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赵家

2025-04-02 01:14:04

吉安回忆书中情节, 男主詹云和庶吉士选馆结束后不久就回乡告祖了,不等告祖归来,昌平皇帝便驾崩了。

然后好像是发生了一起战乱。

但并没有细写, 只着重描述了詹云和在翰林院怎么通过自己的才思,盖过榜眼、探花…传胪。

怎没有状元?细细想, 好像有提一嘴,状元另有差事, 就再没人问及。

怎感觉有点讳莫如深的意味?见媳妇没像往常那般迎上来,楚陌神情一丧:在想什么?走上去盯着她的眼。

他就在眼前,有人竟发起呆。

在想你潜在书里的哪个犄角旮旯。

吉安将画册递给辛语, 起身拉着人去洗洗手脸:你刚那话什么意思, 南边要打仗了吗?不一定是南边。

楚陌任由媳妇抓着他的手在盆里搓洗:我只是觉得南风军这个时候要军饷…微凝眉头, 有些不太正常。

赵家同永宁侯府一般, 都是镇守一方。

赵子鹤上奏的折子, 他看了。

说南徽境边有异动,但却不细致。

如此军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身为南风军的主将,又是桂云总督, 他有足够的能力, 将异动查清楚。

可他没有。

异动才起,形势不明,就向朝廷要军饷?楚陌以为这其中有诈。

西疆、南夏疆土虽都不及大景三分, 但若要交战,动作再小, 也必惊动四方。

到时就算赵子鹤不要,朝廷也定为南风军备足军饷,绝不会让兵卒饿着肚子上阵。

且,目前南风军所储军饷按理还能支撑四个月, 赵子鹤未免太着急了。

吉安有点懂了:你将消息告诉永宁侯世子夫人,是想永宁侯府跟赵家咬起来,拖着南风军索要的那批军饷?算是吧。

以前没媳妇,世景乱与不乱,他都无所谓。

但现在…楚陌垂目看向他面色红润的妻子,天下太平人安然。

吉安皱眉:要是边境紧急,永宁侯府这般咬着赵家,不让放军饷,会不会被告延误军情?不是她爱瞎想,若那赵子鹤心狠起来使阴招,自导自演坑杀一些南风军,朝里再有大吏踩一踩,那永宁侯府就不好了。

有可能。

楚陌高兴于媳妇的敏锐:但若只是一小波‘敌兵’偷袭,就让南风军损失惨重,我以为罪过不在永宁侯府不让放军饷,而是在于赵子鹤这个主将无能。

过着他的话,吉安点了点头:只要南风军不是饿死的,罪就不在军饷上。

对。

楚陌还要补充一点:四个月内若有南风军饿死,那不仅赵子鹤,就连西州、沣水、甘林三省大员都要回京自辩贪墨军饷之事。

这可是大罪,弄不好要诛全族的。

大景的军饷一年一放,不是直接到主帅手中,而是存放在大军驻扎地附近的几个省府地仓里。

持兵符,一月一领。

战时,事宜就便。

故没有特殊战情,赵子鹤是很难向朝廷提前索要军饷。

现在就等西州、沣水、甘林三省的折子了。

如果来,那情况有两种。

一、南徽边境真的不稳;二,三省地方大吏都出问题了,不是贪墨了军饷,就是心存异。

敛下眼睫,楚陌记得良王有一侧妃,亲爹是西州布政使。

那侧妃还诞有一子,年岁正幼,听说身子也不是很康健。

幼主强臣。

吉安长吐一口气:但愿不要有人作死。

她想过些太平日子。

放心吧。

楚陌揽住媳妇,带着她到榻边坐:赵子鹤要军饷没那么容易。

他都把话说得那么明了了,太子不可能不防。

再者就算三省要粮的折子抵京,有永宁侯府咬着,即便良王从中周旋,事也要闹到朝上。

到时兵部、户部、内阁…只会因此吵得不可开交。

一吵起来,那南风军赵家日子就不好过了。

吉安倚靠着他的肩,想到什突然笑开:我觉得张家该给咱送份厚礼。

赵家来得也不是时候,这个点闹起来,张仲能拼老命撕扯,以此来转移朝内外的目光。

会送的。

楚陌转脸向辛语:让方管事着人在海云阁那留意着。

他想知道海云阁的进项如何。

昌平皇帝为了压制元后、继后母家,竟将桂云总督的位置给了赵子鹤。

桂云一大片的海岸,赵子鹤缺军饷吗?永宁侯世子夫人回府不过两刻,一匹快马就自侯府侧门出。

接下来的几日早朝平静得很,因着要回避庶吉士选馆,楚陌每日里除了早朝记要,几乎都待在府上。

四月初詹云和成功通过了考试,入选庶吉士。

朝堂上平静还在继续,就在楚陌要递折回乡时,太子急召。

西州布政使窦明岳上奏,南徽边境骚乱,西州地仓空虚,需填满,以备战。

沣水、甘林呢?在赵子鹤要粮饷时,西州的这本折子就已经在楚陌的预料之中,他语调平平地问道:也空了吗?景易不瞒楚陌:五日前,南风军以军情急切为由向沣水、甘林提了三月军饷,沣水地仓已空了。

甘林还剩一仓是满的。

赵子鹤要干什么?他心里已有大概,现在就只差证据。

窦明岳有一女在良王府。

楚陌将昨日书的折子递向太子:您可要盯着点良王,别让他犯糊涂。

赵子鹤虽是良王嫡亲舅父,但外甥作君,哪有自己当皇帝来得快意?善之都想到这了?景易眼不下望,只当没看见递来的折子:之前赵子鹤的那本折子,孤留中不发。

现窦明岳又上奏,折子是交到尚书省的,这事掩不住了。

楚陌眨了眨眼睛:为什么要掩?南徽边境骚乱,乃国之大事,得与满朝文武共议。

下臣想集百官之慧,定能将事圆满解决。

日日喊着为君分忧,现在机会来了。

不由苦笑,景易叹道:孤都想学张仲告病了。

张首辅的病快大好了,千载难逢的脱身机会,他岂会放过?楚陌把折子拿高些:太子殿下,下臣到时候回乡祭祖了。

回乡祭个什祖?他太爷活得好好的。

要不是怕他翻脸,景易都想问他是不是急着回去给他娘上香:这种时候,你忍心让孤一人面对那些糟事吗?楚陌平静地看着他,眼里无波。

这位又不是他媳妇,他没什不忍心的:太子殿下,家国天下事,都是您要背负的。

您该学着独当一面。

靠谁都不如靠己,当然这里排除安安,她可以靠他。

孤知道,但也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景易推开快杵到他脸上的折子:再容孤些日子,你回乡祭祖也不急在一时。

可孤这的火都快烧到身了,你还想不想要大小庄子了?庄子?楚陌思及近两日安安越来越暗沉的脸色,心有些动摇了。

月事没来小腹就隐隐疼,大夫还诊不出什么。

默默收回手,他多留些日子也行:宫里有专精妇婴的太医吗?才背过身走远两步的景易,一听这问一下子回身冲到楚陌跟前:你娘子有喜了,你还要带她跋山涉水地回乡?她怎么就嫁了你这么个糙人?赶紧好好养养,孩子没落地,别乱走动。

这是第二次,楚陌真弄不懂了:除了怀喜,您还能有点别的‘误会’吗?他只是觉楚田镇的大夫医术一般,想寻个医术高明的。

又误会了吗?景易干巴笑着:你…你要努力啊,孤家小大都会爬了。

这不用您操心。

现在没怀,只是他觉还不到时候:您也别再闹误会了,一而再的,下臣妻子该乱想了。

他一点都不急着要小后代,安安目前只需疼他一人便好。

景易挠着后颈,眨巴着眼:那你找太医做什?能怪他想岔吗,专精妇婴的太医,那可是后妃的救命草。

为下臣妻子调养身子。

楚陌说道:她受过寒。

这样啊,景易晓得了:孤现就着小尺子去太医院找童嘉民,他是太医院院判的长子,专精妇婴。

再领个女医,一道去你府上。

多谢太子殿下,下臣先告退了。

等等。

景易挡着路:你回去做什,我们正商议要事。

楚陌绕过他:下臣娘子身子不适要看太医,下臣理当陪着。

赵家要军饷的事,到朝上说。

殿下得集思广益,不能片面。

这就走了,景易望着人头也不回地出了大殿,一双长眉慢慢耷拉下。

话说他还没见过楚陌娘子,也不知生什么样儿?想来该是不丑,不然也不会叫楚陌满心满眼里都是家。

静立半刻,淡而笑之,如此甚好。

楚府上请了童嘉民,还是太子跟前的小尺子公公亲陪着上门?永宁侯府的门房立马着人去回了世子、世子夫人。

没多大会,费氏就牵着她活蹦乱跳的儿子走后门往楚府。

该不会是怀喜了吧?费氏心里替吉安高兴。

母子两才到门口,就见嘴边留着两撇胡的窄脸童嘉民领着女医官出来了。

一脸欢喜的杨宁非,见着童嘉民,小脸一下子挂拉下,头撇向一边,不愿看那坏大夫。

去年夏日他好吃羊肉串,火气过旺,冲得他四天拉不出臭。

就这大夫来瞧的病,开药就开药呗,他都做好喝黄连汤的准备了。

结果…这个坏大夫给了他娘两粒丸子,让塞在一个他瞅不见的地儿。

不用喝苦药,他还以为碰着好大夫,再三感谢,挺着鼓胀胀的肚子亲送其到府门口。

大夫一走,然后…虽当晚就拉了一小桶,但…但他早就发过誓了,从此再不要让姓童的瞧病。

被儿子拖着往前的费氏刹住脚:童太医,我吉妹子可还好?瞥了一眼在使劲拖人的小墩子,童嘉民拱手回话:世子夫人放心,安人寒气不重,药方已经给楚修撰了,好好调养便可。

不是怀喜,费氏庆幸多问了这么一句:有劳了。

童嘉民退后一步:遇着即是有缘,下官顺便给小公子搭个脉。

不要不要。

杨宁非连忙松开他娘,双手紧抱着自己,撒腿往楚府里跑:楚小婶,我来看您了。

费氏呵呵笑着:就他这劲儿,肯定没毛病。

世子夫人说的是,下官告退。

童嘉民转过身,就止不住发笑。

他这是跟未来的永宁侯爷结下仇了。

咋咋呼呼的,楚陌背手立在正房门口,冷眼俯视停在台阶下的胖墩子:你的规矩呢?人不大声不小,估计边上蒙府都听着他来瞧楚小婶了。

杨宁非一本正经地回道:掉了,等再过六个月,我满七岁了就会把它捡起来。

这是我府上,你要知礼。

邻里邻间的,咱们就不要那么多礼了。

您中状元没摆宴,我都没怨言,还给你送你爱吃的樱桃果、芦枝。

你也没回份礼给我。

我这有字帖,一会让你带回去。

走来的费氏听着话了,但决定先让她儿子欢喜一阵:你们能别堵在这门口吗?手掌着儿子的后颈,带他上台阶。

吉安看过太医开的药方,听到费氏的声,迎了出来。

楚小婶,那童大夫给您开羊屎蛋一样的黑丸子,您可千万别用。

杨宁非每回生病不乐意喝药的时候,就想想那羊屎蛋。

吉安摸了摸他的小道髻,笑着道:没有药丸子。

请费氏到榻边坐,给母子两倒上茶。

楚陌没回避,跟着进了屋,给辛语使了个眼色。

辛语立时带着青雨、兰月退了出去。

一见这情形,费氏心里一紧。

自得了楚陌的提点,夫君就在严阵以待。

信已经加急送往辽边了,不出意外回音这两天就会到。

南徽异动?夫君和她父兄都抱有怀疑,提前要军饷…辽边的军饷紧紧都能撑五个月,南徽怎么就不行了?西州的折子到了。

楚陌玩着挂在玉带上的小玉坠:窦明岳上奏南徽境边骚动,地仓已空。

费氏握拳:窦明岳的话怎么能信?他女儿是良王的侧妃,还诞有子嗣。

那本来就跟赵子鹤是一条心。

看着楚陌,她能想到的,这位不会想不到,关键在太子明不明?让世子养足精神吧,窦明岳的折子走过尚书省。

楚陌敛目:杨瑜西是不是要回京了?永宁侯府镇守辽边五十余年,都是世子留京城。

之前是打算五月下旬抵京。

费氏说道:现在可能会随侯爷的信一起回来。

瑜西只是个指挥使,他回京不谈什么私自不私自。

楚陌算计着时日,六月初杨瑜西与武英殿大学士萧家闺女成亲,成完亲待不久便要回辽边。

背手低头在原地打着转,若这回事了,杨家还会镇守如果他是君王,咬了咬舌尖。

难得安静的杨宁非,一眼不眨地盯着楚陌,等着话。

也不急,祖父说了他们家的男人不能是急性子。

杨家也危险…但好在皇帝快不行了。

楚陌抬首望向他媳妇:若南徽的异动真的有问题,也许杨家可以借此挪个窝。

什么?费氏惊愣,楚陌说挪个窝?吉安苦笑,他可以不对着她说。

楚陌再道:杨家在辽边待得太久了。

手指向上,不会高兴的。

南风军…费氏明白楚陌的意思了:那北伐军呢?北伐军的兵符可是程隐太子亲手交到杨家的。

杨家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就怕有负程隐太子的信任,有负于民。

曾祖杨奕是死在关外,二十年前祖父杨廷严、叔祖杨廷义也是死在关外。

杨家死在关外的,就没有一个能得全尸。

漠、辽更是恨透了杨家男人。

北伐军自有新的主帅。

楚陌已经在心里将事推演了一遍,转眼看向抿着小嘴的杨小爷:不许将今日所闻外传。

杨宁非双手捂住嘴,认真道:一字不外漏。

他很清楚自家是干什么的,这是秘密军情,刀架脖上都不能说。

出楚府时,费氏已收敛好情绪,在她看北伐军、南风军没差,但于杨家男人就不一样了,可楚陌说得又十分在理。

只意外的是,她夫君听了,却露了惊喜。

南风军向朝廷要军饷的事,京里有点底蕴的人家都听到风了,眼睛全盯着汪香胡同。

杨家是一点动静都没。

四月初十的早朝,如楚陌所想,没人告病。

张仲枯败了一月余的脸色终于见好了,面目沉重地站在文官之首。

皇帝等了几息,见没人出声,便抬手示意庞大福。

庞大福抱着拂尘,扬起下巴唱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皇上,兵部尚书吕峰骏出列:臣有事要奏,日前南风军主帅,桂云总督赵子鹤以南徽边境有异动为由,向沣水、甘林提了三月军饷。

可至今,兵部都没收到有关南徽边境异动的上报折子,臣以为这不合规。

良王立时出列:事急从宜,南徽边境确实有骚乱。

西州的折子已经抵京了,儿臣以为还是尽快调集粮饷,以备战。

臣附议。

赵子鹤的胞弟赵子冉出列:皇上,赵将军守卫南徽边境多年,对西疆、南夏知之甚深,多年来也从未提前向朝廷要过军饷。

此回行为,必是因异动不寻常。

杨凌南出列:皇上,永宁侯府镇守辽边五十余年,历经鬼林山、逢旱口、狮子峰三次大战,从未提前向朝廷要军饷。

臣以为赵将军当前该做的,是尽快探明南徽异动。

待确定了,再谈军饷的事也不迟。

待确定就迟了。

赵子冉急说:世子也知辽边五十余年起过三次大战,可南徽呢?除了三十年前西疆蛮夷引蝗虫入侵外,一直安宁得很。

休养生息几十年,此回犯我大景必是倾巢而出,势要有所得。

赵将军定是有所察觉,才立时着手备粮饷。

良王接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理永宁侯世子该清楚。

赵将军已经提了三个月的粮饷了。

杨凌南背靠永宁侯府可不惧什么良王:就算是现在开战,最多一月半,后继粮饷就会运抵南徽。

没得这么着急的,除非他另有所图。

南方是有雨季的。

赵子冉双目一阴,咚一声跪到地上痛陈:皇上,赵家自大景建国起,就一直为君为民镇守南徽,从不敢存一丝大意。

开了海禁后,又扫近海倭寇。

永宁侯世子一言实在令人寒心啊!你不用在此寒心。

杨凌南眼眶都红了:你赵家没历大战,没死过谁。

我永宁侯府两任当家人死在关外,我叔祖连尸骨都凑不齐。

为国为君为民,杨家男儿愿马革裹尸,肝脑涂地。

兵部侍郎费晓遥,沉着一张与妹妹费晓晓一个模子脱出来的娃娃脸走出队列:皇上,臣以为只有探明南徽异动,朝廷才可精准打算。

父皇,南徽离京几千里,即便是加急信件,天晴时来回都要八日。

若真开战,前方战事紧急,后方粮饷再不继,无异于两头烧。

良王余光扫过杨凌南:儿臣以为可以先调集粮饷,送往西州、沣水、甘林地仓。

若无战事,那粮饷也可作明年的军饷。

杨凌南嗤笑:不知良王想调集多少军饷送往三省?都战备了,肯定不会是每年的军饷数目。

听你们吵了这么久了,朕头都疼。

臣等该死。

百官立时跪一地。

皇帝冷瞥了一眼良王,心里是失望透顶,就这还不死心。

抬手让大臣们都起来,望向一脸淡漠的楚陌。

见其又去提笔,嘴角一抽,他倒是记得认真。

朕想听点不一样的,楚修撰,你来说说。

闻言,张仲不由收紧两肩,他是真不想再与楚陌辩了。

这人歪理邪说,百无禁忌。

皇上也不忌讳,对楚陌像是亲缘后辈一般宽容。

要不是清楚其出身,他都快以为楚陌是皇上遗落在外的龙子。

不止张仲,好几个大臣都紧了神。

楚陌有些日子没在朝上出过声,皇上怎突然又点到他了?难道南徽边境异动真的有问题?搁下才拿起的毛笔,楚陌拱手:皇上,下臣去年进京抵达通州府码头时,因着太晚了,便携妻落脚在通州。

京里宅子的管事就怕这一出,所以提前半月在一家客栈订了小院。

他们在议南风军要军饷的事,这楚陌闲说什么?有大臣想打断,只偷瞄了一眼殿上,立时又打住。

皇上听得正有味。

下臣和内子到了客栈,才入小院,坐下还未喝上一杯茶,客栈的掌柜就急急寻来,说请下臣与内子移步客栈上房。

小院要空出来,给南风军赵家女眷用。

景易敛目,眼里滑过冷色。

南风军…赵家?楚陌露疑惑:当时下臣就吃了一惊,南风军赵家?淡而一笑,本以为是客栈掌柜情急下的误言,还想着要纠正一下。

只见掌柜九月的天,连连擦汗,下臣也就住了嘴。

赵子冉、良王心颤颤,这楚陌到底凭什么?等入了京,一日两日,下臣发现‘口误’的不止客栈掌柜,全京城的百姓提织井胡同赵家,都叫南风军赵家。

说西桦街海云阁,会讲那是南风军赵家开的。

楚陌严肃道:皇上,您该让户部算一算这些年运去西州、沣水、甘林的军饷有多少?也好问南风军赵家索要。

那都是百姓误言,我赵家从未承认,也无一人在外自称过南风军赵家。

赵子冉斥道:楚陌,有些话可说但有些话说不得,还望你不要搬弄口舌,污忠臣良将。

忠臣…良将?楚陌细细品味:可下臣来京这么久,怎就没听谁提过北伐军永宁侯府?转眼望向赵子冉,你赵家是没承认过、自称过,但默认过。

这种事情想否认太简单了,你赵家也在行。

拉几个不值银钱的丫鬟推到街上,大斥一番,然后打死,保准京里再无百姓敢‘口误’。

这是在讽刺赵家行事张狂吗?张仲悄悄松了一口气,终于不再针对他了。

别说,楚陌刺起人来的那些话,听着还挺…痛快。

那是丫鬟行事不端,污了主子名声,家嫂爱女心切才手狠了一回。

赵子冉背后已生汗,强扯出一丝笑意:说来这事还要怪楚状元容颜太盛,勾得我家丫鬟都春心萌动了。

楚陌蹙眉:赵大人,这里是太和殿,皇上、太子都在呢,您刚那算是犯了欺君之罪。

杨凌南决定了,回家再给儿子请个夫子,人就要多读点圣贤书。

听听…这才多大会,楚陌已经把赵子冉绕得当朝犯下欺君之罪了。

状元楼投花之事,满街的百姓可是亲眼见。

心一震,赵子冉硬着头皮道:我说的句句属实。

楚陌笑了:赵大人别对着下臣,您向皇上、太子陈词。

下臣也想知道刚‘句句属实’这四字,你再说一遍后,今日还能不能活着走出宫门。

皇帝老眼阴沉,好啊,有些东西是真当他人老昏聩了。

赵子冉埋首,不敢作声了。

楚陌这还没结束:刚赵大人说赵家自大景建国起,就一直为君为民镇守南徽,从不敢存一丝大意。

开了海禁后,又扫近海倭寇。

言语之间尽是委屈、悲凉。

下臣听之,亦难受得很。

看向静立着的朝中武将,摇了摇头,神情中不乏轻蔑。

食君禄,忠君事。

你们听了赵大人之言,竟还站得稳稳当当,真的都该死。

下臣都替皇上难受,白花花的银两养了一群废物。

杨凌南抢先跪到地上:皇上,臣自请代赵将军镇守南徽。

墩子他娘昨儿回来说那一嘴,差点乐坏他。

桂云那片海岸遍地黄金,瞧瞧赵家都富成什么样了?皇上,臣请命几乎是同时,几十武将全数跪地,谁不想手握兵权?可也得有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