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宝神神秘秘的道:那你知道曹操军中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吗?长豫被她渲染的也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小声问道:这是官职?倒是第一次听说。
满宝就点点头,小声道: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长豫愣愣的摇头,明达都好奇的看过来。
他们就是专门掘人坟墓,从里面偷出陪葬之物的。
满宝道:乱世时,连军队尚且如此,更别说江湖上的盗贼了,你们没有陪葬之物还好,陪葬这么多东西,肯定会被第一个盯上。
长豫听得毛骨悚然,忍不住高声叫道:我看他们谁敢,我,我,本宫肯定会有守陵人的。
满宝就问:那你看前朝皇室还有几座陵墓有守陵人?长豫一怔,明达道:好似只有两座陵墓还有人看守。
满宝点头,还是朝廷给派的人呢,哪一天朝廷要是不想派人了,那就真的是连个守陵人都没有了。
长豫呆呆的道:我大晋必会千秋万代……连白善都忍不住开口道: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可为此努力,但想要它成为现实,比登天还要难。
满宝点头,在未来,人可登天,却依旧没有一个王朝可以千秋万代,可不是比登天还难吗?白二郎道:讨论这种不实际的事儿没意义,你还不如想些能够实现的呢。
比如我们三个早就想好了,等我们死以后,带上几本自己写的手册往墓里一带就好了。
满宝和白善连连点头,道:掘墓的多是冲着金银珠宝和瓷器去的,我们可以带点儿自己写的东西,既不费钱,又不占地方,真的能带去阴间,也可以做一个纪念。
还想带自己的日用品,各种喜欢的摆件,首饰,以及衣物的长豫:……她咽了咽口水,依旧不太能接受他们的假设,小声道:我觉得我应该不会……满宝心里是有些惋惜的,因为她在百科馆内看的那本异志录显然不能拿出来给他们看。
她那会儿小,白二郎和白善很喜欢看志怪,罗江县书铺里新增加的志怪基本上他们都要买一册。
满宝蹭着看了好几本,可惜罗江县的新书少,有时候半年都未必能添上一本新的,所以她就从百科馆里找来看。
当时科科给她推荐了一本比较符合他们这个世界的一本异志录,里面专门记载的是江湖人盗墓的奇异遭遇——很恐怖。
三人看的时候倒是津津有味,看完以后一讨论都不想自己的墓将来被挖,因此都想着死后绝对不陪送值钱的东西。
对了,那本书呢?满宝仔细的回忆了一下,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立即低下头去,白善也看了白二郎一眼,没说话。
殷或看在眼里,从东宫离开回到崇文馆就忍不住避开刘焕问三人,你们难道还碰见过盗墓之人吗?三人一起摇头,现在还没碰到过,我们见识哪有那么厉害?殷或就怀疑的看着他们,那你们才打什么眉眼官司?三人不说话了。
殷或便幽幽道:我知道了,你们手上肯定有关于盗墓的东西,很机密吗?不能告诉我?白二郎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却又不敢,因此悄咪咪的去看白善和周满。
白善和周满都迟疑了一下,对视一眼才微微的点头,白二郎就一把拉住殷或道:我跟你说,这盗墓里也有好多学问的,我们看的一本异志录上记了好多小故事,说的是两个门派的人专门盗墓,彼此有恩怨……白二郎兴致勃勃的将故事大概说了一遍,还有些意犹未尽,主要是说他们的爱恨情仇。
殷或却对他们下墓后遇到的鬼怪很感兴趣,问道:这样的书你们哪来的?时间太久远了,白二郎都快不记得了,他挠了挠脑袋道:这样怪的书应该是满宝买到的吧。
白善道:我们在罗江县时买的,不仅书铺,外面也有许多的旧书,有时候会碰见一些很奇怪很好看的书。
他们的确很喜欢在罗江县的书铺里淘换书,白二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点头。
殷或问:能借给我看吗?满宝和白善就一起扭头去看白二郎,书是不是在你那儿?满宝道:我才想起来,我的确丢了好几本书,是不是都是你拿的?白二郎喊冤,我才拿了两本,剩下的可不是我拿的,别忘了,先生也收缴过好几本书的。
说完又不服气的道:我也有好多东西在你那儿呢,那什么什么图,不就是你收的吗?我上次在你房间里看到的。
还有,你怎么只说我不说白善?白二郎道:你的书他藏起来的最多。
白善:……胡说,我那是借,不是藏。
那你倒是还呀。
三人一起长大,彼此都拿过对方的书和东西,这些东西根本扯不清楚。
殷或见他们三个就要吵起来,连忙拦住,将话题扯回来,书在哪儿?当然是在家里了,这样的书怎么可能带进宫里来呢?也是,这样的事儿提起来都有些大逆不道,更别说看书了。
不过殷或还是很感兴趣的,等休沐,我和你们回家去取。
三人一起点头,应了下来,还叮嘱道:你看了可别告诉别人。
满宝道:我好多书都被先生发现了,只有这一本不敢让先生看见,我们每次看都是悄悄的在外面看的,不敢带进课室。
殷或点头,你们放心,我会很小心的。
书可以悄咪咪的,然而他们在东宫亭子里说的话却不是秘密,不仅太子能知道他们从头到尾说了什么,皇帝也知道了。
对于周满他们最后吓唬他两个宝贝女儿的事他只哼了一声,然后在心中暗道:他必能让大晋千秋万代。
又想起他们前头议论的事儿,皇帝敲了敲桌子,问还留在他这里处理公务的魏知,周满一家有人经商,那为何不改户籍?魏知自从接手季相的工作后留在宫里的时间就更多了,他略一思索便道:她家大半的人依旧是以耕地为主,而且他家没分家,定籍还是以周金的身份来定。
周金这个户主的收入基本上都来自于土地,自然就还是良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