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1章 说服

2025-04-02 01:04:49

周立重没想到六叔才成亲不过两个多月,家里催婚的压力就落在了他身上。

他就知道,他爹娘是不会白上京城一趟的。

周立重很是无奈,很想和他六叔一样来一句不急,但她娘已经道:你小姑都给你找好了,明儿是冬至,我们上玄都观烧香,顺道相看一下。

周立重惊呆了,问道:娘你才说谁?是你小姑的徒弟,刘家的小姐,你应该见过吧?当然见过了,刘医女还到过他们家饭馆吃饭,也上过他们家门,可是……这是小姑提的?小钱氏点头。

周立重:……娘,小姑她才多大呀。

你管你小姑多大,她比你们都早定亲,读的书多,还当着官儿呢,小钱氏道:连你奶奶都说这门亲事可以看,那就应该去看一看。

周立重一听便知道逃不过了,奈何他现在还不是很想成亲。

他可是正计划着和四叔他们出去走一走呢,娶了媳妇可怎么好出门呢?但家里定下的事儿显然不是他能改变的,于是第二天他还是被他爹和几个叔叔着重打扮了一下,这才被放出门。

他四叔和六叔对此很有感触,道:长得好也是本钱,可惜了你就一双眼睛长得最好,你们兄弟几个若论长得最好的,那还是立学。

跑来凑热闹的周立学一听,立即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认真的问周四郎,四叔,真是我长得最好看吗?周四郎看了他一眼后道:六头他们底下几个还没长起来,所以现在看着你最好看,等过几年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兄弟里最好看的了。

周立重也忍不住凑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对比了一下自己和三弟,也没发现自己差在哪儿。

周立威一看,也凑上来对比,兄弟俩对比了一阵后道:差不离,差不离,我们还以为差很多呢。

周立威问周立重,大哥,要不要问小姑要朵花簪头上?周大郎几人竟然认真思考起来,听说京城的人都爱簪花。

周立重吓住了,给了周立威一肘子后道:少出馊主意。

说罢就往外跑,他觉得他爹和叔叔兄弟们都不靠谱,他还是去找他娘吧。

小钱氏她们也正在收拾东西,冬至是大节,街上的食肆店铺在昨天便已经关门了,大家会一直闭市到二十八,直到二十九才开市。

在村里的时候,冬至便是很重要的节日,在京城,这边比七里村还更要重视冬节。

皇帝会在这一天祭祀祈福,祈祷来年丰收安泰,而文武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君子安身静体。

不仅京城的文武百官如此,连商旅都停业,边塞闭关,军队待命,全体放假。

不过在冬至前后,亲朋可以互赠美食,相互拜访。

殷或昨天就和他们说好了,二十七那天他会来给他们送好吃的东西。

出行的人多,满宝他们三个就不乐意坐车,直接拉出自己的马骑上走。

等他们浩浩荡荡到玄都观时,不过才巳正。

玄都观里人不是特别多,所以大家可以四散开去先去烧香玩一玩儿,等刘家人到了再相看。

老周家便以小家庭为单位各自散去,周立学几个少年则自己玩自己的。

满宝去正殿里给太上老君烧香,庄先生才和观里的道长打了一下招呼,一回头便见他三个弟子正虔诚的跪在蒲团上冲雕像行礼,忍不住顿了一下。

道长也看过去,对方很满意的摸了摸长长的胡子,颔首笑道:三位小友都很虔诚啊。

庄先生点头。

刘老夫人等对玄都观很熟,已经提前派人定了一个客院休息。

中午他们还会在这里吃饭,全素斋。

可惜玄都观的素斋比不上护国寺的好吃,满宝悄悄的和白善咬耳朵,下次我们去护国寺吃素斋。

白善点头,小声道:叫上殷或,让他请客。

满宝想也不想便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护国寺因为香火旺盛,素斋很贵的。

三人出了大殿,就看到周立重一脸忧伤的坐在亭子里,三人便上前去,立重,你在想什么呢?周立重恹恹的起身让小姑他们先坐,这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唉声叹气道:小姑,四叔前两天才答应我明年让我和他一起去草原,我可是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打败二弟得到这个机会的。

满宝一脸好奇,让你定亲成婚,又不是把你栓在家里,谁还拦着你出门不成?可我爹说成家以后就不能到处乱跑,要以家为重了。

没事儿,满宝挥手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只要你不乱家就行。

一旁的白善便道:我听说有的商人出门会置外室,纳小妾,反正怎么自在怎么来。

满宝就瞟了一眼周立重,道:没事儿,到时候可能都不需要他媳妇出手,我大哥大嫂就能敲死他。

白二郎嘿嘿笑道:我爹说过,嫡庶不分是乱家的根本,但人心本来就是偏,所以有庶出本来就是乱家的预兆了。

周立重:……小姑,我是那样的人吗?而且纳妾置外室得花多少钱啊?没错,记得把钱给大嫂收着。

周立重:不是给我媳妇吗?三人忍不住瞥了他一眼道:首先你得先有个媳妇。

周立重就琢磨了一下,坐到满宝身边悄声问道:小姑,我要是跟刘医女结亲了,她应该不会拦着我外出吧?满宝问:你会拦着她进宫当官或者出去当大夫吗?周立重摇头,我为什么要拦着?满宝就摊手,所以她又为什么会拦着你呢?周立重一听,立即神清气爽起来,一拍大腿道:看,小姑,走吧,我们相看去。

白善一把扯住他,笑道:你冷静些,我们现在就是来相看的,这会儿人还没来呢。

有期待的样子和没期待的样子相差还是很大的。

这会儿周立重精神奕奕,显得整个人都俊朗了两分。

别说白二郎了,连满宝都啧啧道:我侄子长大了呢。

正想啧啧的白二郎被噎住,打趣不出来了。

白善忍不住低头闷笑。

------------第1772章 自己好更好(给书友大大的打赏加更2)刘家来的人不多,只刘太医带着二儿子夫妇俩和刘三娘过来。

当然了,老周家人也不是一起去见他们的,老周头和钱氏带着周大郎夫妇领着周立重跟在满宝身后去见了他们。

为了不让他们尴尬,连白善和白二郎都没跟着,而是乖乖的跟在庄先生身边伺候,听着庄先生和观里的道长论道。

周立重和刘三娘之前就见过不少面,她到过他们家饭馆吃饭,到过他们家祝贺乔迁新居;周立重也送过周满和周立如去济世堂,甚至在皇城里都碰过面。

因为周立重去领周满的俸禄,偶尔正巧碰到她和郑辜郑芍进宫练习针灸,因为有周满这层关系在,他们就没少打招呼。

但这样面对面的说话,关注点在他们俩人身上的,一次也没有过。

所以一碰面,双方都有些尴尬,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钱氏对这方面很有经验,她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下刘三娘,觉得她既然是自家闺女的徒弟,那人品性格应该差不到哪儿去,于是看向满宝笑道:你对玄都观不是熟得很吗?刘小姐是你徒弟,你快带了她出去逛一逛。

曾经做过四哥四嫂和五哥五嫂的工具人的满宝非常熟练的起身,招手把刘医女和周立重领下去了。

周立重和刘三娘:……俩人更尴尬了,脸都红了。

这会儿他们就忍不住想,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认识呢。

满宝领着他们到了后院的树下,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见他们都红着脸低头不说话,就挠了挠脑袋,你们自己聊?周立重没想到小姑这么不靠谱,张着嘴巴惊讶的看着她。

主要是你们之前就认识,已不用我介绍了呀,满宝伸手拍了拍周立重的肩膀,道:立重啊,你是男孩子,你主动些。

又对刘三娘道:没事儿,有什么问题你就问他,玄都观的景色还不错的,再往上去一些种有二十多棵梅树,这会儿应该开花了,你们上去看看?刘三娘红着脸看了一眼周立重,微微点头。

满宝就没话说了,于是背着手回去找刘太医说话,她觉得那里才比较适合她。

留下两个小年轻面面相觑。

还是周立重忍住尴尬先说话,那我们上去看看梅花?刘三娘点头,俩人一起顺着向山上的那条小道上去。

周立重张了张嘴,还是出声了,这事儿比较突然,昨天我娘和小姑才和我说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起来的。

刘三娘昨天已经被祖父说服,觉得师父家的确是最好的人选,但这会儿也有些尴尬,她胆子再大,再有主意,这会儿也不过是个十八岁左右的大姑娘。

也是第一次相亲呢。

她低低的应了一声,慢慢倒放开了,她扭头看了周立重一眼,然后笑道:你要是不愿意,我可以去和师父说的。

周立重微讶,不太好意思的道:我,我并没有不愿意,就是有些突然。

他转而问她,那你是愿意了?刘三娘红着脸,不过却抬着亮晶晶的眼睛注视他,问道:若是以后我和师父一样要在宫中为官……周立重就敬佩道:你可真厉害,比我厉害多了。

刘三娘目光炯炯的问道:你会允许吗?周立重微愣,点头道:为什么不允?你这么有本事,就算是不在宫中当官儿,也能在外面做坐堂大夫吧?他道:我听立如说,你现在的医术就很厉害了,已经能在济世堂里坐堂开方。

刘三娘见他面上没有一丝勉强,憨憨的脸上透着几分真诚,她便忍不住笑道:其他男子很是介意女子抛头露面,我以为你也会介意的。

周立重愣愣的摇头,道:我家没这个规矩,而且我家的女子可比男子能干多了。

比如立君,要不是外出危险,她也暂时不想去草原,不然他和立威肯定都争不过她。

比起他们两个,四叔肯定更喜欢算账口才更好的立君。

刘三娘却是想起了她师父,赞同的点了点头,心中高兴起来。

她觉得祖父说得对,周家有可能是最适合她的人家了。

于是刘三娘再抬头去看周立重时就越看越满意,她第一次发现周立重还挺俊的,身姿挺拔,眼眸修长有神,认真的看着人时尤其好看。

周立重还在绞尽脑汁的想话题,既然刘三娘问了当官的事儿,那他便也忍不住问了问出远门的事儿,……你知道的,我家远在绵州,有时候还要去草原上收药材,所以会时不时的出个远门,你,你介意这个吗?刘三娘想也不想的道:不介意呀。

她笑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会打理后宅,让你心无旁骛的立业的。

她爹不就隔三差五的出远门吗?然而他出远门也没多少成就,往往还需管事帮忙调度,相比之下周立重比她父亲还能干些。

她昨天已经从周立如那里打听出来,今年周立重就跟着他们四叔去过一趟草原,不仅买了药材回来,还买了好多牛回来,赚了好多钱。

周立重一听说她不介意自己出远门,再看刘三娘也觉得她既温柔大方,又贤惠好看了。

于是一个低头,一个抬头,对视后就忍不住笑起来,然后微微红着脸低下头去,再抬起头时,便发现他们到了山上,路两边栽种了不少梅花,此时正含苞待放,花枝上有几朵梅花已经半开,隐隐的暗香飘动,还挺好闻的。

而此时,山下一间客院里,刘家和周家的交流也才进入佳境。

刘二郎和刘二太太心里其实是不太赞同周家这门亲事的,他们甚至不太赞同女儿继续学医,然后进宫为官。

但一来女儿坚持,二来,这件事是刘太医拿定的主意,所以夫妻俩才不得不来相看。

刘太医觉得他们家和周家也算门当户对,但刘二郎夫妻不这么认为,俩人的理由也很充分,周家是周满当的太医和编撰,又不是周立重的爹做太医。

将来周满一出嫁,周家还有啥?那就是一家农户了。

他们本来想给三娘找个小官之家,最好丈夫也在读书,可以考取功名的那一种。

当初刘三娘小小年纪进宫里做医女,为的不就是要这个恩典,年满二十后可以出宫选个好人家出嫁吗?他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女儿突然间就自己变了,还说什么,夫家好到底不如自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