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 西瓜霜三

2025-04-02 01:04:48

白善坚持给周银烧了纸钱,满宝则分出了一指甲的西瓜霜给莫老师去辨认真假。

莫老师收到她用纸包好邮寄过来的东西时都懵了,他道:这是古书上写的东西,我们现在……好吧,我们现在用的药中也有含有西瓜霜的,但那是另一种形态,算了,我还是给你检测一下吧。

莫老师默默的收了东西,下线去给她做检测去了,实验室做这个检测还是很快的,最主要的是,那个世界是有西瓜霜的,所以有数据在数据库中,他对比出来后给满宝回复了一个邮件,道:虽然质量不是特别好,比不上现在的西瓜霜,但你这的确是西瓜霜,可用。

满宝收到这个邮件的时候家里正好要吃饭,她一边跟着白善去吃饭,一边走神看了一下邮件。

白善扭头见她都快要撞到树上了都不知道转个弯儿就知道她在想事情,而且还入神了,只能伸手把她拉走,牵着她去饭厅。

进了饭厅满宝才回神,见白家兄弟正扭头看着他们,便快速的将手从白善手里抽出来。

白善面不改色的越过满宝走上前去,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刘老夫人看到满宝,笑着招手,快过来坐下,我猜着你今天就要过来吃饭,特意让厨房做了你爱吃的菜。

满宝就快步上前。

除非正好碰到她六哥回来做饭,不然满宝都是跟着白家这边吃的。

没办法,容姨的手艺比四嫂五嫂好太多了。

方氏和陆氏也知道这一点儿,并不勉强小姑跟她们吃饭,说真的,她们觉得她们的厨艺还是很可以的,当然了,比不上大嫂,但却远远超过二嫂。

只是满宝从小吃着大嫂的饭菜把嘴巴养刁了而已。

满宝在刘老夫人身边坐下,对面正好是郑氏,她忍不住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她。

才吩咐人把汤端上来的郑氏忍不住笑问,怎么一直看着我?满宝就问,郑姨,你是不是不舒服?大家便忍不住一起看向郑氏。

郑氏一愣后道:还好吧,喉咙有些不舒服而已。

白善便立即想到了皇帝,立即坐直了身体,娘,你身体不舒服就要请大夫。

郑氏不由嗔怪道:请什么大夫呀,家里不就有满宝吗?而且也不是多严重的病,只是喉咙有些不舒服而已。

皇帝一开始还没有喉咙不舒服呢都闹成了那样,白善暗暗吐槽,然后看向满宝。

满宝则仔细的打量了一下郑氏后对白善道:没事,一会儿我给郑姨喷西瓜霜。

刘老夫人闻言便立即看向满宝,问道:你那西瓜霜弄出来了?满宝点头。

前几天满宝休沐回来,自然把她和太医院做的交易都和庄先生说了,庄先生那边知道了,刘老夫人这边也就知道了。

说真的,满宝现在走的路,她和庄先生都不太能给她什么好的建议了,除了让她在宫里不恃宠而骄外。

她以为还需要一段时日的,谁知道这孩子这会儿就弄出来了。

刘老夫人看看满宝,再看看一旁淡然的白善,觉得孙子的将来路可能会有点儿难。

她失笑着摇了摇头,和满宝道:那一会儿吃过了饭你就给你郑姨看看。

满宝笑着应了一声是。

郑氏没有太大的毛病,就是因为内热而咽喉发炎了而已。

满宝给开了一副汤剂,然后就给她喉咙里弹了一点儿西瓜霜。

别说,有点儿泛苦,却又凉丝丝的,郑氏很有些不习惯。

但有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药物,身体的治愈效果惊人,晚饭后喝一碗药,又弹了点儿西瓜霜,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感受不到喉咙的痒意了,比任何时候好的都快。

满宝兴冲冲的跑来看,见效果果然和莫老师说的一样好,高兴起来,难怪这药这么厉害,虽比不上三七散,作用却也不小。

郑氏也觉得好用,除了那药粉有点儿苦外没别的毛病。

可什么药是不苦的呢?满宝就问:还有吗?她仔细的询问了一下用药的感受,一一记下后便给郑氏分了一半。

郑氏一边将这药粉收起来一边问道:你问的这么详细,这药你不会还没试过吧?满宝嘿嘿笑道:郑姨,我虽不敢保证你是全天下第一个用上此药的人,但一定是宫城外第一个用上此药的人。

郑氏:……她该高兴吗?而此时,宫里的萧院正和刘太医等人也从找来的内侍宫女那里得到了反馈。

此时正是一年暑气最盛的时候,宫里因为受热而不舒服的人不少,只不过有表现出来,也有不表现出来的。

大部分是不表现出来,然后默默地忍着,或走关系拜托一番往东宫偏殿走一趟,让周太医或她的徒弟们给扎几针缓解缓解。

太医院要试药,很多人是没的选择,他们会直接从最低等的宫女内侍那里寻找,等找到适合的人选便带到太医院试药。

他们可不会像周满那样还给郑氏开汤剂,都是直接用的西瓜霜,这样才能更好的验证药效。

药效果然很喜人。

萧院正仔细的看过他们的咽喉,又摸了摸脉后道:很好,这药效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些。

刘太医也摸着胡子点头,笑道:再用一段时间吧,看看可有不适用的地方。

要是好用,它完全可以在后期代替药贴,这样陛下也就不用在意药贴难看了。

萧院正点头。

他们仔细的商量了一下试药的量和日期,然后由他们三个分别监看他们的脉象。

方太医道:昨日傍晚卢太医还问呢,可是霜做出来了。

萧院正笑道: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他问,方太医告诉他就是。

卢太医问自然是想参与其中的,但萧院正这样回答,显然是将他排除在外了。

方太医明白了萧院正的意思,点了点头,然后问道:我看这药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太医署也答应可让周满的两个徒弟进学,那她那本药贴医书……相比于这个方子,自然是那一整册的药贴方子更重要了。

萧院正道:等休假吧,到时候我问问。

他看向刘太医,笑道:或许刘太医也可以找刘医女问一问。

------------第1553章 界限(给书友大大的打赏加更)刘太医道:他们师徒间的事我不好过问太多。

方太医笑了笑,信不信则就不一定了。

刘太医脸上笑眯眯看不出来,但心里是真的苦,因为他是真的不知道。

三娘并不喜欢和他说这些事,以前周满没收她做徒弟前,她还会拿从她那里学到的不懂的医理小心翼翼的请教她,而在周满收她为徒后,刘医女就很少在家里说起周满的事和从她那里学到的医理了。

说起的一些事也必是稍微用心便能打听出来的事,刘太医在察觉后也不勉强这个孙女。

因为他知道,三娘既然入了周满的门墙,那她就要做一个选择,是更亲近周满,还是更亲近刘家。

毕竟是一门技艺,刘太医虽然很钦佩周满的医术,却也做不出窥视偷窃的事儿来。

祖孙俩都默契的维持着一个度,不至于让刘周两家将来在杏林行里闹出丑闻来。

而同样拜周满为师的郑辜和郑芍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周满和济世堂的关系太亲近了,她本就是济世堂出来的。

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和济世堂合作,周满给过济世堂不少东西,济世堂同样教会了周满不少。

所以郑家两兄弟不仅可以在周满那里代表济世堂,也可以在济世堂里代表周满,让周满和济世堂的关系更近一分。

而刘家不一样,他们几乎没有利益纠葛。

当然了,萧院正和方太医信不信他就不知道了,刘太医也知道这种事是不能解释的,越解释人家反而会越加不相信。

而此时,满宝也正在济世堂里和她的四个徒弟说话呢。

她把郑辜和郑芍得到名额的事告诉他们了,鼓励他们道:你们年纪都超了,所以先进药学,争取三个月内考到医学体疗科。

她道:除了针灸和一些病症外,我其他的医术较其他太医还是差了些,以后太医院的体疗科是萧院正亲自带着的,他擅长的病症很多,医术更是没的说,你们好好和他学。

满宝就没差说,把他身上的本事全学过来。

当然了,萧院正肯定有压箱底的医术只教给自家子弟,但医术这种东西,并不是你教了对方就能学会;也不是你不教,对方就学不好。

前者请参考她的徒弟郑芍,后者可以参考她。

说完了这两个弟子,她又扭头去和刘医女说,三娘,药学你也得学起来,你主要学针灸,若能与药学结合起来,将来你能看的病症就多了,除此之外,一些病理也不要忘了学,做大夫还是得会开方,不然就丢了看家的本事了。

刘医女认真的点头。

有不懂的你问我,不然就问你大师兄,郑大掌柜人也很好,问他也行,满宝给刘医女找了很多可以请教的待选人,刘太医的医术也很不错呀,在家里也可以问他。

见满宝把她认识的人都点了一遍,刘医女的头点不下去了,她觉得师父肯定是忘了人家的本事也是不会乱传的。

满宝却还指着刘医女把她祖父的本事学过来呢,见她对着自己的祖父都那么腼腆和不好意思,她忍不住教她,你真不好开口问,就站在你祖父的书房前冥思苦想,他问起来你就顺势请教就行。

又道:对了,回头你抄上两张药贴的方子拿回去,这儿想不通,那儿也想不通,拿去问他,他肯定高兴。

别说刘医女,郑辜和郑芍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郑辜听着听着觉得这样的行为很眼熟呀,话说,去年他师父刚到他们京城济世堂时不就这样吗?她不仅喜欢站在丁大夫跟前发愁,还喜欢到隔壁的保和医馆发愁,时间久了,一来一回才和隔壁的大夫熟了的。

见郑辜和郑芍一脸的不可思议,满宝就道:你们也学着点儿,本事都是要自己学来的。

郑辜就忍不住小声道:这样脸皮也太厚了吧?一旁的周立如不同意了,道:怎么会是脸皮厚呢,小姑,不是,师父也教了他们东西的,这叫互惠互利。

而且,不懂就问不是平常吗?不仅郑辜,郑芍和刘医女都一脸恍惚,这是平常吗?姑侄两个一起狠狠的点头,周立如好奇的问道:你们种地的时候不知道豆子是一颗一颗的撒,还是两颗两颗的撒比较好不会问吗?三人:……我们不种地。

周立如沉默了一下后问道:不都一样吗?三人一起摇头,满宝直接扭头和周立如道:你不懂,外面的人把手艺看得很重要的,和我们村子里不一样,回头我再和你说。

在七里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技艺是很深的秘密,比如小钱氏做饭的手艺,不仅家里人想学的时候她都教,就是邻里相问,她也不会藏着掖着的。

谁家今年种的稻子长得特别好,谁家今年收获的麦子最多,都是怎么种的,大家都是会互相交流的。

小钱氏会做豆腐了,村里的人上门来问,她从不会瞒着,有的人实在是学不会,要做豆腐时还会叫上她一起,大家一起出豆子出力,做出来的豆腐再各家分去。

要实在是懒,连力气也不想出,那就拿豆子换豆腐,反正也不贵。

以前满宝年纪小,有许多的事情想不通,但见识的多了,她就能理解父母、兄长他们的认识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技艺都不是很有技术含量,都不难学,所以用不着藏着掖着的不教人。

可有些手艺是不一样的。

比如做账,做大夫这些,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巨大的,这样的手艺才是轻易不能往外传的。

可从小只是付出一点点代价就能从百科馆里学习无尽知识的满宝并不觉得知识要这样藏着掖着,而且莫老师也说过,学术需要交流才能进步。

连庄先生都说,论道才能让道更进一步。

虽然知道了,但满宝不认同,所以她一直用自己的方法在做着交流。

周立如也没学过这些,和周满一样,她生活环境单纯,这些事情同样不太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