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2025-04-02 01:19:19

什么, 苏子美没了?宋仁宗和赵旸父子俩同时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不可能!赵旸紧皱着眉头,一副不愿意相信的表情,我也给他寄了不少药材和补品, 他写信跟我说吃了, 他吃了, 怎么可能出事。

他之前也担心苏子美会像历史上那样在四十岁病逝, 所以特意也给他准备了不少好的药材和补品。

太子殿下, 苏相公真的没了。

张茂实把刚才收到信件递给宋仁宗。

宋仁宗接过信, 仔细地看了看,随后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声:唉, 苏子美可惜了。

赵旸从他爹爹手中拿过信, 认真地从头看了一遍。

苏子美是在五天前的半夜病逝的。

信中写到,这三年来, 苏子美的身子一直不太好,经常生病, 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小病不断。

就因为是小病, 所以苏子美自己并没有太过在意。

再加上,他心情不好,一直郁郁寡欢, 又不好好地吃药, 导致他的身子越来越不好。

前段时间,苏子美又受了风寒,反反复复的发热。

原本以为他会像之前一样没事, 没想到他这次没有挺过去。

至于赵旸送给苏子美的药材和补品, 他一直都没有吃。

他觉得自己的身子不错, 没必要吃太子殿下送给他这么珍贵的药材和补品。

哪怕他生病了, 他也没有吃。

五天前的白天,苏子美已经退热了,脉相也变平稳了些,所有人都认为他没事了,没想到半夜他突发高热,病情一时间变得非常凶猛,大夫想尽办法救治,但是还是无力回天。

赵旸看完心,心中十分气愤,又十分心疼惋惜。

他气苏子美不把自己的身子当作一回事,不听他的话,不吃他送的药材和补品。

三年前,苏子美在离开汴京前,赵旸对他再三叮嘱,让他平日里一定要保重好身子,也一定要吃他送的补品。

苏子美答应的好好地,没想到转身去了外地,就把他的话抛之脑后,真的是气死他了。

他心疼惋惜苏子美年仅四十就病逝。

苏子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虽然在政事上的能力没有他的才华出众,但是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三年前,我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平日里保重好自己的身子,一定要吃我送给他的补品,他答应我好好地。

这三年来,我每次写信给他,让他不要忘了吃我送的补品,结果他完全没有把我的话听下去。

赵旸真的要被苏子美气死。

苏子美心思敏感细腻,三年前被贬,或许是他郁郁寡欢的原因。

宋仁宗很喜欢苏子美的文章和诗词,从他的诗词中就能感受到他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

我就担心他会因为被贬而变得阴郁,所以在他临走前,我故意说我需要他,希望以后能跟他学习写文章和诗词,让他到了外地好好做事,争取早点调回汴京,他也答应我了,没想到……赵旸越说越又气,也越说越无奈,我真的没想到他完全没有把我的听下去。

苏子美在外地任职,政绩并不理想,或许又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抑郁。

苏子美的病逝,宋仁宗觉得太可惜了。

他自己想不开,你再怎么叮嘱他也没用。

与其自怨自艾,还不如好好地做事。

赵旸对于这种内心敏感脆弱,又喜欢钻牛角尖的人真的是没有什么好感。

如果他不是因为欣赏苏子美的才华,他才会这么费事地关心他,可他倒好,表面上答应的好好地,结果转身就把他的关心嘱咐丢到一旁。

这种不把他人的关切放在心上的人,真的很让人恼火。

再说,去外地任职,一开始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顺。

只要苏子美下定决心好好做事,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就像欧阳修他们一样。

可是,他见有困难,就抑郁不开心,这样怎么行。

宋仁宗见儿子又生气又心疼,抬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欧阳修他们那样,苏子美还是太敏感脆弱了。

赵旸越想越气,气的一张小脸涨的通红:我气他不好好爱惜自己的身子。

见儿子气得火冒三丈,宋仁宗赶紧拍了拍他的胸口,帮他顺气。

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再气也没用。

赵旸忽然想到了范仲淹,他担心范仲淹跟苏子美一样敷衍他。

范仲淹他真的好好的,没事吗?如果范仲淹跟苏子美一个德行,表面上装作把他的话听了进去,暗地里不吃他送的药材和补品。

他不会也像苏子美一样骗我吧?这倒没有,范仲淹很听你的话,把你送给他的药材和补品全都吃了下去。

赵旸满脸狐疑:真的吗?苏子美还是跟历史上一样病逝了,他有些担心范仲淹也会像历史上那样在外地病逝。

宋仁宗看了一眼张茂实,张茂实立马会意,恭恭敬敬地对赵旸说道:太子殿下,范相公在外地很好,并没有出事。

没骗我?小人不敢欺骗太子殿下。

张茂实说道,范相公很听您的话,很爱惜保养自己的身子。

范仲淹一直想要回到汴京做你的先生,他怎么可能不听你的话。

宋仁宗安抚地说道,你要相信范仲淹。

听到宋仁宗和张茂实这么说,赵旸心里便放心了不少。

那就好,没有辜负我的一片心意。

如果范仲淹像苏子美那样辜负他的心意,他真的会被气死。

他到底什么时候回汴京?范仲淹那边还有些事情没做好,最快要年底才能回汴京,最慢要明年了。

赵旸想了想说:我待会写一封信给他,让他给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回来。

范仲淹不敢不听你的话。

爹爹,苏子美的事情要怎么办?他再怎么生气,苏子美已经没了。

通知他家里人,派人跟他家里人去把他接回汴京。

宋仁宗道,朕会赏赐一些东西给他家里人,并恢复他的原职,让他风风光光地下葬。

这是宋仁宗能为苏子美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赵旸点点头说:也只能这样了。

苏子美因为贬去外地而郁郁寡欢,那么接他回汴京,并恢复他的原职,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

唉……宋仁宗听到儿子的叹气声,伸手捏了捏他软乎乎的小脸:小孩子不要唉声叹气。

赵旸伸手挥掉宋仁宗的手,幽幽地说道:我是替苏子美可惜。

苏子美的性子很温和,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汴京里有什么好吃的和好玩的,他会第一时间买来送给他。

他才四十岁啊。

是啊,他才四十岁。

宋仁宗也叹息一声,人不在了,我们在这可惜也没用。

赵旸又叹了一口气。

旸旸,你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你嬢嬢,让她转告苏子美的夫人。

苏子美的夫人是曹皇后闺中密友。

三年前,苏子美被贬去外地。

他舍不得妻儿跟他一起去外地吃苦,就让妻儿留在汴京,还让妻儿等他回来。

好,我现在就去跟嬢嬢说。

坤宁宫里,曹皇后得知这件事情,也是不敢相信苏子美就这么病逝了。

苏子美才四十岁啊,他怎么就……曹皇后语气沉重,这让蕙兰怎么接受?苏子美的夫人杜蕙兰,是杜衍之女。

曹皇后和她不仅是闺中密女,还从小一起长大,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如同亲姐妹一般。

嬢嬢,你好好安慰吧。

除了好好安慰,也没有其他法子了。

苏子美怎么就这么想不开。

曹皇后皱着眉头地说道。

太过敏感脆弱了。

文人的心思都比较敏感,还是非常清高,一旦事情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没法接受,然后自怨自艾,活活地把自己作死。

曹皇后一边摇头,一边叹息:我现在就派人去通知蕙兰。

嬢嬢,你要是不放心,我陪你出一趟宫吧。

苏子美和他的夫人非常相爱。

现在苏子美突然病逝,只怕他夫人接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

天色已晚,今天不适合出宫,明日上午我去苏家看看。

我陪你一起去。

好。

曹皇后把春玉叫了进来,给她一个令牌,让她立刻出宫去苏家,通知杜蕙兰苏子美病逝一事。

因为苏子美的突然病逝,用晚膳时,赵旸和曹皇后都没有什么胃口。

用完晚膳,赵旸又陪了曹皇后说了一会儿话,这才回东宫。

在回东宫的路上,曹许见赵旸心情还是不好,就劝慰他说:殿下,人已经死了,你不要太难过。

唉……我是又气又难过,毕竟……说到这里,赵旸没有再说下去。

殿下,是他自己不爱惜自己的身子,你再难过也没用啊。

曹许没见过苏子美,但是听了苏子美的死因后,他对苏子美没有半点同情。

像他这样受不了一点打击的文人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文人最是没用,遇到一点困难就承受不住,然后寻死觅活的。

说到底还是太没用。

曹许最后一句话说的非常刻薄,但是说的也非常对。

殿下,你该做的都做了,是他自己不爱惜,你没必要愧疚。

曹许虽然跟在赵旸身边才两年,这两年他们朝夕相处,他对赵旸的性子还是有些了解,他知道赵旸对苏子美的死,除了可惜和难过,还有对苏子美的愧疚。

我猜到他被贬去外地会郁郁寡欢,甚至有可能会死,所以在他临走前,才会那般叮嘱他,为的就是让他好好地活着,然后平平安安地回到汴京。

赵旸是想救苏子美,但是还是没有救下他。

以他的才能,再过几年,他还是能回汴京的。

殿下,你尽力了。

唉,算了。

他再怎么替苏子美可惜,苏子美也不能活过来。

殿下,你不是不太喜欢文臣吗,为什么对苏子美的死这么难受?我是不喜欢文臣对武将的打压,对辽夏的屈服,但是他们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赵旸神色认真地对曹许说道,不少文臣还是有治世才能的。

而武将们也不是全都是可用之才。

治理国家,并不是只靠文臣或者武将就能治理好的,而是要文臣和武将同心协力才能治好,明白吗?他觉得自己是不是给了阿许错误的信息,让阿许认为文臣毫无可取之处,而武将要强于文臣。

曹许第一次见太子殿下这么严厉地对他说话,一时间吓得有些愣住了。

阿许,我要的是文臣和武将同心协力,而不是文臣高于武将,或者武将高于文臣,你知道吗?曹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殿下。

阿许,文臣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不堪。

赵旸抬手重重地拍了下曹许的肩膀,以后在看待文臣上面,不要一味地嫌弃,学学人家的可取之处。

啊?曹许傻眼了,学习文臣的可取之处?阿许,你是我的伴读,日后会是我最重要的心腹,我希望你能有文臣的治世的才能,也要有武将的勇敢忠诚。

赵旸语重心长地对曹许道,如果你一直对文臣抱有这么大的敌意,那你日后怎么能文武双全?殿下,我……阿许,你不要让我失望!曹许闻言,心头一凛,随即双手抱拳向赵旸行礼:殿下,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殿下对他寄予厚望,他日后一定会好好地学习文臣们的治世才能,也不会松懈对武艺和兵法的学习。

见曹许把他的话听了进去,赵旸满意地点了下头,夸赞他道: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失望!曹许正色道:殿下,你放心,日后我一定好好地和您跟着晏先生学习。

这就对了。

赵旸笑道,我们回去吧。

是,殿下。

次日早上,赵旸难得没有睡懒觉,陪着曹皇后去了一趟苏家。

得知苏子美病逝,整个苏家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下。

杜蕙兰昨晚听说这个消息后就昏了过去,等她醒来,整个人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她见到曹皇后来看望,一点反应都没有。

她这个人像是失去了灵魂,麻木地靠坐在床上。

曹皇后看到好友这副悲痛至极的模样,心如刀割,抱着好友忍不住哭了出来。

赵旸见苏家每个人都非常悲伤,就出言安慰他们,让他们不要太过悲伤。

有了官家,又有了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探望,苏家人恢复了点精神。

曹皇后身为皇后,不能长时间在宫外待着,安慰了杜蕙兰一番才回宫。

在回宫的路上,赵旸问曹皇后:嬢嬢,苏子美的儿子怎么样?昨晚,苏家收到苏子美病逝的消息后,苏子美的儿子连夜前往苏州接他父亲回家。

和苏子美很像,也很有才华。

曹皇后刚说完,就明白了她儿子的意思,旸旸,你是想……苏子美的儿子如果是可用之才,日后我会重用他。

算是全了苏子美,也算是了却他和苏子美之间的遗憾。

是个可用之才,你可以用。

听到曹皇后这么说,赵旸心里就有数了。

苏子美被爹爹恢复原职,按照规定,苏子美的儿子能得到他爹爹荫补,赐进士出身,我让爹爹安排他进翰林院吧。

赵旸认真地思索了一番,先让他在翰林院学习,等欧阳修他们回来,我问问他们谁愿意带苏子美的儿子。

你这个安排很好。

曹皇后知道儿子这么安排的苦心。

苏子美答应我的事情没有做到,那就让他儿子帮他做吧。

等他孝期满了,你再安排他做事。

苏子美去世,按照规矩,苏子美的儿子要为他守孝三年。

好,不过嬢嬢你可以跟苏家那边说一声。

苏子美突然病逝,苏家失去了主心骨,把这个消息告诉苏家,会让苏家人有安全感。

我会跟蕙兰说。

曹皇后微微叹了口气,希望蕙兰能挺过来。

兰阿姨怕是要过一两年才能缓过来。

突然失去最爱的人,没有一两年是缓不过来的。

回到宫中,曹皇后和赵旸先去了福宁宫,跟宋仁宗汇报下苏家的情况。

宋仁宗听了后,又是叹息一番。

赵旸把对苏子美的儿子的安排跟宋仁宗说了说,宋仁宗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这个安排。

跟宋仁宗汇报完苏家的情况,赵旸就回东宫了。

晏殊早就去东宫了,一直在等赵旸回来。

先生,抱歉,我回来晚了。

太子殿下言重了。

晏殊知道赵旸是去了苏家,关心地问道,殿下,苏家现在怎么样?我和嬢嬢去了后,他们好了点。

赵旸说道,苏家等接回苏子美再办丧事。

唉,子美这个孩子可惜了。

苏子美在晏殊眼里就跟自家子侄一样,对于他的病逝,晏殊心里也很不好受。

赵旸不想再说苏子美的事情,说多了只会更难过。

他转移话题询问晏殊:先生,你昨日跟太学的教授聊得怎么样?臣把太子殿下的意思好好地跟茂叔说了,他很赞成您的安排。

晏殊笑道,他让您给他一段时间,他会做好此事。

赵旸闻言,满意地点了下头:那就好。

殿下,过段时间,您可以亲自去太学看看。

晏殊说道,如果茂叔做的不够好,您再好好地跟他说说。

行,那我过段时间去太学看看。

赵旸原本打算过段时间去太学看望苏轼和苏辙。

先生,我们读书吧。

是,殿下。

今日,曹许非常专注地听晏殊讲课。

他既然答应太子殿下会好好学习,自然要做到。

午时,上完课,赵旸就带着曹许去坤宁宫用午膳。

从陈氏进宫后,宋仁宗就再也没有来过坤宁宫,也没有和曹皇后用过膳。

对于宋仁宗不来坤宁宫一事,曹皇后毫不在乎。

对她来说,宋仁宗不来更好。

李国舅带着李玮进宫了。

赵旸一听李玮这个名字,眉头立马皱了起来:他们怎么进宫呢,姐姐不会被叫去见李玮了吧?今日午膳,苗昭容和福康公主并没有和他们一起用。

没有,福康在庆宁宫。

自从那次,赵旸闹了以后,宋仁宗就再也没有让李玮出现他的眼前,也没有让福康公主去见李玮。

那就好。

赵旸刚说完,心里不放心,就把元松叫了进来,你去跟姐姐说,如果爹爹叫她去福宁宫见李玮,让她先来找我。

是,殿下。

元松领了命,就前往庆宁宫。

你怎么这么防着福康和李玮见面?旸旸这孩子一岁多就不待见李玮,如今六岁了,还是不待见李玮。

嬢嬢,那个李玮对姐姐图谋不轨。

别看李玮长得憨厚老实,心机可是非常深的。

对福康图谋不轨?曹皇后面露惊疑地问道,他图福康什么?图姐姐嫁给他。

曹皇后被儿子这话惊到了,随后满脸无奈地笑道:你这孩子瞎说什么。

嬢嬢,我可没有瞎说。

赵旸严肃着一张脸说道,李玮就是想娶姐姐,他想做驸马享受荣华富贵。

不可能,李玮可是福康的表叔。

曹皇后觉得儿子这个想法有些荒唐了,就算他想要娶福康,官家也不会答应的,毕竟辈分不对。

赵旸意味深长地说道:嬢嬢,那可不一定。

什么意思?赵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曹皇后:嬢嬢,爹爹对李家什么态度?曹皇后想了下说:补偿。

还有亏欠。

如果李玮跟爹爹说他想要娶姐姐,爹爹会毫不犹豫答应的。

一旁的曹许吃惊地张大着嘴巴:不会吧,李玮可是公主的表叔,官家怎么可能答应?李玮只比姐姐大三岁,在爹爹看来把姐姐嫁给李玮是一门很好的婚事。

赵旸言道,一是能弥补他对李家的亏欠,二是觉得李家是自家人,姐姐嫁给李玮一定不会受委屈。

曹皇后听了儿子这番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

以宋仁宗的性子,他真的不会顾忌辈分,让李玮娶福康公主。

李玮没有什么才学,不适合入朝为官,他娶了姐姐就能成为驸马。

赵旸继续分析道,驸马虽然不能参政,但是却有俸禄,而且身份还变的尊贵起来。

再者,姐姐是爹爹唯一的女儿,是大宋唯一的公主,娶了姐姐,就能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呢?你说的对。

李国舅是个不错的人,但是李玮却不是。

赵旸面露嫌弃地说道,姐姐嫁给他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最重要的一点是姐姐不喜欢李玮,所以我不能让爹爹把姐姐嫁给李玮。

以官家的性子,真的很有可能把福康嫁给李玮。

曹皇后有些担忧地说道,以他对李家补偿的态度,恐怕谁也阻止不了他。

我去阻止,如果爹爹坚持要把姐姐嫁给李玮,那等我以后登基,我会立马下旨让姐姐和李玮和离。

赵旸早就想好了对策,我对李家可没有半点愧疚,届时我不会对李家客气。

曹皇后一听儿子这话,就知道儿子在打什么主意。

你这是要威胁官家啊?对,如果爹爹坚持要把姐姐嫁给李玮,那我只能威胁了。

赵旸非常无赖地摊手道,爹爹就我一个儿子,他不会为了李家而废掉我,所以他要坚持把姐姐嫁给李玮,那就别怪我登基后对李家不客气。

他对李家可没有半点感情。

曹皇后无奈又宠溺地看着儿子:你啊……嬢嬢,李玮今年十四岁了,按理说该给他说亲了,但是据我所知李家并没有给他说亲,明显是在等姐姐及笄。

以宋仁宗对李家的态度,想要讨好巴结李家的人会非常多,想要把女儿嫁给李玮的人家也非常多,但是李家却迟迟没有给李玮安排婚事,这说明李家早就把主意打到福康公主身上了。

今天李国舅带李玮进宫,恐怕就是为了李玮的婚事。

李国舅应该不会向官家提出此事。

曹皇后觉得李国舅不是那样的人。

李国舅是不会,但是李玮会自己开口求娶姐姐啊。

赵旸说的非常笃定,嬢嬢,等着看吧。

果然被赵旸料中了。

宋仁宗许久没有见到李玮,今天忽然见到李玮,发现李玮长大了不少。

得知李玮今年十四岁,就问李玮有没有定亲。

李玮说他没有定亲。

宋仁宗一听李玮还没说亲,就想着亲自给李玮这个小表弟说亲,问李玮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李玮被问的害羞了,没好意思回答。

宋仁宗一看他这副羞涩的模样,问他是不是有喜欢的人,让李玮告诉他,他给他赐婚。

李玮支支吾吾地半天没说。

宋仁宗以为李玮害羞不敢说,就鼓励他大胆说出来。

李玮又犹豫了一番,才告诉宋仁宗说他喜欢福康公主,想要娶福康公主为妻。

他这话一说,不仅惊呆了宋仁宗,也惊吓到李国舅。

李国舅并不知道李玮喜欢福康公主一事,他一直以为李玮喜欢福康公主是长辈对小辈的喜欢,没想到是男女间的喜欢。

当下,李国舅把李玮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随即向宋仁宗请罪。

宋仁宗沉默不语。

李玮不怕死地对宋仁宗说,他从小就喜欢福康公主,从小就想要娶福康公主,请宋仁宗成全。

李国舅听到这话,气地打了李玮两巴掌,但是李玮还是非常倔强地说他喜欢福康公主,还说他这辈子非福康公主不娶。

没脸在待在宫里,李国舅向宋仁宗请了罪,随后就带着李玮出了宫。

宋仁宗并没有怪罪李玮无礼,任由李国舅带他离开。

朕一直以为小玮喜欢福康是长辈对小辈的喜欢,没想到他……之前李玮那番话,着实吓到了宋仁宗。

官家,李公子可是公主的表叔,他怎么能……张茂实不太赞同地说道,这乱了辈分啊。

是乱了辈分。

话是这么说,但是宋仁宗的表情却若有所思。

深知宋仁宗性子的张茂实,见宋仁宗一脸所思的模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在心里暗叫一声坏了。

这件事情必须得让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知道。

宋仁宗没有再说李玮的事情,继续批阅劄子。

张茂实悄悄地退了出去,对梁寅小声说了一番话,随后梁寅就急急忙忙去了坤宁宫。

赵旸还在坤宁宫没有走,见梁寅过来了,就挑眉地对曹皇后说道:嬢嬢来了。

梁寅先是给曹皇后和赵旸行了礼,随后把李玮之前在福宁宫对宋仁宗说的那番话,告诉了赵旸他们。

曹许正在喝茶,听完梁寅的话,惊地把嘴里的茶水全都喷了出来。

真的被太子殿下说中了!太子殿下料事如神啊!嬢嬢,怎么样,被我说中了吧。

想到李玮,赵旸一脸嫌恶地说道,我就说李玮一直在打姐姐的主意。

曹皇后没想到真的被儿子说中了,而且官家还真的有可能会答应。

这件事情,我知道了。

曹皇后对梁寅点了下头,帮我谢谢张先生。

娘娘,您言重了。

公主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公主从小就乖巧懂事,对他们内侍非常好,他们希望公主能有一个好归宿,但是李玮绝对不是一个好归宿。

梁寅禀告完这件事情,就退了下去。

嬢嬢,你跟小娘娘说一声,让她心里有个准备,不要让她被爹爹给忽悠了。

苗昭容一向听宋仁宗的话,宋仁宗要是把福康公主嫁给李玮,苗昭容一定会被宋仁宗说服答应的。

至于姐姐,就不要告诉她了。

好,我会跟你小娘娘说。

曹皇后在心里叹道:每一次她都觉得官家做事够荒唐了,没想到官家还能做出更荒谬的事情来。

我一定会阻止这件事情。

先不要急着威胁官家。

如果官家真的要把福康嫁给李玮,我和你小娘娘先劝劝官家。

曹皇后并不希望儿子威胁宋仁宗,因为这是不太明智的做法,我们劝不了,你再跟官家说。

赵旸刚刚想到一个好主意:我还是直接找李国舅谈吧。

威胁他爹爹不是聪明的做法,直接去威胁李国舅比较好。

爹爹对李国舅很是尊敬,李国舅坚持不同意,爹爹也只能听李国舅的话。

嗯,找李国舅谈比较好。

我下午就去找李国舅谈。

他爹爹还没有答应李玮,但是心里已经有了苗头,他得掐灭了他爹爹心中的苗头。

这件事情必须快刀斩乱麻,不能拖。

曹皇后微微颔首:你去吧。

嬢嬢,我先回去了,下午就去李家。

好。

赵旸回到东宫睡了一个午觉,申时初,他就带着曹许出宫了。

殿下,臣等私下练习弓奴练的不错,您什么时候看看?赵旸让皇城司的工匠做了一批弓奴,然后私下里给了褚越他们。

因为暂时不想让文臣们知道弓奴的存在,赵旸并没有明着给宫中的禁卫军。

过两日,你们下午分批来东宫,我亲自检查。

是,殿下。

赵旸没有直接去李家,而是让曹许去李家请李国舅来太阳书局见他。

李国舅得知太子殿下私下见他,心中很是疑惑,等他见了赵旸后,神色惊惧地从太阳书局走了出来。

李玮还在家里闹着要娶福康公主,李夫人心疼坏了。

等李国舅回来,李夫人撒泼打滚地让李国舅一定说服官家,让李玮和福康公主定亲。

李国舅把他夫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也把李玮狠狠地痛骂了一顿,让他死了这条心。

李玮自然不答应,说不同意他娶福康公主,他就不吃饭。

李夫人一听吓坏了,让李国舅去求官家。

李国舅让李玮绝食。

就算他绝食而死,他也不会去求官家。

他还下令把李玮关起来,什么时候李玮放弃娶福康公主的想法,什么时候放他出来。

李夫人从来没有见过李国舅发这么大的火,有些被李国舅吓到了。

李国舅很疼爱李玮,但是为了他们李家的日后,他决不能让官家答应把福康公主下嫁到他们李家来。

福慧?苏洵在太阳书局遇到赵旸,有些惊喜。

伯父。

福慧,我正好有事找你。

伯父,有什么事请直说。

阿轼让我问你,他可不可以向太阳书局投稿写红烧肉。

苏轼觉得红烧肉这么好吃的一道菜应该让全天下人都吃到,所以就想到投稿到《大宋美食》上。

不过,在他投稿前,得先征询到赵旸的同意。

赵旸微微蹙眉,表情有些为难。

我让阿轼不要投稿。

伯父,阿轼想要全天下的人知道红烧肉,吃到红烧肉是对的,但是……赵旸纠结了下说,我担心因此猪肉的价格会暴涨。

宫里的人喜欢吃什么,比如说他、嬢嬢、爹爹喜欢吃什么,就会立马传到民间,然后这样的东西就暴涨。

如果他很喜欢吃苹果,那么民间的苹果价格就会暴涨,就会导致普通老百姓吃不起苹果。

宋仁宗就告诫过赵旸和曹皇后他们平日里吃东西,不要让人看出喜好,不然传到民间就会出事。

两年前,赵旸把鸡蛋糕给弄出来,然后传到民间,鸡蛋的价格就猛涨,导致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鸡蛋。

后来,赵旸建议宋仁宗以强硬的手段平抑价格,鸡蛋的价格才恢复了正常。

福慧,猪肉并不是权贵爱吃的肉,应该不会涨价。

猪肉的确不是权贵们爱吃的肉,达官贵人们平日里爱吃羊肉。

至于猪肉,权贵们嫌弃脏,又嫌弃不好吃。

这倒是,那就让阿轼投吧。

赵旸忽然想到,如果红烧肉流行起来,猪肉涨价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样能给老百姓们增加一项收入。

如果猪肉的价格涨的太离谱,那就让朝廷出马平抑价格。

伯父,您红烧肉做的怎么样呢?苏洵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还未成功。

说完,他又连忙加了一句,快要成功了。

期待伯父你的红烧肉。

这个月月底,我应该能做成功,到时候你要来尝尝。

好,我一定来尝。

赵旸又关心地询问了下苏轼和苏辙在太学的情况。

苏洵说苏轼和苏辙在太学里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比以前更有劲儿了,这让他很欣慰。

得知苏轼和苏辙在太学里读书读的很好,赵旸心里就放心了。

又跟苏洵聊了一会儿,赵旸这才回宫。

刚回宫,就得知欧阳修回到了汴京,心里很是高兴。

欧阳修才回来,风尘仆仆的,暂时无法进宫面圣。

再说,他长途跋涉回来,整个人非常疲惫,需要好好休息一番。

宋仁宗得知欧阳修回到汴京,就下旨让他在家好好休息两日。

等他休息好后,再进宫上朝也不迟。

欧阳修虽然急着想见宋仁宗和太子殿下,但是也知道以他现在这副狼狈不堪的模样不适合进宫,就听了宋仁宗的旨意,决定休息好再进宫。

赵旸倒是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见到欧阳修,不过他没有急着当晚去救找欧阳修,而是等到第二天下午才去见欧阳修。

欧阳修正在家里休息,听到下人来报说外面有一个叫旸旸的孩子要见他。

一听旸旸这个名字,欧阳修猛地站起身,然后一阵风似地去了门口。

赵旸对走来的欧阳修挥了挥手:知道我是谁吗?欧阳修仔细地打量下三年没见的太子殿下,比三年前长大了不少,也长高了不少。

不止如此,太子殿下又长漂亮不少,比三年前更有灵气了。

臣参见……赵旸跑了过去,伸手阻止了欧阳修的行礼:欧阳先生,我现在在外面,不需要多礼。

欧阳先生这个称呼让欧阳修愣住了。

赵旸对欧阳修眨了眨眼:欧阳先生,我可是一直在等你回来教导我读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