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包拯搓完手, 赵旸接下来给范仲淹搓手。
范范,你的手好大啊。
赵旸把他的小手放在范仲淹的手心里比划了下,发现他的手比范仲淹的手小很多。
范仲淹张开手轻轻把太子殿下的小手包在他的手心里, 等太子殿下长大,您的手也会像臣的手一般大。
赵旸歪着小脑袋, 可可爱爱地问道:那我什么时候能长大?十几年后,太子殿下就长大了。
也不知道长大后的太子殿下会是什么样的风采。
十几年后啊,那还早着。
赵旸说完就给范仲淹搓了搓手, 范范,你和包包的手一样。
一样?范仲淹和包拯都面露疑惑,太子殿下, 臣的手和希仁的手哪里一样?一样大,还有你们的手都好硬。
赵旸戳了戳范仲淹手指上的茧, 你们的手还不好看。
范仲淹和包拯的手布满了茧子,还有很多伤痕。
他们两人小时候家境不好, 从小就帮家里忙,所以他们的手非常粗糙。
为什么你们的手这么硬,爹爹的手就不硬?宋仁宗从小养尊处优, 没有干过粗活, 他的手除了写字造成的茧子,并没有其他的茧子, 他的手自然要比包拯他们的手软和。
这个问题问住了范仲淹,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官家养尊处优吧。
包拯说道:太子殿下,臣和希文从小就帮家里做活, 所以手上长满了茧子。
帮家里做活, 做什么活?赵旸一边帮范仲淹搓手, 一边好奇地问道。
见太子殿下想知道,包拯在心里考量了一番,决定挑选一些事情说给太子殿下听,让太子殿下知道普通老百姓的不易。
帮家里除草,下田插秧,上山砍柴……包拯小时候家里贫寒,他哥嫂为了能让他读书,吃了不少苦。
他自己也吃了不少苦。
包拯就跟太子殿下说了些他小时候做过的活,赵旸听得非常认真,但是并没有忘记给范仲淹搓手。
搓了一会儿手,范仲淹的手终于暖和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韩琦。
韩琦的手要比范仲淹他们的手嫩一些,手上并没有那么多茧子。
搓手暖手,韩琦只记得在小时候被爹娘这么对待过。
长大后,手冷了,就自己对着一双手吹热气,自己搓手取暖。
现在,被太子殿下搓手暖手,这让韩琦鼻尖发酸。
韩韩的手好看。
韩琦一双手修长,指节分明。
谢太子殿下夸奖,太子殿下的手也好看。
韩琦一双大手轻柔地包裹着赵旸的一双小手,臣的手暖和了,谢谢太子殿下为臣暖手。
赵旸对韩琦甜甜地笑了笑:不客气。
说完,转头看向欧阳修,修修,给我看看你的手冷不冷。
太子殿下,臣的手不冷。
欧阳修边说,边乖乖地把双手递到赵旸的面前。
赵旸一双小手抓住欧阳修的双手,修修的手好暖和啊。
欧阳修握住赵旸的一双手,轻轻地搓了搓。
臣穿的衣服多。
赵旸抬手拍了拍欧阳修的肩膀,一副小大人的语气夸奖他:还是修修乖。
说完,他看向富弼。
富弼激动又无措地把手伸给赵旸:谢太子殿下。
等给富弼和王拱辰搓完手,赵旸好奇又疑惑地看向苏舜钦:你是谁?臣苏舜钦见过太子殿下。
苏舜钦长相十分清秀,身材有些瘦弱,脸色也有些苍白,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
苏子美?!有名的才子!他的长相很符合的他的名字。
我以前怎么没有见过你?臣之前在外地上任,所以太子殿下您没有见过我。
太子殿下果然如稚圭他们所说的那样,精致可爱,聪明灵秀。
一旁的韩琦说道:太子殿下,前段时间官家把子美从外地调了回来,日后您会经常见到他。
赵旸点点头,随即对苏舜钦笑着说道:苏苏,欢迎你回来。
这句话说的苏舜钦直接愣住了,随后神色动容地说道:谢太子殿下。
明明他回到汴京后,从好友们的口中听了不少遍【欢迎回来】,但是听太子殿下说这句话,他心中却十分感动。
你以后可和韩韩他们一起找我玩,我会送你花。
赵旸说完,又突然想到什么,双眼亮晶晶地说,我还会送你点心吃。
谢太子殿下。
苏舜钦没想到自己也会这样的待遇,心中十分惊喜。
赵旸又想起什么事情,迈着小短腿走到门口,把元松叫了进来。
对了,我摘了梅花,要送给你们。
他从元松手里拿过梅花,一枝一枝地送给韩琦他们。
爹爹说梅花、兰花、竹子、菊花都是君子,那我就把梅花送给你们。
韩琦他们不仅是才子,也是君子。
他们推出新政,也被称为君子之政。
太子殿下这句话说得韩琦他们几个热泪盈眶,原来在太子殿下心里,他们都是君子。
赵旸走到包拯的面前,轻轻地扯了扯他的袖子:包包,你再跟我说说你小时候的事情。
是,太子殿下。
韩琦走到门口,请元松取一些热茶和点心来给太子殿下。
包拯把赵旸抱在怀里,旋即坐了下来,继续跟他说一些他小时候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去山里挖药材卖钱,去河里抓鱼卖钱,去田地里挖野菜吃等事情。
范仲淹他们见赵旸听得认真,也说了些民间的事情。
虽然太子殿下还小,但是提前跟他说一些民间疾苦的事情,或许能让他明白民间百姓的不易。
赵旸一直认为大宋有钱,民间老百姓的日子应该不太差,没想到还是有很多人过着苦日子。
看来,等他长大,要做的事情很多。
跟赵旸说了些有关民间百姓的生活后,韩琦他们又说了些民间有趣的故事,听得赵旸一直在笑。
赵旸没想到欧阳修他们说起故事来,一点也不文绉绉,反而非常诙谐好笑。
福宁宫里,司马光还在汇报工作。
宋仁宗听了司马光说了将近两个时辰的汇报,不仅没有一点不耐烦,反而越听越认真,他还把司马光所说的一些问题全部记了下来。
直到午时,司马光才说完。
等司马光退下去后,宋仁宗赶紧喝茶。
之前司马光汇报的时候,宋仁宗怕打断他,就没敢喝茶。
司马相公真能说。
司马相公说了两个时辰,一刻都没有停过,他不渴,他都替他渴。
朕也没想到他这么能说。
司马光是事无巨细地向宋仁宗汇报,他巨细到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跟宋仁宗说。
朕饿了,摆膳吧。
官家,太子殿下在御书院。
旸旸在御书院?宋仁宗先是一脸惊讶,随后皱起眉头,这么冷的天,皇后怎么让旸旸出门,去御书院。
司马光刚走御书院,就听到从里面传出来的欢声笑语,这让他有些惊奇,心想稚圭他们在做什么,竟然笑得这么开心。
包拯见已到午时,太子殿下该回去用膳了。
虽然他们很想留太子殿下在御书院用午膳,但是御书院的午膳并不精细,不适合太子殿下吃。
赵旸听故事听地津津有味,有些舍不得离开御书院,但是他肚子有些饿了,该回去用午膳了。
苏苏,我明天再来找你们玩。
臣等明日等太子殿下来。
你们也要好好吃饭。
就在赵旸准备离开的时候,司马光走了进来。
他见有个小娃娃在御书院,先是愣了下,旋即想到是太子殿下,连忙向赵旸行礼:臣司马光见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
赵旸好奇地盯着司马光看。
司马光长相很是周正,但是看起来有些严肃。
韩琦走上前一步,向赵旸介绍司马光:太子殿下,君实之前也是在外地任职,前两日才调回汴京。
哦,光光,欢迎你回来。
赵旸很想问司马光,他小时候有没有砸缸救人。
光光?司马光被光光这个称呼惊到了。
欢迎回来?司马光被赵旸这句欢迎你回来暖到了,心头登时一片柔软,神色瞬间也变得柔和不少。
谢太子殿下。
赵旸忽然摊手:光光,你来晚了,没有梅花和点心了。
梅花?点心?司马光一头雾水,不明白太子殿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明日再送你梅花和点心。
司马光这时终于明白太子殿下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听稚圭他们说过,太子殿下经常送他们花和点心,没想到他今天第一天见太子殿下,也能得到太子殿下赏赐的梅花和点心。
谢太子殿下。
我饿了,要去找爹爹用膳,就不和你们说了。
赵旸对司马光他们摆了摆手,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宋仁宗却过来了。
爹爹。
见过官家。
宋仁宗一把抱起儿子,先是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脸,随后又摸了摸儿子的小手。
见儿子的小脸和小手都暖暖和和的,他心里就放心了。
冷不冷?不冷啊。
赵旸抬起他的小手,轻轻地拍了拍宋仁宗的脸,爹爹,我的手比你的脸还要暖和。
宋仁宗见韩琦他们还在行礼,就对他们说道:起来吧。
谢官家。
你怎么跑到御书院来呢?我先去找爹爹的,但是爹爹你在忙,我就来御书院找韩韩他们玩。
太子没有给你们添麻烦吧?没有,太子殿下非常乖巧。
韩琦笑着说道,太子殿下还送臣等梅花,臣等很是感激。
梅花?赵旸伸手捏了捏宋仁宗的脸,奶声奶气地安慰他爹爹道:爹爹,你不要吃醋,我也给你摘了梅花。
算你有良心。
宋仁宗低头轻轻地蹭了蹭儿子的小鼻子,宠溺地问道,肚子饿不饿?赵旸撅了噘嘴,可怜巴巴地说:饿。
跟爹爹回去用膳。
宋仁宗说完,看向欧阳修他们,朕和太子就不打扰你们,你们也用膳吧。
宋仁宗怕冻着儿子,解下他的披风把赵旸包裹的严严实实。
官家慢走,太子殿下慢走。
等宋仁宗和赵旸离开了,司马光立马问道:你们刚刚和太子殿下做了什么?君实,你回来晚了,不然太子殿下也会给你搓手暖手。
欧阳修一脸炫耀地说道,刚才,太子殿下见我们冷,就给我们每个人搓手暖手。
什么,给你们每个人搓手暖手?司马光一脸吃惊,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司马光连连点头:想知道。
那你得请我们喝酒。
欧阳修毫不客气地趁机敲诈司马光一顿。
没问题,晚上我请你们去樊楼喝酒。
君实爽快。
范仲淹重重地拍了下司马光的肩膀。
现在可以跟我说了吧。
可以。
接下来,欧阳修声情并茂地跟司马光刚才发生的事情。
韩琦他们时不时附和。
司马光听完后,一脸羡慕嫉妒恨。
我回来晚了。
说完,他又惊叹道,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么暖心。
是啊,我们也没有想到。
这样聪明可爱,又暖心贴心的太子殿下,怎么叫人不喜欢。
他们何其有幸被太子殿下这么对待。
天气太冷,宋仁宗就没有叫福康公主来福宁宫一起用午膳。
赵旸坐在椅子上,一边乖乖张嘴让宋仁宗喂他吃饭,一边轻轻摇晃着两只小脚。
他还时不时摇晃下自己的小脑袋,小嘴里还发出开心的哼哼声。
宋仁宗见儿子这副高兴的小模样,忍不住笑道:什么事这么高兴,在御书院里和韩琦他们玩了什么?没玩什么,但是韩韩他们跟我说了好多故事。
说了什么故事?赵旸一边摇晃着自己的两只小脚,一边软糯糯地说道:有好玩的故事,也有不好玩的故事。
不好玩的故事?宋仁宗温声地问道,什么不好玩的故事?爹爹,包包他们说民间有很多人没钱读书,还有很多人没钱吃饭,这是真的吗?宋仁宗没想到包拯他们会跟赵旸说这些事情,微微惊了下,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包拯他们的用心。
是真的,还有很多百姓吃不饱饭,读不起书。
为什么啊?赵旸歪着小脑袋,一张小脸上布满了茫然不解。
宋仁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脸,轻声道:是爹爹做的还不够好。
这跟爹爹有什么关系?赵旸小脸上满是困惑,是爹爹你不给人家吃饭,不给人家读书吗?不是,但是也跟爹爹脱不了干系,是爹爹做的不够好。
宋仁宗没有因为儿子年幼不懂就随便敷衍他,而是认认真真地跟他说了起来。
爹爹是皇帝,职责就是让大宋的老百姓吃饱穿暖,有书读,但是目前爹爹没有做到。
赵旸扯了扯宋仁宗的袖子,送给他爹爹一个灿烂的笑容:爹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这句话鼓励到宋仁宗,他慈爱对赵旸笑了笑:爹爹要是没有做到,等你长大了,可以帮爹爹一起做吗?赵旸点点头说:好啊,等我长大了,帮爹爹一起做。
旸旸真乖。
皇后真的是帮他生了一个好儿子。
爹爹等你长大帮爹爹的忙。
那爹爹你要等很久了,包包说我要在十几年后才能长大。
赵旸嘟了嘟嘴说,嬢嬢说我还没有两岁,那等我长大还早着呢,所以爹爹在我长大之前,你只能靠自己了。
爹爹等你长大。
宋仁宗希望儿子能快点长大,又不希望儿子长大。
赵旸嘴里被喂了饭菜,两颊吃得鼓鼓的,十分可爱。
宋仁宗满眼宠溺地看着儿子,见儿子嘴边有油渍,从袖子里拿出手绢,动作轻柔地给儿子擦了擦嘴角。
赵旸眯着眼对宋仁宗笑了笑。
随后,他想到了什么,急着开口说话,直接把嘴里的饭食全部吞了下去。
宋仁宗见状,有些担心,抬手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后背,一脸紧张地问道:有没有被噎着?赵旸摇摇头说:没有。
宋仁宗伸手捏了下儿子的小鼻子,故作严厉地说道:之前爹爹怎么跟你说的,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整吞饭菜……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赵旸打断:爹爹,我知道了,下次不吞了。
宋仁宗伸手点了下儿子的额头,下次再火急火燎地整吞饭菜,爹爹打你屁股。
一听打屁股,赵旸立马不高兴地瘪起小嘴:爹爹,我是不会给你机会打我屁股。
是吗,那爹爹等着。
宋仁宗问道,刚刚又在想什么坏主意?赵旸听到这话,凶巴巴地瞪了一眼宋仁宗:我才没有想什么坏主意,我想到包包了。
宋仁宗轻挑了下眉头,略微疑惑地问道:包拯怎么了?爹爹,包包是不是也没有钱买衣服啊?赵旸想到包拯是个清官,只怕朝廷发的那点俸禄,只能让他勉强在汴京生活,没有多余的钱买狐皮或者鹿皮做的衣服。
这个时候,大宋还没有棉花,所以没有棉服或者棉袄之类的衣服。
我看包包穿的衣服很少,冻的手都僵了。
是吗?宋仁宗倒是没有注意到这点。
范范的手也冷,是不是也没有衣服穿啊?赵旸拉了拉宋仁宗的袖子,对他撒娇道,爹爹,你送给包包他们一件厚的衣服吧。
见儿子这么关心包拯他们,宋仁宗心中很是欣慰。
一个会心疼大臣的太子,才是好太子。
好,爹爹就送给他们一件厚衣服。
说完,他又问道,只送给包拯和范仲淹吗,其他人不送吗?赵旸想了想说:韩韩他们有衣服穿,就不用送了吧。
好,那爹爹就听你的,送给包拯和范仲淹。
宋仁宗把张茂实叫了过来,让他找两件大氅送给包拯和范仲淹。
爹爹最好了。
你这么关心包拯和范仲淹,怎么不关心爹爹啊?宋仁宗有些吃醋了。
爹爹,我关心你了啊,我有问你冷不冷啊,你说不冷啊。
赵旸说完,伸手去抓宋仁宗的手,爹爹的手是暖和的。
不过,爹爹你要是冷,那我就给你搓手,这样就不冷了。
你说的啊,爹爹要是冷,你就给爹爹搓手。
宋仁宗还不知道他儿子之前在御书院给韩琦他们搓手暖手。
要是知道,一定会嫉妒的。
赵旸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对宋仁宗说道:我一定会给爹爹搓手的。
宋仁宗低下头,用额头蹭了蹭儿子的小额头:旸旸真是爹爹的好儿子。
那是,我可好了。
赵旸一脸得意地说,所以,爹爹你要对我好。
被儿子这副得了还便宜的行为逗笑了,宋仁宗笑着说:好好好,爹爹对你好。
赵旸伸手拍了拍宋仁宗的手臂,一脸你很乖的表情:这次才是我的好爹爹。
你啊。
宋仁宗的语气里充满宠溺纵容。
赵旸指了指桌子上的鸡蛋羹,爹爹,我还要吃鸡蛋。
好,爹爹喂你吃。
另一边,张茂实挑选出两件大氅送去御书院。
两位相公,太子殿下怕你们冻着,特意向官家求要了两件大氅,让官家送给你们。
范仲淹和包拯满脸震惊:太子殿下他……两位相公,要爱惜身子啊,千万不要辜负了太子殿下对你们的一片关心。
张茂实说完,就退了出去,不再打扰包拯他们用膳。
等张茂实离开后,包拯和范仲淹都红了双眼,眼眶也湿|了。
韩琦他们故意逗包拯和范仲淹,酸里酸气地嫉妒他们能得到太子殿下的关心。
其实,他们并不嫉妒,相反他们很感激太子殿下。
包拯和范仲淹的条件不好,韩琦他们想要资助他们,但是又怕伤到他们。
这几日,天气突然变冷,他们也担心包拯他们没有厚实的衣服保暖,想要送给他们衣服,但是又找不到好的借口送。
现在,太子殿下为包拯他们求到大氅,他们心里就放心了。
太子殿下他……我何德何能……包拯鼻尖发酸,喉头哽塞,他想要说什么,但是因为太过感动,反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范仲淹仰了仰头,似乎要把夺眶而出的眼泪逼回去。
司马光感叹道:没想到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这么细心。
欧阳修笑道:我们能拥有这样的太子殿下,真是幸运。
富弼说道:太子殿下日后长大,一定会跟官家一样。
从赵旸给范仲淹他们求衣服这件事情上,韩琦他们就能看出来他们的太子殿下虽然年幼,但是却有一颗仁慈之心,等日后长大一定会成为一名仁君。
要是赵旸得知韩琦他们心里所想,一定会笑话他们想的太天真了。
他的目标并不是做一个仁君。
福宁宫里,赵旸用完午膳,就开始喂大白吃饭。
大白被孵出来后,就是赵旸亲自喂养的。
他蹲在地上,双手捧着小脸,看大白吃饭。
大白吃完饭,就跑进赵旸的怀里,撒娇对他蹭了蹭。
赵旸抱着大白,用脸蹭了蹭大白的小脑袋。
宋仁宗看到赵旸和大白亲密的互动,不由地失笑。
爹爹,我和大白出去散步了。
天冷,旸旸你就不要出去了。
宋仁宗担心儿子会被冻着。
爹爹,我不怕冷。
赵旸软软地央求道,爹爹,我们一起去散步吧。
宋仁宗抵抗不了儿子的撒娇,最终还是答应跟儿子一起出去散步。
他原本想抱着儿子散步,这样儿子就不会冻着,但是被赵旸拒绝了。
赵旸跟大白玩起你追我赶的游戏。
他在前面跑,大白在后面追他。
赵旸张开双手跑起来摇摇晃晃,大白也学着他张开翅膀,迈着小碎步摇摇晃晃地跑起来。
宋仁宗被他们俩同样的跑步姿势逗笑了,这两个还真像。
小人还是第一次这么听话的白鹅。
张茂实小小地拍了下太子殿下的马屁,太子殿下聪明灵秀,养的白鹅也充满灵性。
不远处,大白追上了赵旸,伸出翅膀抱住它小主人的腿,仰着小脑袋对赵旸叫了两声。
赵旸蹲下神,摸了摸大白的脑袋,夸赞道:大白真厉害,现在轮到我追你了,你赶快跑吧。
大白蹭了蹭赵旸的手心,随后挥舞着翅膀跑了起来。
大白,我来追你了。
见儿子跑的快,宋仁宗担心他会摔倒,连忙叮嘱道:旸旸跑慢点。
大白见小主人追不上它,特意放慢了脚步,让赵旸追上了它。
旸旸,我们该回去了。
小孩子容易流汗,被冷风一吹就容易生病。
宋仁宗让儿子玩了一会儿,就不敢再让他在外面跑。
我们该回去睡午觉了。
赵旸还想再玩,但是他也担心自己会被冻到。
唉,小孩子可是非常脆弱的,稍微不小心就会病倒。
虽然他不觉得冷,但是还得小心些。
大白,我们回去睡午觉吧。
宋仁宗见儿子跑的小脸通红,担心他已经出汗,不敢再有任何迟疑,蹲下神抱起儿子。
爹爹抱你回去。
好。
赵旸双手抱着宋仁宗的脖子,把小脸埋进他的颈窝里。
大白紧紧地跟在宋仁宗的脚边,跟着一起回到了福宁宫。
回到福宁宫,宋仁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后背,发现儿子后背一片潮湿,他赶紧让张茂实准备热水、巾帕、干净的衣服。
宋仁宗给赵旸擦了擦身子,又给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赵旸伸手揉了揉眼睛,小脑袋一点一点,爹爹,我困了。
睡吧。
宋仁宗把儿子放在他的床上,给他仔细地盖好被子,轻轻地拍了拍胸前的被子。
大白乖巧地守在床边,一叫也不叫。
宋仁宗担心儿子会生病,就一直守在床边。
他时不时伸手摸一摸赵旸的额头和小脸,担心他会突然发热。
等赵旸一觉睡醒,宋仁宗就让张茂实把太医请来,仔细地给儿子把脉,确认儿子没有生病,他心里才放心。
皇后,天这么冷,你怎么能让旸旸出去玩?宋仁宗微微拧着眉头,神色有些不悦地说道,旸旸要是冻病了,怎么办?赵旸听宋仁宗的语气,像是在责怪曹皇后,抢在曹皇后开口前说道:爹爹,是我自己要出去玩的,你不要怪嬢嬢。
曹皇后见儿子挡在她身前,护着她,心头一暖。
嬢嬢不让我出去玩,但是我非要出去玩,嬢嬢这才让我出去玩。
赵旸维护曹皇后道,嬢嬢之前都不让我出去玩,我快要憋死了,爹爹你不让我出去玩,是想憋死我吗?看着儿子这副维护曹皇后的模样,宋仁宗又是无奈又是嫉妒又是好笑:不让你出去玩就是要憋死你吗?旸旸这些话跟谁学的?肯定是跟福康学的,福康平日里都在跟旸旸说些什么。
对啊,就是要憋死我啊。
赵旸用力地点点头,非常理直气壮地说道,再说,我也不冷。
宋仁宗蹲下神,好气地伸手捏了捏儿子的鼻头:不冷不代表你不会冻着。
那爹爹你也不能出门,你出门也会被冻着。
虽然赵旸知道宋仁宗是担心他的身子,不想让他出去被风吹着、被冻着,但是要让他整个冬天都待在坤宁宫,哪路都不去,他可受不了。
那所有人都不能出门。
宋仁宗没想到儿子小嘴巴挺会说的,而且还说的有些道理。
他伸手轻轻地捏了捏儿子的小嘴巴,好笑道:爹爹是大人,不会冻着。
赵旸伸手挥掉宋仁宗的手,一脸不服气地说道:那爹爹你就不会生病吗?这个问题把宋仁宗问住了,因为他会生病。
见宋仁宗沉默不语,赵旸伸手揪了揪他爹爹的嘴角:爹爹,你看你出门也会生病,那你为什么还要出门啊?站在一旁的曹皇后见宋仁宗被儿子说的哑口无言,忍不住笑了。
爹爹,你自己能出门玩,却不让我出去玩,你这叫……赵旸皱起小脸,思索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那个词,你这叫……叫什么?赵旸抠了抠脸,又想了一会儿说:爹爹,你这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仁宗一脸惊讶:旸旸,你说什么?哦对,爹爹不是官,是皇帝,应该叫只许皇帝出去玩不许儿子出去玩。
赵旸伸出双手轻轻地拍了拍宋仁宗的脸,爹爹,你这样是不对的。
旸旸,你知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什么意思吗?宋仁宗心中惊喜,他没想到儿子竟然知道这句话,看来福康平时也教了旸旸一些有用的东西。
知道啊,嬢嬢和姐姐都说过。
曹皇后闻言,面露茫然,她什么时候跟旸旸说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
姐姐说大人们允许自己做的事情,却不允许小孩做,就像爹爹你让你自己出门,却不让我出去玩。
赵旸双手叉腰,微微扬起下巴,双眼控诉地看着宋仁宗,爹爹,你们大人太狡猾了。
宋仁宗被儿子这番话逗笑了,你还知道狡猾啊。
我当然知道啊,姐姐教我的。
赵旸眼珠子转了下,小脸上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姐姐说狐狸狡猾,爹爹你们大人是不是狐狸啊?宋仁宗伸手点了下赵旸的额头,无奈又宠溺地说道:你这是在骂爹爹是狐狸?爹爹你不让我出去玩,你就是狐狸。
赵旸双手抱胸,笑眯眯地望着宋仁宗,爹爹,你要做狐狸吗?古灵精怪。
宋仁宗没想到儿子这么聪慧,把福康交给他的东西活灵活用,还用到他身上来了。
爹爹,你要做狐狸吗?我要是狐狸,那你是什么?宋仁宗戳了戳儿子软乎乎的脸颊,那你岂不是小狐狸。
我是小孩子,是小狐狸没关系,但是爹爹你是大人,是皇上,你是狐狸就不好。
赵旸轻哼一声道,爹爹,你是大人不能欺负我这个小孩子。
宋仁宗看向曹皇后,指着赵旸对她说道:皇后,他平时也这么跟你说话吗?我才不会这么跟嬢嬢说话,嬢嬢又不欺负我。
不让你出去玩就是欺负你啊?对。
那爹爹要是欺负你,你准备怎么办?宋仁宗的话刚说完,就见儿子憋着嘴,红了双眼,眼中有泪水打转。
呜呜呜呜呜……赵旸立马就哭了起来,随后转身抱住曹皇后的腿,哭着说道,嬢嬢,爹爹坏,欺负我……呜呜呜呜呜……宋仁宗没想到赵旸说哭就哭,他赶紧哄道:爹爹不欺负你了,旸旸不哭。
真的?真的。
赵旸吸了吸鼻子,哽咽地问道:那我能出去玩吗?旸旸,爹爹是怕你冻着……宋仁宗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见赵旸又大哭了起来:呜呜呜呜呜……好好好,你能出去玩,爹爹让你出去玩。
宋仁宗赶紧把儿子抱进怀里,一边轻轻地拍他的后背,一边温声地哄道,不哭、不哭、不哭……说话算话?算话,爹爹说话一言九鼎。
听到这话,赵旸登时不哭了,送给宋仁宗一个甜甜萌萌的笑容:谢谢爹爹,爹爹是龙,不是狐狸。
宋仁宗这才发现儿子的小脸上没有一滴泪水,顿时被气笑了:爹爹看你才是狐狸。
爹爹,如果我是狐狸,那你就是老狐狸。
老狐狸?宋仁宗气得轻轻地打了下儿子的小屁股。
一旁的大白见宋仁宗打它的小主人,气汹汹对着宋仁宗的后背叨了几下。
虽然大白现在还没有长成大白鹅,但是叨起人来,还是有些疼的。
大白叨得好。
赵旸从宋仁宗的怀里溜了出去,抱起大白躲在曹皇后的身后,爹爹,你要是再打我,大白还会叨你的。
宋仁宗气乐了:你倒是养了一只好鹅啊。
没想到旸旸养的鹅还护主。
官家,您没事吧?曹皇后问道。
宋仁宗摆摆手:朕没事。
爹爹,你不批劄子么,怎么还不走啊?赵旸一边说,一边对宋仁宗摆摆手,爹爹,你赶快回去批劄子吧。
见儿子像赶鸭子一样赶他走,宋仁宗气地恨不得把他捉来,狠狠地打他屁股。
你出去玩可以,但是不能玩太长时间,知道吗?赵旸从曹皇后的身后探出半个小脑袋,很是嫌弃地说道:知道了。
说完,又对宋仁宗挥了挥手,很是不耐烦地说道,爹爹,你快走吧。
小狐狸,朕明日找你算账。
老狐狸。
赵旸对着宋仁宗吐了吐舌头,做了一个鬼脸。
做鬼脸的表情,他是跟他姐姐福康公主学的。
福康公主经常跟她姐姐苗昭容做鬼脸。
宋仁宗很是无奈地摇摇头,但是嘴角边的笑容却充满宠溺。
朕先回福宁宫,皇后你看好他。
官家慢走。
老狐狸慢走。
旸旸,不得无礼。
哦,爹爹慢走。
等宋仁宗离开后,曹皇后轻轻地敲了敲儿子的小脑袋:怎么能叫爹爹老狐狸?爹爹就是老狐狸,我又没有说错。
以后不能这么叫官家,这是无礼的行为。
赵旸无辜地眨了眨眼说:可是,爹爹没生气啊。
曹皇后蹲下神,伸手牵起儿子的两只小手,认真地对他说道:官家没生气也不能这么叫。
哦……赵旸明白曹皇后的意思,但是他并不打算这么做。
他怕曹皇后还要说下去,直接扑进她的怀里,抱着她的脖子,用脸蹭了蹭她的脸,嬢嬢,我要听故事。
曹皇后抬手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好。
回福宁宫的途中,宋仁宗一边摇头,一边笑。
官家,您笑什么?朕笑旸旸,你听他之前跟朕说的话一套一套的。
宋仁宗笑道,他竟然知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朕真是想不到啊。
官家,这是福康公主教地好。
张茂实说道,当然,还是太子殿下聪明。
旸旸这孩子总是给朕惊喜。
宋仁宗满脸的骄傲,朕待会要问问韩琦他们,他们的儿子是不是一岁多也这么会说话。
张茂实一听这话,就知道宋仁宗想要跟韩琦他们炫耀太子殿下。
宋仁宗回到福宁宫批阅了一会儿劄子,就把韩琦他们叫来了。
先是跟韩琦他们说正事,如今不少地方在下雪,宋仁宗担心会出现雪灾,让韩琦他们多注意些。
说完正事,他就迫不及待地炫耀赵旸。
你们儿子一岁多的事情也像太子这样能说会道吗?官家,臣的儿子一岁多的时候连话都说不清楚。
韩琦言道,臣的儿子两三岁的时候才能把话说清楚。
欧阳修他们纷纷附和,表示他们的儿子比不上太子殿下。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好几岁的孩子都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太子殿下不仅知道,还会活用。
欧阳修说道,太子殿下真是聪慧过人。
活用到朕的头上。
宋仁宗笑道,朕还以为你们的儿子也是如此。
韩琦他们哪里看不出来宋仁宗在故意炫耀太子殿下聪明过人,官家,太子殿下是人中龙凤,臣等的儿子是远不及太子殿下。
是吗?宋仁宗满脸得意笑容,你们都是大才子,朕还以为你们的儿子也一样聪明。
官家谬赞了。
官家,太子殿下如此聪敏,您打算日后怎么教导太子?范仲淹建议道,臣觉得太子殿下聪明过人,应该好好教导,而且应当早早教导。
宋仁宗刚刚端起茶盏准备喝茶,听到范仲淹这句话,手中的动作不由地顿住,早早教导?臣认为等太子殿下满三岁就能启蒙,不用等到六岁。
范仲淹知道皇子和公主都是在六岁正式读书启蒙,您要是不嫌弃,臣想毛遂自荐做太子殿下的启蒙先生。
韩琦他们听得范仲淹最后一句话,一个个瞪圆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范仲淹。
做太子殿下的先生?!希文这个不要脸的,竟然打起做太子殿下先生的主意?!你?宋仁宗也被范仲淹的话惊到了,你做太子的启蒙先生?臣做过先生。
范仲淹以前在应天府做过先生。
在教书这方面,他要比韩琦他们有经验,也比他们有话语权。
臣有信心做太子殿下的启蒙先生。
欧阳修他们也很想做太子殿下的启蒙先生,但是他们不太好意思开口。
比起脸厚,他们真的比不上范仲淹。
朕想起来你在应天府教导过学生。
在教导学生这方面,范仲淹的确很有一套。
不过,宋仁宗暂时没想过给赵旸启蒙。
太子还小,正式启蒙一事过几年再说。
宋仁宗暂时只想让儿子平平安安地长大,至于其他的事情暂时不考虑。
不过,让谁教导太子读书,是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