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岛来信 > 第38章 同归(2)

第38章 同归(2)

2025-04-02 01:06:21

我去鑫鑫饭店的次数毕竟还是寥寥。

博延说要和朋友谈生意, 不得不多去几次。

我不知道博延与人谈的是什么生意,大约还是贸易和运输,据说现时今日, 正经贸易已经很难做, 如果定要谈贸易, 除非是私运什么东西,若不是有人打通关节,都是极危险的事。

因此我并不意外, 事情不顺利, 博延回来越来越晚, 有时候酒气冲天, 有时候沉郁烦躁。

过了年二月间,博延和我讲,现在的住处租约到期,他另找了地方, 打算搬家。

新住处在东城的东塘街, 巷子深处, 楼下是银行职员一家六口, 隔壁是女校的先生和新婚妻子,清早醒来, 卖豆腐脑的就在楼下吆喝, 所有人到巷口的水龙头下排队接水洗脸。

记得原来博延是有一部汽车的,结婚时就已经没有了, 我猜想大约是卖掉了,所以搬家时雇了几个工人来搬。

新家地方小, 佣人也辞退了几个, 只剩一个帮忙烧饭干粗活的张妈。

博延说:地方是不如原来的宽敞, 好在离你舅舅家近,也方便他们来看你。

舅妈只来看过我一次,倒也没有向我再要钱,只是撇嘴环视四周,很不以为然的样子,最后哀叹:肚子还没有消息?唉,这样要等到何时才能回南岛?我在心里也猜到了几分,只是既然博延不说,我也没有向他质问证实,最后是偶然看到博延藏在抽屉里的一封信。

信署名博文,是博延的二哥。

我略略一看,他二哥通篇斥责他玩物丧志,沉迷女色。

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在外面带兵,二哥回家打理生意,只有他,父母几次写信叫他回南岛,他迟迟不归。

最后那一段说,你既有脸离家出走,就不要怕艰苦,钱,我是万万不会给。

要钱,你自己回家跟父母认错。

我的心里先凉了一半。

这晚博延又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他倒在床上,我替他脱掉衣服鞋袜,端来浓茶。

他喝过茶,半靠在我怀里,昏黄灯光下,伸出一只手来捏我的下巴。

我避开他的手问:博延,你有什么事瞒着我?他像一下子醒了大半,目光凝固在我脸上,怔怔地出神。

我说:我看到你二哥的信。

我们的婚事,你家里怕是不同意的,对吗?他怔怔的不回答,只是他的脸色等于承认一切。

我叹息:你不该瞒着我。

他半晌才回过神来,避开我的目光,低头说:若不瞒着你,我怕你不会答应。

说我是完全没有察觉,只怕是自欺欺人。

他的婚礼,家里没有来一个人,过年他也没有回南岛去,路途遥远不安全只是藉口。

他的车卖掉了,也不是个好兆头。

他历来挥霍惯了,如果不是被家里断了津贴,怎么肯搬到这种鸡犬相闻的小弄堂里来住。

我在心里苦笑,嫁过来的时候是怎样光景,即使他不瞒我,我真能不答应?并不是我有其它选择,所以只好感慨:既然已经跟家里闹翻,你不该再向家里要钱。

我并不怕生活艰苦,从来也不怕。

他才抬头,灯光下目光闪动,紧握住我的手说:我也是不怕的。

惠贞,同你在一起,吃糠咽菜我也是愿意的。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生无常,今天向前方迈出这一步,不知道这条路最终会通向哪里,唯有走一步算一步。

第二天我辞退了张妈,去报馆登了一则启事,问有没有小孩找国文老师,我愿意应征,下午又去隔壁女中先生家跑了一趟,求先生介绍补习国文的机会。

先生人很谦和,只是也为难:如今找国文老师都要看学历,像傅太太这样接受旧式教育的恐怕不大好找。

我说:教国学启蒙的也可以,虽然您的学生都已经读中学了,也许家里有年纪小的兄弟姐妹,求先生帮我介绍。

先生答应帮我留意,我去和博延说,他半晌不说话。

我知道他是不高兴的,只是如今这状况,他又能怎样。

最后他说:只要这一单生意成功,我们便能搬回北山街去,也好叫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我不晓得他们是谁,也许说的是他的二哥。

先生那里没有回音,倒是有人按报纸上的启事主动找上门来,而那个人竟然是鑫鑫饭店见过一面的章太太。

阴雨天,天空一片灰败,空气湿得挤得出水来。

博延早上照例外出,才过十点钟,我听到有人咯吱咯吱地踩着楼板走上来,随后敲响了门。

我这里一向少人来,所以惊异地发现,竟然是章太太站在门口。

让座,泡茶,一阵忙乱。

章太太仍然梳着高高的发髻,精致的妆容,面含微笑,说话轻声细语:傅先生倒有趣,怎么忽然想到搬到这种里弄来,汽车都开不进来。

我含笑回答:巷子深了些,让章太太见笑了。

章太太说:那倒也没有,你不知道,出嫁前我也是住在东城的巷子里的,几家人一栋楼,隔壁喊吃饭,我也能闻到饭菜香。

她环视四周,有点心有戚戚焉的意思,半天举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缓缓说:我看见你在报上的启事,说来也是巧了,这一阵我正发愁,想找一位先生教我女儿认字,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

我在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等我回答,章太太又说:小女今年八岁,不认得几个字,让傅太太启蒙是大材小用了些……她语音一顿,我忙接话:哪里,我是极喜欢小孩的,只是……路远,时间不凑巧,等等等等,我在心里找着藉口,反正是肯定要拒绝的。

章太太像看透我的心思,微微一笑,放下茶杯,停了停说:这一阵章先生调任南京,几个月也见不到一次。

我一个人实在无聊,想着你若能来,也好给我做个伴。

我自然不想与章先生碰面,也顾忌到博延的面子。

若他的朋友知道我去章家做先生兼保姆,他脸上一定是挂不住的。

我料定博延一定会剧烈反对,没想到我和他说起这件事,他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章先生倒确实去了南京。

原来这一向博延的苦恼,也包括章先生的升职。

原本要托章先生的事,因他去了南京半路没了消息,他们这单贸易就有不了了之的可能。

怎么会一去就不回来?我觉得奇怪,章太太不是还住在本城?博延嗤了一声:外人叫她一声章太太,其实不过是一房姨太太。

章先生在永平早娶了亲,这样的安排也很普通。

我才恍然大悟。

诚然,时下闹新思想,十分流行把旧式婚姻留在乡下,到城里又另娶一房情投意合的太太,以章先生的身份地位,这样做也实属稀松平常。

既然博延不反对,我应了章太太这门差事。

只是章太太并不像她说的那样孤单寂寞,章府几乎每天都高朋满座,几位打扮时髦的太太天天来打牌,这当中也不乏冲着章先生来溜须拍马的,只是章先生确实不在家,从来没有露过面。

章小姐生得眉目如画,只是比较娇气,每写几个字就要停下来,聆听隔壁的声音,只要我说一句休息,立刻像脱出牢笼的金丝雀一样飞出去。

少顷我又只好追到章太太打牌的客厅,把她捉回来重新按到课桌边。

有时候课间休息,章小姐腻在章太太怀里不出来,章太太就来拉我上牌桌:傅太太来替我摸几把,你这样的新手,手气必然是好的。

牌桌上的夫人小姐也有几个在夜总会见过的,互相打着眼风,笑得颇有深意。

我不晓得她们都在想什么,大约无非是暗自笑话博延的境况窘迫。

幸好我顶着国文先生的头衔,不用与她们多应付。

有几次下课时间晚了,章太太也留我吃饭,甚至说:赶来赶去的做什么,家里有的是客房,不如在这里住一晚,省得明天再来。

我当然是要婉拒的,博延在家里,总不好留他独自一人。

后来那一天是下暴雨,我跟章小姐刚刚念完《三字经》,天空轰隆隆一阵巨响,打响这一年的第一阵春雷,大雨瓢泼而至。

佣人领章小姐去吃点心,我整理好东西去了楼下客厅。

客厅里黑沉沉的一片,和往常大不一样。

下雨的缘故,百叶窗都关起来了,雨点咚咚地敲在窗棂上。

房间里只点了一盏幽幽的落地灯,章太太一个人翘着脚靠在沙发上,晕黄灯光下脸色苍白,手支着头挡住半边脸,却掩不住脸上落寞的神情。

我不禁问:她们呢?今天怎么没人打牌?章太太听到我的声音,猛然抬起头,似乎才打起精神,坐直身子拢一拢盘在头顶的秀发说:我昨晚上没睡好,今天就叫她们早早散了。

我连忙告辞:那你好好休息,我回去了,明天再来。

章太太笑了笑,仍然是轻言细语的样子,挽留我:这样大的雨,傅太太还是等等吧,不如留下吃饭,等雨停了再走。

我正要像往常那样推辞,她又说:反正傅先生去了上海,你回去也是青灯冷灶,我这里也冷冷清清,不如你在这里吃了再回,正好也陪陪我。

博延确实因生意上的事一早去上海找一个朋友,要第二天才回得来,不知章太太怎会知道,只是我也不好再不识抬举地拒绝,放下手里的东西,留下来陪她喝茶。

空空荡荡的大房子,没有那一份喧嚣尘上的虚假繁荣,忽然变得冰冷寂静,只听到窗外哗啦啦的雨声。

离开饭还有一刻,章太太从怀里扯出帕子,点一点嘴角,和我闲聊:傅太太家里还有什么人?我说:家母早年就病逝了,家父前两年也不幸病故,只有舅舅一家住在东城的天水街。

她幽幽叹一口气:你知道我家也曾经住在东城,原先经营一家布庄,后来父亲得了肺痨,西药那样贵,家里才渐渐被拖垮。

白日里她在牌桌上风风光光,应该不愿提及这些不堪往事才对。

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同我讲这些,只好静静听下去。

她继续说:……若不是我早早嫁人,有章先生接济,家里如今还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我还有一个弟弟,现在国外读医,还要两年才好毕业,一直也多亏章先生筹措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