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盖房子与去镇上

2025-04-02 01:05:43

秋风送爽,金灿灿的谷子哗哗作响,爽朗笑声阵阵,稻花香里说丰年,村民们一边搬运稻谷一边说说笑笑,收获的富足体现得淋漓尽致。

儿童穿梭在田野里,嘴上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没有涝灾,没有旱灾,大家都可以吃饱几分肚子了。

大家一边收割一边议论。

昨天你看到没有?啥?有5辆大车开来,听说是替人家送货给楚知青的。

对啊我也看到了,那车上,都是砖瓦呢!这楚知青不愧是大城市来的,就是有钱,房子都要建起来了,听说找人建房呢,给粮食的。

对啊,我家那口子也报名了。

楚晚秋的房子也在秋收完的两天后拉开了序幕。

材料楚晚秋那天就让运输队运过来了,她没有跟车,她昨天看着运输队把东西运上去后给了地址和定金。

然后回村里确定东西送齐全了,就才跑运输队给了余款。

这么一搞也只是为了给水泥和瓦有个出路,让大家知道她有个哥哥,以后日子过得好一点也就不奇怪了。

她不需要装修,等他们建好毛坯后再帮忙贴木板和装门窗就可以了,她到时候会自己粉刷。

徐向东有自己的人脉,将楚晚秋准备的水泥和钢材拿去制定了水泥桁条和挑梁等需要预制的构件。

清地面,画好线,挖地基,填基槽,运瓦砖,和水泥,砌墙体......苏维州每天都跟包工头似的去巡游楚晚秋为他打下的江山,看着日渐成型的房子,高兴得眯了眼。

而在盖房子的过程中,楚晚秋趁着苏维州午睡后把他放在了知青点,跟着罗婶去了镇上,当然,是跟苏维州说过的。

大赤镇是个水乡,上次来报到没有时间细逛,昨天也很匆忙,此时楚晚秋才发现这个镇子的美丽。

有条河贯穿了整个镇,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街道沿河而建,镇上有两座桥,一座是小桥,连接小河两旁街道,一座是大桥,大桥底下,停着数只船,有很多青年站在船上,似乎是在整理刚运回来的货物。

现在不允许私人交易,但是大赤镇的船运业算是公共事业,有专门运输货物的工人,相当于后世的物流小哥,这也是大赤镇相对于其他地方比较富饶的原因。

大赤镇的供销社就坐落在小桥南边的街道上,门口已经排了一段队伍,供销社的东西是不能乱摸的,只需要告诉那在里面上班的柜员你需要的物品,她给你拿你再付钱就好了。

楚晚秋没有要什么,拿了两斤糕点和一斤糖果,还买了两瓶玻璃瓶汽水,买给苏小团子的。

罗婶则是买了一个胰子和江米条,还买了一斤桃酥,打了瓶酱油。

罗婶,你要去国营饭店吗?我想去打个菜回去给维州吃。

楚晚秋客气的问。

去,我侄子下午来看我呢,我也给他打点菜,他最喜欢吃桃酥和国营饭店的鱼了。

罗婶脸上都带了笑意。

罗婶全名叫罗凤珠,有两个孩子,大的当兵去了,小的前两年嫁人了。

您侄子?楚晚秋诧异,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而罗凤珠也好似找到了倾述的对象:我这侄子也是命苦的,我们一家是逃荒过来的,父母因为身体不好,在南省定居后不久就都陆续走了,我弟是军人,这个孩子其实不是他亲生的,是他战友的,战友牺牲后,他亲妈想把他卖掉好改嫁,正巧我弟去看望碰上,就收养了。

当时这个孩子才5岁,这孩子懂得感恩,很是孝顺,可惜,我弟命不好,这孩子刚刚成年,好不容易进了工厂当工人,我弟却没了。

如今啊,我这侄子是只有我这一个亲人咯,好在他是个热爱生活的,如今也释怀了。

罗凤珠抹了抹眼泪,随即脸上又是重新带了笑意走吧晚秋,我怕一会饭店的鱼卖完了。

大赤镇的国营饭店做得最好吃的不是红烧肉,而是用当地的鱼做的红烧鱼。

罗凤珠说完就拉着楚晚秋往前走,楚晚秋心里对这没见过面的侄子也有了几分敬佩,认真生活的每个人都不应该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