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旸回到坤宁宫, 见他嬢嬢站在桥廊上,双眼眺望着远处的天空,神色不明。
嬢嬢, 爹爹走了?曹皇后听到儿子的声音, 从远处收回目光,转过头目光温和慈爱地看着儿子。
官家刚刚走了。
说完, 她对儿子伸了伸手。
赵旸带着大白小跑到曹皇后的身边, 抬手抓住他嬢嬢的手, 随后轻轻地摇了下:嬢嬢, 爹爹跟你说了什么吗?跟我说了很多。
曹皇后牵着儿子,慢慢地往殿内走去,跟我说颜秀他们是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褚越跟我说颜秀他们有些古怪,我就让褚越他们盯着颜秀他们。
赵旸一边摇晃着曹皇后的手, 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我原本以为颜秀他们和李林一样被张尧佐收买了,会做出对我不利的事情来, 没想到他们是密谋叛乱。
这事怎么没跟我说?原本是想跟你说的, 但是颜秀他们之前一直都没有做什么事情来, 也没有跟李林他们同流合污。
赵旸早就想好怎么跟曹皇后说这事,如果不是他们前日突然调班, 我都怀疑褚越他们是不是看错了。
你知道昨晚会出事,为什么不告诉我?曹皇后抬手轻轻地敲了下儿子的小脑袋, 昨晚那么危险, 你竟敢跑去福宁宫, 知道嬢嬢有多担心吗?嬢嬢, 昨晚出事后, 我大概猜到颜秀他们要做什么,所以不能告诉你。
赵旸朝曹皇后耸了耸肩说,如果我昨晚告诉你,你肯定不会让我去福宁宫,然后你带人去福宁宫救爹爹,对不对?曹皇后想了下说:对。
嬢嬢,如果昨晚你带人去福宁宫救爹爹,你猜爹爹会怎么想你?历史上,的确是曹皇后带人去救宋仁宗,但是宋仁宗不仅没有感谢她,还认为这一切都是她做的局,最后把她救驾的功劳强行地给了张美人,借此来册封张美人为贵妃。
曹皇后微微蹙起眉头,没有说话。
以爹爹对嬢嬢你的猜疑,一定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你做的局,不仅不会感谢你,还会更加猜忌你,所以我不能告诉你,让你带人去福宁宫救爹爹。
赵旸摊手对曹皇后说道,我带人去救爹爹就不一样了,爹爹不仅不会怀疑我,还会觉得我这个儿子做的很好。
曹皇后听完儿子这番话,扬起嘴角笑道:你说得对,如果我带人去救官家,官家很有可能认为是我做的局。
曹皇后在心里惊叹儿子的聪明,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一直以来,她和官家在旸旸面前相敬如宾,并没有显露出什么异样,但是却被旸旸敏锐地发现官家在猜疑忌惮她。
旸旸,你是怎么知道官家在猜疑防备我?曹皇后仔细地想了想,她好像也没有跟儿子说过官家在防备她一事。
嬢嬢,我看出来的啊。
你看出来的?曹皇后微微挑眉,面露疑惑,你怎么看出来的?赵旸伸出第一根手指头:首先,爹爹来坤宁宫都是来看望我,我不在坤宁宫,爹爹几乎就不怎么来坤宁宫。
第二,爹爹对嬢嬢你的态度说好听点就是客气或者敬重,说难听点就是淡漠。
第三,爹爹看小娘娘,还有张美人的眼神都温柔,甚至还非常宠爱,但是看嬢嬢你的眼神就非常疏离。
曹皇后听得惊得张大了嘴巴,她没想到儿子竟然观察得这么仔细。
第四,嬢嬢你是曹家人,爹爹很忌惮曹家。
赵旸说到这里,老气横秋地长叹一口气,我听师兄说过,爹爹并不想嬢嬢你为他生下皇子,因为爹爹不想他的儿子有一个权势过重的外祖家。
如果不是大臣们一直催爹爹去宗室过继孩子,只怕我永远都不会出生。
曹皇后没想到空净大师连这事都跟儿子说了。
这空净大师怎么什么事情都跟旸旸说,真不把旸旸当做孩子看待啊。
还有,旸旸这孩子竟然什么都懂。
你说得没错。
旸旸这孩子每次都把她吓到。
她原本以为旸旸够聪明了,没想到旸旸还能比她想象中更要聪明。
这孩子才三岁就这么聪明,让她有些担心啊。
所以,我才没有告诉你,这样爹爹就不会怀疑你。
赵旸伸手抓住曹皇后的手,仰着小脸,表情非常认真地说道,嬢嬢,不管爹爹怎么怀疑防备你,我都会站在你这边,所以我要保护你,不能让你被爹爹欺负。
这话说得曹皇后心头狠狠一震,她蹲下神,伸手把儿子抱进怀里,蹭了蹭儿子的小脸。
嬢嬢有你就够了。
官家之前感谢她为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她何尝不感谢他,让她生下旸旸。
在上辈子演宋仁宗的时候,赵旸就非常同情曹皇后,她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错,但是宋仁宗却一直防贼一样防着她。
不止如此,宋仁宗还搞出生死两皇后来给她难堪。
就因为她出身曹家,就要这么对她,真的对她太不公平。
这辈子,他成为曹皇后的儿子,对她是满满的心疼。
宋仁宗对她不好,那他这个儿子就好好地对她。
所以,他绝对不允许历史上的生死两皇后一事发生。
赵旸伸手保住曹皇后,轻轻地拍了拍他嬢嬢的后背,奶声奶气地说道:嬢嬢,我会好好保护你的。
曹皇后双眼湿|了,她把脸埋在儿子的颈窝里,伸手紧紧地抱着赵旸。
嬢嬢相信。
赵旸感觉到勃颈处有些湿意,再次抬手拍了拍他嬢嬢的后背。
曹皇后平复了下心情,松手放开儿子,站起身继续牵着儿子往殿内走。
官家说颜秀他们招供是张美人和张尧佐吩咐他们叛乱,为的就是让张美人救驾有功,这是怎么回事?她低头看向儿子,颜秀他们叛乱不是张美人他们安排的吧,你做了什么?赵旸仰起小脑袋,对曹皇后无辜地眨了眨眼:嬢嬢,为什么你会觉得我做了什么?曹皇后弯|下|身,伸手戳了戳儿子纯良的小脸。
你没做什么,颜秀他们为什么会说是张美人他们指使的?曹皇后听宋仁宗这么说的时候,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儿子做了什么。
好好地跟嬢嬢说。
旸旸这孩子不仅聪明,还非常的坏。
这孩子才三岁就聪明有计谋,也不知道像谁,她小时候可没有这么聪慧,官家就更不用说了。
被曹皇后看穿,赵旸一点也不意外,毕竟他嬢嬢非常聪明,而且很有政治才能。
爹爹都相信了,嬢嬢你怎么知道是我做的?曹皇后笑着说:知子莫如母。
说完,她双手抱胸,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简单啊。
赵旸笑眯眯地说,我让褚越拿下颜秀他们的时候,告诉颜秀他们,如果他们想活,就该知道怎么说。
赵旸并没有让褚越明确地告诉颜秀他们招认什么,但是颜秀他们并不是傻子,该知道说什么。
当然,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招认是张美人他们指使他们,在经过一番严刑逼供后才说出来,这样才能让爹爹相信。
曹皇后捏了捏儿子的小脸,笑着说道:我就知道是你搞的鬼。
嘿嘿嘿,嬢嬢,我做的不错吧。
看着儿子一副求表扬的小模样,曹皇后毫不吝啬地夸奖道:你做的非常好,我们家旸旸真聪明。
她曹伊何德何能生下这么聪明又懂事乖巧、孝顺的儿子。
她上辈子到底做了多少好事。
被夸赞的赵旸笑的非常得意,如果有尾巴的话,此时他身后的小尾巴已经翘上天了。
一般般,我就是一般般聪明。
曹皇后好笑地看着儿子一副得意洋洋的小模样,伸手点了点他的额头:颜秀他们到底为什么密谋叛乱?如果我没错的话,应该是不满武将的地位低。
这也是赵旸的猜测,还有他们看不到升官加爵的希望,所以想拼一把。
文官升官加职很容易,但是武官想要升职加薪,虽然没有比登天还要难的夸张程度,但是也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出身普通的士兵们。
禁卫军又和普通士兵不一样。
他们因为能力卓越才会被选中做禁卫军,虽然没有达到天之骄子的地步,但是他们也是精英。
他们明明有能力,而且一直保护官家和宫中的安全,但是却一直被欺压。
眼看着那些弱不禁风的文臣们平步青云,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他们心里自然非常不服,觉得这不公平。
当怨气和不满积攒太久,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就会做出冲动的事情来,哪怕他们知道做后的下场会非常惨,他们也要搏一搏。
曹皇后明白赵旸的意思,轻轻地叹息一声:大宋自建国以来,重文轻武,一直以来武将地位低下,武将们不满也很正常。
曹家是武将。
如果不是曹家背景雄厚,只怕也会非常惨。
别看曹家是开国元勋,但是曹家这些年来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实权。
曹家人在朝中,并没有一个人任关键重要的职位。
文臣们不仅排斥武将们,而且不允许武将们在朝中任要职。
文臣们是绝对不允许武将们在朝中掌握大权。
这是不对的,武将们的地位应该和文臣们的地位一样高。
赵旸一脸严肃地说道,文臣们治国,武将们保家卫国,两者缺一不可,并且两者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不能谁比谁高贵。
曹皇后很吃惊儿子会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觉得武将们是莽夫,只会打仗杀人,不被文臣们待见。
文臣们都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比武将高一等。
旸旸,你长大后想要改变武将的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知道。
还有文臣们很不好惹。
自古以来,历史都是文臣们来书写。
惹怒了文臣们,文臣们会在史书上使坏,就像秦始皇,被文臣们污蔑成无恶不作的暴君。
嬢嬢,我知道啊,爹爹不就是很怕文臣们吗?赵旸当然知道惹怒文臣们的下场,会被文臣们故意抹黑。
历史上的皇帝被文臣们抹黑的不在少数,比如说鼎鼎有名的秦始皇。
我不怕,我要收复幽云十六州,需要武将们的支持。
他不管以后会被文臣们在史书上黑成什么样,他要做的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被外族欺负羞辱。
见儿子说得这么坚定,曹皇后心中非常欣慰。
嬢嬢支持你,也相信你能做到。
嬢嬢,爹爹跟你说了什么,我看你刚才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赵旸想到了什么,皱起眉头说道,爹爹不会怀疑你了吧?没有,你爹爹感谢我为他生下你这么好的儿子。
曹皇后之前在睡梦中听到宋仁宗说感谢她的话。
不久前,宋仁宗非常正式地感谢曹皇后为他生下赵旸这么好的儿子。
爹爹是该谢谢你。
不过,赵旸心里清楚他嬢嬢不屑宋仁宗的感谢。
你啊……曹皇后一直没把张美人当做一回事,也没有想过对她出手,因为张美人不值得她出手。
不过,如果张美人做出对赵旸不利的事情来,曹皇后是绝对不会放过张美人。
曹皇后没想到她还没有出手对付张美人,她儿子就把张美人解决了。
张美人和张尧佐这件事情,你做得有些冒险了。
赵旸也知道他这件事情做得有些草率,不过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影响他。
我就是想看看,在爹爹心中,是张美人他们重要,还是我这个儿子重要。
说完,他咧嘴笑得非常灿烂,看来在爹爹心中,还是我这个儿子比较重要。
曹皇后失笑道:这点,我也是没想到。
曹皇后一直觉得在宋仁宗心目中,张美人比他们每个人都要重要。
她已经做好等张美人生下皇子后会被官家宠爱的准备,也做好官家因此不喜欢旸旸的准备。
她还做好赵旸会被宋仁宗废黜的准备。
说实话,我觉得爹爹不会相信是张美人和张尧佐做的局,但是爹爹却偏偏相信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赵旸原以为宋仁宗对张美人宠爱的程度,是不太相信张美人和张尧佐做局的。
再者,宋仁宗对张美人没有任何猜忌和防备。
看来,张美人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受宠。
应该是张尧佐四处拉拢禁军触怒了官家。
曹皇后语气淡漠地说道,你爹爹还是非常宠爱张美人,他不会对张美人做什么。
再者,张美人如今怀有身孕。
不过,爹爹应该不会再封张美人为贵妃了吧。
曹皇后似笑非笑地说道:只是现在不会册封张美人为贵妃,以后就说不定了。
在曹皇后看来,宋仁宗有时候行事太过感情化。
不过,官家不会轻易放过张尧佐。
就算爹爹想放过,大臣们也不会放过张尧佐。
赵旸伸了伸懒腰,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了。
以后有事一定要跟嬢嬢说。
曹皇后板着脸,神色非常严厉,这次运气好,你没有出事,但是以后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
赵旸乖顺地点头:好,以后有事一定跟嬢嬢说。
说完,他想到颜秀他们,以爹爹的仁慈,一定会宽大处理颜秀他们,估计会颜秀他们贬为平民,赶出皇宫。
嬢嬢,如果颜秀他们被赶出皇宫,让曹家收留他们。
你觉得他们是可用之才?能从平民做到禁卫军是有一定的才能,再说他们孤注一掷的勇气还是值得奖励的。
赵旸言道,只要给他们机会,好好运用他们的才能,他们就会非常衷心,会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赵旸认为颜秀他们是一把好刀,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把好刀。
既然你这么认为,那我就让曹家收留他们。
曹皇后说道,希望他们以后不会让你失望。
应该不会让我失望。
赵旸说着就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嬢嬢,我有些饿了,我们吃点心吧。
曹皇后吩咐春玉去取一些点心来,随后陪着儿子一起吃点心。
坤宁宫里,曹皇后和赵旸母子俩和乐融融。
而,福宁宫里,宋仁宗正在被大臣们喷。
大臣们知道昨晚发生的事情,也知道昨晚发生的叛乱的始作俑者是张美人和张尧佐。
他们还知道张尧佐和张美人四处散布谣言说要废黜太子,十分生气。
晏殊身为宰相,当然要第一个谏言,他让宋仁宗一定要严惩张美人和张尧佐。
其他大臣纷纷赞成。
他们还说张美人妖言惑众,不配做美人,让宋仁宗一定要严惩张美人。
对晏殊他们这些大臣们来说,赵旸是曹皇后和宋仁宗的嫡子,出身高贵。
再者,太子殿下聪明懂事,他们决不允许宋仁宗为了一个美人的孩子废黜太子。
大臣们一点也不客气,责怪宋仁宗平日里太过宠爱张美人,才会让张美人做出这种大逆不道,又荒唐至极的事情。
当初,宋仁宗要册封张美人为贵妃的时候,大臣们就极力反对。
他们认为一个舞女出身的人,不配做贵妃。
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如今张美人还没有生下皇子,就在图谋太子之位,真的太胆大妄为了。
宋仁宗被大臣们喷得一句话也反驳不了,因为大臣们说得非常对。
如果不是他太过宠爱张美人,也不会让张美人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大臣们让宋仁宗严惩张尧佐和张美人,以及颜秀他们。
不过,宋仁宗仁慈,不忍心要了他们的命。
宋仁宗下旨褫夺张尧佐官职,并打他一百板子。
颜秀他们也被贬为平民,并赶出皇宫。
至于张美人被贬为才人,没有他的命令,她不得走出鸣鸾阁,任何人也不得去鸣鸾阁看望她。
对于这样的惩罚,大臣们还算满意。
正在外地途中的韩琦他们不久后也得知了这件事情,当然非常气愤。
他们纷纷写劄子,在劄子里痛骂张尧佐、张美人和颜秀他们。
韩琦他们写的还比较含羞,包拯和范仲淹就写得非常尖锐了,一点也不客气。
看得宋仁宗又气又羞愧。
包拯他们还在劄子上写到,赵旸是大宋的皇太子,任何人都不得伤害或者羞辱皇太子,即使是宋仁宗的宠妃也不行。
在劄子里,包拯还不客气地说张美人是妖妃。
他之前就告诫过宋仁宗,让宋仁宗不要太过宠爱张美人,可惜宋仁宗并没有听。
如今,张美人犯下如此大错,包拯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又把宋仁宗给喷了一番。
宋仁宗庆幸包拯已经被贬出汴京。
如果包拯没有离开,他又要被包拯喷一脸唾沫。
范仲淹不仅写劄子把宋仁宗喷了一番,还写信把晏殊骂了一顿。
他怪晏殊没有保护好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受如此委屈。
晏殊很冤枉,毕竟他刚回到汴京没多久,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范仲淹在信里,让晏殊保护好太子殿下,不要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被好友责怪的晏殊只能照做。
不过,这次的事情,明明最大的受害者是宋仁宗,毕竟他受到了惊吓,但是大臣们没有一个心疼他,反而责怪他太过宠爱张美人。
不对,现在是张才人。
赵旸不是这次事情的受害者,却被大臣们非常疼惜,觉得他们的太子殿下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和伤害。
鸣鸾阁里,张书琴不敢相信自己被贬为才人,更不敢相信自己要一直被软禁,最最让她不敢相信的是宋仁宗不愿意见她。
无论她使用什么办法,哪怕是她用肚子里的孩子来求见宋仁宗,宋仁宗也没来见她。
这几日,张才人一直在鸣鸾阁里闹,没有任何意外地把自己弄得动了胎气。
即使张才人动了胎气,宋仁宗也没有来鸣鸾阁看望她,这对她的打击非常大。
此时,张才人靠坐在床上,脸色苍白,神情哀伤。
橘白坐在床边,手里端着药碗,苦苦哀求张才人喝药。
娘子,您肚子里还有孩子,您不顾你自己,也要顾肚子里的小皇子啊。
官家不要我了,也不要我肚子里的小皇子,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几日,张才人一直在闹,以为能见到宋仁宗,结果还是没有见到宋仁宗。
以前,不管宋仁宗再怎么生她的气,只要听说她不舒服,会立马跑过来见她。
可是,这次她动了胎气,宋仁宗都没有来见她。
娘子,只要您平平安安生下小皇子,官家一定会欢喜的,到时官家就不会再生您的气,一定会和您和好如初的。
橘白不忍看到张才人这么消沉下去,继续劝说张才人道,娘子,您为了怀上小皇子,连自己的身子都不顾。
如今,您要是放弃,就太对不起您自己了。
张才人听到这话,还是没有什么反应,双眼里还是一片灰败。
橘白想了想,决定还是再刺激下张才人。
娘子,难道您就这样输给皇后娘娘吗?您这样自暴自弃,只会如了皇后娘娘的意。
虽然她并不想挑起娘子和皇后娘娘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拿皇后娘娘刺激娘子。
娘子,你这样自暴自弃,不仅不会有人同情怜悯您,还会让他们高兴,您这么多年一直深受官家的宠爱,就这样输掉,您甘心吗?这番话说得张才人有了点反应,橘白见状,再接再厉地说道:您只要生下皇子,就一定会复宠,届时您就可以为您的伯父报仇,让皇后娘娘他们不好过。
可是,如果您打算自暴自弃,不仅保不了仇,还会如了皇后娘娘他们的意,您真的要这样吗?不……我不要这样……张才人空洞无神的双眼终于有了光亮,她苍白的脸上露出忿恨的神色,我要报仇,我决不能如了曹伊的意。
见张才人终于有了些精神,还有了斗志,橘白在心里长松了一口气,继续对张才人说道:娘子,您现在要做的就是养好身子,平平安安把小皇子生下来。
虽然官家听信了谣言生您的气,但是奴婢觉着官家心里还是有您的。
再说,官家一直希望您能给他生下皇子,您只要生下皇子就一定能复宠,所以您要振作起来啊。
你说得对,我要振作起来,我要平安生下皇子,我要复宠。
张才人被橘白这番话激得双眼布满了仇恨,同时又充满了斗志。
喂我喝药。
橘白听到这话,差点喜极而泣,连忙舀起一勺药喂到张才人的嘴边。
娘子,您现在要好好喝药保胎。
张才人张嘴,乖乖地把苦涩的药喝了下去。
橘白见张才人喝了几口药后,无声地流下眼泪,吓得她连忙拿手绢给她擦眼泪。
娘子,您怎么哭呢,是不是药太苦?张才人摇摇头,无声地流着泪说道:橘白,只有你对我好……之前,官家宠爱她,舍不得她受半点委屈。
就连她喝药,也舍不得她吃半点苦。
可如今,她动了胎气,官家也不愿意来看她一眼,难道之前官家对她的情谊都是假的吗?娘子,您不要伤心,官家只是听信别人的谗言误会您了。
橘白安慰道,奴婢相信过段时间,官家就会想明白,届时一定会来看您的。
真的吗?张才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宋仁宗不爱她,不要她了。
真的,您不要放弃。
好,我不放弃,我会养好身子,生下孩子。
肚子里的孩子是她唯一的依仗了,她不能自暴自弃。
娘子,把药喝完,您再吃点东西吧。
好。
坤宁宫里,苗昭容正在和曹皇后制作菊花茶。
娘娘,张才人动了胎气,官家也没有去看望,这次张才人真的失宠了吧。
苗昭容最想看到的事情就是张才人彻底失宠。
曹皇后把晒好的菊花装在一个布袋里,只是暂时的,等她平安生下孩子就会复宠。
不是吧?苗昭容不愿意相信。
官家疼爱她这么多年,对她很有感情的,不可能因为这次的事情,就彻底嫌弃了她。
曹皇后虽然和宋仁宗的关系并不亲密,但是可以说她是最了解宋仁宗的人,这次的事情让官家很生气,但是并没有让官家彻底厌恶她。
官家软禁她,不去见她,就是为了让她不要再次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官家他竟然对张才人……苗昭容不敢相信。
还有,大臣们一直不满官家宠爱张才人,这次张才人做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大臣们对她非常不满,并责怪官家太过宠爱她。
官家为了给大臣们一个交代,暂时也不会去宠爱她。
曹皇后语气淡淡地说,等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情渐渐被淡忘了,官家就会去鸣鸾阁看望她。
张才人做了这么胆大包天的事情,官家竟然对她还有情,竟然还想宠爱她,官家这是疯了吗?苗昭容难以接受。
曹皇后轻轻地瞪了一眼苗昭容,提醒她道:穗儿,慎言。
娘娘,我不理解,我真的不理解。
苗昭容难以置信地说道,官家如此爱张才人么。
曹皇后一脸深意地说道:官家舍不得张才人。
在她看来,官家并没有爱张才人爱到刻骨铭心的地步。
与其说他爱张才人,不如说他舍不得张才人,舍不得张才人对他的爱,舍不得张扬鲜明的张才人。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臣们越是反对他宠爱张才人,他越是要宠爱张才人。
说到底,官家就是一个幼稚又叛逆的人。
张才人到底给官家灌了什么迷汤,让官家如此爱她。
苗昭容除了不能接受,还有些嫉妒吃醋。
官家和张才人的事情,你我不要管。
曹皇后一直看得非常明白,所以她对张才人的态度非常宽容。
如果她要动张才人,官家是绝对不会放过她。
或者说,官家倒是希望她出手对付张才人,这样官家才有把柄或者借口废掉她这个皇后。
随他们闹。
在曹皇后的眼里,宋仁宗和张才人之间的感情太过幼稚,也太好笑。
娘娘,我就是不服气。
如果换做是皇后娘娘,只怕官家绝不会轻易放过皇后娘娘。
有什么不服气的,张才人再怎么闹,你在官家心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曹皇后宽慰苗昭容说道,你何须跟张才人计较。
娘娘,你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我无法像你一样真的不在乎。
苗昭容不是曹皇后,她和宋仁宗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从小感情就非常好。
虽然她一直看不惯张美人,但是从来没有嫉妒过张才人。
不过,就在刚才得知宋仁宗深爱着张才人,她的心不受控制地生出嫉妒的情绪。
你心里有官家,自然做不到不在乎。
曹皇后告诫苗昭容,穗儿,不要因为嫉妒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明白吗?有时候女人因为嫉妒,会一时冲动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曹皇后不希望苗昭容因为嫉妒,出手对付张才人,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苗昭容明白曹皇后的意思,点点头说:娘娘放心,我不会对张才人做什么。
那就好。
曹皇后说完,又说道,这段时日,不要在官家面前提张才人的事情,知道吗?娘娘,我知道。
苗昭容虽然刚才嫉妒了,但是并没有失去理智。
娘娘,我不会冲动做不该做的事情。
曹皇后看了看苗昭容,笑着说:那就好。
苗昭容不再说张才人的事情,转移话题说起别的事情来。
再过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娘娘我们要不要准备一些旧衣物送到举子仓?每冬天的时候,曹皇后和苗昭容她们都会收集一些旧衣物送去给举子仓的孩子们。
是要准备一些了,不过不用像去年准备的那么多了。
曹皇后说道,目前举子仓里只有五岁以下的孩子,加起来十个都没有。
娘娘,其他的孩子呢?被人收养了。
这人就是曹家。
这件事情算是机密,曹皇后不好跟苗昭容说。
那么多孩子都被收养了啊。
苗昭容一脸诧异,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好好地。
会好的。
那些孩子以后是要上战场的,能不能好就看老天爷了。
太子殿下怎么还没有回来?他去御书院了,只怕要到午时才能回来。
前两日,赵旸去御书院找晏殊玩。
晏殊非常欢迎太子殿下来找他玩。
他陪赵旸一起吃点心、喝茶。
还教赵旸写字、读书。
不止如此,他还给赵旸说故事。
当然,他还陪赵旸玩五子棋、九连环。
此时,赵旸正被晏殊教写字。
从去年开始学写字,到目前为止有一年多了。
赵旸写字要比一年前好很多,但是还是写的非常丑。
他自己觉得非常丑,因为太飘了。
他人小,手腕没有什么力气,写出来的字就很飘。
晏殊就教他怎么写字不飘。
晏殊一边教赵旸写字,一边教赵旸认字。
这两天,晏殊教了赵旸几首诗词和一些字。
他发现太子殿下果然如希文他们所说的那样非常聪慧,教太子殿下三遍,他就能学会。
这两日,跟太子殿下相处下来,晏殊越发喜欢赵旸。
到了午时,赵旸就离开了御书院,去福宁宫找宋仁宗。
宋仁宗见儿子回来了,就带着儿子回坤宁宫用午膳。
这段时日,宋仁宗不是在坤宁宫用膳,就是在庆宁宫用膳。
同时,他也经常留在曹皇后的宫里和苗昭容的宫里。
曹皇后见宋仁宗准时地带儿子回坤宁宫用午膳,就让人赶紧布置午膳。
苗昭容准备回自己宫里用午膳,却被曹皇后留了下来。
没一会儿,福康公主下了学来到坤宁宫。
私下用膳的时候,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都没有那么多规矩。
用膳的时候,可以聊天说话。
福康公主先是跟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说她上午学了什么,然后抱怨又要背书。
听着福康公主不满的抱怨,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满脸无奈的笑容。
福康公主问赵旸上午做了什么,赵旸把他上午跟晏殊学到的东西跟她说了说。
听完赵旸的话,福康公主被打击到了。
她觉得自己是姐姐,学的东西应该身为弟弟赵旸快,比赵旸聪明,但是事实却完全相反。
福康,你再不好好读书,太子殿下就要超过你了。
对于女儿不爱读书这一点,苗昭容心里很是无奈。
福康,你姐姐说的没错。
宋仁宗说道,旸旸学会了很多诗词,也会背《论语》和《孟子》,你再不好好读书,就要输给旸旸了。
福康公主瞪向赵旸:旸旸,你学这么快做什么?旸旸学这么快,就显得她好笨。
赵旸一脸无辜:我学得不快啊。
说完,他鄙视地看了一眼福康公主,是姐姐你太笨了,学得慢。
他现在学习的进度还算慢的,跟王胖胖相比,他真的不快。
王胖胖那小子,从上半年开始就正式学习四书五经。
幸好他跟王胖胖的打赌不是在现在就兑现,不然他肯定输。
他们的打赌是等到王胖胖从舒州回到汴京在兑现,那个时候他肯定不会输给王胖胖。
福康公主不服气地反驳道:我哪里笨了,明明是你太聪明了。
说完,她眼神幽怨地看向宋仁宗和曹皇后,爹爹、嬢嬢,你们干吗把旸旸生得这么聪明。
旸旸长大后就不可爱了,老是笑话她这个姐姐,还总是欺负她。
明明一年前,旸旸又可爱又乖巧。
曹皇后和宋仁宗被福康公主这句话逗笑了:福康,你自己读书不用功,还怪爹爹和嬢嬢。
本来就是。
福康公主气呼呼地对赵旸说道,旸旸,你才三岁,不要学那么快。
说完,她夹了一块羊肉放进赵旸的碗里,姐姐给你吃肉,你读书学慢一些。
苗昭容被福康公主这句话气笑了,抬手轻轻地敲了下头。
你给我好好读书。
一块羊肉就想收买他,天真!姐姐,你再不好好读书,连大白都比不上了。
旸旸,你这个坏弟弟!姐弟俩又在饭桌上吵了起来,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见怪不怪了。
大白见福康公主对它小主人后,立马就叨她。
福康公主气得连饭都不吃,满屋子里追大白、追赵旸跑。
看到福康公主这副调皮的模样,苗昭容气得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
宋仁宗倒是喜欢看两个孩子玩闹,觉得特别有生气。
最后,还是曹皇后让他们停下来,他们才老老实实地继续用膳。
用完午膳,宋仁宗没有急着回福宁宫,而是留在坤宁宫边喝茶,边和曹皇后她们聊天。
福康不小了,该安排她好好学规矩了。
福康公主如今八岁,再过几年就要及笄。
在她及笄前,除了学习规矩,还要学女红。
当然,还有琴棋书画,还有治家管理之术等东西。
宋仁宗一想到女儿还有几年就要及笄,心里不由地有些着急了,决定从今日起好好地给女儿物色驸马。
是要好好地让福康学习规矩了。
苗昭容说道:还有女红。
这孩子到现在还不会女红。
哪怕是公主,在嫁人前也要学会女红。
那就让福康学。
宋仁宗看到正在院子里玩闹的女儿和儿子,忽然想到一件事情,转头对曹皇后说道,皇后,你是不是该选一个女孩子进宫好好教养?在赵旸还没有出生前。
宋仁宗那把赵宗实接到宫里教养,那个时候曹皇后准备收养一个女孩子教养。
不过,后来赵宗实又被送了回去,曹皇后也就没有收养女孩儿。
官家,您有看中的孩子吗?宋仁宗微微摇了下头:朕没有,你先挑选,然后朕看看。
官家,旸旸才三岁,是不是太早了点?曹皇后说道,臣妾打算等旸旸六岁的时候,收养一个女孩儿好好教养。
宋仁宗想了想,觉得是有些早了。
那就等到旸旸六岁,你再挑选一个女孩儿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