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坐在他爹的肩头上, 扭着身子又扭着头盯着赵旸看。
好看的弟弟,你叫什么啊?好看的弟弟?算了,看在你说我好看的份上, 我就不计较你叫我弟弟。
我叫旸旸。
Yangyang?王雱一手紧紧抱着他爹爹的头, 一手指了指天上的太阳, 是太阳的阳吗?赵旸两岁不到, 又没有读过书,哪里知道他的yang是什么yang,就顺着王雱的话说:是啊。
太阳,阳阳。
王雱笑嘻嘻地说, 小太阳,好名字。
宋仁宗听到前面的孩子人小鬼大地夸奖儿子的名字是名字, 不禁失笑。
我叫王雱, 小名叫雱雱。
王雱很是神气地说道,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
我的名字取自这首《北风》。
《北风》?没听过, 也没有背过。
不过,这个王雱看起来比他大一两岁,顶多三四岁,没想到出口成诗, 不愧是王安石的儿子。
我可以叫你阳阳吗?王雱继续保持着扭着身子的状态, 你也可以叫我雱雱。
赵旸故意使坏地叫道:胖胖。
王雱听到胖胖这个称呼,顿时炸了, 气呼呼地说道:是雱雱,不是胖胖。
赵旸一脸无辜地眨了眨眼说:哦, 胖胖。
王雱气得脸都黑了。
不对, 他的小脸本来就黑。
是雱雱, 雱雱,雱雱,不是胖胖。
这个好看的弟弟怎么有些笨。
赵旸看到王雱这副气急败坏的小模样,觉得很是好玩,继续逗他玩:可是,雱雱没有胖胖好听。
雱雱没有胖胖好听?王雱瞪着赵旸,一副你特么在逗我的表情。
赵旸认真地点了点头:还有,你胖。
你胖这两个字就像两把刀狠狠地插|在王雱的胸口,让他从一只斗鸡变成了霜打的茄子。
王雱长得很胖,圆滚滚地十分可爱。
就是因为长得胖,身边的人都叫他胖胖,不叫他雱雱。
他讨厌别人叫他胖胖。
你长得好看,我也不跟你玩了。
王雱凶巴巴地瞪了一眼赵旸,随即转过身,背对着赵旸。
宋仁宗见儿子把人家气地不理睬他了,捏了捏儿子的小腿,好笑又无奈地说道:旸旸,你怎么能欺负人家?曹皇后抬手轻轻地拍了下儿子的后背,严肃地教导道:旸旸,叫人家胖胖是不对的,这是无礼的,赶快给人家赔礼。
前面的王雱偷偷地竖起耳朵,听赵旸他们说话。
听到曹皇后这句话,悄悄地点了点头。
爹爹,我没有欺负他。
赵旸眨了眨眼,表情非常无辜可爱,嬢嬢,我没有无礼啊,胖胖真的要比雱雱好听啊。
我觉得他胖胖地好看。
王雱听到赵旸说他好看,立马转过身来,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我真的好看?赵旸忍着笑,小表情非常严肃地说道:嗯,你胖胖地很好看。
王雱登时笑了,笑地非常开心。
我也觉得我好看。
这个好看弟弟的不笨,很聪明。
他是第二个发现我长得好看的人,我喜欢他。
你胖地好看。
赵旸一本正经地说道,胖胖比雱雱好听。
站在一旁的福康公主听到赵旸夸王雱好看,惊得瞪圆了双眼,一脸难以置信。
她伸手轻轻地扯了扯曹皇后的袖子,小声地问道:嬢嬢,他真的胖地好看吗?这个叫王雱的又胖又黑,哪里好看了,旸旸是不是眼睛有问题。
福康,不能以貌取人。
可是,旸旸觉得他好看啊。
旸旸在使坏。
虽然赵旸摆出一副无辜又认真的模样,但是曹皇后觉得儿子在故意使坏。
福康,你不能学旸旸。
旸旸他……福康公主同情地看了一眼笑的非常开心的王雱。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允许你叫我胖胖。
王安石听到儿子和叫阳阳的孩子的对话,心里觉得好笑,没想到一向聪明捣蛋的儿子被别人欺负了还不知道,还满心欢喜让别人叫他胖胖。
站在王安石身边的吴琼,见儿子三言两语就被别人骗了,还喜滋滋,也觉得好笑。
不过,这个叫阳阳的孩子说的没错,儿子胖胖的很好看。
王安石一直觉得儿子太胖了,让他的夫人,也就是吴琼平时少让儿子吃些肉,也少让儿子吃点东西。
吴琼却不认为儿子胖,她觉得儿子胖一些没有什么不好,小孩子就该胖一些。
胖胖。
没想到王雱小时候这么好骗啊。
阳阳。
王雱见自己离阳阳有些远,对他招了招手,阳阳,你走近些。
赵旸伸手拍了下宋仁宗的脑门,毫不客气地命令他爹爹:爹爹,走到前面去。
好,走到前面去。
宋仁宗扛着儿子,慢慢地挤到了前面。
吴琼赶紧让了下位子,让宋仁宗和赵旸站在王安石父子的身边。
曹皇后牵着福康跟了过去,走到吴琼的身边:这位娘子,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
吴琼见眼前的妇人,虽然身着一身素雅的衣裳,但是仔细看的话,是上等丝绸。
眼前的妇人没有佩戴任何珠钗和配饰,但是却一身贵气。
她暗暗心惊,猜想眼前这位妇人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夫人。
娘子客气了,是我家孩子冒昧了。
令郎聪明可爱。
曹皇后低头看向福康公主,福康,给娘子打招呼。
福康公主乖巧地向吴琼行了个晚辈礼:娘子好。
小娘子好。
吴琼见福康公主长相秀丽,又乖巧可人,十分的喜欢。
这边,曹皇后和吴琼聊了起来。
那边,宋仁宗和王安石也聊了起来。
宋仁宗觉得王安石这个名字很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王安石觉得眼前这位叫周祯的人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是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当年,他中进士的时候,曾经远远地见过宋仁宗一面。
但是,因为太远,他并没有看清楚宋仁宗的脸。
进士及第后,他就去了扬州,之后又去了鄞县。
去年年底,他从鄞县来到汴京。
因为官职不高,他这些年并没有机会面圣。
去年来到汴京,也没有资格上朝面圣。
从进士及第到现在,王安石与宋仁宗只有一面之缘。
这一面,还没有看清楚,所以宋仁宗站在他面前,他也没有认出来。
和王安石聊了一会儿,宋仁宗发现他很有才华。
王安石也觉得眼前这个叫周祯很有才,而且见识不凡,和他一见如故。
两位扛着儿子的父亲火热地聊了起来。
坐在他们肩头上的两个儿子也欢快聊了起来。
虽然王雱只有三岁,但是一张小嘴非常会说,一直跟赵旸说个不停。
赵旸没想到王雱这么能说,而且毫无防备之心。
这才一会儿功夫,他都把他家里的情况全部跟他说了。
王雱喜欢这个夸他好看的漂亮弟弟,就跟他说了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
宋仁宗听到王安石说起鄞县,突然想起来他在哪里听说过王安石的名字。
原来是他啊。
宋仁宗之前听文彦博说过有关鄞县的事情,有关王安石的事情。
文彦博还曾经向宋仁宗推荐过王安石。
现在见到王安石本人,又和他聊了一会儿,宋仁宗在心里感叹,果然有治世之才。
王安石发现越和周祯聊,越惊叹周祯的博识和才华。
眼前这个人一身贵气,明显不是普通人。
从他谈吐来看,他应该出身名门,或者在朝中为官。
不过,他怎么没有听说一个叫周祯的人?以周祯的才华,他应该在朝中很有名,但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
等回去后,向子固兄打听下。
子固是曾巩的字。
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喝彩声,原来是有人猜中的灯谜。
王雱这才想起来,他是来猜灯谜的。
阳阳,你会猜灯谜吗?赵旸摇摇头:不会。
王雱一听这话,骄傲地挺起他的小胸膛:我会猜灯谜。
赵旸看到王雱这副小得意的表情,非常给他面子地说道:胖胖,你真厉害!王雱等的就是这句话,小脸上露出得意洋洋地笑容。
阳阳,你喜欢哪个灯,我猜灯谜赢给你。
听到王雱这副自信的口气,赵旸就不客气了。
他看了眼前面挂的灯笼,指了指挂在高处的一个老虎灯笼。
胖胖,我要那只老虎灯。
这个老虎灯好看,阳阳你等我赢给你。
王雱很有信心地说道。
赵旸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王雱:谢谢胖胖。
王雱拍了拍他爹爹的脸:爹爹,我要去猜灯谜。
好。
宋仁宗扛着赵旸跟在王安石他们父子后面,一起挤到了最前面。
灯谜的摊主是一个老者,据他说这些灯笼都是他亲手做的。
灯谜也是他自己制定的。
这些灯笼做的非常精巧,完全不输给宫里名匠做出来的灯笼。
赵旸看中的老虎灯笼,就做得惟妙惟肖。
小相公,你要猜哪个灯谜啊?王雱指了指挂在高处的老虎灯笼:我要猜老虎灯的灯谜。
小相公,这个老虎灯的灯谜可不简单,你确定要猜吗?猜。
王雱虽然人小小的,但是自信却不小,你拿下来让我猜吧。
好嘞。
老板取下老虎灯笼,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条递给王雱。
王雱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一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小相公,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请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雱说道,这是杜甫的《登高》。
小相公大才,竟然知道这是杜甫的《登高》。
老板见王雱只有三四岁,却知道杜甫的《登高》,心里很是惊诧。
听到老板的夸奖,王雱很是不以为意:这有什么。
小相公,你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字吗?我想想。
王雱拧着小眉头,一脸认真思考的表情。
赵旸坐在宋仁宗的肩头上,一双小手抱着他爹爹的脸,下巴抵在他爹爹的头顶上,一双小腿轻轻地晃动着。
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这个太好猜了。
赵旸早就猜了出来,但是介于他没有读过书,他不能回答。
福康公主没有猜出来,伸手拉了拉曹皇后的手,小声地问道:嬢嬢,是什么字啊?你猜。
福康公主摇摇头说:我猜不出来。
王安石见儿子半天没有想出来,开口道:要不要爹爹给你一些提示?不要,我马上就要猜出来了。
胖胖,你一定能猜出来的。
赵旸坐在宋仁宗的肩头上,给王雱加油打气。
王雱抬头对赵旸笑了笑:嗯,我马上就猜出来了。
猜不出来就不要猜,爹爹可以帮你猜。
爹爹,我不要你帮我猜。
王雱又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到了答案,双眼顿时一亮,很是得意地对老板说道:是日字,对不对?对,小相公真聪明,这么难的字谜都猜对了。
老板说着把老虎灯笼递给王雱,小相公,这个老虎灯笼是你的了。
王雱接过灯笼后,就举起来递到赵旸的面前:阳阳,给你。
赵旸伸手接过灯笼,对王雱灿烂一笑:谢谢胖胖,胖胖你真厉害。
被赵旸夸奖厉害的王雱笑得非常高兴。
如果有尾巴的,此时他的小尾巴已经得意地翘了起来。
不过,他嘴上却谦虚地说道:这没什么,阳阳你还想要什么灯笼,我再赢给你。
赵旸低头看向福康公主,姐姐,你想要什么灯笼,可以让胖胖赢给你?王雱这个时候才发现福康公主的存在。
他见福康公主长得漂亮,有些不好意思了。
福康公主一脸喜悦,真的可以给我吗?赵旸看向王雱:胖胖,你可以赢一个灯笼给我姐姐吗?王雱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当、当然可以。
说完,他双手紧紧握成拳头,鼓足勇气看向福康公主,你想要什么灯笼?我想要那一只小兔灯笼。
好,我赢给你。
王雱让老板取下那只小兔灯笼。
王雱赢下兔子灯笼送给了福康公主,旋即又赢下两个灯笼送给吴琼和曹皇后。
之后,又赢了三个灯笼,一个送给了王安石,一个送给了宋仁宗,一个给了自己。
宋仁宗和曹皇后都没有想到王雱会赢下灯笼送给他们,在心里惊叹这孩子聪明伶俐,又细心周到。
王安石听到宋仁宗和曹皇后夸他儿子聪明周到,心里很是高兴,不过嘴上却说他儿子喜欢耍小聪明,让宋仁宗他们不要再夸他儿子,不然他儿子会骄傲得意。
赵旸在心里感叹王雱不愧是大佬王安石的儿子,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
他聪明是占了上辈子的便宜,而王雱是真正的聪明。
为了感谢王雱送给他们灯笼,宋仁宗请他吃点心。
此时,王雱和赵旸走在前面,两人一边手拉着手,一边吃糖人。
宋仁宗和王安石走在他们的身后,相谈甚欢。
曹皇后边牵着福康公主,边和吴琼聊天。
虽然吴琼和曹皇后身份悬殊,但是两人一见如故,聊得非常开心。
宋仁宗见王雱如此聪慧,就向王安石请教怎么教导孩子。
王安石见宋仁宗诚心请教,就非常大方地把他的育儿经跟宋仁宗好好地说了说。
他说他没有逼着儿子读书背诗,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勾起儿子的好奇心,让儿子喜欢上读书,喜欢上背诗。
他还隐晦地向宋仁宗炫耀,别看他儿子只有三岁,但是能被一百多首的唐诗。
不止如此,他儿子还认识不少字。
宋仁宗听了后,再次夸赞王雱聪敏过人,夸张王安石是个好父亲,会教导儿子。
王安石听到宋仁宗如此盛赞他们父子儿子,心里很是得意,但是脸上并没有显现出来。
宋仁宗又请教王安石平日里怎么教导儿子,怎么和儿子相处。
他很想知道普通人家的父子是怎么相处,他们平时会做什么。
王安石就把他平日里怎么和儿子相处,怎么陪儿子玩乐跟宋仁宗说了说。
宋仁宗听得非常认真,还一副受教的表情。
走在前面的赵旸一只耳朵听到宋仁宗和王安石在讨论育儿经,一头黑线。
谁能想到皇帝会和大臣认真地讨论怎么养儿子,怎么教导儿子。
宋仁宗和王安石说儿子说得非常起劲,说着说着两人就各自炫耀起自己的儿子,而且谁都不服谁。
好在两人并没有吵起来,不然就成为历史笑话了。
王雱吃完糖人,就拉着赵旸的手四处看。
看到什么好玩的东西,或者好吃的东西,两个小家伙毫不客气地叫各自的爹爹买。
逛了一会儿,宋仁宗就请王安石他们一家人在前面的茶楼坐下来休息。
他们比较幸运,刚刚空出了一桌。
两家人坐了下来,点了一壶茶和几盘点心。
宋仁宗和王安石没有再讨论育儿经,聊起民风民俗一事。
王安石跟宋仁宗说起扬州和鄞县的风俗。
王雱也跟赵旸说了很多扬州和鄞县好玩的事情,听得赵旸十分向往。
上辈子,赵旸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可惜还没有开始就穿到了大宋。
这辈子,他的身份注定他不能四处游玩,所以游遍祖国大好河山的这个愿望,怕是永远都实现不了了。
王雱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原本高高兴兴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
赵旸见王雱忽然变得不开心,伸手碰了碰他的手臂,关心地问道:胖胖,你怎么了,是不是肚子疼?他们刚刚吃了不少东西,胖胖不会吃坏了肚子吧。
王雱摇摇头,满眼不舍地看着赵旸:阳阳,我明天和爹爹他们就要离开汴京了。
离开汴京?赵旸一脸惊讶,那你们要去哪里啊?爹爹说我们要去舒州。
原本王雱很高兴能跟爹爹又去一个新的地方,但是今天见到赵旸,认识了这么漂亮的弟弟,他现在有些不想去舒州了。
那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赵旸记得王安石曾在舒州任通判,七年后才回到汴京。
这么说,胖胖他们这次一走,要到七年后才能见到他们一家人。
虽然今天才认识王雱,相处也就一个时辰,但是赵旸很喜欢王雱。
最重要的是他难得遇到一个同龄的朋友,这个朋友还非常聪明,能和他说得来。
他还想着好好地跟王雱玩,没想到王雱他们一家人明天就要离开汴京。
王雱摇摇头:不知道,应该要好几年吧。
说完,他抓住赵旸的手,满脸的不舍,阳阳,我舍不得你。
对王雱来说,他难得遇到一个慧眼识人觉得他长得好看的人。
这个人还长得漂亮,还聪明可爱。
他想好好地阳阳玩,但是明天他们就要走了。
胖胖,我也舍不得你。
你们就要离开汴京?曹皇后问吴琼。
吴琼点点头:如果不是雱儿要看汴京的灯会,前两日我们就离开了。
对吴琼来说,难得遇到一个能谈得来的朋友,可惜刚认识就要分开。
王安石对宋仁宗说道:我们去舒州有事。
宋仁宗知道王安石要去舒州任通判一事。
以王安石之才,完全可以留在汴京任职,但是被王安石拒绝了。
文彦博再三挽留,但是王安石再三拒绝。
文彦博没办法,只好同意让他去外地任职。
周兄,有缘我们会再见面的。
对于这位新认识的朋友,王安石也觉得可惜。
他的朋友不多,难得能遇到一个能说的来的新朋友。
唉,认识地太晚了。
宋仁宗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王兄,我们还会再见的。
不知道周兄认识曾子固吗?王安石突然问道。
曾子固?宋仁宗面露疑惑,随即想了想,摇摇头说,并不认识。
见宋仁宗不认识曾子固,王安石有些失望。
周兄不认识子固,那么子固也不认识周兄。
曾子固是你何人?他是我一位朋友,我以为你认识他,还想着等我以后回到汴京,我们三个一起喝酒。
宋仁宗微微一笑:等你下次回到汴京,你可以把你这位好友介绍给我认识。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阳阳,你们跟我们一起去舒州吧,爹爹说舒州很好玩的。
王雱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太棒了,我们一起去舒州玩。
胖胖,我家就在汴京,我是不可能跟你去舒州的。
王雱一听这话,又变得失落起来:那怎么办,我舍不得你。
一旁的福康公主想到一个好主意,你们可以写信啊。
对哦,我们可以写信。
王雱顿时又恢复了精神,我会写字,到时候我给你写信。
福康公主对赵旸说道:旸旸,到时候我帮你写信。
好,那胖胖你写信给我。
好啊,我一定写信给你。
王雱叽叽喳喳地说道,等我到了舒州,我把舒州好玩的,好吃的都写信告诉你。
好,那我等你的信。
那我们说定了。
王雱朝赵旸伸出小拇指,拉勾。
好,拉勾。
赵旸伸出自己的小拇指勾住王雱的小拇指,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就是小狗。
拉完勾,两人还用力地用大拇指盖了章。
王雱抬手轻轻地拍了拍赵旸的肩膀说:阳阳,你也不小了,该学会写字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会写好多字了。
赵旸听到王雱这副大人教育小孩的语气,差点忍不住送给他一个白眼。
胖胖,你就比我大一岁。
对啊,我比你大一岁,我去年就能写好多字了,可是你还不会写字。
王雱一脸认真地对赵旸说道,阳阳,你是我的朋友,不能不会写字。
早知道跟你做朋友要学会写字,我就不跟你做朋友了。
没想到跟学霸做朋友,还要跟学霸一样会读书写字。
还有。
王雱突然低下头,非常小声地在赵旸耳边说道,我们男子汉之间的事情不能让女人知道,你让你姐姐给你写信,你姐姐不就知道你写信的内容,不就知道我们之间的秘密了吗?赵旸没想到王雱小小年纪还知道维护他们的隐私,真的是……不愧以后是大思想家、文学家。
可惜,我明天就要走了,不然我教你写字。
王雱拍拍自己的小胸脯,向赵旸炫耀道,我认识的字可多了。
这小胖子竟然还想做他的先生,野心很大啊。
他身为皇太子,不能输给王雱这个小胖子。
你等着,我很快也会认识很多字,也会写很多字。
你超不过我的。
王雱不服输地说道,我会比你认识更多的字,比你会写更多的字。
哼,我会比你认识更多的字,比你会写更多的字。
我一定比你多。
赵旸和王雱说着说着就较上劲儿了,都说自己会比对方认识更多的字,会比对方写更多的字。
福康公主见赵旸和王雱刚刚还好好地,怎么一眨眼就吵了起来,吓得赶紧出声劝他们不要吵架。
姐姐,我们没有吵架。
王雱点点头说:这是男子汉的较量。
宋仁宗他们听得赵旸和王雱的对话,都不由地笑了起来。
阳阳,那我们打赌,看以后谁认识的字多。
王雱双手抱胸地说道,如果你输给我了,你就要叫我哥哥。
这个小胖子不仅想要当他的先生,还想当他的哥哥,企图真是不小啊。
那要是你输了,你是不是也要叫我哥哥。
王雱不乐意:那怎么行,你比我小,我怎么能叫你哥哥。
那你要是输了,怎么办?王雱想了想说:我要是输了,你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我是不可能输的。
好,就这么说定了。
小胖子,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哦。
以后要是输了,可不要哭鼻子啊。
王雱嘿嘿地笑了两声:我等你叫我哥哥。
赵旸冷笑两声:不可能。
我赢定了。
他以后要有一个漂亮的弟弟了。
他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好朋友们。
对了,阳阳,你家住哪的啊,我怎么把信写给你啊?这个问题把赵旸问住了,他总不能把皇宫的地址告诉王雱。
曹皇后收到儿子求助的眼神,温和地对王雱说道:我把地址写给你。
好啊。
曹皇后问茶楼的伙计要了笔和纸,把她乳母家的地址写给了王雱。
写皇宫的地址不合适,写曹家的地址也不合适,曹皇后就想到了她乳母家的地址。
她乳母家就在闹市附近,写给王安石他们,他们也不会发现他们的身份。
吴娘子,不知道我们能不能通信?曹娘子,你不嫌弃的话,我当然乐意和你通信。
当然不嫌弃。
两位母亲也约好通信。
宋仁宗对王安石说道:不知在下能否和王兄通信?承蒙周兄不嫌弃,介甫愿意。
我等王兄的来信。
福康公主见赵旸他们都要写信,就她没有人写信,心里很是失落。
这时,楼下的说书先生忽然说起太子殿下的事情。
茶楼的茶客们一听要说太子殿下的事情,都非常乐意听。
正在喝水的赵旸听到楼下说他的事情,惊得一口水呛进了嗓子里,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咳咳咳……宋仁宗立马把儿子抱进怀里,抬手轻轻地拍了拍赵旸的后背。
赵旸咳了一会儿才停下来,一张白皙的小脸咳得通红。
楼下说的说书先生继续说道:各位客官,你们应该听说过太子殿下初一祭拜天地时,让原本阴沉的天空放晴一事。
听说过。
各位放心,我今天不说这件事情。
说书先生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说道,我今天跟你们说太子殿下其他的事情。
什么事情啊?据说太子殿下在抓周礼抓到了三样的东西,你们可知是哪三样东西?哪三样东西啊?说书先生没有卖关子:太子殿下抓到了一本《论语》,一把木剑和官家的印章,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什么?说书先生忽然非常有激情地说道:抓到《论语》,这代表太子殿下日后会满腹经纶,学识渊博。
赵旸:……抓到小木剑,这代表太子殿下日后会武艺卓绝。
说书先生继续说道,想必各位都知道太子殿下的外祖家是曹家。
知道。
那你们可知曹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我知道,曹家是开国功臣。
没错,曹家不仅是开国功臣,还是武将之家。
曹家儿郎各个骁勇善战,太子殿□□内有一半曹家的血脉,这代表太子殿下日后也会成为一名有勇有谋的将军。
说书先生说到这里,神色变得非常激动,太子殿下身为官家和皇后的儿子,日后一定会成为文武双全的人。
茶楼的客官们欢呼道:好!抓到官家的印章,你们知道代表着什么?不知道。
这代表太子殿下日后会继承官家的衣钵……赵旸听到说书先生声情并茂地夸奖他,夸得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同时,他又非常有压力。
现在,大家都说他日后会成为文武双全的人。
他要是没做到,岂不是会被全天下的人笑话。
赵旸不好意思再听下去,一头埋进宋仁宗的怀里。
宋仁宗见儿子害羞了,不由地失笑。
王安石他们一家人听得非常认真。
他们去年年底才来到汴京,并没有听闻太多有关太子殿下的事情。
前段时日,他们听闻太子殿下是祥瑞一事,这让他们对太子殿下的事情非常好奇。
不止王安石他们一家人好奇太子殿下的事情,其他人也非常好奇。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对皇家的事情好奇,尤其是皇帝或者太子的事情。
说书先生又说了不少太子殿下聪慧的事情。
不知道他从哪里得知太子殿下和韩琦他们的一些事情。
他说了赵旸向宋仁宗求衣服赏赐给包拯和范仲淹一事。
王安石听了后,对宋仁宗感叹道:没想到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有有仁慈之心,不愧是官家的儿子。
宋仁宗很高兴听到王安石这么夸他儿子,是啊。
王安石笑道:官家是仁君,太子殿下日后也会是仁君,真是我们大宋之福啊。
被夸仁君的宋仁宗微微笑了笑:太子殿下还小,还需要好好教导。
赵旸在宋仁宗的怀里翻了一个巨大的白眼,呵呵,他才不会做仁君。
有官家教导,太子殿下日后一定能成为仁君。
王安石想到太子殿下的名字,又想到初一的祥瑞,感慨道,官家给太子殿下取名为【旸】,太子殿下日后定能成为大宋的太阳。
宋仁宗点点头说:一定能成为的。
王雱听到他爹爹刚才的话,一脸欢喜地对赵旸说道:阳阳也是太阳啊。
宋仁宗笑道:阳阳哪里能跟太子殿下相提并论。
周兄,阳阳聪慧,日后定会不凡。
王安石这话并不是客套话,而是真心话。
宋仁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对王安石说道:我只求他能平平安安地长大。
说完,他看向王雱,王兄,你家雱儿日后也会不凡啊。
承周兄吉言。
赵旸扯了扯宋仁宗胸前的衣服,仰着小脑袋对他爹爹说道:爹爹,我们出去玩吧。
王雱点点头,赞同地说道:爹爹,我们出去玩吧。
好,出去玩。
王雱伸手牵着赵旸,继续走在最前面。
他忽然凑到赵旸的耳旁,用手挡着他的嘴,小声地说道:阳阳,我觉得你比太子殿下好。
这话说得赵旸心里一乐:胖胖,为什么觉得我比太子殿下好啊?因为你是我朋友啊,能和我成为朋友的人都是好人,都是聪明人。
这小胖子说了半天,是在夸他自己啊,还真是臭屁。
两家人继续结伴逛街。
渐渐地人多了起来,街上变得越来越热闹。
一开始,两家人还走在一起。
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他们两家人被人群挤散。
两家人相互找对方,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王雱见和赵旸走散了,急得差点都哭了。
吴琼安慰他说有阳阳家的地址,明天走之前,可以去阳阳家跟他道别,他才没哭。
和王雱走散,赵旸也有些失落,好在以后能通信。
官家,你认识王相公?文相曾经向我推荐过他,他在扬州和鄞县做了不少事情,是个人才。
宋仁宗笑道,没想到今天在街上遇到他。
那还真是有缘。
曹皇后想到王雱,轻笑道,他家雱儿聪明机灵,难得和旸旸投合。
我喜欢胖胖。
你要是喜欢,让他以后给你做伴读,好不好?宋仁宗见王雱聪慧又细心周到,还和赵旸玩得来,觉得日后让他做儿子的伴读也不错。
赵旸一脸茫然地问道:伴读是什么?陪你一起读书,让他陪你一起读书好不好?好啊。
赵旸觉得有王雱陪他一起读书,那么他以后读书的日子就不会无聊了。
不过,得经过人家同意才行。
爹爹,得先问问胖胖愿不愿意做我的伴读。
他要是愿意做我的伴读,那就让他陪我一起读书。
如果他不愿意,那就算了。
宋仁宗和曹皇后没想到赵旸会说出这番话来,这让他们很是意外。
好,到时候爹爹会帮你问他愿不愿意。
爹爹,我自己问。
如果跟历史一样,那么王安石他们一家人会在舒州待上好几年。
等几年后,他们长大了,他亲自问胖胖愿不愿意做他的伴读。
宋仁宗满脸宠溺地说道:好,你自己问。
曹皇后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官家,王相公他们明日离开前,应该会去跟我们道别,我们要是不在就露馅了。
也对,明日你先带旸旸和福康去钱家,我下了朝后再去。
宋仁宗暂时不打算让王安石知道他们一家人的真实身份。
钱家是曹皇后的乳母家,离闹市不远。
钱家的府邸不算大,也不怎么豪华。
届时王安石他们上门拜访告别,也不会怀疑他们的身份。
人越来越多,宋仁宗怕和曹皇后她们走散。
他一手抱着赵旸,一手紧紧地牵住曹皇后的手。
曹皇后担心福康公主会被挤散,把她们的袖子紧紧地栓在一起。
还未到晚上,汴京城悬挂的灯笼全部被点亮。
一时间灯火通明,灿烂夺目。
除了各种各样的灯,还有各种各样的表演节目,非常热闹有趣。
被宋仁宗抱在怀里的赵旸觉得自己一双眼睛不够用,应该多长几双眼睛,这样才能看得过来。
上元节这天晚上,灯火会一直亮着,直到第二天天亮。
不仅如此,今晚还不会宵禁,人们可以赏灯游玩一晚上。
赵旸他们来到宣德门的广场,这里搭建了一个高台,高台上正在表演节目,有弄影戏、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节目。
看了一会儿节目,赵旸他们又去了樊楼。
在樊楼的五楼正在举办上元节诗会,不少文人学子前来参加。
这些文人学子大多数来自太学。
宋仁宗很喜欢看年轻学子们以诗会友。
每年上元节的诗会都会出现不少好诗好词。
不知道今年的上元节会出什么好诗好词?宋仁宗他们来晚了,五楼里挤满了人。
好在他提前让梁寅占了位子。
今年上元节的诗会由欧阳修主持,前来参加文人学子们非常激动,一个个要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好诗好词来,博得欧阳修的称赞。
每年,汴京城都会举办两场诗会。
一场是上元节诗会,一场是中秋节诗会。
这两场诗会都会由德高望重或者才华横溢的人来主持。
去年中秋节诗会是王拱辰主持的,他曾考中过状元,有资格主持。
今年上元节的诗会轮到欧阳修主持。
欧阳修也很喜欢年轻学子,欣赏年轻学子的才华和胆识。
虽然挤满了人,但是场面并不混乱。
欧阳修轻轻地敲了下铜锣,宣布今年上元节的诗会正式开始。
今年上元节的诗会的主题是阳,没有任何限制。
学子们听到今年的主题是阳都非常惊疑,要知道以往上元节的诗会都跟上元节有关。
阳好像跟上元节没有关系吧。
虽然学子们不明白主题为什么是阳,但还是老老实实地以阳为主题作诗作词。
宋仁宗得知今年上元节诗会的主题是阳,笑骂了一声欧阳修。
福康公主跟赵旸坐在一起,她小声地跟赵旸抱怨道:我最讨厌诗会。
赵旸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啊?因为爹爹会让我背诗会上好诗好词。
福康公主撇撇嘴,很是嫌弃地说道,你说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作诗作词啊?赵旸摇了摇头:不知道。
他也想知道古代人为什么喜欢作诗作词。
他们作诗作词作地痛快,苦的是后世的学生。
希望今天少出一些好诗好词,让我少背些诗词。
福康公主不喜欢背文章,也不喜欢背诗词。
赵旸被福康公主的话逗笑了,在心里深深地同情她一把。
不过,他随即想到等他长大后,也要背今天出的好诗好词,瞬间笑不出来了。
姐姐,我帮你一起祈祷。
这样他以后也能少背些诗词。
福康公主非常感动:旸旸,谢谢你。
旸旸不愧是她的好弟弟。
可惜,他们的祈祷没有成功。
今天的诗会,好诗好词接连不断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