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2025-04-02 01:19:19

等晏殊跟赵旸说完监国的事情后, 他整个人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

候在一旁的张茂实瞧着赵旸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关心地问道:太子殿下,您这是怎么了?宋仁宗让张茂实这段时日跟在赵旸身边伺候。

他身边有苗昭容和陈美人,还有梁寅伺候就够了。

张茂实跟在宋仁宗身边伺候了几十年, 对朝堂上的事情非常了解, 所以宋仁宗才会让他跟在赵旸身边伺候, 为的就是让他帮助赵旸。

我没想到监国这么麻烦。

早知道见过这么麻烦, 他就不提出帮爹爹上朝、看劄子一事。

殿下, 您早晚都要经历的。

张茂实安慰道, 再者, 晏相他们会帮您,您不用太担心。

也是。

赵旸坐直身子,举高双手伸了个懒腰,晏先生说了多久?张茂实答道:说了快两个时辰。

赵旸从椅子上跳了下来, 活动了下脖子,扭了扭身子。

晏先生真能说啊。

虽然知道晏先生是为了他好,所以才会跟他说这么多朝堂上的事情,但是晏先生真的太能说了。

太子殿下,大臣们都能说。

张茂实笑着说, 有时候上朝,大臣们能说一上午。

他们要是说一上午, 我可坐不住。

赵旸撇了撇嘴说,到时候把我说睡着了,是他们的错。

太子殿下,官家刚开始上朝的时候, 也是坐不住的, 而且官家也被大臣们说睡着了。

真的假的?赵旸的小表情顿时变得八卦起来, 爹爹刚开始上朝的时候真的被大臣们说睡着了?真的,而且官家经常坐在龙椅上睡着。

宋仁宗比赵旸还小的时候就开始上朝了。

那个时候,宋仁宗经常在龙椅上睡觉。

您要是真的睡着了,大臣们也不会说什么。

那我就放心了。

赵旸嘟了嘟嘴说,爹爹小时候上朝睡着,竟然不让我睡觉,真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太子殿下,官家是想让您好好学习。

张茂实猜到宋仁宗之所以答应让赵旸去上朝,为的就是让赵旸提前学习,让赵旸熟悉习惯朝堂。

我会好好学习的。

赵旸其实对上朝非常好奇的,对了,帮我把右偏殿收拾出来,我从今晚起就住在右偏殿。

东宫离福宁宫有些远,他要是住在东宫就有些不方便。

直接住在福宁宫的右偏殿,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去找爹爹,或者去找嬢嬢。

如果爹爹有事,他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张茂实道:小人马上就安排人去收拾。

我去看看爹爹。

赵旸转身去了宋仁宗的寝宫,宋仁宗还在昏睡,苗昭容守在床边。

跟苗昭容说了一会儿话,赵旸就去了坤宁宫。

晏先生真能说。

赵旸向曹皇后抱怨道,说的我差点睡着了。

都跟你说了什么?曹皇后问道。

说了很多,晏先生非常详细地跟我介绍上朝每个大臣是谁,还告诉我怎么看劄子。

赵旸拣了一些晏先生说的话,跟曹皇后说了下。

曹皇后听了后,感叹道:晏相真的是有心了。

我原本打算去当个摆设的。

赵旸决定暂时替宋仁宗去上朝,主要是想看看朝中的情况,了解下朝中大臣们,并不打算做什么。

再者,他一个小孩子也不能做什么。

不过,晏先生的意思是不想让他做个摆设,想让他真的为他爹爹分忧。

晏先生让我有什么就说什么。

你有什么看法,可以直接对大臣们说出来。

我说了,他们听吗?赵旸张着嘴,吃下曹皇后喂进他嘴里的苹果。

虽然我是皇太子,但是我就是一个小孩子,大臣们会愿意听我一个小孩子的话吗?你的看法要是对的,晏相他们自然会听。

曹皇后从袖中拿出手绢,动作轻柔地给儿子擦嘴角,你是太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委屈自己。

再者,你是小孩子,哪怕说错了也没有什么。

赵旸听到曹皇后最后一句话,眼色顿时一亮:对哦,我是小孩子,哪怕说错了也没有什么。

他之前还想,要是他在上朝的时候说错话,岂不是闹笑话了。

曹皇后又叉起一块苹果喂到儿子的嘴边,颇有深意地说道:你是小孩子,有任性的权利。

赵旸瞬间明白曹皇后的意思,笑眯眯地说道:嬢嬢,我知道怎么做了。

好好看、好好听。

曹皇后一脸认真地说道,上朝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赵旸用力地点了点头:嬢嬢,我知道了。

你要替官家上朝,怎么没提前跟我说?之前,听到儿子说要帮官家去上朝,曹皇后着实吓了一跳。

嬢嬢,我也是突然想到。

赵旸笑了笑说,准确来说是突发奇想。

这个突发奇想很好。

曹皇后忽然想到什么,微微皱眉说道,不过,上朝可是很辛苦的,你每日要天不亮就起床……曹皇后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赵旸打断:嬢嬢别说,不然我会打退堂鼓的。

一想到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要天不亮就起来,他就觉得生无可恋。

他穿到宋朝这么久,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除非有事,不然他从来不会早起。

曹皇后伸手点了点儿子的小脑袋,好笑道:这下睡不了懒觉了咯。

赵旸闻言,苦着一张脸抱怨:为什么上朝要上这么早,就不能晚点吗?这是规矩,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卯时四刻上朝,那大臣们岂不是寅时就要起来?是这样。

赵旸惊的瞪圆了双眼:每天都是这样吗?每天如此。

这也太惨了吧。

赵旸在心里深深地同情一把大臣们,一个个起这么早肯定没睡好,上早朝的时候肯定犯困,还能好好议事吗?自然能好好议事。

这也太折腾人了。

赵旸拧起双眉说道,不行,我不要起这么早去上朝。

他爹爹的病一时半会养不好,他要上朝上很长一段时间,偶尔早起还行,但是天天早起,他可受不了。

我要把上朝的时间改一下,改到辰时。

改到辰时?曹皇后一脸惊愕,旸旸,上朝的时间可不能随便更改。

嬢嬢,你刚刚不是说我是小孩子么,有权利任性么。

赵旸狡黠地笑了笑,那我现在就任性。

再说,我只是替爹爹上朝,又不是我自己去上朝,没必要循规蹈矩。

我想我就算改时间上朝,大臣们也不会说什么吧。

曹皇后竟然觉得儿子说的有几分道理,满脸宠溺地笑道:你这个小懒猫。

张先生。

赵旸提高声音对守在门外的张茂实叫道。

张茂实走了进来,语气充满恭敬:太子殿下,您有何吩咐?你去告诉晏先生说从明日起早朝改到辰时上。

张茂实听了这话,面露惊讶道:辰时?对,你跟晏先生说我早上起不来那么早,所以早朝改到辰时上,让他跟大臣们说一声。

太子殿下,这……就说我说的。

赵旸朝张茂实安抚地笑了笑,没事,你就把我的原话告诉晏先生。

张茂实看了一眼曹皇后,曹皇后对他轻点了下头。

是,小人这就跟晏先生说。

辰时,我都觉得早了。

赵旸吐槽道,巳时上朝才对。

应该跟后世上班一样朝九晚五。

巳时上朝?曹皇后无奈笑道,巳时上朝还上什么朝。

嬢嬢,又不是每天上朝有那么多事情。

平日里的事情并不多,一个时辰内绝对能说完,说完正好午时,然后去用午膳。

赵旸笑嘻嘻地说,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我觉得这样安排很合理。

曹皇后伸手捏了捏儿子软乎乎的小脸,笑骂道:哪里合理了,你这样安排浪费了一上午的时间,官家和大臣们都很忙,一下午的时间是不够他们做事的。

是吗?赵旸不以为然,有时候爹爹他们上朝不是上一上午吗?那你怎么没见到你爹爹批阅劄子到半夜?曹皇后又捏了下儿子的小鼻子,辰时上朝已经晚了,你还想巳时。

赵旸摸了摸鼻子:好吧,我放弃巳时上朝的想法。

张茂实去了御书院,把赵旸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了晏殊。

晏殊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的非常和蔼。

殿下的话,我知道了,我会转告其他大臣从明日起辰时上朝。

张茂实见晏殊答应了,一脸诧异:晏相您……晏殊知道张茂实在吃惊什么,笑着说:太子殿下还小,早起不了很正常,改在辰时很对。

晏相,您真的疼爱太子殿下啊。

当年,官家很小的时候上朝,怎么不见晏相他们让官家辰时上朝。

太子殿下还小。

晏殊语气里充满宠溺。

晏相,当年官家也很小,怎么没见你们让官家辰时上朝?张茂实揶揄道,看来,您还是比较疼太子殿下。

晏殊知道张茂实是在跟他开玩笑,或许是年纪大了,我忍不住想要多疼爱太子殿下一些。

官家知道会吃醋的。

那就让官家吃醋吧。

晏殊笑道,谁叫官家小时候没有太子殿下聪明可爱。

张茂实被晏殊这话说的失笑,随即非常认同地点了点头:晏相说的非常对。

哈哈哈哈哈……晏殊很快就把赵旸的旨意传达了下去。

其他大臣得知这件事情后,并没有任何不满,也没有人说赵旸改早朝的时间不对。

张茂实回到坤宁宫,把晏殊的反应跟赵旸说了。

赵旸听了后,先是惊诧了下,随后开心地笑道:晏先生真懂我。

曹皇后非常讶异,她跟张茂实一样没想到晏殊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了。

晏相还真是宠你。

嬢嬢,我这么可爱,谁不喜欢啊。

赵旸笑的非常得意,晏先生宠我是应该的。

你这叫什么?曹皇后想了下说道,像你说的臭屁?赵旸一脸严肃地纠正道:嬢嬢,我这叫自信。

说完他又不要脸地自夸了起来,像我这么可爱的小孩子,晏先生他们怎么舍得我睡不好。

曹皇后被儿子这番臭屁的话逗得哭笑不得,你啊……嬢嬢,我去先去御书房了,晚上再过来和你一起用膳。

你去御书房做什么?曹皇后疑惑地问道。

看劄子啊,御桌上堆了不少劄子,都是晏先生他们批阅过的,我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批劄子的。

赵旸满脸惊奇地说道,我还没有看过劄子,想看看大臣们是怎么写劄子的。

那你去看吧。

曹皇后说道,好好看。

嬢嬢,那我先走了。

赵旸向曹皇后行了个礼后,就带着张茂实和元松他们去了福宁宫。

在去御书房看劄子之前,他又去看了看宋仁宗。

他爹爹还在昏睡没有醒来。

赵旸见宋仁宗昏睡这么久都没有醒,就知道沈太医并没有骗他,也没有吓唬他。

宋仁宗是真的病的很严重,身子也是真的虚弱,真的需要好好休养。

他替爹爹上朝是对的。

来到御书房,赵旸拿起劄子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的表情就变得古怪起来。

张茂实站在一边瞧着赵旸的脸色不对,连忙问道:殿下,您怎么了?赵旸放下手中的劄子,侧头看向张茂实,表情一言难尽地问道:张先生,你知道这份劄子写了什么?张茂实先是摇了下头,随后问道:殿下,写了什么?这劄子写他们县城有一头牛生下三头小牛,还说这是祥瑞。

赵旸抽了抽嘴角说,生三头小牛竟然一本正经地写劄子上报,还说是祥瑞,这也太荒谬了吧。

殿下,像这样的劄子很多。

张茂实说道,其实,大臣们没有那么多事情写劄子,只能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没有事情写就不要写啊。

赵旸很是嫌弃地说道,还扯上祥瑞,拍马屁也不是这么拍的。

张茂实忍着笑说:殿下,像这样拍马屁的劄子很多,您看多了就会习惯。

这种无聊的劄子就应该丢到一边,不要管。

赵旸觉得看这种无聊至极的劄子,纯属浪费时间。

晏相他们竟然还回复,直接扔了才对。

晏殊他们批评了这人一顿,让他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扯上祥瑞。

对于晏殊他们这个回复,赵旸还算是满意的。

不过,他还是认为这么扯淡的劄子,直接无视比较好。

赵旸接着往下看,看了好几个劄子都是在给宋仁宗请安,然后用肉麻地说他们如何想念宋仁宗,最后又用华丽的辞藻拍宋仁宗的马屁。

晏殊他们对这样的劄子,一律恢复的是知道了。

赵旸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了雍正批阅的奏折。

那段时间,雍正批阅奏折一事还上了热搜。

雍正对于拍马屁的奏折,回复的是朕知道了,或者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以后他批阅劄子的时候,可以学雍正爷走搞笑路线。

张茂实见太子殿下笑的有些奇怪,关切地问道:殿下,您还好吧?哈哈哈哈哈……赵旸没有忍住大笑了起来,这人在劄子里写了一个笑话,说要博爹爹一笑。

殿下,这样的劄子也很常见,您以后会习惯的。

赵旸:……接下来,赵旸就把劄子当做笑话看,越看越好笑,越看越觉得奇葩好玩。

张茂实见赵旸看劄子看的笑个不停,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殿下,时候不早了,您该去坤宁宫用晚膳了。

这么快就到晚上了啊。

赵旸看劄子看的忘了时间,他站起身伸了伸懒腰说,我现在终于知道爹爹为什么连这种无用的劄子都看。

为什么?因为好玩。

赵旸一本正经地说道,爹爹平日里看劄子看多了,定会心烦,这个时候看到这些荒唐可笑的劄子能笑一笑也是好的。

说完,他补充道,就当做是生活调剂,逗自己开心。

张茂实没说话。

宋仁宗之所以每个劄子都看,并不是像赵旸说的那样,而是宋仁宗十分认真负责。

笑死我了。

赵旸觉得自己的脸都笑的有些僵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脸。

先去看看爹爹有没有醒。

是。

宋仁宗还是没有醒来。

赵旸看了宋仁宗后,就前往坤宁宫,和曹皇后一起用晚膳。

用膳的时候,他跟曹皇后说了说他下午看到的劄子,把曹皇后也逗笑了。

这些大臣实在是没东西写劄子就不要写。

他们必须写。

曹皇后言道,因为这样能让你爹爹知道他们,或者说记得他们。

赵旸一听这话就反应了过来:原来是在爹爹面前刷存在感啊,难怪没东西写也要编东西写劄子。

外地的官员们只能通过写劄子才能出现在你爹爹面前,所以他们哪怕写笑话也要写劄子。

赵旸一脸恍然:原来是因为这样啊。

如果你爹爹注意到他,那他就有可能会被调回汴京。

曹皇后感慨道,大臣们写劄子也不是随便写的,明白了吗?赵旸受教地点了点头:明白了,不过比起写无聊的笑话,还不如好好做事,事情做好了,自然会传到爹爹耳朵里,届时就能调回汴京。

有的人不这么想啊。

曹皇后教导赵旸道,投机取巧的大臣很多。

我可不想天天看到这样无聊可笑的劄子,明日我就跟晏先生说,像这样无聊的劄子就不要送到御书房。

看这样的劄子是挺好玩、好笑的,但是真的浪费时间。

你是看的很开心吗?我是看的开心,但是有看这种无聊的劄子的时间,我能干不少正经事。

那就不要看了。

曹皇后给赵旸夹了一块鸡肉,我让人去通知阿许,让他明日进宫陪你。

阿许这段时间怕是玩疯了。

赵旸在相国寺祈福期间,曹许并没有陪在他的身边,毕竟曹许不会佛法。

得让他收收心了。

在坤宁宫用完晚膳,赵旸陪曹皇后聊一会儿天才回福宁宫,继续看劄子。

看劄子看到一半,得知宋仁宗醒了,赵旸赶紧过去看了看。

宋仁宗得知儿子这段时间要住在福宁宫,自然高兴。

赵旸把他改了上早朝的时间一事跟宋仁宗说了,他还故意跟他爹爹炫耀晏殊他们比较疼他。

宋仁宗见晏殊他们没有反对早朝的时间改在辰时,有些吃惊意外,不过更多的是吃醋,说晏殊他们偏爱赵旸。

当然,他不是真的吃醋。

赵旸还把他下午看劄子一事也跟宋仁宗说了。

他讲的好玩,逗的宋仁宗笑个不停。

宋仁宗笑完后,告诉赵旸虽然这些劄子有些荒唐可笑,但是也是大臣们的一片心意,不能漠视。

赵旸心里不赞成,不过当面没有反驳宋仁宗。

宋仁宗刚醒来,精神并不怎么好,依旧非常虚弱,和赵旸说了一会儿话,精神就不济了。

赵旸见他爹爹跟他才说一会儿话又昏睡了过去,心里很是担忧。

沈太医告诉他,宋仁宗这种经常昏睡的状况也就在这段时日会多一些。

等休养一段时日后,宋仁宗就不会常常昏睡不醒。

苗昭容让赵旸回去休息,她会照顾好宋仁宗。

赵旸明日一早要上朝,比平时早睡了一会儿。

他平日里亥时四刻才睡下,今日他亥时初就睡了。

翌日,卯时四刻,赵旸就被张茂实叫醒。

辰时上早朝,赵旸是不可能睡到辰时才起。

赵旸迷迷糊糊地被张茂实伺候地穿好朝服。

他要去上早朝,自然不能穿便服,要穿朱红色的皇太子朝服。

等梳洗好,赵旸这才清醒了些,不过还是很困,一直在打还欠。

太子殿下,这是苗昭容特意为您做的早膳。

赵旸又打了一个哈欠,听到张茂实这句话,微微怔了下:小娘娘起了?苗昭容早就醒了。

这怎么行。

赵旸微微蹙眉说道,小娘娘照顾爹爹已经很累,怎么还能让她一早起来为我做早膳。

太子殿下,苗昭容给您做好早膳就去休息了。

这样也不行,等我下朝了再跟小娘娘说。

赵旸见快辰时了,不敢再墨迹,连忙吃起早膳。

苗昭容给赵旸做了饭团、烧麦、皮蛋瘦肉粥,还有羊乳。

在赵旸用早膳的时候,大臣们已经进宫了,此刻正在垂拱殿的偏殿里等待上朝。

大臣们的精神看起来不错,一个个有说有笑的。

对于太子殿下上朝一事,大臣们是很期待的。

对不少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太子殿下的大臣们来说,这可是一个能在太子殿下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不少大臣决定今天一定要在太子殿下面前好好表现。

赵旸用完早膳,急急忙忙地来到垂拱殿。

在进垂拱殿之前,他还特意整理了下仪容,随后非常有气势地走了进去。

太子殿下驾到!赵旸走进垂拱殿,见下面站满了大臣,心中并没有一点紧张或者害怕。

他非常淡定地走到龙椅前,然后挺直腰背地坐了下来。

晏殊还担心赵旸第一次上朝,面对满朝的大臣会害怕,会局促,没想到太子殿下却十分从容。

穿上朝服的赵旸,整个人气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平日里,穿便服的他可爱乖巧。

但是,穿朝服的他却非常有威严。

晏殊带头行礼:臣参见太子殿下。

赵旸面无表情地说道:起来吧。

谢太子殿下。

台下的大臣们站起身子后,就好奇地看着坐在龙椅上的小小人儿。

赵旸也好奇地看着大臣们。

这满朝的大臣,他认识的不多。

见大臣们盯着他看,不说话。

赵旸轻挑了下眉头:各位大臣,爹爹生病了,暂时没法上朝,所以这段时间,就由我替爹爹上朝,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说给我听。

太子殿下一片孝心,是臣等榜样。

你们有事要上奏吗?臣有事上奏。

晏殊身为宰相,当然要起带头作用。

赵旸轻点了下头说:晏相请说。

太子殿下,江南已完成春耕插秧。

赵旸听到这话,面上一喜:江南那边这么快就插好秧了?是的,太子殿下。

晏殊说道,这都托了官家和太子殿下的福。

他这话一说,其他大臣纷纷附和,然后开始对赵旸吹彩虹屁。

大臣们都快要把赵旸夸上天了。

赵旸实在是听不下去,只好开口打断他们。

既然江南那边已完成春耕,那么可以让他们修建蓄水池了。

文彦博开口道:太子殿下,江南那边开始在修建蓄水池。

让江南那边多修建一些蓄水池,以备不备只需。

江南那边是运气好,在刚开始干旱的时候下起了大雨,但是并不代表后面几个月就不会再干旱。

是,太子殿下。

接着,其他大臣纷纷上奏,不过说的都是小事。

最近比较太平,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虽然都是小事,但是赵旸听的非常认真。

小事不需要他处理,晏殊他们已经处置好了。

虽说都是些小事,但是也说了一个时辰。

赵旸见大臣们说完了事情,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上奏,便站起身走上前道:你们中有很多人,我见过,但是我不知道你们是谁。

从晏相开始,你们一个个自我介绍,让我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

大臣们没想到赵旸会这么说,先是惊了下,随后满脸喜悦。

对了,自我介绍的时候,记得说一下你们的官职。

赵旸看向晏殊,晏相从你开始。

是,殿下。

晏殊开口道,臣晏殊,官职宰相,太子太傅……等晏殊自我介绍完,就轮到文彦博他们。

轮到其他人的时候,一个个都神色激动地自我介绍。

赵旸听着大臣们的自我介绍,发现不少人身兼数职。

幸好曹皇后以前非常详细地跟赵旸介绍过大宋的官职制度,不然赵旸现在会懵的。

赵旸一直觉得宋朝的官职制度太过繁杂,又是六部,又是枢密院什么的。

他一开始听曹皇后讲解并没有听懂,花了一些功夫才弄明白。

宋朝的官职制度不仅繁杂,还有不少漏洞。

他觉得宋朝之所以冗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之前,范仲淹他们推出的新政,虽然改变了点冗官的现象,但是也只是改了点皮毛,并没有彻底解决冗官的情况。

赵旸觉得如果想要彻底改变冗官情况,就得整改宋朝的官职制度,首当其冲的就是荫补。

像晏殊和欧阳修他们的孩子,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靠荫补就能赐进士出身。

有了进士出身,就能入朝为官,这就导致官越来越多,同时对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来说不公平。

等他以后上台,第一个要整改的就是这个荫补制度。

不管是官宦子弟,又或者权贵子弟,还是寒门子弟,想要入朝为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等大臣们自我介绍完,今天的早朝就结束了。

赵旸下了朝,就先去看望宋仁宗。

宋仁宗今日醒来的早,他正在等赵旸下朝。

听到外面传来给赵旸行礼的声音,宋仁宗不觉一笑:比朕预计的要晚。

赵旸走了进来,见宋仁宗靠坐在床上,先给他爹爹行了个礼:见过爹爹。

宋仁宗忽然发现今日的儿子有些不一样,很有威仪。

他并不是第一次见赵旸身穿朝服的样子。

之前祭拜天地的时候,赵旸就穿了皇太子朝服,但是宋仁宗并没有从儿子身上看到威严。

赵旸见宋仁宗盯着他看,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爹爹,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宋仁宗这才回过神来,对儿子慈爱地笑了笑:没有,你脸上没有东西。

那爹爹你为什么盯着我看?爹爹忽然发现你很有皇太子的威严。

或许是因为旸旸今日上朝,所以身上多了几分威仪。

是吗?赵旸自己并没有感觉到。

跟爹爹,第一天上朝有什么感觉?宋仁宗戏谑地看向赵旸,你没有睡着吧?爹爹,我又不是你,我可没有睡着。

赵旸扬起下巴,一脸得意地说道,我听的可认真了。

是么,那你跟爹爹说说,今天早朝说了什么。

没什么大事,都是一些小事。

赵旸的记忆里很好,早朝上大臣们跟他说的事情,他都记了下来,并且一件不差地复述给宋仁宗听。

宋仁宗看了一眼张茂实,张茂实对他轻点了下头。

记的这么清楚啊。

宋仁宗心里很是意外,你觉得大臣们处理地好不好?好啊。

如果大臣们连这些小事都处理不好,那要他们做什么。

这话说的很对。

第一天上早朝,你紧不紧张?宋仁宗到现在还记得他第一次上早朝时紧张不安的心情。

不紧张啊,这有什么好紧张的。

赵旸双手抱胸,站在离宋仁宗床边有些距离的地方。

宋仁宗怕把病气过给他,不让赵旸离他太近。

我又不是没有见过大臣们。

见儿子一副自信从容的模样,宋仁宗心中很是欣慰,同时也有些惊讶。

他以为赵旸第一次上朝,肯定会局促不安,没想到他跟没事人一样。

除了不紧张,还有什么感觉。

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哪里不一样?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聊。

宋仁宗听到这话,很是哭笑不得:你这是什么话?我以为会很无聊,然后我会睡着,没想到并没有。

赵旸一脸认真地说道,都是些小事情,但是我却听的很认真。

还有呢?还有就是感觉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赵旸实话实说道,以前跟爹爹进垂拱殿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今日我走进垂拱殿那一刻,就觉得……宋仁宗问道:觉得什么?赵旸斟酌了下用词:就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就觉得自己不能是小孩子。

这话说的宋仁宗一愣。

赵旸捏着下巴,神色若有所思地说道:就觉得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份。

好好好。

宋仁宗满脸欣慰,旸旸,你有这种感觉很好。

旸旸比他想象的要做的好,爹爹很高兴你这么想。

旸旸这么小就有这么强的责任心,真是太让他惊喜意外。

爹爹,你第一次上朝也是这样吗?爹爹第一次上朝非常害怕,怕到脑子里一片空白。

宋仁宗夸赞道,旸旸,你比爹爹做的好,爹爹远不如你。

赵旸闻言,嘿嘿地得意笑道:爹爹,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时,沈括再次来到汴京,准备参加太学的入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