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聊聊灵感来源。
因为真的跟小说一样。
这篇文真正的定调, 其实来源于文化集装箱这个概念落在我脑海中的那一瞬间。
几年前,我有个朋友,她老师给她介绍了一个在某财经杂志实习的工作。
有一天, 她要去某高校采访一位教授,结果开车堵在半路了。
很巧的是,那天我俩约好了等她采访完我们要一起去逛街, 我又离那个学校很近,所以她就给我打了电话。
当我得知,她明明知道北京的交通, 明明知道这会儿可能会堵车, 明明知道有工作在前, 却还是要装逼开车来的时候, 我拿起电话把她骂了一通。
然后, 这位朋友:别骂了别骂了。
下一句:我来不及了,你进去采吧。
我:??????这位同学你莫不是来搞笑的吧?我进去采, 我进去采什么, 采蘑菇么。
我又不是学新闻的。
然后,她就在电话那头,开始疯狂对我吹彩虹屁。
我听到一半就挂了电话。
然后——进去采了。
我,史今朝, 疯狂打脸第一人。
【当然, 可能还是天性比较仗义(狗头)】【或许还有社牛(再次狗头)】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时期, 那个教授也是这个领域的, 所以我就用这个打开了话题。
他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到了集装箱这个概念,讲述了集装箱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我当时听到就觉得很惊喜, 因为这是我们平常会惯性忽略的东西。
集装箱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 但对于它存在的意义, 大家是陌生的。
然后,我们就以这个为切入点,又聊了很多。
虽然聊得多,但我又不觉得乱,就是我的逻辑线在逐渐丰沛的同时,也是逐渐清晰的。
所以,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厉害在哪儿。
我觉得就厉害在,他们思维发散,但又自成逻辑。
那次意外的采访,我觉得我是去上课了。
不过,集装箱这个概念并没有出现在之后的采访稿中,我也只是知道了这个知识点而已,并没有对它进行任何的思维发散。
直到几天后,我坐公交回学校。
我这人有一个爱好,特别喜欢忙完一天的事情,然后在傍晚的时候做公交,并且必须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一边听着歌一边看夜幕降临。
然后,就是在那天,我刚坐上车,就刷到了一条微博:某国拿着我们国家的东西去申请非遗项目。
我当时看到就气得不行。
点开评论,大家跟我一样的义愤填膺。
但后来,我就看着窗外,思考这份愤怒有意义吗?在文中,我借汪施靖之口,回答了这个问题。
它或许有意义,但它没有力量。
那什么有力量?——好的文化产品。
想到这儿,脑海里突然砰的一声。
几天前的知识点和当下的心绪碰撞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两个概念在我脑海中一结合,就有了文化集装箱这个概念。
书籍、电视、电影、音乐、绘画、舞蹈、雕塑,这些不都是文化的集装箱吗么。
你只有把我们的文化镶嵌在广为人知的文化形式中,你的文化才能走出去。
因为,你不能指望整个国际环境下的人,像我们一样,从小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文化。
说实话,这个概念落入我脑海的那一瞬间,我内心还是有点小骄傲的。
直到现在,我也依然为这个原创的观点感到骄傲。
不过,当时也就是有个概念而已,我也没有机会在之后的任何语境中去把它提出来,因为我不是学这个的。
直到开始写文,这个概念才有了活起来的机会。
我前几天在微博上说,没有从十八岁开始写文,有些遗憾。
看到有宝贝留言说,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我现在想想真是这样。
没有当初的那个插曲,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这个故事。
也不会有现在的廖清杉和应如是。
然后,这个插曲也为我之后的职业选择,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所以,吃亏是福这话真没错。
(当然,我不觉得我临时替朋友做了份工作就是吃亏,那次,我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所以我加了引号。
)要不就改成能干是福吧。
哈哈。
最后说一点感谢。
写作永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读者在挑选自己心仪小说的同时,作者也在通过自己的作品去筛选读者,去寻找人群中的共鸣。
写文以来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有一群特别用心在看文的读者。
大家的每一条评论,我都看了,有很多印象都非常深刻。
所以,非常感谢大家的懂得。
对我来说,一个故事,真正需要发力的阶段就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最多前二分之一,后面的故事,其实是这些人物握着我的手在写作。
所以,每次说再见的时候,最难过的那个人永远是我。
但不说再见,又怎么和新的故事重逢呢。
不过,我还是很惊喜。
写出令我满意的池漾、林洛希、邹喻,其实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但写出令我满意的应如是,确确实实超出了我的预料。
第一次写女追男,第一次写这么欢脱的女主,我也忐忑过。
不过,我现在回头看,心态早已从最初的不自信,到现在喜欢得不得了。
是想到我们悠悠宝贝,心思就能瞬间软下来的程度。
她和廖清杉为代表的中国青年,是真的能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蒸蒸日上。
所以,他们的存在,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力量。
我在本文的立意中写:文化自信,重在文化,不在自信。
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这句话,不是为了让我们不自信,或者去挑剔,而是为了警醒我们,不要懈怠。
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需要无数传媒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努力和打磨。
但身为观众,我们还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希望我们,包容一点,明辨一点,慎思一点,自信一点。
最后,快乐一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要着重提到快乐。
因为,提到文化、提到文明,大家先入为主的永远是它的附加意义。
它是历史课上需要熟记的史实,它是政治课上需要默写的知识,它是语文作文里需要背诵的素材。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它枯燥、无趣、形而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但其实不是的,我们或许都忘了它存在的根本。
了解我们国家的过去,尤其是那么辉煌的过去,本质就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就如年老师所说,这应该是一种崇高的体验。
现如今,我们都会为自己逐渐丰盈的口袋,感到快乐。
但其实,我们更应该为自己逐渐富饶的内心,感到快乐。
所以,我把这样一个大家先入为主觉得严肃的主题,嵌在了一个这么快乐的故事中。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着生于这片土地才能锻造出来的高端审美;有着看到优秀文化便能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
这些,都是一种既能及时享受、又能延迟满足的快乐。
我始终觉得:艺术给人带来的快乐,不是来自结果,而是来自过程。
所以,希望大家下次走进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的时候,能够放下我一定要学习到什么知识点的心态,全情地去投入、去感受这些灿烂的文化。
那些该学的东西,或许自然而然地就落入你的脑海中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
希望我们,包容一点,明辨一点,慎思一点,自信一点。
最后,快乐一点。
我们生于这片祥和的土地,被五千年的优秀文明熏陶着长大。
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
-全文完-作者有话说:全文完!因为晋江入了VIP就不能有免费章节,但这则后记我又很想以比较正式的方式发出来,所以就发在了正文,但大家是不用为后记花钱的,所以全订的小伙伴在这章评论,都送红包(此评论永远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