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礼以前不会想这些,但殷家也是个小世家,虽然比不上王崔这样的大姓,但看得多了,他也就明白了。
只有一个儿子,且儿子还绝对不会出仕的殷礼对皇帝打压世家的事儿没多大感触。
所以能够完全的站在皇帝的角落上思考这事。
皇帝也很喜欢和殷礼说这方面的心事,有些话他不能和皇后说,也不能和儿子们说,更不能和魏知这些朝中的大臣说。
殷礼的劝诫他还是听进去了,他从来不敢小看这些世家,他重修一本氏族志,他们都要罗里吧嗦好些年,崔氏因为他把他们降级,还不乐意娶他女儿,他还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们家呢。
那些撺掇三郎的皆是老鼠,若是因为打他们波及到了太子和三郎,的确是得不偿失。
皇帝开始思索起来,该怎样慢慢的收拾他们,而不让两个儿子受到太大的影响。
殷礼沉默的跟在沉思的皇帝身后,将人送回主殿后便告退离开了。
皇帝站在殿门前思索片刻,还是没进去,而是转身去了书房。
古忠一看这架势便知道皇帝今晚想要歇在书房,于是一边让人去告诉皇后那边,一边去准备。
等把皇帝伺候好,天都黑沉下来了,他这才找了一个空出去用饭。
古济特意给他师父热了饭,一见师父进来,就把热着的汤先给他盛了一碗,低声道:师父,您胃不好,先喝一碗汤垫垫。
古忠点了点头,接过汤喝了一口,见耳房里只有他们师徒二人,便低声道:此事就算过去了,以后你对外也不要提起。
古济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问,师父,我们听到恭王与太子相争的话,真的不用避到庄子里去吗?古忠摇头,陛下如今对恭王不同以前了,对太子也不同以前了,所以你安心当差,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就行。
他看了一眼古济的手,低声问道:可上了药吗?古济连忙点头,涂了药膏,一下午好了许多,已经不怎么红了。
膝盖呢?也涂了。
古忠点点头,看着外面昏沉的夜色道:这天还是太热了,地上的青石板哪怕只是才晒一个上午都跟火烤似的,你下次要跪也别那么实诚,找个有阴影的地方跪,好歹不是那么烫……古济低低的应下,表示自己都明白,这一次欠了周小大人一个人情。
古忠摇了摇手道:急什么,以后总能还上,不过你得记得,还人情是还人情,却不可坏了宫中的规矩。
他道:我们是伺候陛下的,只可唯陛下之命是从。
古济表示明白,师父,我都记着呢。
古忠满意的点头,他还想把古济培养起来,将来他老了出宫,或是在宫中的哪个角落里住着,还得古济给他养老送终呢。
古济五岁时就进宫来了,他记事晚,进宫不到半年基本上就把父母家人忘得差不多了,却还记得他是父母卖进宫的。
古忠偶尔见过他,觉得很投眼缘,便将他收在门下,说是徒弟,其实是当儿子养的,古济的名字也是古忠取的,随他姓。
可以说,这宫里除了皇帝之外,对古忠最重要的人就是古济了,恭王要借周满的力回洛州,却没把跟着他和周满的这些内室宫女放在眼中,却没想到,这一个个小人物也是可以坏他的事儿的。
恭王回到自己的房间,想着这会儿父皇应该已经隐约听说了他和周满的谈话,不知道父皇会不会将他送回洛州。
不过,今天周满说的话出乎他的意料,恐怕父皇听说了,反而洗刷了她是东宫的人的嫌疑。
恭王坐在桌子前皱眉沉思,颇有些不悦,觉得事情远不在自己的控制之内。
而此时,满宝已经把白天的事忘在了脑后,正在和白善几人一起分写折子。
满宝想了半天,又问了一下莫老师的意见,最后还是从古早中医书上汲取了经验,决定用凉茶结束。
积雪草、穿心莲、金银花了解一下?白善就觉得,既然这几种主材都随处可见,那就可以由朝廷出钱与人收购这些药材,再转而分发给百姓嘛,还能给大家创收,多好。
这就跟以工代赈一样的道理。
于是白二郎和殷或便帮着他一起完善这个计划,根据京城、雍州、商州的不同情况设置出不同的收购和赈济方案。
这种事情白二郎是做熟的,殷或聪慧,也很快上手,只苦了跑过来看热闹的刘焕,看了半天后发现他只能磨墨摊纸。
而满宝则在具体的写这些凉茶的配方,以及药材发放等级,什么情况的人发放什么等级的药包,以及各地需要多少药包的大致估算。
白善三人则根据她的估算计算出大概的花费和损耗……四人一起忙到了快要各院要落锁,这才分开。
而白善拿了写了一大半的折子回到他们的住处后继续写,殷或身体不好,不能熬夜,因此准备去休息了。
刘焕求之不得,也跑去找别人玩去了。
白二郎一边埋头苦写,一边埋怨,这不是太医院和户部的活儿吗?我们为什么要做?他道:赵六郎从尚食局里买了一小桶冰来,打算做奶酪吃,我们真的不去吗?白善头也不抬的道:这是太子第一次和满宝问有关于太医院的策,做好了将来她在太医署里的话语权才大,你没发现萧院正他们只给满宝排修书的活儿,太医署的其他事情很少问她吗?白二郎一想还真是,满宝很少参与到太医署的建设之中,基本上都在修书,或到大明宫那边给皇帝一家看病。
白善道:虽然五品编撰的职位更高,但实权还是太医署的六品太医,太子既然和满宝问政了,我们将此做好,将来她的机会也更多些。
师兄弟两个写了半晚上的折子,第二天就黑着眼圈把折子交给了满宝,然后急忙去上课了。
满宝仔细的看了看折子,发现这两本折子的字迹都很像她的,只是一本是特别像,一本是有些像。
她抽了抽嘴角,提笔在末尾用她真正的字迹添上了白善和白二郎的名字,想了想后把殷或的名字也添了上去。
她单独写的那封折子也添上了他们三人的名字,这便一起拿去给太子了。
------------第1570章 改变一(给书友折尽3的打赏加更)太子正在上课,于是满宝将折子交给了正在詹事府里处理事务的杨和书。
杨和书看了看满宝的三封折子,一眼便看出另两封折子的字迹虽像她的,却是出自不同人的手。
他自然也看到了最后落款的名字,忍不住笑出声来,然后收了折子颔首道:我会看的,等殿下回来也会交给他,你先去忙吧。
满宝应了一下,转身就要离开,杨和书却叫住她问道:你这是要去大明宫看太子妃和恭王吗?显然,周满要给恭王看病的事儿也传开了。
杨学兄,你们的消息可真灵通,昨天下午陛下才下令让我给恭王看病呢。
杨和书笑了笑,道:宫中的消息素来传播得快。
他顿了顿后道:满宝,恭王和你以往的病人不一样,你一直给东宫看病,不论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在外人眼中你就是东宫的人,所以去恭王那里,你要小心些。
满宝就狡黠的眨眼道:杨学兄放心,只要陛下和皇后会真心为恭王好,就不会让恭王为难我。
杨和书觉得她太乐观了,道: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就算都在大明宫中,陛下和皇后也不能时刻关注恭王殿中的情况。
满宝就意味深长的道:那也要现管的有时间和精力才行。
杨和书疑惑,满宝却没有解释。
她告辞离去,先去大明宫里看太子妃。
太子妃也知道了她要去给恭王治病的事,和杨和书一样,她也担心恭王为难周满,不过和杨和书不一样,她道:若恭王为难于你,你可与我说,我和殿下总不会坐视不管的。
满宝笑着应下,先道谢过,确定她的脉象没什么问题后就去找恭王。
结果没走多远就碰到了明达和长豫。
明达拉着长豫和满宝道:你是要去看三哥吗?我们和你一块儿去吧。
满宝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虽然她嘴上说得自信,但人是不可控的。
何况她和恭王还不熟,并不是那么了解他。
所以明达一说陪她一起去,她立即高兴起来。
她当然知道明达来找她去见恭王不是真的正巧路过,而是为了照顾她,不然她大可以自己去,何必要在园子里等她一起?满宝一边跟她们往恭王那里去,一边问道:陛下和娘娘可有去看过恭王?长豫道:我们正想问你呢,不知道你和父皇母后说了什么,今儿一早父皇和母后就给三哥送去了好几个人,专门盯着三哥的起居饮食,而且总领事竟然是母后身边的尚姑姑。
长豫的语气中带着羡慕和害怕,既羡慕三哥有父皇母后如此的关心,也害怕尚姑姑的威严。
满宝听说恭王那里现在是尚姑姑负责的,立即放心了。
她笑容满面的道:陛下和娘娘都是为了恭王好。
三人到达恭王那里时,恭王正让人去准备午食呢,他早上是照着周满给的膳食单子吃的,吃的时候没觉得少,可没想到只过了一个多时辰就饿了。
所以他要提前吃午食。
满宝其实知道减肥还可配以针灸,速度要快许多,不过她没有和皇帝皇后提,也没有告诉恭王,只把了一下脉后道:殿下不如绕着这大明宫走上半圈?恭王觉得她这是在折腾他,正想拒绝,尚姑姑便上前道:殿下,陛下和娘娘都忧心您的身体,您爱惜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道了,不如奴婢陪着您走一圈?恭王噎住,他素来孝顺,尚姑姑都那么说了,他当然不能不孝,于是便只能饿着肚子起身,一脸憋屈的跟着尚姑姑往外走。
满宝立即道:我也和你们一起去,我们往山脚下那边走吧,静些,也阴凉。
从这里到山脚下路上都栽有大树,走在树下就很阴凉了,要好受很多。
恭王听说她也要一起,便眯起眼睛来看了她一会儿,然后点头。
明达和长豫早就想去山边玩了,于是也高兴的要跟着一起。
于是一行人就出发了,等他们走到山脚下时,恭王已经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了,而满宝他们早就跑到了前面,此时正一脸好奇的蹲在地上不停的挖东西呢。
他扶着内侍的手艰难的往前挪步,对尚姑姑道:追上她们了,让本王歇一歇吧。
尚姑姑对:殿下再走一段吧,周小太医说过,流汗就是减肥,您看您出了这么多的汗,再多出些,才会瘦得更快。
恭王:……可是他又饿又累,是真的不想走了。
尚姑姑又提起孝道,恭王只能咬着牙又走了一段。
然后他一屁股坐在了一棵树下的石头上,就看着周满拿着一把花锄和明达长豫一起到处挖挖挖,欢快得不行。
搞了半天,走路只折腾了他一个。
恭王扭头和尚姑姑道:本王已经走到了这里,你让人去把坐辇抬来吧。
满宝已经把科科扫描出来的附近的植物全给挖或摘了,正拿着锄头直起腰来伸展一下,听到恭王的话,忍不住扭头去看他,一脸的惊诧,坐回去?那您走路还有什么效果?当然是要走回去了!正想应下的尚姑姑一听,立即又低声劝起恭王来,让他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皇帝和皇后多坚持一下,既然他可以走到这里来,那一定也可以走回去。
连明达和长豫都跑来给他鼓劲儿。
恭王骑虎难下,只能咬着牙又走了回去。
等回到他的宫殿时,他两条腿都快要站不起来了,宫人立即去准备温水给他沐浴,顺便准备午食。
满宝等他洗澡去了,这才对尚姑姑道:运动过后胃口会大开,您一定要控制好他的饮食,只能吃我列的膳食单子,晚上一定不能吃点心,要是饿就早些睡下,睡着就不知道饿了。
尚姑姑笑道:周小太医多虑了,我看过您的膳食单子,还是挺丰盛的,殿下应该吃饱了的。
才怪呢。
周满给他列的单子,他平日吃着也才七分饱,再一运动,连六分饱都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