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踏枝》秦鸾梦 赵繁 > 第18章 他不喜欢这门亲事

第18章 他不喜欢这门亲事

2025-04-02 01:09:46

皇上亲设的赤衣卫,官服就是一身红,无论打哪儿过,都很显眼。

论官位品级,自然比不过大员,更不用说与他们这些有爵位在身的相提并论了。

偏偏,赤衣卫手握重权,指挥使林繁本身的爵位更能压住所有人……想到秦家丫头审问宝簪的经过,都有林繁在一旁看着、听着,忠义伯就不吭声了。

被永宁侯阴阳怪气就阴阳怪气吧,总比这臭老头牛脾气上来了,把事情都嚷嚷开,还拉林繁来作证强。

让忠义伯松了一口气的是,林繁只顿足与众人拱手行了一礼,便带着手下人离开了。

忠义伯情绪上的一紧、一松,永宁侯全看在了眼里。

如此变化的缘故,他也知情。

阿鸾借着林繁的名头,把忠义伯逼到了必须做抉择的地步。

丑事一桩,理亏又心虚,知道闹大了落不得好。

话说回来,阿鸾能把握诀窍,利用好手中的线索关系,不战而屈人之兵,真不错!想到自家有能耐的孙女,永宁侯心情大好,也懒得再戳忠义伯几句,慢慢悠悠往外走。

当初将阿鸾送去观中,真是明智之选。

不止养得身体康健,该学该会的也都没有拉下。

虽说,也有艰难之处,比如几年见不着面,家书也就寥寥几列,比如山上清苦,不及京城繁华,贵女们的闺中交友、趣事,阿鸾一样都没有参与过……可是,长大是需要吃苦的。

将门的孩子要成长,不能光吃糖,甚至得多吃苦。

孩子们都在摔摔打打,做长辈的受点思念之愁,又能算得了什么?仙姑把阿鸾教得,真不错!从离家时的小不点,到归来时都比她祖母高了。

亭亭玉立,往后还不知道……永宁侯顿住了脚步。

往后啊,那还真知道。

他回身看向宫殿,飞檐琉璃瓦,一眼望不到头。

顺妃娘娘所出的二殿下赵启。

一想到赵启,永宁侯满心的欢喜烟消云散。

他不喜欢这门亲事。

当初应下是迫于皇上想法,也有利用皇子身份替阿鸾压一压命格的私心,事到如今,毁是毁不了,但要说欢喜,也不可能。

不止永宁侯苦恼,秦鸾亦在琢磨着。

师父交代的两桩事,救人已得成效,退亲却还无从入手。

退亲,需得师出有名。

钱儿,秦鸾唤了声,备墨。

钱儿眼睛一亮。

先前,姑娘说过,画符一道,看各人造化,即便是日课,也得认真对待。

裁纸、洗笔、研墨,最后取墨落笔,心思全在里头,不该假他人之手。

这几日,姑娘退了一步,把备墨交给了钱儿。

并非是躲懒,而是让钱儿体会各种墨的不同,质地、香味、触感、浓薄,只有学透了,她才能知道如何挑选采买。

钱儿对这活儿兴致十足。

听见秦鸾吩咐,钱儿到了大案后头,麻溜做事:姑娘今日画什么符?想用哪一种墨?最寻常的就好,秦鸾道,不画符,我写张帖子。

钱儿正从架子上取物,一听这话,看了眼刚取下来的一叠黄纸,又默默地放了回去。

写帖子,不能用这个。

要请来奇奇怪怪的东西,可怎么好。

秦鸾整理了思路,迅速写完、吹干,放入信封中,加盖火漆封口。

送到定国公手中,秦鸾说完,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是了,你若送去,难免打眼,你让阿青跑个腿,他们爷们好办事儿。

若是阿青要禀哥哥,你就说,前回既让定国公做了见证,后续之事也得给人一个说法。

钱儿接了信封,立刻便去寻阿青。

阿青欲言又止。

大姑娘给外男送信,他是不是得……姑娘知道你会有疑惑,钱儿抬了抬下颚,将秦鸾的说法复述了一遍,大公子那儿,你照实答就是了。

阿青顿时脸上一红。

哎呀,这回复说法原该是他们公子去办的。

他们主仆疏忽了这人情,大姑娘与他们收拾摊子,他竟然胡思乱想,太不应该了。

我会办好。

阿青道。

钱儿又道:姑娘还交代,谨慎些,莫要打眼。

知道。

阿青点头。

再是为了救人,那天大公子也是绑别家丫鬟了,传开了总不好。

忠义伯府里头处理,求了个表面风平浪静,若在他们这里出了差池,传了些流言,那是平白添是非。

阿青出去前,禀了秦沣。

秦沣正对着木人桩练拳,闻言,一掌险些劈歪了。

他抹了下脸上的汗,道:还是阿鸾想得周全。

待人接物这一块,祖父说得对,他还差得远。

阿青没有去赤衣卫衙门,而是估摸着时辰,守在定国公府外,把信恰恰交到了散值回来的林繁手中。

林繁接了,看了眼信封上的署名,问:秦大姑娘给的?是,阿青答道,大姑娘说,上回请您做了见证,事情了结,也需给您一个回复。

林繁颔首。

那日虽没有去忠义伯府听个后续,但最终结果,同在朝中,哪会不知晓。

以忠义伯的性格,不可能真蠢到御书房里真相大白。

忠义伯夫人出城养病,在林繁的预料之中。

林繁并不需要永宁侯府的回复,不过,秦鸾依礼数送来,他亦不会不收。

阿青交了信,行礼离开。

走了两步,心念一动,又回到林繁跟前。

国公爷,阿青恭谨道,那日行事,实为救人的无奈之举,我们公子与姑娘都不是为非作歹的人,实在是,世子夫人中毒太深,再不救就来不及了,大姑娘与世子夫人情同母女……林繁的眉峰微微一动,略一思索,问道:情同母女?是,我们大夫人与世子夫人是故交,大夫人过世后,世子夫人常常照顾大姑娘。

阿青忙不迭点头。

他说了不少,直到林繁说了不会事后追责,才放下心来,回府复命。

林繁转身入府,唤了门房上的,问道:乡君说下午过来,还在府里吗?门房答道:乡君一个时辰前到的,应是在老夫人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