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芳在两人临出门前匆匆将他们拦下。
DNA比对结果出来了。
貂芳道。
怎么样?凶手就是肖川!有关键性证据了!我们从肖川老家提取了他姐姐的DNA样本,与死者周忠戎指甲内提取到的DNA样本进行比对,发现两者DNA的确存在同父同母的亲缘关系。
同时,在肖川的电动车车身上提取到少量血迹,经检测是周忠戎的血。
太好了!法医的结论使得案件证据链形成了完整闭环。
貂芳将两张检验报告递给闫思弦,又问吴端道:身体怎么样了?没事儿!吴端拍了一把胸脯,紧接着就咳嗽不止。
我那个……咳咳咳……呛着了……口水呛着……咳咳……真没事儿……貂芳丢给他一个同情的眼神,闫思弦也不无同情地拍着吴端的肩膀道:行不行啊兄弟?吴端抬头看天。
他犹记得曾经拿行不行这个梗取笑闫思弦。
苍天饶过谁,苍天饶过谁啊!咳咳咳……走走走出现场……吴端强行扯开话题。
人上车后,吴端道:肖川是杀死周忠戎的凶手,已经没什么悬念了,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得验证肖国究竟有没有参与犯罪,参与到什么程度。
难啊。
闫思弦道,主犯行为直接,最好界定,反倒是胁从犯……难。
是啊,如果肖国只是跟肖川探讨绑架谢淼,那他在本案中的责任很难界定,一来他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二来受害人毕竟不是谢淼,即便他真的计划绑架杀害谢淼,可现在的结果跟计划大相径庭,他真的犯罪了吗?闫思弦腾出一只手给自己戴上墨镜,以阻挡雪地的反光。
他道:我感觉也很不好,即便肖国也参与了犯罪,但结果很可能他不会被追究责任。
吴端噗嗤一声乐了。
闫思弦绷起脸来,不准再提瞎子的事儿。
那个……也不准说二胡!吴端抿着嘴,强忍住心头的好笑,假装咳嗽两声,回归正题道:通缉令发出去了吗?已经挂追逃网上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你还是怀疑肖川生死未卜?吴端问道,有什么依据吗?闫思弦指了指后座放的一个蓝色文件夹,吴端探身拿过文件夹。
最后一页。
闫思弦道。
吴端便翻到最后一页。
那是一张墨城局部的地图,地图上用蓝色圆珠笔标记出了两截路线,其中一截是从案发现场到位于江陵路的藏尸地点。
第二截则是从江陵路到肖川和工友们居住的棚户区。
这是图侦那边通过调取监控还原的案发当晚肖川的电动车行驶路线。
你数数看这一路上他经过了多少家医院。
其实不用细数,因为闫思弦已经将沿途的医院标记了出来。
四家医院,而且有两处绕道……似乎就是为了绕到医院门口而选择的路线。
吴端道:我知道了,周忠戎真的没死,肖川想过送他去医院的……想有什么用,凶手被捕以后哪个不说当初想做个好人的。
闫思弦叹气一声,可惜救人的想法还是不够强烈,最终他没把周忠戎送进医院。
吴端惋惜道:就像那些撞人后逃逸的司机,怕担责任,总抱着侥幸心理。
不过,不能否认,肖川面临的情况更眼中,肇事至少没有主观致人死亡的故意,肖川可是主动下手伤人。
闫思弦话锋一转道:你再看看,在第二截路上,他还路过了花溪路派出所。
我看到了,画红圈这个。
没错,之所以画上红圈,因为派出所门前的监控显示,肖川曾在那里停留徘徊了大约15分钟。
他是……想自首?我觉得是。
吴端惋惜道:这一晚上可真够折磨人的。
杀了人,再不受点精神折磨,那还是人吗?我明白你的怀疑了。
吴端道:你的意思是,肖国是共犯,而肖川有了自首的心思,他回到棚户区找肖国,或许有意无意地透露了自首的想法。
肖国怕自己受牵连,自然是坚决不同意自首,所以两人发生了争执。
或许这也是引发争吵的其中一个因素吧。
我认为在那样一个两人都很慌乱的时刻,引发争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这点我赞同。
吴端道,但肖国有没有对肖川动手,我持怀疑态度。
闫思弦耸耸肩,这是最坏的情况,我向来对人性没什么信心。
当然了,我和你一样,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当然是将潜逃的肖川捉拿归案,让他告诉我们,肖国在这件事里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但愿吧……但愿吧……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依然是那条行人稀少的街道,依然只有一间诊所开门营业。
流浪狗又开始在诊所门前聚集,等待着好心的年轻医生施舍食物。
地毯式排查开展得异常艰难,天冷,人少,天地苍茫茫一片,好像连眼前的景象都在打击刑警们的信心。
好在当天下午就收获了一条线索,这着实让刑警们振奋了一把。
就这儿。
介绍情况的中年刑警胡子拉碴,他大大咧咧地指着一处桥洞,对闫思弦道:闫副队来听听吧,这儿的流浪汉提供了一条线索。
他所指的流浪汉,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睡在一根废弃的水泥管里。
桥洞下有十几根长短不一的水泥管,其中三根里面住了人。
住人的水泥管里塞满了报纸旧杂志之类用以取暖的东西。
闫思弦所看到的流浪汉,脸上手上长着可怕的冻疮,因为太瘦,颧骨高高耸起,两只眼睛又圆又浑浊,头发一缕一缕,头发里夹杂着肉眼可见的油污。
这样一个人,若在晚上见了,兴许会把路人吓个大跟头,还以为见了鬼。
老年流浪汉情绪有些激动,他扯着嗓子对闫思弦道:他偷我的东西!大衣!我的军大衣!闫思弦一愣,立即拿出肖川的照片问道:是他吗?就是他!太缺德了!要冻死的啊!闫思弦问道:您怎么知道是这个人偷的?他来这儿住过一宿啊,怪不怪?他还骑了辆电动车呢,不是个好东西!许是因为老人有什么疾病,或者他实在太老了,说话有些颠三倒四。
闫思弦便耐心问道:他什么时候来这儿住的,您还记得吗?就那天晚上,天都黑了。
不等闫思弦追问,将闫思弦领到此处的胡茬刑警率先摇头道:我们也想问具体日期来着,可真问不出来……这些人过一天算一天,早就不记日子了,你问他现在是那一年他都不清楚。
闫思弦看着另外两个住在这里的流浪者,他们看起来倒是比较年轻。
没用,一个智力有问题,一个精神有问题。
闫思弦只好死心。
他又问那年老的流浪者道:您还记得您丢的军大衣有什么特点吗?比如……几成新的?扣子什么样式?新的!新的!老流浪汉流下了眼泪,新的啊!我不舍得穿外面啊!他是真的想念他的军大衣。
这种渺小的热切的想念让闫思弦的心钝钝地疼着。
一想到吴端还在车里等着他,专业性就压过了个人情感,闫思弦继续问道:您说那个人来这里睡了一晚,当时是什么情况?您能跟我说说吗?他往我的水泥管里钻,吓我一跳……我也吓了他一跳……他又去找没人的水泥管,我让他把报纸塞衣服里,太冷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冻醒了……军大衣没了,那个畜生走了……我一直盖身上……我的大衣啊……老人很快就止住了悲鸣,因为闫思弦手里出现了几张红彤彤的钱。
他毫不犹豫地将钱塞进了老人手里。
您买点吃的。
闫思弦道。
他又给胡茬刑警塞了几百块,道:看能不能联系上收容所,要是联系不上,就给买床被褥吧。
好。
闫思弦其实能管的更多,能让他们的条件进一步改善,但他也清楚,这世界上的悲惨是救济不过来的。
救穷不救急。
他用这句话安慰了一下自己。
可是回到车上他还是有些沮丧。
吴端看出了他情绪不对,问道:进展不顺利?……摸排这不才刚刚开始吗,拿出点耐心,你急得龇牙咧嘴,底下人阵脚就更乱了。
闫思弦笑道:吴队教育的是。
吴端撇嘴道:你这话的的诚意比塔里木盆地高不了多少。
闫思弦认真道:净瞎说,也就比珠穆朗玛峰低那么一点儿。
……摸排工作开展了整整一周,再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而且颇有摊子越铺越大的势头。
随着警力逐批地从疯子团伙案撤出来,投入闫思弦这边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一开始,大家刚从连轴转的审讯工作里解脱出来,能出外勤就觉得幸福,工作热情高涨。
一两天后,都冻成了孙子,关键是没效果,士气空前低落。
闫思弦整宿整宿地睡不好,他太想帮吴端分担工作,偏偏指挥大现场又是他的弱势,每天都处在焦头烂额的状态。
吴端似乎有意锻炼他,竟真的忍着不去插手,只在关键时刻提些建议。
摸排工作开展到第十天时,闫思弦开始自我怀疑。
我觉得咱们现在的方向不对,找落脚点这个事儿真靠谱吗?万一肖川就是随便在哪儿猫着睡觉呢?就跟他曾经在桥洞下的水泥管里睡觉一样,上哪儿找去啊……那你有更好的方向吗?吴端问道。
闫思弦揉着太阳穴,我想想……让我想想……吴端将手搭在闫思弦肩膀上,肉联厂家属院一家三口灭门案件,摸排工作持续了整整三个月;葡央村枯井弃尸案件,摸排工作持续了五个多月;飞车砍手案,两个月……我最近在反思,自从你来了一支队,破案效率大大提高,甚至有过接警12小时内破案的记录。
这让我也心浮气躁起来,稍微遇到点挫折,就想崩心态。
这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知道,有的案件的确可以靠聪明迅速破了,可有的案件就是得靠勤奋,就是得尝试一百个方向以后,才会得到结果。
吴端娓娓道来,像是夏日炎炎里一袭凉风,又仿佛寒冬的一个暖炉,一点点驱走闫思弦心头的烦躁。
现在就是遇上了这么一个需要耐心和勤奋的案件,我们都得忍,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闫思弦点点头,知道了。
这次他是心悦诚服,真的受教了。
见吴端还看着自己,闫思弦便又补充一句道:我真没事儿。
那就好。
吴端道:那啥……我有个想法,可能有点班门弄斧了,你就……姑且一听吧。
闫思弦挑挑眉,吴队怎么还扭捏上了?吴端不理他的调侃道:你不是怀疑肖川遭了肖国的毒手吗?那你不妨再想想,如果真是那样,肖川的尸体会在哪儿呢?我不是没想过,可……没有结果是不是?吴端打断了他。
闫思弦只好点头。
所以我联系了警犬中队,让狗帮咱们找找看,你要不要一起过去看看?大型人不如狗系列。
闫副队不想说话。
闫副队不想动。
闫副队的眼泪掉下来。
小闫你别难过啊,狗只比你强一点,就一点点,真的不多……报应,这一定是报应。
闫思弦觉得,吴端不仅身上的伤在恢复,他损人的能力更是在恢复。
不,那不是恢复,那简直是倍数增长,断崖式的。
闫思弦深深有一种即将被毒舌支配的恐惧。
而且为什么这一次好像智商也被碾压了?好在闫思弦心理素质还算不错,很快便欣然道:那我也去看看。
就在他要发动车子时,手机响了。
闫思弦接起,只听对面道:闫副队,摸排有进展了!落脚点找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