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这段时间很忙, 既要批阅奏折,又要顾着自己的学业。
他是皇帝,在国子监读书时都要端着架子,所有人都不敢接近他, 给他腾出空间,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前天,秦四郎秦泽总算来了国子监, 许多权贵子弟私下向秦四郎求墨宝, 秦四郎只画了一幅,让他们竞价。
皇帝不喜这种行当, 但秦四郎得了金钱,当天宴请同窗, 深得人心,还顺道邀请了他。
秦四郎有文人的才气, 也有武将的豪爽, 比许多古板老臣都要思想开化,皇帝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皇帝还要回宫批阅奏折,也就委婉拒绝了宴席。
但是那一刻,他知道他有多羡慕秦四郎,羡慕他的才情, 羡慕他的人缘,也羡慕他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皇帝拿着最新的军报,彷徨地发呆。
太后娘娘驾到——!殿外的宣告声拉长了音调, 他却迟迟不起身。
这段时间王太后时常来烦他, 他索性把先帝后妃的安置权都交给她, 他一点也不想参与这些事。
秦嫣走进殿内, 皇帝没有相迎, 坐在上首,拿起奏折挡住脸,几乎头也不抬。
朕很忙,母后没什么事情的话,不用天天到御书房来。
秦嫣微微一顿,这孩子大概又跟王太后闹别扭了,青春期少年就是这般倔强。
她和蔼地说道:哀家不知陛下在忙,叨扰了。
皇帝愣了愣,回过神来,一抹明艳的倩影映入眼帘,他放下狼毫:……母后,儿臣失礼了。
秦嫣懵了一下,笑问:陛下是遇到什么难题了么?没什么……皇帝从容不破地打开最新的军报,映入眼帘的是西北大捷,徐阳斩北狄主将副将,北狄投降,粉碎西戎北狄联盟;秦威击杀西戎主将,斩敌首三百;秦源领兵破敌阵,俘虏了西戎王子,西戎请求和谈,睿王连来使也一并扣下了。
皇帝阴霾尽扫,顿时大喜,不由自主地笑了:母后,西北大捷!秦嫣怔住了,她比皇帝更激动,脱口而出:那我爹和哥哥们是不是可以班师回朝了?!咳咳,哀家,哀家的父兄。
她太过兴奋了,以至于连称谓都忘了换。
皇帝没有犹豫:打了胜仗,朕自会有赏!谢陛下!陛下是个好皇帝!秦嫣立即吹起了彩虹屁。
少年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清了清嗓门:但先前无诏斩朝官之事尚未了结,一切待他们回京后再说罢。
秦嫣点头:没关系,哀家相信他们。
皇帝抬眸看她,少女笑得眉眼弯弯,比往常那嚣张刁钻的模样更迷人,更让人惊心动魄,说到底,她也只不过是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小姑娘而已。
他在宫中人人敬他畏他,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生怕王家过后降罪,唯独秦嫣,在他面前是带着同龄人的平等态度,或者说……让他感到他不是孤独的。
那……陛下打算怎么封赏?秦嫣蠢蠢欲动地八卦起来。
小皇帝被问得哑口无言,他才发现,这事他没经验,到头来还是要询问王丞相,他还是摆脱不了王家的掣肘,他一下子就不太开心了,道:……此事待明日上朝再议。
秦嫣见状也就识趣地收敛了,青春期的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啊!母后过来不会是因为此事吧?皇帝离开座位,走到一旁去请秦嫣入座,吩咐宫女备茶。
军报是快马加鞭送到皇帝手中,秦嫣进门之前肯定不知道,那必然有别的事情。
是这样的,还有十来天先帝灵柩便满百日了,哀家想提前跟你商量,先帝后妃安置的事宜。
秦嫣带着笑容,温吞又和蔼,试探了几次她就拿捏了叛逆期小皇帝的要害,只要语气温和,跟王太后形成鲜明对比,小皇帝就不好意思冷下脸来。
此事……朕已交给朕的母妃操办……皇帝有点底气不足,按礼法,王太后已不是先帝的皇后了,而嫡母秦嫣还在,王太后并没有权力管这事,只是那日王太后闹得厉害,他嫌烦就索性都丢给她管了。
在秦嫣面前,皇帝也不好意思称王太后为母后,只能称母妃。
秦嫣没有反对,听到西北大捷,反而就着方才的事情延续话题:既然陛下已让王太后安排,哀家也就不再过问了,但是有一点,哀家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先前睿王因战事不能回京奔丧,如今西北大捷,即将班师回朝,陛下何不等他回来再让先帝下葬?皇帝迟疑了片刻:母后的意思是……睿王虽在八年前与先帝有争吵,但是陛下,父子哪有隔夜仇?虽然哀家不认识睿王,但他远在西北八年,也够苦了,哀家想为他求个情。
秦嫣语重心长。
皇帝闻言,果真陷入了沉思。
哀家入宫后,与先帝素未谋面,封后大典,哀家回到洞房时,先帝已驾崩,但哀家从先帝留下手谕的举动可以看出,先帝仁爱慈悲,既然都能免了哀家殉葬,想必他对自己的孩儿更是十分疼爱的,当时把睿王赶去西北,多半也是气话。
先帝都不在了,睿王连奔丧都不能,总不至于连最后一面也不让他见吧,这会让睿王抱憾一生,恐怕还会让不明真相的世人对陛下有所误解,反之,若陛下等一等睿王,既能获得仁君美誉,又能让睿王心中记恩。
哀家作为嫡母,自是要一JSG碗水端平,对每个皇儿都公平才是。
陛下,你认为呢?秦嫣摆出一副温柔贤淑的大爱者姿态,站在道德制高点,再努力挤出个慈母的笑容,她都怀疑自己身上是不是要冒圣光了。
西北军马上要班师回朝了,她不为睿王争取点福利,将来睿王要反,秦家父子肯定要被拖下水的,倒不如先施恩,她再去游说。
母后所言极是,朕深以为然,只是下葬几日由国师观星选定,若要推迟,恐怕还得请国师相商。
皇帝显然被说服了。
秦嫣松了一口气,心里骂了一百遍国师,就是那个臭老头害她进宫的!说起来,先帝下葬必须得选个好日子,不知下次国师占星是何时?不如哀家亲自前去等候?秦嫣心中登时起了恶意,提议道,陛下若是得空,不如一起去?皇帝当然也好奇,可是王太后三令五申让他别跟秦太后走太近,说秦太后不讲礼法,不守规矩,容易带坏他。
秦嫣见他迟疑,抿嘴一笑,给了个台阶:其实哀家还有私心,舍弟四郎对占星也略有涉猎,哀家想让他跟着去见识见识,但哀家不懂这些门门道道,怕到时候冷场,只好邀请陛下一起了。
人越多国师越不好整,若让她姐弟俩逮着机会,非得把那老道往死里弄。
得知西北大捷,秦嫣第一时间写了信,只有短短三个字:何时归?春香送信到国子监给秦泽,秦泽拿着信,心中五味陈杂。
徐副将人在西北,阿姐写信都那么频繁,要是回来了,她还能压抑住情感吗?要是压抑不住,他们之间还能发展到什么地步?阿姐愿意下嫁,徐副将会娶她吗?秦泽索性也附上一封自己写的信,洋洋洒洒地写着希望徐副将能摒弃世俗目光,求娶阿姐。
——天祥宫。
什么?等睿王班师回朝再让父皇下葬?晋王难以置信地问,母妃是从何得知的消息?贵太妃挨近了儿子,小声说道:御书房有本宫的人,探听到一二。
晋王阴沉下脸色,联想到前段时间的事情:这么说,秦太后是睿王的人……他随即反应过来:看来上次落雁被绑架,秦太后也是同谋!不然怎么可能那么巧,恰好秦太后省亲,恰好落雁被关在附近。
晋王越想越像那么一回事,气愤地捏紧了拳头,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茶杯盖子也被震得砰的弹了弹:本王好不容易得来的摄政王之位,怎能让他回来抢了去?贵太妃也忧心忡忡:这么说来……本宫真是小看了秦太后……母子俩现在很头大,原本晋王在京中握着实权,和王家势均力敌,这段时间小皇帝隐约有摆脱王家的意图,但显然魄力不足,无奈还是受制于王家。
睿王一旦回来,插入了第三方势力,局势就不一样了,谁知道睿王是站哪边的呢?又或者,他想自己夺权呢?贵太妃灵光一动:贤儿,本宫忽然想到一个办法。
母妃请说。
那睿王带兵班师回朝,动辄上万兵马,谁知道他会不会借机谋反……贵太妃勾唇一笑,暗示道。
晋王恍然大悟:儿臣明白了,届时儿臣一定全力护驾!如此甚好。
贵太妃赞许地点头,时间不早了,贤儿不如留下来用饭?那儿臣便多叨扰母妃一阵了。
晋王应下,儿臣定想办法,不会让母妃到回龙庵去的。
本宫知道你有孝心,本宫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和落雁的事情,贵太妃提醒道,虽说现在你要守孝,但先订了亲,把事情稳下来了就不一样了。
母妃……落雁是秦太后的堂妹,您就不怕……晋王有所迟疑。
秦太后替睿王说话,倚仗的不就是秦家父子那点干系么!他们远在西北,秦太后也未必先搭上线,甚至都没见过睿王,倒不如先让落雁跟她打好点关系,让她帮衬着点。
贵太妃劝说道。
这……行么?晋王犹豫不决,万一秦太后不吃这一套呢?秦太后何止见过睿王,睿王潜入宫中,她还帮忙掩护,可见关系匪浅。
然而晋王没敢告诉贵太妃,否则很难解释他自己为何半夜出现在灵芜宫,神使鬼差进了秦太后沐浴的净室。
他猛然觉得,说不定一开始就是个圈套!那晚秦太后哭得梨花带雨,看似被睿王威胁了,但现在联想到她为睿王说话,分明就是串通好,演戏给他看的!你不试试又怎知道呢?落雁好歹是她的姐妹,女子之间话题比较多,套套近乎也无妨。
贵太妃劝说,你可别忘了,秦天德为咱们拉拢了不少人,他们一家还是能用的。
晋王沉吟片刻,自从上次落雁狼狈地回来,他一想到她有可能被外男玷污,心中膈应,已有一段时日没有去侯府看她了,如今贵太妃说起,为了他们的助力,他只好硬着头皮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