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嫁妆一

2025-04-02 01:04:47

不过也不要紧,小钱氏道:今年我让你大哥他们多存一些,到时候你四哥再去京城,我让他给你运两缸去,容姨也会做臊子的,不仅羊肉,这猪肉做臊子也很不错,不过最好的应该还是牛肉,可惜牛肉不常有,我上次用它做臊子,还是因为杨县令想吃,他给送了一块牛肉过来呢……姑嫂两个说着闲话,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大丫周立信的身上,小钱氏道:今天一早里长家里就来人请爹过去了,应该是商量婚期的,过不了几天大丫可能就要嫁了。

满宝惊讶,这么急吗?小钱氏就笑道:你刚回来,所以觉着时间紧,急了些,可其实这门亲事从他们家有意开始,已经提了有小半年了。

她道:十月的时候定下的,本来就要这个月初八就是个好日子,但家里想着你们过年应该会回来,大丫又是他们这一辈里头一个成亲的,就想着人怎么也得回来齐些才好,所以才拖了下来。

乡下人说亲没有城里那么多讲究,只要不是赶在农时前进门,女方那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现在,老周家和里长家都不缺钱,只要想办喜事,那是随时都可以。

小钱氏压低了声音道:年前要是不办,到了年后过不了多久就农忙了,我们肯定不舍得让大丫那会儿嫁过去,所以一到年后就得等清明过完,田里又插完秧苗才行了。

关咏年纪不小了,他们家还是想早些娶媳妇。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大家是要做亲家,虽说要给彼此的儿女挣面子,但同样也要互相体谅,所以周大郎和小钱氏是同意年前成亲的,今天老周头和周大郎去里长家里就是商量婚期的。

满宝将面吃光,问道:怎么是爹和大哥去他们家,不是他们家上我们家?小钱氏就笑道:人家前天就来过了,这不是你们归期不定,所以爹一时定不下日子吗?谁知道他们刚走没多久你们傍晚就回来了,家里已收了一次问期的重礼,总不好再收第二次,正巧爹听说有人在大梨村卖母牛,他也要去看看,就顺道去了。

满宝眼睛一亮,家里要买母牛?小钱氏点头,家里有了积余,爹说再养头母牛,平日可分担一下不说,还能生小牛,如今你四哥、五哥和六哥都在外头,你二哥时不时的也要兼顾益州城那边的生意,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全靠家里这些人还是累了些。

满宝道:请人吧,不然也太累了些。

小钱氏摇头,哪里就需要请人了?小麦,水稻和豆子这些都是错着时候种的,我们种慢点儿也没什么。

满宝就若有所思起来。

让她爹花钱请人的确困难些。

满宝的目光在院子里划过,问道:大嫂,那边的空地能不能盖房子?小钱氏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摇头道:我们家的宅基地已经批完了,再要就得分家出去了,不然就只能买。

不过我们家现在也不缺房子。

是不缺人住的房子,但缺牛住的房子呀。

满宝将碗拿出去洗,然后就坐在小钱氏的对面一起剥豆子,大嫂,家里给大丫准备了什么嫁妆?几床被子和新衣裳,还有藤木箱子,这几年她的钱都是自己收着的,娘说再给她两吊压箱的铜钱,小钱氏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压低了声音道:我和你大哥想着也给她两吊压箱的铜钱。

那她成亲了要留在村里种地吗?小钱氏叹息道:种地太累了,但她从小也干这个,倒不怕。

满宝给她出主意,大嫂,你让大丫继续留在饭馆里干活吧,每个月给她月钱,和里长家里说,等以后你老了,把铺子给她当嫁妆,他们家一定愿意。

小钱氏眉眼巨跳,小声道:别瞎说,她还有哥哥和弟弟呢。

要是让公爹知道了,他一定会生气的。

满宝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儿,同样压低了声音道:立重现在京城里干得好呢,我们家在京城有了一间铺子了,我看四哥现在对跑商上瘾了,以后立重肯定看不上你那铺子,我昨天问过立学他们几个,现在读书最好的除了三丫就是立学了。

满宝小声道:我出去了才知道,这世上读书的人也很多的,要出人头地,光会种地和经商是不行的,还得会读书和考官,立学也不笨,让他出去读书吧,他年纪也合适。

小钱氏愣住,三头能考官?不一定考得上,可如果他读了这么多书,总有安身立命的本事了,满宝道:所以您也不必为他担心,那这铺子立重和立学都用不着,那就给大丫吧,这样她也轻松些。

小钱氏犹豫,可还有二头他们呢……这是你的铺子,跟二头他们有什么关系?小钱氏:……她和老周家从不这么认为。

虽然铺子是在她名下,也一直是她经营,每个月的盈利除了交到公中的那一份外,其余的都拿在她手上,可她打心里觉着这是老周家的产业。

她相信,公爹和家里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毕竟是满宝用自己的钱给她买的。

她自己也都打算好了,将来这铺子是要给大头的,可现在满宝说……满宝鼓动她,立重他们都在外面,见识过了许多世面,将来三头三丫四头他们肯定也是要出去的,算来算去,就只有大丫没出过远门,也没别的机会学习其他,娘总说当家做主要一碗水端平,但也要兼顾一下弱的孩子,像娘对三哥,因为他老实,没别的进项,就总是悄悄的贴补他们……小钱氏:……婆婆悄悄贴补老三的事为什么要告诉她?满宝一无所觉的继续道:我也知道,儿子和女儿是很难一碗水端平的,可现在立重和立学有了更好的前程,那您就悄悄的贴补一下大丫,那也是没什么的。

小钱氏就心动起来,迟疑了半响后道:那这铺子将来不就是关家的了吗?爹娘和其他房要是知道了……唉,都说了,这铺子是我送给你的,当然是你想送给谁就送给谁的了。

满宝靠在小钱氏的膝盖上抬头看着她道:大嫂,立重不在家,我想带立学出去读书,那将来留在你身边的就只有大丫了,只有她能照顾你和大哥。

妙书屋------------第1316章 嫁妆二(给书友爱啃书的艳薇的打赏加更)没事,小钱氏笑道:到时候我给你经营着,你管吃住就行。

那不行,立重他们要吃醋的。

满宝摇头道:我可不想和立重他们吵架。

他们敢!您也说了是‘敢’,不是‘想’了,可见这样做还是不好。

小钱氏见她这样难缠,似乎是非要把这铺子给大丫,就微微皱眉道: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事来了?满宝道:昨天娘抱着我说,我们几个现在都往外头跑,要不是大哥和三哥总是在家中,她和爹连找个人说话都找不着了。

我就想,爹娘有大哥和三哥陪着,那大嫂你到时候谁陪着你呢?满宝道:京城那边的饭馆开得挺好的,今年五哥要回来都差点抽不开身回来,他说,开年要是再去京城,他一定要带五嫂他们去的。

小钱氏不知道这一点儿,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不是说京城住着很贵吗?是很贵,但每年来回走一趟,花销也不少,这样算着,还不如去京城住着,一家人还能时时见上面。

满宝靠在小钱氏的膝盖上道:立重现在才多大?未来二十年内都是他正当年的时候,他肯定不会回村一直种地的,您舍得拘着他们在家里就侍弄这些田地吗?当然不舍得,种地太苦了,虽然做其他的事也苦,但种地的苦又和别的苦不一样。

小钱氏这几年在县城里开馆子,见得多了,也就琢磨出味儿来了,其他事的苦,最终总能得到不少的收益,这就算不白苦了。

可种地不一样,除了劳累外,还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这几年老天爷赏脸,都算得上是风调雨顺,可要是有一天就跟前些年的大洪和大旱似的,那就要了命了。

村里的白老爷家,县城里的张老爷和刘老爷这些人家,家里除了许多的田地雇人耕种外,外头还有铺子的,地里歉收,铺子总还有收益,总不至于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一样,一遇到大的天灾**就要卖儿鬻女。

还有立学,满宝继续道:他读书好,我想这次带他出去,选个好书院送他进去读书,将来能考官最好,就是考不上,他学了本事也有许多事可做。

大嫂,你看,我这么厉害了,立重有见识,立学有学识,那大丫有什么呢?满宝低声道:家里的其他孩子,立威和立君现在也在外头,立学都可以出去了,更别说底下的三丫和四头几个了,算来算去就只有大丫没出过远门,也没别的机会学习其他,娘总说当家做主要一碗水端平,但也要兼顾一下弱的孩子,像娘对三哥,因为他老实,没别的进项,就总是悄悄的贴补他们……小钱氏:……婆婆悄悄贴补老三的事为什么要告诉她?满宝一无所觉的继续道:我也知道,儿子和女儿是很难一碗水端平的,可现在立重和立学有了更好的前程,那您就悄悄的贴补一下大丫,那也是没什么的。

小钱氏沉默着没说话,满宝就摇了摇她道:您别想着给我做嫁妆了,我不是您的女儿,却也是您一手带大的,从小就是大头和大丫带着我玩儿,在我心里,您就跟娘差不多了。

您就当您有四个孩子,这铺子就是你的,你现在不管是要一碗水端平也好,偏着也罢,你想给谁?小钱氏沉吟起来。

满宝就知道她被说动了。

她靠在小钱氏的膝盖上抬头看着她道:大嫂,立重不在家,过了年我再带着立学出去读书,那将来留在你身边的就只有大丫了,只有她能照顾你和大哥。

小钱氏一听,眼眶微红,她伸手轻轻地摸了摸满宝的头发,思考半响后点头道:好,我和你大哥说一说。

满宝就笑开了,在她怀里蹭了蹭后道:大嫂,爹要是不答应,我就让娘去说。

小钱氏就点了一下她的鼻子,你个小机灵,小心爹生你的气。

满宝道:我们家现在好了,我爹娘的事了了,以后再没有特别花钱的地方了,各人又都有了活计,这一个铺子的陪嫁也不是给不起,为什么不给呢?小钱氏低声道:你大姐出嫁的时候家里都没陪送这些呢。

那不是当时没有吗?满宝见她一脸的忐忑不安,就忍不住道:大嫂,你就别担心了,你知道我给大丫的那两匹彩绢多少钱吗?小钱氏顺嘴问道:多少钱?一匹怎么也要百八十两吧。

小钱氏惊呆了,瞪大了眼睛看满宝,手指发抖的指着她的屋子道:那给我的那些……更贵了,那可是皇后娘娘赏赐的绸缎,反正我也不知道多少钱一匹,二丫之前卖过两三匹,她说卖给铺子不划算,那些富贵人家又不会和我们买,所以要留着自个用,不行将来也能当钱花。

金子并不多,外头用银子的也很少,普通百姓多数是用铜钱,而有些大笔的交易,当金银不够时,绸缎锦绫布帛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当钱用的。

小钱氏知道满宝拿回来的那些布匹贵重,却没想到这么贵重,这是一匹布就相当于他们的一间铺子了吗?满宝见她缓不过神来,拔腿就跑了,等小钱氏缓过神来要找她时,她早跑去白家了。

小钱氏没办法,连忙出去把钱氏和几个妯娌找回来,把话一说,几人开始翻孩子们的房间,把那些布都给弄到了正房里。

其实那些彩绢也就给了大丫和三丫,然后就是五个嫂子了。

钱氏看着小心翼翼放在床上的绫罗绸缎,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她扭头看向临时被从外头叫回来的周五郎,问道:老五,你老实说,这些绸缎值多少钱?周五郎:……这个可怎么说呢?钱氏喝道:照实说!周五郎:照实说就是,这里头的这几匹就是普通的绸缎,在外头八两银子,或是十一二两就能买一匹,质量不一,价钱自然也不同。

他道:买是要花这么多钱,可要是我们卖给布庄,那就是只能卖五六两,他们转手总要卖一些钱的。

------------第1317章 嫁妆三(给书友洛顷的打赏加更一)众人悄悄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八两也挺贵的,但总比百八十两更容易接受吧。

钱氏和小钱氏却觉得不对,满宝可不是会说谎的人,于是继续盯着周五郎看。

周五郎就挠了挠脑袋,接触到他娘的目光后小声道:但这匹,这匹,还有这边这些,都是皇宫里给的赏赐,我和立君出去问过,因为是贡品,所以比较贵重,最少也都值百两,偏还买不着。

说起这事周五郎就颇委屈,道:京城里的那些布庄怪得很,问他们有没有卖,他们又说那是贡品,买不着,若一定要买,那得出个一二百两才能从别的地方匀得一二匹进贡漏下的,可知道了我们手上有,且是宫里赏赐的,要卖给他们时,他们又说这锦绫绸缎最多只能给我们六十两,因为它们是贡品,在京城里可不好卖,还说什么,要是朝廷知道我们在买卖贡品,那是要问罪的。

一屋子的女眷听得目瞪口呆。

周五郎道:我和二丫都觉得他们心太黑了,一二百两的东西竟然只能卖六十两,那我们宁愿自己裁来穿,也不能便宜了他们呀,所以我们就不卖了。

冯氏忍不住道:六十两的布穿在身上,你也不觉着重得慌?我们家这屋子起起来也才这么多钱呢。

相当于你把一套房子穿在身上了。

周五郎低头,小声道:这也是满宝的意思,本来这种衣裳我们也不怎么穿得上,也就只有满宝,因为常出入宫廷和富贵人家才用得着,只是宫里的赏赐太多,满宝又不常做衣裳,这才存下这么多的。

娘,你们要是不想穿这样的衣裳那就把布匹存起来呗,我听满宝说过,这东西也是能当钱使的。

就是会缩价而已。

冯氏就悄悄的伸手摸了摸那锦缎,觉得又是心疼,又是心动。

其他几个儿媳妇也看着床上的那些绫罗绸缎没说话。

钱氏见了便叹息一声,这布匹已经送出去了,再收回来,儿媳妇们就是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会有怨的,于是她闭了闭眼后挥手道:算了,你们拿回去吧。

几个儿媳妇一听,立即去把原先属于她们的绸缎拿了,这一抱进怀里才发现,除了钱氏和小钱氏的外,其余人的布料都是一匹贡品,一匹普通的。

大丫和三丫的则是更好看彩绢和绸缎,那颜色很鲜艳,又嫩,正适合她们。

钱氏让她们走了,却没让周五郎走,她怕手里的茧子磨坏绸缎,只用手背轻轻地碰了碰那绸布,问道:满宝把所有赏赐的绸缎都拿回来了?没有,这些都是她选出来要送给嫂子们的,还有好些在京城呢。

钱氏这才松了一口气,她看了一眼床上剩下的四匹绸缎,这是她和老周头的,她想了想后道:回头你去县城里问问,看有没有人买,这布料太贵重了,我们时常要下地,穿这么贵的衣裳,一会儿就刮坏了,不值当。

周五郎听说她要卖,就皱眉道:娘,这料子在京城都被人恶意压价,更别说在县城了。

那你就带回京城去卖,卖得的钱收着,瞅着空就拿回来给我和你爹收着。

周五郎眨眨眼,不给满宝吗?不给,她身上存不住钱,钱氏瞪了他一眼道:你说,你们这一年这京城花了她多少钱了?周五郎缩着脖子道:那饭馆不是家里的吗……钱氏瞪了他一眼,周五郎就小声的道:娘,等四哥回来再说吧,他认识的人多,或许能卖出更高的价去呢?钱氏想了一下后点头。

小钱氏把四匹布都抱回房间,见大丫正坐在床上纳鞋子,便把布都放在床上。

娘,怎么又抱回来了?你奶就是要看一看而已,这是满宝给你的,回头你还自己收着,小钱氏顿了顿后低声道:这布贵得很,我们也穿不着,你还是留着,以后要是急用钱了可以拿去换。

她道:这一匹布值百八十两呢。

大丫听了差点把手给扎了,她惊诧道:这么值钱?小钱氏点头。

她顿了顿后道:满宝说,城里的铺子她不要,要给你当嫁妆。

大丫连忙道:那怎么行,那是小姑给娘的。

自从知道这布匹的价钱后,小钱氏就不觉得那一个店铺多贵了,瞧瞧满宝往家里送的布,这就是十来间铺子了。

所以她语气都多了几分舒朗,笑道:你小姑给你的,你就拿着,等回头我和你爹说,让你爹去和你爷爷说,回头就记到你名下去。

她不打算用满宝给计划的法子,既然要把嫁妆给闺女,那就直接给干净,再拖着到她年老,那得拖到什么时候?没的还让关家有意见。

她道:等这事办妥了,就让媒人和关家提一句,以后这铺子里的收益,除了给公中的,剩余的我们娘俩自己分了,你有了铺子做嫁妆,那关家得在县城里给关咏买个宅子才好,你们夫妻俩住着也方便些。

大丫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

小钱氏道:你别害臊,这都是正经事,关咏不是也要到县学里去读书吗,总不能以后你们夫妻两个,一个住在学里,一个住在村里吧?里长身子还硬朗,关咏上头还有父母,他们都正当壮年,暂且用不着你们小夫妻尽孝,所以啊,你们年轻夫妻就应该在一处,该争的时候就要争,知道吗?大丫红着脸点头。

小钱氏就松了一口气,又低声教了她许多夫妻的相处之道,与婆家诸人相处的道理。

三丫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冯氏把她的布料收了,对她道:这布料你一时之间也用不着,娘给你收着,等以后你要说亲做新衣裳了再给你拿。

刚才大人在屋里说的话她也听到了,三丫半响无语。

她才十一岁呢,要成亲得到什么时候,娘你就不担心这布料褪色吗?好吧,这是贡品,可能不太能够褪色,可她娘一看就是不像是会把布匹再给她的。

三丫有些不高兴的嘟了嘟嘴,但也没说什么,抱着怀里的书跑回自己的屋里去了。

二姐说得对,得多读书,变厉害了就能跟小姑一样挣很多很多的好东西了。

------------第1318章 劝说(给书友洛顷的打赏加更二)而一溜烟跑到白家的满宝根本不知道家里因为她丢下的一句话闹成了啥样,她刚吃完面,这会儿看到白二郎和白善坐在小桌子边上吃饭,她又有点儿馋,觉着似乎说了一番话后又饿了。

白家的下人送了碗筷上来给满宝,满宝捡了一个小白面馒头,就着菜就细细地吃起来。

白大郎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他也坐在饭桌边,正捧着一碗稀粥慢慢的吃着,吃一勺抬头看一眼桌子上的饭菜,吃一口,再抬头看一眼坐在身边的三人……他从不好口腹之欲的,他发誓,可是这会儿,觉着好难受。

满宝慢悠悠的吃完手里的馒头,这才停下筷子,一边惋惜的看着桌上的饭菜,一边道:不能再吃了,不然要撑了。

白大郎更难受了。

因为吃药,他只吃白粥觉得很没有味道,所以只吃了一碗就吃不下去了,当然,也没感觉饱,只是觉着不饿而已。

满宝还安慰他,没事,喝药也会饱的,再过半个时辰你就该喝药了。

白大郎:……满宝的药显然有效果了,加上针灸,他已经止住下痢,接下来就是吃药解毒,舒缓表里,再针灸调和阴阳了。

白大郎是真心松了一口气的,白家上下也都松了一口气,本来气氛凝滞的家里又轻松了起来。

陈博又去找白二郎借钱。

白二郎把陈博领去找白大郎,让他们表兄弟聊一聊。

白大郎就拉着脸色不好看的陈博说话,表弟,你别怪二郎,他并不是不愿把钱借给你,而是怕你被人骗了。

他道:你知道县城的铺子才多少钱一间吗?百八十两就能买一套,位置好的,宽大一些的,两三百两也顶天了,你买个布庄的铺子怎么可能要八百五十两?潜台词是,你别是被人给骗了吧?陈博道:那店铺的位置极好,就在你们府学的不远处,最是鼎盛热闹的地方,铺子还大,前后两进,后头可以住人,前头两层楼,两扇门面……白大郎越听越耳熟,他可是在府学读过三年书的人啊,他愣了好一会儿后问道:我记得那是一味楼吧?对呀,一味楼的东家要回乡了,所以要出手,还是因为我与他家的公子熟,这才便宜作价卖给我呢。

白大郎:……你开个布庄,为何要那么大的地方?那曾经可是个大酒楼呀!陈博道:我这布庄不仅是卖布料,还卖成衣呀,自然要布置得好一些才好做生意的。

白大郎:……京城的布庄都没这么大排面吧?还两扇门面……他有些头疼的躺倒在床上,挥手道:我肚子好像又疼了,二郎,你快去帮我叫满宝。

白二郎在一旁也听得目瞪口呆,转身呆呆的去了。

等白二郎出去了,白大郎这才没忍住,一巴掌重重的拍在他的肩膀上,表弟,这事你告诉大舅了吗?我爹不答应我出去做事,陈博闷闷的道:他就想着我在家里读书,可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擅读书,连县学都考不上,再读下去有什么意思?我媳妇现在都怀上孩子了,总不能还跟着家里的叔伯打理那点庄园吧?怪没意思的。

他们家的家底本来是和白家差不多的,但他爷爷有三个儿子,他底下还有两个弟弟,他两个叔叔也都各自有两个儿子,所以花销很大,每个月他们每人的月钱就二两银子。

看看白大郎和白二郎,白二郎从很小的时候就是二两月银,再大一些是五两,后来更是直接拨了一个小庄子给他经营,收益都是自己拿着的。

而去了京城,更是零用钱管够,还不算庄子的收益呢。

更别说白大郎了,他们两个同龄,就相差了两个月,结果生活也是天上地下,他只有二两月银的时候,他有五两,他还是只有二两月银的时候,他有十两,他依旧只有二两月银的时候,他月钱管够。

白大郎却觉得心脏疼,他道:生意不是这么做的,我爹说做生意是要以小博大,你这前期就花了这么多银子,你有没有想过一月能赚多少钱?绵州能有多少人?谁还天天去布庄里买衣裳布料不成?白大郎道:你这样反着来,是以大博小,得不偿失知道吗?陈博皱眉,起身道:你们要是不愿意借直说便是,何必如此贬低于我?白大郎闻言,也气了,立即道:行,你不听是吧,借你就是,也不用找二郎借,我带你去找我爹,让我爹借给你,你给他写个借条,以后你还他。

陈博脖子就一缩,又胆怯起来,这怎么好……怎么不好,我看好得很,你若是有信心能把这铺子经营好,就如你所说的,过个一二年就能把钱还了,你怕什么?陈博不说话了。

白大郎也不再说他,背过身去道:你回去想一想吧,我肚子又疼了,就不招待了。

陈博转身便走。

白大郎呼出了一口气,慢慢平复了胸中的怒气。

满宝被白二郎找过来给他摸了摸脉,表示没什么问题后就坐到一旁,我们刚才过来的时候碰见陈博了,他怒气冲冲的对白二哼了一声就走了。

白二郎低着脑袋站在一旁,情绪颇有些失落,本来借钱这件事他还是挺兴奋的,毕竟能借出这么大一笔钱还是挺高兴的,结果愣是给弄成了这样。

他叹气道:其实外祖父和大舅要是可以给表哥做保,我还是很愿意借给他的,不论他最后会不会亏掉。

白大郎、满宝和白善:……白善道:这话你可别让陈表哥听见,他会气疯的。

白大郎揉了揉肚子,起身道:爹呢,我去找一下爹。

在书房吧。

白大郎就冲白二郎伸手,白二郎看了他的手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上前扶起他,兄弟两个去书房找白老爷去了。

白善和满宝对视一眼,耸了耸肩后没事可做,继续回白二郎的书房看书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