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一日,雪化了,人们恢复了有序的生活。
楚晚秋蒸了几个馒头,煮了稠粥,炒了点菜,就把苏维州叫起来了。
早餐的饮食还算不错,不过楚晚秋每天雷打不动的给苏维州泡一杯牛奶,这小子现在白白嫩嫩,可讨喜了。
开会咯!村里喇叭传来声音,通知大家前去开会。
一般没有什么大事不会动用这个喇叭,估计是有什么任务。
楚晚秋也不耽误,抱起还有点迷糊的苏维州就出门了。
乡亲们,公社来任务了。
我们村和大罗村的交接路口那边,要建一个水库。
这修水库虽然辛苦,但也是件好事,万一天旱了,我们庄稼怎么办?这水库啊,就是为了抗旱的。
修成了,那对我们子子孙孙都是有福的。
除了家里只有老人的和只有女人的,每家都要出劳动力,最少一个,算工分,选址附近的村民还要搬迁,不过咱们运气好,没有人搬迁。
但是出人是不可避免的,除了我们村还有很多人,一共上万个人来修建这个水库。
明天之前把要出工的名单报上来。
大队长说完后,村民议论纷纷。
家里有比较有力气的,高兴又有了一门赚工分的法子,而没有力气的,则是忧愁,这筑水库可不是个轻松的事情啊。
不过楚晚秋是不愁的,她不用去啊,而且就算有她也不怕,她有力气筑水库这个事情在村里讨论得轰轰烈烈,楚晚秋也没放在心上。
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那就是找原材料,以及,寻找可以织布的人。
棉花,很好搞定,她先从自己的存货里拿。
现在她要记录数据,多少棉花可以制成布,要制多久,以及怎么样能使布的精美度提高。
但是她需要找一个会织布的人。
其实她已经有人选了,上次救了老牛叔,他的大儿媳就是布织得好的人。
楚晚秋拿了2斤棉花,去了老牛叔家。
在跟张红霞说明来意后,张红霞马上将她的大儿媳罗书乐喊了出来。
罗书乐是跟罗凤珠罗婶同一个村的,都来自隔壁的大罗村。
她看上去很朴实能干,听说需要她帮忙织布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楚晚秋是只有理论没有动手经验的,她只能在旁边指导。
将棉花取籽,弹棉花,再将弹好的棉花搓成长条,这时候就用到纺线车了,将长条用手摇纺线机纺成棉线,再用织布机将棉线制成棉布。
这过程不简单,而且如果售卖出去的布还需要保证质量,还要染色。
楚晚秋算了一下,一公斤棉花大概能出700克的布,大概就是18尺的布。
而在这个时代,一公斤棉花价格为2.4元,布是三尺1.6元,如果定和供销社一样的价格,一公斤棉花做成的棉布可以卖出9.6元,可以赚7.2元!暴利啊!想到这里,楚晚秋心里一阵激动。
没有人会嫌钱多,她虽然够花,但多多益善嘛。
楚晚秋高兴的抱了抱罗书乐,和张红霞告别后马不停蹄的带着布去了徐爱国家。
爱国叔!爱国叔!徐爱国被这大嗓门吓了一跳,哎呦,这孩子今天的嗓门怎么比他的还大呀,不会有啥大事吧!咋嘞?他匆匆忙忙跑出来。
成了!楚晚秋拿出罗书乐织好的布,兴奋的展示。
啥!真成了?徐爱国接过来布,翻看了一下,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
爱国叔,我算了下成本,你知道1斤棉花织出的布能赚多少钱不?多少?徐爱国双眼直直的盯着她,眼里也带了期待。
楚晚秋伸出2个手指,然后在徐爱国的注视下再张开另一边手掌。
2……7块?7块!徐爱国怀疑自己眼花了。
楚晚秋点点头。
1公斤棉花,出18尺棉布!我这次带的这棉花好,所以才这么多,不过,就算其他的棉花出不了这么多,也差不了多少,最起码能赚5块。
楚晚秋用的是自己空间的棉花。
怎么样,爱国叔,要不要跟我一起发财?不过爱国叔,我丑话先说在前头,如果要一起干的话,我要有管事权的,我要保证质量的。
楚晚秋是真情实意的,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这是肯定的,叔我就知道你是干大事的人,这事,干了!徐爱国拍板。
当几年后徐爱国成为某公司的副总,在想起这一天时,称这一天作:命运开始转折的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