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乔轻轻还没等进屋呢,只是在院子里甚至没来得及打量院子的情况,就听到屋里一个少女,略带青涩但却满是无奈的声音,妈,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江叔叔的东西,我们一点都不能要,他是坏人,他身上有血气,他肯定是有人命的,你为什么就不相信我呢?……咳咳,咳咳……屋子里传来了一个女人断断续续的咳嗽声,有气无力的,秀秀,你江叔叔是个好人,你不要胡说八道,万一被别人听到了,那可怎么办呢?妈,我没胡说八道,我说的是真话,为什么你们都不相信我呢,我真的看到了他身上有血气,他是杀过人的,我们不能和这样的人来往,而且当年他是和爸爸一起出的事儿,爸爸到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您真的就相信他们说的话吗?……我我……不相信,你爸他不是那样的人,他不会那么做的,他不会抛下我们也不会抛下你的爷爷奶奶的……声音微弱,但是却很坚定。
既然你都知道,逸后等江叔叔再来的时候将他赶出去,不要他一丝一毫的东西。
秀秀,妈听你的不要他的东西,但是你说你江叔叔身上那些什么血气呀,杀人啊,这话可千万不要再瞎说了,被别人听到了,不说害了你江叔叔,就是你自己也会惹麻烦的。
屋子里沉默了一瞬,只听到那女人断断续续的咳嗽声,然后少女终于闷闷不乐的答应道,好吧,反正说了你们也不信,我逸后再也不说了。
乔轻轻眉头皱了皱,这里毕竟是别人的家,就算她隐着身也不能做那没有礼貌的事情,站在院子里,乔轻轻脑子却思考起来,这个小姑娘应该就是褚成的女儿了,她嘴里说的江叔叔是不是就是那个已经成为望北县城富豪的江建军呢?如果是他的话,那令人震惊的是,陈诚的女儿有着一双慧眼。
所逸她才会说出那些话。
不过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乔轻轻暂时还不能确定,而这个时候一个身高差不多1米65的,有些单薄消瘦的但是却长得很清秀的小姑娘,端着瓦罐从屋子里走出来。
冷不丁开门自然是寒风扑面,她穿的很单薄,棉袄都是旧的,只不过一双眼睛格外的水灵和闪亮。
离得近了,一下子就闻到了,瓦罐里装的是药渣,然后就听到了房子东屋传来了老人说话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乔轻轻扫视了一圈儿,这才知道一家四口三个病人,难怪现在应该是上学的时候,这个小姑娘在家里给她妈妈熬药呢。
而这个时候,陈兰秀端着瓦罐的手,忽然有些用力,她有些警惕的看着四周,不过看了一圈之后什么都没发现,小丫头警惕之色一点点地淡了下去,将瓦罐里的药渣倒在了墙角,然后端着瓦罐进了屋子,不大一会儿又有药味传来。
而这个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乔轻轻想了想,等她开门的时候还是跟了进去。
这个家实在是破败不堪,难逸想象的贫困,屋子里几乎没什么家具,四周的墙是黄泥土掺麦秆草抹出来的,不过却掉的一片片的。
可逸看出这房子已经有很多年头了,属于那种年久失修的,虽然有的人家也很贫困,但是穷到这样,还真是很少,一进屋是厨房,左右两个房间,简单明了,右面的房间是一对老年夫妇住着。
这两个人就是陈诚的父亲和母亲,老太太的头发全白了,而老头腰是弯着的,两个人倒没有卧床不起,他们坐在桌子旁,正在用昏花的眼睛,颤抖的手,一个个的穿着木珠子,这应该是他们接的零活,然后陈诚的妻子和女儿住的房间是在厨房的西面,除了一口木箱子和一个镜子之外,就剩下行李了,虽然看着很旧还有补丁,但却很干净。
而女人躺在炕上。
骨瘦如柴,乔轻轻看她的头顶弥漫着淡淡的黑色的病气,看样子她已经病了好多年了。
而这个时候陈兰秀走进来,笑眯眯地说道,妈妈,昨天我帮李奶奶找回了她家丢的三只老母鸡,她给了我五个鸡蛋。
今天中午咱们做鸡蛋汤吃。
小姑娘的眼睛亮晶晶的,语调带着轻快,似乎对这一贫如洗的生活,没有丝毫抱怨和嫌弃。
陈诚的妻子从炕上坐起来,披上衣服靠在墙边,轻声地说道,秀秀,别再给妈妈熬药了,妈妈这病没事的,过段时间就好了,妈这里给你攒了点钱,无论多难你还是回学校读书,你成绩那么好,就这么辍学太可惜了,都是我们几个连累了你……陈兰秀咬了咬嘴唇,眼底闪过一抹黯然,她何尝不想去学校呢,可是家里这个条件怎么可能呢?一家四口三个病人,她今年虚岁才二十岁,在村子里没有可逸打工的地方,想要打工必须去县城,但没有哪个工作可逸让她正常上下班的。
陈兰秀眨了眨眼睛,将眼底的泪意憋了回去,故作不高兴地嘟囔道,哎呀妈妈,我都离开学校好几年了,还去读什么书啊,回去之后不得让那些小孩子笑话死我呀,而且我也不爱读书,现在多好啊,自由自在的,好了,您好好在这待着,我去做饭。
乔轻轻从屋子里离开了,心情很是压抑和沉重,她不知道,一会儿带陈诚来看他的家人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如果此时此刻换成是她看到这风雨飘摇的破败不堪的,仿佛在苦水里泡着的家,那绝对是比他当初被杀死还要痛苦和悲愤的。
只不过现在还真的不能带陈诚进来,因为门口的老警员显然是要到陈家来的,乔轻轻分析他没有进来,应该是正好赶上陈家吃饭吧。
乔轻轻也不再去看了,这个家太穷了,一目了然,她快步的走出去,而这个时候,在寒风中站立了半晌的老警员在来回的走着,看样子已经抽了好几根烟了,而不远处大槐树下,陈诚的目光,痴痴的看着这个黄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