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欢快

2025-04-02 01:04:48

第二天一早,家里除了白老爷一家和成家外,其他人都收拾好了东西套上马车和骡车便要出门。

当然,白二郎是不算在白老爷那一边的。

白老爷和成大郎站在门前目送他们浩浩荡荡,欢欢乐乐的跑了,两亲家对视一眼,都莫名的有些想叹息。

虽然雍州离京城很近,近到每每休沐,京中的官员、学生和公子哥们都喜欢从这儿骑马跑到雍州去度假,但满宝他们一次都没去过。

出了东城门,上了宽敞热闹的管道,满宝便将帷帽束紧,直接打马就率先跑了,白善也将布巾掩住口鼻,打马追上去。

白二郎哇哇叫道:你们等等我啊。

才一张嘴,因为对面车道来车,灰尘飞起,直接就扑进了他的嘴巴里,白二郎气恼的直接呸呸几声,也将布巾掩住口鼻,这才打马去追俩人。

大吉这才带着两个护卫去追三人。

白叔平也跟着周立学周立固他们一起来了,连他母亲都跟着去雍州玩,也就他大哥,因为还在镖局里习武,不能离开。

习武和他们读书不一样,后者还有假期放,他大哥习武却是没有的,基本上除了过年,就没有离开镖局的时候。

除非他学成开始可以独立走镖。

白叔平掀起帘子,和周立学看着车外的车流和人来人往,也被灰尘扑了一脸,他放下帘子道:可真够热闹的。

周立学道:京城是我见过的最大最热闹的城了。

周立固:……三哥,你总共才见过几座城啊,而且京城乃国都,自然最大最热闹了。

老周头也拉着窗帘看着外面,和几个嫌弃灰尘的孩子不同,他就没把这灰尘放在眼里,所以直接顶着灰尘和周大郎道:雍州的人只要有京城一半多,那就不愁找不到种地的人,而且我看京城离雍州也不远,那边找不到种地的,来这边找也行啊。

周大郎却看着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问道:爹,你看外面这些谁像是会种地的?老周头就盯着外面不说话了。

刘老夫人正笑眯眯的和钱氏说话,雍州要比京城凉一些,我们又住在庄子里,要更凉快,正好躲过了秋老虎。

地里种了许多瓜果,到时候请亲家母去地里摘果子。

钱氏笑着应下。

一阵马蹄声过,钱氏撩开帘子便正好看见满宝一阵风似的骑着马跑远了,白善骑着马紧随其后,好一会儿白二郎才追了上来,她便半放下帘子和刘老夫人道:满宝这孩子越发调皮了,有时候我看着她骑马都有些心惊胆跳的。

刘老夫人则笑道:几个孩子这几月都忙坏了,好容易有空闲出来,随他们去吧,他们的骑术都是和大吉学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何况大吉还时时跟着他们呢。

孟氏正好也坐在一旁,闻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刘老夫人周到,这车里坐的每一个人她都照顾到了,钱氏也是八面玲珑的人,俩人一应一和,气氛好得很。

按说她的身份应该是和郑氏交谈才对,偏她就更和刘老夫人说得来,而小钱氏虽矮郑氏一辈,俩人却更说得来,主要是,彼此都同龄,也更有话题。

孟氏自然是和小钱氏郑氏一起说话了。

立君和立如也是第一次离开京城去雍州,一路上就坐在车窗边叽叽喳喳的说话。

大家说说笑笑的,不过半日功夫就到了白家的庄子里。

庄子里的管事昨晚上已经提前收到了消息,一早便叫人洒扫庭院和房间,将主子和客人们迎接进去。

刘老夫人招呼着他们住下,因为是乡下地方,庄子里的房间有限,所以需要不少人合住。

但不会有人嫌弃的,在场的,谁还没过过艰苦的日子呀,再苦能有从村里到京城的路上露宿野外苦吗?满宝和立君立如一起住,白善则和白二郎一块儿住,大家分好房间便住进去。

将行李一放,立即撒丫子就跑向庄子里的果园了。

地里的庄稼全收了,此时地里正空落落的一片,只有一些瓜田还搭着架子,还有就是不远处的果园了。

满宝几个跑进果园里看果树,此时正是吃枣子的时候,晚梨也有。

一群少年立即咋呼起来,叫道:快看,这些青枣都可以吃了。

看上去还挺大的,不知道味道如何。

满宝立即蹦起来扯下来一根比较低矮的枝叶,摘了一颗道:我替你们尝尝。

众人一起看向她,满宝咬了一口,眼睛大亮,脸上都忍不住愉悦起来,都不用她说话,白善立即道:是甜的,快拿杆子来打。

大家便呼啦啦的跑了,和庄子拿了杆子,抢不到杆子的就去找了一根长棍子,大家就开始站在树下打枣子。

才两棍子下去,白善几个就忍不住心痛起来,你们倒是轻一些呀。

周立君就蹬掉鞋子,撸了袖子道:打什么打呀,等着,我上树给你们摘。

周立学立即也丢了杆子,二姐,我和你一起。

于是也脱掉鞋子,跟在周立君屁股后面蹬蹬的上树。

满宝看了看他们,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然后看向白善,小声道:当官了是不是得稳重一点儿?白善已经在脱鞋子了,他道:这儿除了自己人,没人知道你当官了。

满宝一想也是,立即脱掉鞋子,和白善另外找了一棵看上去果子特别多的树爬了上去。

白二郎也爬了,爬树他虽然比不上白善和周满,却比周立学也不差多少的。

大家爬到了树上,开始挑又大又熟的青枣往下丢,周立固他们就负责捡。

白叔平张大了嘴巴,老半天才缓过神来,他扭头问周立固,少爷,我,我是说,白善和你小姑他们怎么还会爬树?这有什么,他们还会下河呢,周立固道: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爬了,好像是我四叔教他们的,因为这,我四叔还被我爷爷追着打了一顿呢。

白叔平道:我大哥都不会爬呢。

因为白伯安从小也是被强按着要走读书那一条路的,就算力气更大,也更喜欢活动,但也不敢做这样调皮的事。

没想到少爷他们竟然能做。

------------第1618章 炫耀(给书友笑清笑清的打赏加更)五人小心的在树上移动,不断的将青枣往下扔,周立如和周立固白叔平则是捡了两簸箕,候在一旁的大吉和两个护卫也弯腰帮着捡,很快簸箕里就放不下了。

正巧有下人跑来叫他们,少爷小姐们,要回去吃午食了。

满宝几个这才一脸失望的从树上下来,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穿鞋子,只摘了枣,待吃了饭我们再来看看梨吧。

白善满口应下,好呀。

几人将红枣拿回庄子,一部分泡上井水,清洗以后就放在篮子里,打算吃了午食就当饭后水果吃。

只是可惜,计划着吃了午饭就继续出去玩的几人到底没能成行,因为才吃饱他们就有些犯困,毕竟跑了半天的马,还是有些累的,今天早上起得又早。

见他们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望着外面,刘老夫人就道:现在太阳正烈,你们先去歇午觉吧,等睡醒后再说。

几人觉得日子还长,这个主意也不错,于是就打着哈欠睡觉去了。

可是等睡醒,老周头又不许他们去玩儿了,他道:我已经跟人打听过了,职田在的那个里离这儿不是很远,马车三刻钟左右就到了,所以我们这就去看看。

满宝还念着果园里的梨,道:爹,这事儿不急的,我们还有四天的假期呢。

怎么不急,老周头都快急上火了,他道:你没看到庄子里已经有人在种田种冬小麦了吗?这京城太北了,雍州比京城还北一些,只能种一季小麦,要是不能赶在下雪前让小麦冒青,那就得再等一年才能种上小麦,多亏呀。

满宝道:可以种豆子呀。

那么好的地种豆子,更亏了,老周头道:赶紧的,别偷懒了,你怎么比爹还懒呀。

周大郎笑道:爹,她这不是懒,她这是想玩儿呢。

小钱氏对满宝道:你还说要去雍州看花灯呢,今天你要是不去,明儿你可怎么去看花灯呢?满宝一激灵,立即对她爹道:爹,我们现在就走吧,三刻钟而已,很快的,我们骑马可能更快,两刻钟就到了。

白善也机灵的将他们的马都给拉了出来,和老周头问了方向后就上马跑了。

老周头张大了嘴巴,扭头问周大郎,都没人给他们指路,他们跑什么,万一跑错道儿了怎么办?钱氏已经收拾出来了,闻言道:路上有人,他们知道地名,自会拦着人问的,鼻子底下一张嘴,还怕找不到路吗?老周头一想也是。

刘老夫人让庄头随他们一起过去,他认得路,而且对这附近也比较熟的。

从京城到雍州,一路上只有几座低矮的山,很多地都被开出来了,成了大片大片的农庄。

庄头坐在车辕上和老周头聊天,道:这附近呀,村民们的田地只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职田和大老爷们的地,所以这一带的村庄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佃农,家里只有几亩地的,剩下的全是租种的别人的地,或是一亩地都没有,全靠租种的。

老周头就问:大晋这才多少年啊,他们就把地给败光了?庄头便苦笑一声,看了一眼老周头的手后便往车后头看了一眼,然后压低了声音道:我看您也跟我一样是个种地的,我也不瞒您,这哪是他们败光的呀,当然了,也有自己把地败光的,但更多的是被朝廷赎买了回去做职田的。

也不知怎么的,朝廷招了那么多做官的,年年职田不够,不够怎么办呢?老周头:怎么办?那只能从我们这些老百姓手里拿呗,衙门直接拿一点儿钱便将我们耕种下来的熟地征去做职田,重新给分一些生地,但您看那生地,草木这么多,一年都未必能开出来两亩,开出来还只能先种豆子,人都要饿死了,谁会去开那点儿地?还不如给人做佃农呢。

老周头目瞪口呆,所以他们家满宝的职田是这么来的?庄头还不知道老周头的身份,只笑问:老丈往那边去,是东家在那边买了地?老周头回神,摇头道:不是,是我闺女分了职田。

你闺女?庄头不解,你闺女是宫里的娘娘?不对呀,我在这儿附近也没少见管着职田的庄头,没听说过娘娘还有职田的呀。

老周头这才骄傲起来,挺了挺胸膛道:不是娘娘,是官儿,我闺女是太医,还是个什么编,就是修书的,五品呢,她当了两个官儿,所以分了一千亩的职田,我们这次就是去看那职田的。

庄头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半响才合拢起来,这,这是官老爷呀,哎呀,您享了闺女的福了。

老周头便笑眯了眼,总算是找到可以说话的人了,他和庄头点头道:可不是吗,我几个儿子里,就没人比得上我这小闺女,她打小就孝顺,小时候她喝鸡蛋水,还想着偷偷留给我喝呢。

庄头就仔细回忆了一下周满,半响后道:年纪那么小呢,这就当官了?不对吧,我记着老夫人好像说过,那是我们家未来的少奶奶。

是啊,我们两家定亲了的,和你家少爷定亲的就是我这小闺女,他们现在一起在宫里当差呢,我闺女做官儿,你家少爷也厉害,正陪太子读书呢。

老周头又多了一个炫耀的点,压低了声音道:知道太子吗,那可是未来的皇帝老爷。

而他女婿现在就陪着未来的皇帝老爷读书,四舍五入一下就是他女婿和皇帝老爷是同窗,想想老周头就觉得有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庄头也觉得有点儿喘不上气。

京城,不,是雍州的这个庄子刘老夫人买来就是做落脚和给京城的家人提供一些新鲜的蔬果粮食的,因此没有特特的挑选管理的人。

为了能融入京城和雍州,少些麻烦,庄头和佃户都是从当地挑选的,不过,她也有将家里的下人派到庄子里管事或干活,算起来,那些才是她的心腹。

因为不是卖身,而是雇佣关系而已,庄头和佃户们对东家的事知道的不多,东家的小少爷竟然在陪太子读书……庄头恍惚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原来他的东家也是这么有权有势的吗?他一直不知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