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2025-04-02 01:19:19

福宁宫, 宋仁宗的寝宫里。

没看上高滔滔?赵旸点头说道:没看上。

怎么没看上呢?宋仁宗心里很是好奇,那姑娘长的好看,又聪明,还懂规矩礼仪, 又是高家和曹家的女儿, 你哪点没看上?高家和曹家一样是武将世家, 虽然不像曹家是开国元勋, 但是高家也是几世的武将世家。

赵旸直白道:她不适合进宫,也不适合做太子妃。

不适合,哪里不适合呢?全部不适合。

见宋仁宗关心, 赵旸只好把之前对曹皇后说的话再次跟他爹爹说一遍。

宋仁宗听完后,有些诧异, 他没想到儿子会考虑的这么久远。

那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能做太子妃的,以后也能做皇后的。

赵旸毫不顾忌地说道。

虽说他现在是皇太子,但是他以后肯定是皇帝。

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太子, 以后都能成功升职做皇帝。

不过,宋仁宗就赵旸一个儿子,赵旸以后肯定会继承大统。

听到儿子这么说, 宋仁宗并没有生气,当然也没有任何不满。

你要找像你嬢嬢那样的?儿子这么一说, 宋仁宗首先想到的就是曹皇后,脸色变得微妙起来。

虽然宋仁宗不太喜欢曹皇后这个妻子,但是不可否认曹皇后做皇后做的非常好, 不仅宫里的内侍和宫女信服曹皇后, 就连大臣们对曹皇后也挑不出任何错处来。

在曹皇后没有生下赵旸之前, 大臣们唯一能挑曹皇后的错就是没有给官家生下嫡子。

不过, 现在曹皇后为官家,为大宋生下这么聪明灵秀的太子,大臣们对曹皇后非常满意。

这几年,大臣们对曹皇后是各种夸赞。

赵旸见宋仁宗的表情有些古怪,斜了一眼他爹爹:爹爹,像嬢嬢那样不好吗?这个问题问的宋仁宗怔了下,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想了半天,他说道:你不想找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曹皇后作为皇后是很好的,但是作为妻子就……不怎么样。

爹爹,太子妃能找自己喜欢的吗?赵旸很大逆不道地送给他爹爹一个白眼,找自己喜欢的,她能做好太子妃吗?找自己喜欢的,和找能做太子妃的是两码事情。

太子妃可不是一般人,要得过大臣们这一关,大臣们不满意,又要闹。

在这方面,爹爹你不是最有经验吗?被儿子内涵的宋仁宗气笑了,抬手轻轻地敲打下赵旸的小脑袋瓜子。

你这个小坏蛋竟敢笑话你爹爹。

爹爹,你应该比我更了解大臣们啊。

这些大臣们不仅管朝中的事情,还管皇帝的后宫之事。

立皇后要管,宠幸哪个妃子也要管。

废黜皇后也要管,还不让废,哪怕皇后德不配位。

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管。

这倒是。

宋仁宗立了两个皇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中意的。

第一个皇后是刘太后安排的,第二个曹皇后是大臣们选出来。

太子妃是以后的皇后,不是一般人,所以大臣们肯定要插手管的。

所以还是找一个能做太子妃的人吧,省得麻烦。

宋仁宗被儿子这句话逗得哭笑不得:你这孩子为了省麻烦,找一个能做太子妃的人,真的是……真不知道他儿子小脑袋瓜子在想什么。

赵旸杨高下巴说道:一举两得,我这叫聪明!宋仁宗伸手捏了捏儿子软嘟嘟的小脸,无奈又宠溺地说道:你啊……嬢嬢重新帮我找了,爹爹你就不要操心了。

赵旸是不相信他爹爹的眼光,所以还得他嬢嬢找。

对了,晏相他们调查地怎么样呢?钱四的事情属实。

提到这件事情,宋仁宗的注意力果然被成功地转移走了,是韩宣正家里的奴仆抢占了他的田地。

赵旸闻言,脸色一沉:果然是韩宣正,还真是贼喊捉贼啊,钱四村里其他人的土地也是他家奴仆抢的吧。

是。

宋仁宗沉着脸说道,韩宣正的奴仆抢夺了不少田地。

爹爹,你打算怎么处置韩宣正?赵旸想到宋仁宗仁慈的性子,赶紧又说道,爹爹,这次的事情一定要严惩,不能轻松放过他,不然以后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宋仁宗问道。

韩宣正的奴仆抓起来,先打一百板子,接着没收家产,然后流放到沙门岛。

沙门岛是宋朝专门用来流放犯人的。

至于韩宣正贬为庶人,没收全部家产。

宋仁宗微微蹙眉:这会不会太重了些?爹爹,没杀他就是最大的仁慈了。

赵旸忍不住又翻了一个白眼,他就知道他爹爹会心软。

他纵容家仆抢夺士兵的田地,这件事情非常恶劣,不严惩他,会让全天下的将士们寒心的!宋仁宗想了想觉得儿子这话说的对:那就依你的。

还得打他一百板子。

一百板子太多了,韩宣正承受不住的,会要了他的命。

宋仁宗思索了下说,打五十板子可以了。

行吧,那就五十板子。

赵旸说完就催道,爹爹,你赶快下旨吧。

宋仁宗把张茂实叫了进来,宣了旨意。

很快,满朝大臣、武将们、权贵们都知道了这道旨意。

除了严惩韩宣正和他家的奴仆,赵旸也让宋仁宗奖赏了钱四。

不仅把钱四家的土地还给了他,还得另外奖赏他。

张茂实亲自去大牢里给钱四宣读圣旨。

钱四听完圣旨后,泪流满面,一直不停地磕头感谢官家,感谢太子殿下。

张茂实亲自扶起钱四:你家的田地还给你了,你们村里人的田地也还回去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抢占你们的田地。

钱四一个大男人哭的跟个孩子似的:谢谢太子殿下……谢谢太子殿下……谢谢太子殿下……张茂实递给钱四一个锦盒,温声道:这里是官家奖励你的一百两银子。

这……钱四一脸吃惊,一百两银子?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一百两银子。

是太子殿下帮你求的。

张茂实并没有帮赵旸说好话,而是实话实说,太子殿下说你勇气可嘉,还说你大哥为了守护大宋边境牺牲,理应补偿。

钱四非常老实地说道:俺大哥死后,军营里有补偿俺大哥,不用再补偿了。

其实,军营里只是补偿他大哥安葬费,并没有其他补偿。

安葬费就几百文钱,连一两银子都没有,算什么补偿。

张茂实是知道军营里对普通士兵死后的补偿:这是官家奖赏你的,你就拿着。

钱四手足无措地接过一百两银子,然后又哭了,一边哭,一边再次感谢官家和太子殿下。

你如果真的要感谢太子殿下,那就回禁卫军营好好训练,好好地保护汴京。

钱四用力地点点头:俺一定会好好训练的。

他原本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太子殿下不仅帮他做主,还帮他要回田地,甚至还奖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太子殿下真的是……好人!好了,回去吧。

张茂实说道,你家里人应该很担心你,你赶快回家吧。

张先生,俺……钱四想要说什么,但是神色却非常犹豫。

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张茂实非常耐心地问道:你还有什么事情吗?钱四鼓足了勇气说道:俺想亲自谢谢太子殿下。

张茂实没想到是这个要求,微微愣了下,随后笑着说道:太子殿下很忙,你的谢意,我会帮你转达。

听到张茂实这么说,钱四的表情有些失落,不过很快就恢复正常。

那就麻烦张先生了,俺回去了。

张茂实点了下头:走吧。

他不让钱四见太子殿下,是因为太子殿下不能见他。

这件事情,已经不是太子殿下能管的。

如果太子殿下再见钱四,文臣们会误会的。

韩宣正纵使家奴抢占士兵田地一事惹怒了武将们。

武将们平日里被文臣们打压,已经十分窝火了。

现在,文臣们竟然明目张胆地欺压士兵,这让武将们怎么忍。

这次的事情,彻底惹怒了武将们。

武将们纷纷进宫见宋仁宗,要官家为他们做主。

别看平日里文臣们打压武将,以为他们不怕武将们,其实他们挺怕武将们,毕竟武将们一个个人高马大啊,而且还怀有武艺。

真的打起来,他们文臣肯定是打不过武将的。

文臣们见这次的事情彻底惹恼武将们,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大事化小,必须严查严惩,给武将们一个交代,不然武将们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武将们如果闹起来,可不是他们文臣能应付得了的。

宋仁宗又下了一道旨意,命令晏殊他们彻查此事。

其实,之前下过这样的旨意,现在又下这道旨意,就是摆出个态度给武将们看,让武将们知道朝廷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绝不会让士兵们再受到任何欺压。

武将们对朝廷的这个态度很满意,接下来就是等结果。

这次的事情,牵扯出不少朝中大臣,这些大臣的官职有大有小,这是宋仁宗和晏殊他们没有想到的。

虽然这件事情牵扯了不少人,但是宋仁宗不敢像以前那样心软,毕竟武将们不允许。

如果这件事情处置的结果不能让武将们满意,只怕会武将们会大闹,而且一时间还不会善罢甘休。

宋仁宗下令严惩这些涉事的大臣们,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降职的降职,该坐牢的坐牢,该流放沙门岛的流放,该贬为庶人的贬为庶人,总之没有像以前那样留任何情面。

武将们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不过,他们没想到接下来就轮到他们了。

将士们中也有霸占百姓田地或者其他东西的,宋仁宗当然也不会手软地放过他们,一律严惩。

文臣们见武将们也被严惩了,心里就平衡了。

武将们原本以为通过这件事情,能狠狠盯教训下文臣,没想到他们自己也不干净,还被惩罚了。

一开始,宋仁宗不想太严重地惩罚涉事的文臣们和武将们,但是赵旸坚持要严惩。

强占百姓田地一事,绝不能心慈手软地放过,不然以后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见官家这次这么震怒,又严惩这么多人。

不管是文臣们,还是武将们,又或者权贵们暂时都不敢霸占他人的田地或者其他东西。

不止如此,他们还勒令家里的下人,让他们老实点。

韩宣正,不对,现在他已经不是宣正,是姓韩的家奴被流放到沙门岛,其他人家里的奴仆哪还敢仗势欺人去抢夺他人东西,除非他们嫌命长。

流放到沙门岛的人,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

就算命大,一开始不会死,但是后面还是会死的。

被文臣们、武将们、权贵们霸占的土地全都要了回来,并且还给了老百姓,这让老百姓们非常高兴。

因为钱四一事,这段时日大臣们在上奏前会再三考虑,他们可不想小事到时候又变成坏事。

赵旸见大臣们上早朝上奏事情变得谨慎起来,只觉得好笑。

只要他们没有做亏心事,不用怕他抓住他们的尾巴。

虽然大臣们上奏时变得小心,但是晏殊他们处理过的劄子,还是会拿给赵旸过目。

赵旸正在御书房里看劄子,最近一段时日,劄子上也没有什么事情。

曹许问道:殿下,大臣们是不是都怕你了?怕我什么,怕我抓到他们的把柄,又把小事变成大事吗?赵旸一边啃苹果,一边看着手中的劄子。

难道不是吗?曹许说道,这段时日,早朝上都没有什么事情,大臣们都不怎么上奏了。

曹许没有资格进入垂拱殿旁听,他只能站在垂拱殿的门口。

不过,多多少少能听到垂拱殿里的声音。

他们不敢上奏,就说明一个问题。

赵旸轻挑起眉头,一脸嘲讽地说道,说明他们心里有鬼。

曹许赞成地点了点头:这倒是。

随他们去。

赵旸对大臣们不敢上奏一事没有任何不满。

对他来说,他只是暂时监国,暂时帮宋仁宗上朝。

他们以为不跟我上奏就没事,那就太天真了。

经过钱四一事,晏殊他们不敢再小看任何一件小事。

这段时日,晏殊他们对劄子上的每件事情都十分认真地对待。

殿下,你被他们小看了。

曹许不是在挑事,而事实如此。

不是小看,准确来说我被他们无视了。

赵旸纠正道,他们是没把我这个太子放在眼里。

曹许见赵旸神色平静地说出这番话,心下有些好奇地问道:殿下,你不生气吗?有什么好生气的。

他们不把你这个皇太子放在眼里,你不生气吗?换做是他,他会非常生气。

赵旸反问道:你会把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放在眼里么?曹许被问的怔住了,他想了想说:不会。

那不就得了,虽然我是皇太子,但是我现在就是一个六岁的小屁孩,大臣们不把我当做一回事很正常。

换做是他,他也不会把一个六岁的太子当做一回事。

再说,我只是帮爹爹上朝,又不是亲政。

如果我亲政了,大臣们还不把我放在眼里,那我肯定生气,也不会放过他们。

殿下,话是这么说,但是……换做是我,我会生气的。

不管怎么样,殿下是皇太子,那些大臣竟敢无视殿下,就很过分。

不值得。

赵旸无所谓道,现在就跟大臣们生气,那我岂不是要气死了,我还想活着长大,可不想还没有长大就被气死。

殿下,你想得真开。

我这叫聪明,知道什么事情该生气,什么事情不值得生气。

赵旸斜睨了一眼曹许,多跟我学学,不然你年纪轻轻就会被气死。

殿下,你是不是又在说我笨?这次倒是反应很快啊。

曹许不满地叫道:殿下!你再对我无礼,小心姨妈叫你回去学规矩。

提到高夫人,曹许瞬间变老实了。

大姑她就是偏心,偏心殿下你。

姨妈偏心我不是很正常么。

提到高夫人,赵旸想到高滔滔,问曹许道,我没有让表姐进宫,姨妈他们没有怪罪表姐吧?没有,大姑他们并没有怪滔滔姐。

曹许犹豫了下,还是决定问出口,殿下,滔滔姐那么好,你为什么不让她进宫啊?我不是说了么,她不适合进宫,更不适合做太子妃。

滔滔姐很聪明的,只要跟姑姑好好学,一定会学会做好太子妃的。

在曹许心里,高滔滔是最好的。

她学不会的。

赵旸语气淡淡地说,进宫做太子妃不是什么好事,表姐还是在宫外好。

曹许听了这话,认真地想了想,觉得赵旸说的对,进宫的确不是什么好事情。

殿下,你是不想让滔滔姐像姑姑一样吗?嗯。

这宫里有什么好的。

如果他能走,他绝对离开。

曹许明白了赵旸的意思,没有再说这件事情。

殿下,我们还能去春猎吗?之前,他和殿下说好一起去春猎的,结果拖到现在也没有去成。

还猎什么。

赵旸白了一眼曹许,我现在连去曹家的功夫都没有,你觉得我有时间和你去打猎么。

那我们真的不去打猎了吗?曹许哭丧着脸说,我可是期待了很久。

我也想去,但是没时间。

赵旸想了想说,春猎猎不成,我们就去秋猎吧,那个时候爹爹应该能上朝了。

说好了啦,不要到时候秋猎也去不了。

你少乌鸦嘴。

曹许连忙捂住自己的嘴巴,随即赶紧呸了几口:童言无忌,我们一定能去秋猎。

赵旸懒得再搭理曹许,继续看劄子。

看到江南那边的劄子,他的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凝重。

站在一旁的张茂实瞧见赵旸的神色有些沉重,关心地问道:殿下,出了什么事情吗?赵旸捏着下巴,表情若有所思地说道:江南那边一直在陆陆续续的下雨。

殿下,江南那边下雨不是好事吗?张茂实说道,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江南下雨的季节吧。

五月份并不是江南的雨季,六、七月份才是江南的梅雨季节。

赵旸希望是自己多想了,江南从上个月开始,就一直在陆陆续续的下雨。

如果一直这样下到六、七月份,那就有点危险了。

张茂实明白赵旸的意思:殿下,您是担心江南那边……江南那边夏天容易下暴雨,我担心……说到这里,赵旸没有说下去,希望是我多想了。

张茂实安慰赵旸道:殿下,江南那边不会有事的。

赵旸放下手中的劄子,看向张茂实问道:江南那边的堤坝怎么样?堤坝吗?张茂实想了下说,殿下,江南那边的堤坝并没有出事。

没有被冲毁过吗?有,不过那都是好几年的事情。

张茂实如实地汇报道,这几年,江南那边风调雨顺,没有发过洪水,所以堤坝是好的。

曹许一脸疑惑地问道:殿下,你问江南那边的堤坝做什么?防患于未然。

赵旸希望是自己想多了,但是他见江南那边一直在下雨,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堤坝如果不牢固,容易出事。

殿下,你是担心江南那边会决堤啊……曹许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收到赵旸一个锋利的眼神,吓得立马闭上嘴。

赵旸说道:以防万一。

他对张茂实说道,把晏相请来。

是,小人这就去请。

晏殊很快就来了:殿下,您有何吩咐?先生,你看过江南那边呈上来的劄子了吧。

臣看过。

晏殊问道,殿下,江南南北呈上来的劄子有什么不对吗?江南那边一直在下雨,我担心会……说到这里,赵旸没有再说下去,但是意思很明显。

晏殊瞬间理解赵旸的担忧,安慰他道:殿下,春日里,江南经常下雨不奇怪。

经常下雨是不奇怪,但是一直下雨就有些怪异了,而且马上就要到夏天,江南容易下暴雨,我担心会出事。

不是他杞人忧天,而是小心谨慎些比较好,江南那边的堤坝怎么样?晏殊听了赵旸这番话后,心头微微一沉,太子殿下的担忧不是不无道理。

殿下,您的意思是?趁现在什么都还没有发生,好好地检查下各个堤坝。

如果发现有问题,那就赶快修补。

赵旸下令道,没问题的话,那就在加强一些,以防万一。

殿下说的是,臣立马就吩咐下去。

江南那边一直在下雨,他认为很正常,并没有多想,但是太子殿下却以为这不正常,担心江南那边出事,是他疏忽了。

殿下,还是您细心。

我是怕万一,毕竟三月份的时候,江南出现干旱。

赵旸之所以担心江南那边出事,是因为在后世,有一年江南春天干旱,结果到了夏天就发洪水了。

虽说江南那边不再干旱,但是不难保证会……还是提前防备比较好。

殿下所言极是。

见太子殿下这么细心,晏殊心里很是欣慰。

接下来,晏殊就跟赵旸说起其他劄子上的事情。

说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结束,之后晏殊就去跟宋仁宗禀告江南那边的事情。

宋仁宗听了晏殊的话后,微鄂了下,随即满脸笑容地说道:没想到这孩子这么细心。

官家,太子殿下虽然很小,但是却很关心老百姓。

见赵旸这么紧张江南那边,晏殊心里非常高兴。

江南的事情,如果不是殿下提起,臣不会注意到,是臣疏忽了。

旸旸这孩子一向体贴细心。

宋仁宗脸上是满满的骄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旸旸的担心是对的,让江南那边提前预防。

是,官家。

这边,晏殊跟宋仁宗仔细地商量江南那边的事情。

那边,御书房里,赵旸忽然想到一样东西。

他怎么把水泥忘了?水泥这么重要的东西,他居然才想起来,真的是……别人穿越到古代,早早地就把水泥造了出来,而他才想起来。

如果江南那边真的发洪水了,把水泥弄出来,还能重修堤坝。

如果水泥能很快造出来,那就用水泥加固江南那边的堤坝。

届时要是真的发洪水,水泥巩固的堤坝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被冲毁。

他好好地想想水泥的材料有哪些。

水泥的原料好像不多,就石灰石、砂岩、煤灰什么的。

具体是不是这些原料,或者还有其他材料,得先试试才知道。

赵旸在纸上写下来一系列材料,然后递给张茂实:张先生,让皇城司的工匠做出来。

张茂实接过纸张,看了一眼赵旸写下来的东西,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殿下,这些东西是……这些东西能做出一样叫水泥……赵旸仔细地跟张茂实讲解了下什么叫水泥,以及怎么用石灰石和砂岩,或者粘土做出水泥。

张茂实听完后,一脸震惊:殿下,这……这……这……这水泥是个好东西。

赵旸接着张茂实的话说,水泥不仅修建堤坝,还能盖房子、铺路、修建城墙等,最重要的是水泥非常牢固,比砖石坚硬。

赵旸又跟张茂实说了说水泥的各种用处,以及水泥的各种好处。

张茂实和曹许听的目瞪口呆。

让皇城司的工匠们赶快做出来。

赵旸吩咐道,做出来后就送去江南,让江南那边巩固堤坝。

张茂实神情一凛:是,殿下,小人会催促工匠们的。

说完,就向赵旸行了个礼,然后退了下去。

曹许双眼崇拜地望着赵旸:殿下,你是怎么想出来啊?赵旸非常轻描淡写地说道:随便想的。

随便想的就能想出这么厉害的东西吗?虽然曹许不懂水泥是什么,但是听殿下刚才的描述,这个水泥要是能弄出来会非常的厉害。

赵旸脸不红气不喘地说道:因为我比较聪明。

曹许非常赞同地点头:殿下,你真的太聪明了。

殿下脑子里随便想出来的东西都这么厉害好用,真的是……不愧是殿下。

你以后多吃核桃也能变聪明。

赵旸送给曹许一个鼓励的眼神,记得多吃核桃。

曹许知道自己又被骂了,气呼呼地叫道:殿下,你又骂我!赵旸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的核桃,朝曹许扔了过去。

曹许下意识地接住,结果低头一看是核桃,气得跳了起来。

张茂实把赵旸写的水泥方子拿去给皇城司的工匠,工匠们看到方子满脸的迷茫,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不过,后来在张茂实的讲解下,他们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张先生,咱们的太子殿下是神仙吧?工匠一脸不可思议地说道,这水泥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张茂实淡淡地反问道:太子殿下是一般人吗?当然不是。

太子殿下让你们尽快做出来。

张茂实非常严肃地叮嘱道,一定要快,太子殿下急需要用水泥!工匠看着水泥方子说道:这水泥的方子不难弄,应该能快一些做出来。

太子殿下是用水泥修建江南那边的堤坝,所以你们一定要快。

修建江南那边的堤坝,江南那边出事了吗?太子殿下担心出事。

张茂实说完水泥的事情,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开口问道,太子殿下要的水车,你们造好了没有?造好了,我们正准备去实验。

工匠说道,等实验成功了,再禀告太子殿下。

张茂实轻点了下头:那先好好实验。

他又问道,火|药和木仓呢?火|药还在改进,没有达到太子殿下想要的结果。

工匠伸手挠了挠头说,太子殿下之前让我们提纯,但是我们提的不够纯,所以威力还是不够大。

那就继续提纯。

张先生,其实火|药的威力已经很大了。

张茂实瞪了一眼工匠:威力再大没有达到太子殿下想要的结果,那就是不够好,所以你们得继续提高威力。

工匠不敢再反驳,乖巧地点点头说:好,我们再提纯。

木仓呢?我们虽然做了出来,但是失败的次数非常多,而且容易出事,所以还是不行。

工匠苦着一张脸说,还得继续修改。

好在火|药和木仓不急,你们可以慢慢修改改进。

张茂实说完,又叮咛工匠道,你们修改改进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不然太子殿下会自责的。

张先生,您放心,我们一直都很小心,不会让自己出事。

那就好。

张茂实又说了几句才离开。

回到御书房,他把水车进度一事跟赵旸汇报了。

得知水车做了出来,并且要拿去实验,赵旸心里很是开心。

汴京好久没有下雨了,水车要是做出来,就能灌溉稻田了。

殿下,工匠们之前实验过水车,效果不太好,他们又改进了不少,这次实验应该能成功。

赵旸满意地点了下头:那就好。

元松这时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殿下,官家叫您过去。

好,我马上过去。

赵旸站起身,伸了伸懒腰说,爹爹应该和晏相说完话了。

宋仁宗见儿子来了,对他招了招手。

赵旸在宋仁宗的床边坐了下来:爹爹,晏相跟你说了吧?说了,朕已下旨让江南那边检查堤坝。

宋仁宗说道,还让江南那边护好粮仓。

对哦,还有粮仓。

赵旸小小地拍了下宋仁宗的马屁,还是爹爹考虑的周全啊。

被儿子拍了马匹的宋仁宗不觉笑了:还是你细心。

我这是防患于未然。

赵旸认真道,提前预防比较好。

说完,他想到洪灾过后会有瘟疫,神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凝肃,爹爹,你还得下一道旨意。

什么旨意?药材,让江南那边护好药材。

赵旸言道,如果真的发洪水,过后会有瘟疫,药材得保护好。

你说的对。

届时还要控制药材的价格,肯定会有人抬高药材的价格。

之前就发生过抬高药材的价格,导致普通人生病连药材都买不起。

爹爹,还是让朝廷囤一些药材吧,以备不备只需。

如果江南那边真的发洪水了,朝廷有药材,也能支援江南那边。

还有什么?赵旸仔细地想了想,随后摇摇头说:把粮食和药材保护好就够了。

这两样东西是救命的。

希望江南那边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宋仁宗让张茂实去跟晏殊他们说一声。

赵旸晚上没有去坤宁宫陪曹皇后用晚膳,留下来陪宋仁宗用晚膳。

这段时日,宋仁宗的身子好了很多。

太医说再过一段时间,他就能下床走动。

此时,折家、呼家、种家、姚家、高家的家主都齐聚在曹家。

这几家都是武将世家,而且每一家都是几世为将,尤其是折家,十世为将。

他们这几家来曹家不是为别的事情,是为了之前钱四的事情。

准确来说,他们是来感谢太子殿下的。

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不好进宫直接向太子殿下道谢,所以他们来曹家表达谢意。

除了表达谢意,折家他们来曹家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确认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