不是真的有八丈高,满宝是不是真的见着了皇帝……满宝也很喜欢跟他们说话,脱了披风后就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她爹的身边和人吹起牛来,哦,不,是说实话。
她表示京城比罗江县可大多了,随便一个坊都比罗江县大,一个坊内纵横四条大街,沿街是商铺,后面一格一格的则是住宅,想想看罗江县可只有一条大街呢……京城里好吃的东西也很多,漂亮的东西也很多……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周头最为捧场,冯氏几次想要插话都插不上,干脆就不打扰他们,转身把三丫拉了过去,按照箱子上贴的标签搬到各人的屋里去。
村里有人看到他们一箱箱的东西搬回房里去,先前还不怎么在意,这会儿却眼热得不行,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就忍不住问,满宝,你们这是从京城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满宝看了一眼后道:给我爹娘买的布料,还有京城的特产,再有就是一些书啊、药材了。
对了,我从济世堂里和药商买了好些药种,你们可以试着种在山上……村民们惊讶,忍不住问道:药草也能种吗?不怪他们惊讶,在他们的印象里,药材都是从山里采摘的野生的。
满宝道:我问过了,有些药草能种,反正也是用的山地,这些种子也不怎么贵重,试一试吧,若是能种出来自然好,种不出来也不妨碍什么。
其实这些种子都是她托药商们和药农收的,没办法,好多药材百科馆内都没有收录过,可药铺里基本上都是炮制过的,已经没有活性了,她只能将这些药材名字记下来,再划出可以收集种子的药材,然后出钱让药商们帮忙收集种子。
不然,她一种只要一两株生药草,就算她出的钱高,因为不好运输和存活的原因,药商们也不喜欢费这个劲儿。
所以满宝才转而考虑要收集种子。
有些药材是有种子的。
但正如他们所说,药材绝大部分都是从山里采摘,天生天长,种药材,别说七里村,别的地方也很少有的。
至于村里种的老姜和山药,他们没把它们当药材,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当菜吃的。
也就只有女贞子稀奇点儿,被他们算做一味药材。
满宝道:女贞子、老姜、山药还有枣片,这些都是常用的药材,用量颇大,如今我四哥已经决定要常走京城那条线,那你们多种些也没什么。
众人眼睛微亮,新麦种现在已经卖不出什么价了,听人说连很远的北地都换上了新麦种。
而且,这两年因为丰收和新麦种的产量,粮价还降了些呢,倒是今年被周四郎收去的老姜,还有和周二郎一块儿拉到绵州、益州等地卖的新姜换回来不少钱。
而且姜喜欢沙地,那种地方不好种粮食,拿来种姜是最合适的。
话题便一转,大家转到了农事上,也就没心思去想什么箱子不箱子的了。
金叔,你家今年就种了二十来棵枣树吧,上哪儿找的果苗?老周头道:二郎从外头找回来的,回头我问问他。
要我说还是种枣树比较好,生的当果子吃,晒干了能卖给药铺,直接种山上,能省不少地呢。
满宝,你带回来的种子都是什么种子?那药材贵吗?大家七嘴八舌的,满宝慢慢回答,得知这些药种她也都没种过,甚至好多连药农都没种过,所以哪怕她说她知道种植的方法,大家还是不太心动,反倒商量起来要怎么多种些老姜。
自从老周家说老姜可以晒干放到药铺里当药材,生的也能保存得更久,大家便都开始有意种起老姜来。
现在看来,完全可以再多种点儿嘛。
反正七里村旱地挺多的,可以少种点儿豆子,多种点儿老姜。
村民们见老周家厨房快做好饭菜了,纷纷起身告辞回家去,老周头留了一下,有两家就要留下吃,结果被人给簇拥着离开了。
人家一家子团圆,你跟着凑什么热闹?等人一走,周三郎便把门关上,把院子里的凳子一收,大家分了两桌进屋吃饭。
坐下以后老周头才发现不对,左右看了看后问,老四、老六和大头呢,他们怎么不在?众人:……爹,您这反应是不是慢了些?------------第1303章 看法(祝书友潇洒走一回生日快乐)满宝抬头道:爹,六哥和立重立君留在京城开店呢,过年生意好,他们不舍得关掉铺子。
她没说周四郎把周六郎和店铺押在胡商那里的事,继续道:四哥和立威进了一批皮货,在绵州跟我们分开了,要拿去茂州和益州卖,估计得好几天才能回来。
这种做生意的事老周头不是很懂,不过他对周四郎不走空的行为和周六郎勤奋劳作的态度表示了赞赏,于是暂且把他们丢在脑后,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给满宝,乐滋滋的道:好,那我们先吃饭,来,满宝吃肉,一路上都饿坏了吧?倒不怎么饿,就是颠簸得很。
钱氏看了眼一直兴奋不已的老周头,也给满宝夹了一筷子肉,然后道:快吃吧,你的房间娘让你三嫂收拾出来了,屋里点了火盆,晚上要是太冷,就再加一床被子。
满宝应下。
一家人开心的吃了一顿晚食,饭后大家就点了灯分东西。
大房、二房、四房和五房都给各自的屋里人买了好东西的,满宝当然也不会忘了三哥他们,也给他们买了一箱子的东西。
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这些东西在京城时就分门别类的放好了,已经抬回各自的房中,他们自己会分。
主要的是,满宝这次还从京城里带了一些书回来,这是她买回来给三头他们的。
家里的书大部分是她去先生那里手抄,然后三头他们再从她这里手抄一份过去的,其实书还是很少。
这一次,她把许多她已经读过背下来的书带回来,三头他们可以直接用上。
不够的话也可以自己抄一份。
还有皇后和太子妃赏赐她的一些布料、首饰之类的,满宝也带了不少回来,她并不吝啬的分给家里人。
钱氏摸了一下那锦缎便把手收起来,摇头道:这锦缎太滑了,我都怕手上的茧子把它的丝给挑了,不是我们庄户人家可以用的,还是收起来吧。
满宝却看出嫂子们是真的喜欢,因此道:娘,让嫂子们收着吧,就算不穿,收好来,以后也可以卖了换钱。
钱氏看了她一眼,没再表示反对,对小钱氏等人道:既然满宝这么说了,你们就收着吧。
以后孩子娶媳妇或是出嫁,这些料子说不定能用上。
说到这个话题,小钱氏就忍不住问满宝,满宝,大头什么时候能回来说亲?对,二丫也到年纪了,冯氏道:我还以为这次二丫回来呢。
满宝吓了一跳,二嫂,你就要给立君说亲了吗?冯氏道:可以开始相看了。
满宝想了想后摇头道:立君现在可能干了,让她回家嫁人估计不可能,而且女孩子嫁的太早不好。
怎么不好了?满宝道:对身体不好,嫁得太早,生孩子危险,十八岁后再说吧。
冯氏纠结,十八岁也太大了吧?对了,老六呢?大家这才想起来,周六郎还没娶媳妇呢。
嫂子们纷纷看向钱氏,气氛有点儿凝滞。
满宝嘿嘿一笑,有些许的心虚。
钱氏看到了,便对围在满宝屋里的冯氏等人道:天色不早了,你们赶紧回屋睡觉去吧。
冯氏等人就抱了分到的锦缎离开。
钱氏对小钱氏道:再去烧一锅热水,免得一会儿满宝他们洗漱热水不够。
小钱氏也走了,满宝连忙摸出一个大包袱来给她,大嫂,这是给你的狐皮大衣,穿上可暖和了。
小钱氏抱着一匹锦缎和一个大包袱回去了。
冯氏等人都看到了,便知道大嫂比她们多了一个包袱,不过这会儿大家是羡慕居多,对此早习惯了。
等人都走了,钱氏这才拉着满宝问,你六哥在京城喜欢上人了?满宝:娘怎么知道的?钱氏没回答,问道:是什么样的人?满宝便挠了挠脑袋道:六哥托了四哥回来说情的。
钱氏就点了她的脑袋道:所以你要瞒着娘,瞒到你四哥回来?满宝便不好意思的一笑,往外看了看后才趴在钱氏的耳边小声道:是我们家饭馆隔壁的羊肉馆的闺女,姓邱,今年有十八岁了。
钱氏就皱眉,十八岁还没定亲,是跟你六哥一样不想成家,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满宝:他们家只有她一个闺女。
这种情况太熟了,钱氏想也不想就问,他们家要入赘?满宝正想回答不是,闻言顿了一下反问,娘你会答应六哥入赘吗?不答应,钱氏沉着脸道:倒不是为了你六哥的那份孝敬,除了他我还有五个儿子,我和你爹养老尽够了。
只是赘婿不是那么好当的,先不说外头人那些眼光,光家里都有可能会看不起他。
钱氏道:我们家现在也不缺娶媳妇的钱,为什么要入赘?满宝道:我亲爹也是入赘的,娘你不是说,我姥爷他们对我亲爹挺好的吗?钱氏听她提起这个,便知道她在想什么事,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道:是挺好的,可今时不同往日,你亲爹那会儿什么都没有,连命都是人家救的,不然要是娶进门来这会儿就没这么多纠结的事了。
满宝小声问:什么纠结的事儿?钱氏掐了掐她的脸颊,嗔道:明知故问,还能什么事儿,当然是你上族谱的事儿了。
满宝就叹气,道:娘,你觉得我叫周满好听,还是叫夏满好听呢?钱氏笑道:都好听,看你喜欢哪个名字。
满宝自己也举棋不定,她当然是更喜欢从小便带着的名字了,可这样一来就显得她亲爹和他们家很没有道义了,毕竟当初说好了是入赘的。
钱氏也跟着叹息,你六哥应该回来的,让你爹打他一顿就好了。
满宝一个激灵,立即回过神来,连忙解释道:娘,邱家没让六哥入赘,只是说想要一个孩子跟他们家姓而已。
钱氏:……她默默地看着满宝。
满宝讨好的笑道:我这不是想知道您对于入赘的看法吗?钱氏就点了一下她的脑袋,这才细细地问起邱家的情况来。
满宝一听便知道钱氏是倾向于同意了,她莫名的觉得自己有点儿亏,看来等四哥回来得让他把六哥的那十两银子给她,因为这门亲事是她说服娘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