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 沈括来到汴京游玩,被太阳书局深深吸引了,因此下定决心要来汴京考太学。
其实, 沈括并没有准备静下来读书, 他打算再去游玩一些地方, 多涨一些见识,开拓自己的眼界。
他觉得自己还年轻, 没必要急在一时去参加科举考试。
再者, 有句话不是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他想多走走看看。
然后,过个几年再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沈括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现在参加科举考试也考不上, 但是上次来到汴京,在太阳书局看了半个多月的书,让他大开眼界, 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为了太阳书局,他也要留在汴京。
他想要留汴京城,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考进太学, 只有这样家里人才会答应他来汴京。
沈括回家后,花费不少口舌, 终于说服家里人答应他来汴京考太学。
家里人同意后,沈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东西来到汴京城。
之前, 在离开汴京城之前, 沈括向太阳书局的伙计打听到不少事情, 尤其是有关太学的。
再次来到汴京城, 沈括只觉得有一股亲切之感。
他还是去了上次入住的客舍, 安顿入住好后,就去太学报名入学考试。
沈括想了想决定七日后参加入学考试。
报完名,他就急不可耐地去太阳书局。
他发现他才离开几个月,汴京城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太学。
他向太阳书局的伙计打听了一番,伙计就把这几个月太学发生的变化仔细地跟他说了。
沈括听完太阳书局的伙计的话后,对太学越发好奇。
他来参加太学的入学考试是为了能留在汴京城,是为了能在太阳书局看书,并不是真的想在太学读书。
好几年前,沈括曾去官学里读过书,但是读了几日就没有读了。
官学里的学子比起读书,更喜欢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结党营私。
自那以后,沈括就对官学没有什么好印象。
虽说太学是大宋最高学府,但是沈括觉得太学跟官学差不多,甚至比官学更甚,毕竟汴京城是权利中心。
不过,为了能留在汴京,为了能让家里人放心,他必须考进太学。
沈括决定考进太学后,就好好地读他的书,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不管不问。
他原本以为太学和官学一样,没想到他才离开几个月,太学就发生了变化。
太学竟然让学子们种地,让学子们下田体验民生,这……这是他完全想不到的。
沈括一直认为读书不能死读书,要多出去看看,多了解这世间的一切,这样才能读好书。
看来,这次来汴京考太学是对的。
沈括在太阳书局待了一天,了解到不少汴京城里的事情。
第二日,他就没有再去太阳书局,而是把自己关在客舍里看书备考太学。
他原本打算去找福慧的,但是想了想,决定等他考中太学,在去相国寺找福慧。
对沈括来说,福慧是他在汴京城里唯一一个认识的朋友。
他再次来到汴京城,应该去跟福慧说一声。
阿嚏!福宁宫,御书房里,正在练字的赵旸打了一个喷嚏。
去叫太医。
张茂实见赵旸打喷嚏,顿时紧张起来,连忙叫元松去请太医。
等等。
赵旸叫住元松,揉了揉发痒的鼻子,对一旁的张茂实说道,我没事,没受风寒,应该是有人在念叨我。
应该是苏轼他们在说他,估计是想他的红烧肉了。
他之前说过,等祈福完就去太学看他们,但是这段时日,他忙着监国,根本没空去太学看望他们。
太子殿下,还是请太医给您把把脉。
对赵旸的身子,张茂实一点都不敢马虎大意。
见张茂实不放心,赵旸只好答应他:行吧,那就去请太医吧。
元松闻言,立马去叫太医。
太医来的很快,仔细地给赵旸把了把脉,发现并没有任何问题。
张茂实得知赵旸并没有生病,心里便放心了。
我就说了是有人在说我。
曹许说道:应该是苏轼他们,他们肯定想你的红烧肉了。
赵旸深表同意:我也这么觉得。
说完,他想了想说,阿许,你过两日替我去太学看看他们,顺便给他们送一些好吃的。
殿下,你不去吗?你看我有功夫去吗?这段时日,他早上忙着去上朝。
等上完早朝,他连回笼觉都不能睡,要跟着晏先生读书。
别以为他监国了,就不用读书。
用完午膳,他终于可以午睡一个时辰。
睡醒后,他还要跟着欧阳修读书。
等跟欧阳修读完书,他就要忙着看劄子。
虽然劄子已经被晏殊他们批阅过了,但是他还得看。
说实话,晏殊他们这些大臣处理政事处理地真不错,而且不夹带私货。
只要不牵扯辽夏,晏殊他们做事还是非常靠谱的,而且一心为朝廷。
看晏殊他们批阅过的劄子,赵旸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止如此,晏殊他们也不藏私,认真地跟赵旸说朝堂上的事情,告诉他怎么处理朝事。
曹许深深地同情了一把赵旸:那后日,我替殿下你去看望苏轼他们吗?赵旸轻点了下头:那就后日去。
说完,他想到了一件事情,对了,之前我问欧阳先生要了最近十年的科举的考卷,后日你带去送给苏轼他们。
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虽然曹许不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也知道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有多珍贵。
苏轼他们不是要参加科举考试么,把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送给他们,让他们好好地琢磨。
苏轼他们明年要参加科举吗?他们不参加。
赵旸之前问过苏轼他们要不要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苏轼他们并不打算参加明年的科举。
他们决定在太学读三四年的书后,再下场参加科举考试。
现在,他们觉得自己还没有实力参加科举。
先把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给他们看看,让他们了解下科举考试。
好,我带给他们。
对了,你问他们要几篇他们写过的文章和诗词,就说我要的。
曹许疑惑地问道:殿下,你要他们的文章和诗词做什么?有用,让他们把他们写的最好的文章和诗词给我。
虽说日后欧阳修会看重苏轼他们,但是那要等好几年。
如今,有机会提前让欧阳修欣赏苏轼他们,那就提前让欧阳修看看苏轼他们的文章和诗词。
好,我知道了。
赵旸没有再说什么,继续看劄子。
看了一会儿,他就站起身在御书房里走一走,看看窗外,让自己休息一下。
这时,曹皇后拿着小食来到御书房。
这段时日,每天晚上,曹皇后都会拿一些吃的来御书房看赵旸。
宋仁宗可没有这个待遇。
曹皇后陪儿子说了一会儿话后就离开了。
临走前,叮嘱赵旸好好休息。
赵旸吃完宵夜后,没有再继续看劄子,而是看书练字。
他忙着监国的同时,也不忘看书练字。
不好好练字不行啊,王胖胖的字比他写的好看。
每次和王胖胖通信,王胖胖都会在信里炫耀他的字,然后不忘笑话赵旸的字没有他写的好看。
两日后,曹许特意选在中午的时候去太学看望苏轼他们。
苏轼他们见曹许来了,但是赵旸没来,心中很是失落。
福慧家里有事,暂时没空来看望你们,所以派我来看你们。
福慧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不要紧吧?不要紧,福慧说等他忙好了,就来看你们。
曹许说完,想起赵旸的吩咐,连忙对苏轼他们说道,对了,福慧问你们要你们写的文章和诗词。
啊,福慧要我们写的文章和诗词?苏轼一脸惊讶,福慧要这些做什么?看啊,你们把你们写的最好的文章和诗词拿给他。
苏轼和苏辙他们没有多想,立马把他们最近写的文章和诗词拿给了曹许。
我和阿辙写的文章和诗词不算好,如果福慧想看好的文章和诗词,还是看刊登在太阳书局报纸上或者杂志上的文章比较好。
苏轼和苏辙觉得他们写的文章并不出众,如果福慧要学习写文章或者诗词,应该看那些出色的文章和诗词。
福慧就想看你们的文章和诗词。
殿下要是想看好的文章和诗词,何须看太阳书局刊登的文章,直接看晏殊和欧阳修他们的文章就行了。
对了,这是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福慧让我转交给你们,让你们好好看。
什么,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苏轼和苏辙一脸震惊。
福慧让你们好好了解科举考题。
这……苏轼和苏辙他们非常吃惊和感动。
他们没想到福慧这么细心,竟然为他们准备了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帮我谢谢福慧,我们会好好看的。
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曹许问道,有没有缺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缺,一切都好,让福慧不要担心我们。
福慧比他们小很多,但是一直以来却非常照顾他们,这让他们心里很是感动,但是同时又觉得有些羞愧,因为他们并没有帮上福慧。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不要不好意思。
曹许手指着苏轼他们说,如果你们缺什么不跟福慧说,福慧知道后悔生气的。
苏轼笑了笑说:我和阿辙在太学里,真的什么都不缺。
苏辙附和地点头: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缺。
要是后面缺了什么,记得跟我说啊。
你放心,如果我们真的需要帮忙,一定不会跟你和福慧客气。
那就好。
曹许又跟苏轼他们说了一会儿话才离开。
宫里的赵旸,收到了范仲淹写的劄子。
范仲淹写的劄子,晏殊他们看了后,并没有批阅,而是拿给了赵旸。
赵旸监国的消息,早在前段时日传到眼中有和包拯他们耳朵里。
范仲淹得知后,就立马写劄子给赵旸。
在劄子里,范仲淹先是把赵旸之前在相国寺为江南祈福一事夸赞了一番。
接着,又关心宋仁宗的身子一番。
最后,对于赵旸监国一事,他表示非常支持,并且认认真真地跟赵旸说了很多朝堂上的事情。
在劄子的最后,范仲淹写到了《庆州大顺城记》一事,还提到了张载。
张载?!是他想的那个张载吗?是那个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家吗?是那个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吗?在劄子里,范仲淹把张载夸赞了一番,还说他是可塑之才。
提到张载,赵旸想到张载在成为理学创始人之前,他还想收复兆西失地,是个有血性的人。
不过,他后来听了范仲淹的建议,跑去研究儒学,然后创立了理学。
对于张载这位大佬,赵旸是非常好奇的,也非常想见见。
不过,目前肯定见不到。
赵旸想了想,写了封信给范仲淹,让范仲淹举荐张载来太学读书。
如果张载来太学读书,就能和苏轼他们成为同窗。
他记得历史上,张载好像和苏辙他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曹许办完事情回到宫中,把苏轼他们写的文章和诗词递给了赵旸。
赵旸认真地看了看苏辙他们写的文章。
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是读后感。
苏轼他们写的文章是《易经》的读后感,看来最近他们在学《易经》。
赵旸看完后,在心里惊叹苏轼他们的才学。
晏先生夸奖他写文章写的好,但是跟苏轼他们相比,他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是小儿科。
等到下午,欧阳修教完赵旸读书。
赵旸就把苏轼他们写的文章和诗词,拿给欧阳修看。
先生,这是我两个朋友写的文章和诗词,你看看怎么样?是太学里的两个朋友吗?欧阳修知道赵旸在太学里有两个朋友,并且关系还不错。
之前,赵旸问他要最近十年的科举考卷,为的就是这两个朋友。
对,你看看他们的水平怎么样。
臣看看。
欧阳修认真地看了看苏轼和苏辙写的文章和诗词。
刚看一会儿,他就忍不住赞扬道:好,写的好。
听到欧阳修夸赞苏轼他们写的好,赵旸心里很是高兴。
欧阳修看完苏轼他们写的文章和诗词后,毫不吝啬地夸奖道:殿下,您的两位朋友很有才学。
真的吗?赵旸故意说道,先生,你可不要看在我的面子上,夸奖他们写的好啊。
殿下,您的两个朋友真的很有才学。
先生,你喜欢他们的文章吗?喜欢。
等有时间了,我把他们介绍给先生认识。
欧阳修明白赵旸的意思,笑道:臣一直很想见殿下的两位朋友。
能让太子殿下这么喜欢、看重,一定有独到之处。
果然,殿下的两位朋友很有才华。
阿轼他们可是非常崇敬先生你的,一直想要拜访认识你。
赵旸说道,等阿轼他们休息了,我就让阿许带他们去拜见先生。
说完,他又补充道,先生,阿轼他们并不知道我的身份,你到时候见到他们可不要露馅啊。
欧阳修微微笑道:殿下放心,臣会帮你保守好秘密。
赵旸之后又让曹许去了一趟太学,告诉苏轼他们,等他们休息了,就带他们去拜访欧阳修。
苏辙他们听了后,兄弟俩直接惊呆了。
拜访欧阳修先生?对啊,福慧之前问你们要文章和诗词,就是拿给欧阳修看的。
曹许见苏轼他们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忍着笑说,欧阳修看了你们文章后,直夸你们有才学,想见见你们。
苏轼他们听到这话,惊的倒抽一口冷气。
月底,你们休息,届时我来接你们,带你们去见欧阳修。
曹许叮嘱道,你们好好准备下啊。
说完,他就离开了。
等曹许离开许久,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还处在巨大的惊吓中。
过了很久很久,他们才回过神来,然后兄弟俩动作一致地捏了下对方的脸。
两人下手都非常重,脸上登时传来一阵疼痛感,疼的他们抽了一口气:嘶……接着,兄弟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道:疼!不是梦!哥,真的不是梦吗?苏辙不敢相信,又掐了下自己的大腿,瞬间疼的他皱起脸。
不是梦,是真的!苏轼一脸难以置信地说道,我们真的要去见欧阳先生!这……这……这……苏辙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苏轼深吸一口气,稳了稳自己的心神说:阿辙,我们要好好准备,不能在欧阳先生面前失礼。
苏辙连连点头,随后一脸茫然地问道:哥,我们要准备什么啊?因为太过激动,苏辙暂时失去了理智。
苏轼思索了下说:我们再写一篇文章,再写一首诗词,届时拜访欧阳修先生的时候,请欧阳先生指导。
好!苏辙的理智稍微回来了些。
福慧他……苏轼想到福慧是曹家人,让欧阳修见他们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能见欧阳修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