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2025-04-02 01:19:19

沈太医告诉赵旸, 宋仁宗的身子要比之前好了很多,可以去上朝,也可以处理政事, 不过不能太劳累。

有了沈太医的同意,赵旸才允许他爹爹上朝、处理政事。

宋仁宗恢复上朝后, 赵旸就从福宁宫搬回自己的东宫。

这一两个月没有回东宫,突然回来, 他还有些不习惯。

最不让他习惯的是每天早上卯时四刻准时醒来,这让他郁闷好久。

好在过了几天, 他的作息又恢复以前的状态。

辰时初, 赵旸准时醒来。

其实,他现在的起床时间也只是比在福宁宫晚一个时辰。

元松和元柏见太子殿下醒了,连忙走了进来,伺候他更衣洗漱。

见赵旸一直在打哈欠, 元松关心地问道:殿下, 您昨晚没睡好吗?做了一晚上的梦。

赵旸说完,又张着嘴打了个哈欠,早上起来一点都不记得。

殿下,要不您再睡一会儿吧?元松见赵旸这么困,很是心疼。

不睡了,下午在睡。

赵旸从元柏手里接过牙刷,沾着他自制的牙膏刷起牙来。

牙刷也是他自己弄出来。

刷完牙、洗好脸, 赵旸昏昏沉沉的大脑清醒了很多。

阿许还没有回来?昨天下午, 赵旸让曹许回曹家了。

曹公子还没有回来。

这小子一定是故意的。

赵旸说完, 就出了寝宫, 去东宫的院子里跑起步来。

之前住在福宁宫, 早起要上早朝, 根本没时间晨跑。

现在回到东宫,自然要重新跑步锻炼身体。

跑了半个时辰的步,出了一身汗,又洗了一个澡,赵旸整个人神清气爽,一点困倦都没有了。

等他用完早膳,曹许终于回来了。

殿下,战马买回来了。

曹许一见到赵旸,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赵旸听后,神色非常平淡:哦。

曹许见赵旸反应这么平静,觉得不该。

殿下,战马买回来了,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啊?这有什么好激动的。

战马买回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有什么好兴奋的。

殿下,战马啊,你不是一直心心念念地想买战马吗,现在买回来,你不应该高兴吗?曹许昨天下午回到曹家,得知曹家从雁北那边买回来不少战马,心情是非常的激动。

高兴啊,但是这不是早就料到的事情吗。

赵旸语气淡淡地说,战马买回来,曹家军该认真地训练了。

辽夏可都是骑兵,尤其是辽国,他们的骑兵非常凶狠,不是他们大宋的步兵能应对的。

如果想要赢辽国,他们大宋也得有自己的骑兵,而且还要超过辽国的骑兵。

殿下,你不去看看吗?曹许得知战马买回来后,就很想去看看。

看什么?看战马啊。

不想。

为什么啊?曹许一脸不解,殿下,你不是对战马很感兴趣吗?不去。

殿下,我们就去看看吧。

曹许不仅想去看,还想去骑。

赵旸深深地看了一眼眼巴巴望着他的曹许,很是嫌弃地问道:你这两天吃核桃了吗??曹许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被嫌弃蠢了,顿时气得大叫道:殿下。

每天让你吃核桃,你这脑子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赵旸用恨铁不成钢地眼神看着曹许,你觉得我最近能去曹家吗?殿下,你为什么不能去曹家?曹许满脸困惑,你现在又不上朝了,钱四的事情也过去一段时间了,你可以去曹家了啊。

你忘了文臣们一直在盯着我吗?赵旸忍无可忍地敲打了下曹许的脑袋,之前折家他们去曹家找叔祖父,文臣们就盯上我了,你忘了?听到赵旸这么说,曹许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回事,连忙对赵旸讨好地笑了笑:我忘了。

赵旸忽然收起脸上的笑容,神色变得非常严肃:阿许,如果你一直不长进,一直这么笨,那你不适合留在我的身边。

殿下!曹许被赵旸这句话吓到了,脸上露出惊惶的神情,殿下,我……赵旸打断曹许的话,故作深沉地说道:阿许,我不是嫌你笨,但是你要是一直这么笨,留在我身边真的不合适。

我现在还小,身边还没有什么魑魅魍魉,你这么单纯,暂时不会有事,但是等我长大,身边就会有各种妖魔鬼怪,如果你还是这么单蠢,那么到时候不仅你自己出事,也会害得我有事,知道吗?他之所以这么吓阿许,为的就是让阿许不要一直这么单纯。

曹许被赵旸的话吓得脸色苍白,双眼里是满满的惶恐无措:殿下,我会变聪明的,你不要赶我走。

元松他们站在一旁,也被赵旸这番话吓到了。

阿许,我是什么身份?赵旸忽然认真地问道。

你是太子。

我是太子,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赵旸知道在曹许这个年龄,正是好玩的时候,但是曹许身为他的伴读真的不能一直单纯好玩。

他之前让曹许吃核桃长脑子,并不是在开玩笑。

他原以为曹许能明白他的意思,结果这家伙完全没有理解。

曹许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见曹许一脸懵的表情,赵旸就知道他并不明白。

我现在还小,又是爹爹唯一的儿子,所以暂时没有卷入到权利的斗争中,再加上嬢嬢保护的好,我身边没有什么算计,但是等我长大,各种算计就接踵而来,你身为我的伴读,届时你也面临各种各样的算计,如果你一直这么单纯,你要怎么面对这些算计?赵旸这番话说的曹许沉默不语,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

殿下,我……阿许,你今日回去好好的想一想,如果你觉得你还能做我的伴读,那就回来继续做我的伴读。

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了,那就回去做你的曹公子。

殿下我……我……我……曹许急的双眼都红了,一副快要哭出来的表情。

阿许,你今天回去好好地想想我的话。

赵旸本来只是想吓一吓曹许,但是见曹许这副懵懂单纯的模样,他突然改变了主意,让曹许回去思考。

身为玩伴,曹许是绝对合格的。

身为伴读,他是不太及格。

再者身为太子的伴读,不单单只是伴读,还是他的心腹。

作为皇太子的心腹,如果太过天真单纯,不仅会害了他自己,也会连累到太子。

赵旸很喜欢曹许,所以他不能让曹许出事。

殿下……我……曹许吓哭了。

阿许,回去好好想想。

赵旸看向元松,吩咐道,送阿许回曹家。

是,殿下。

殿下……曹许哭的满脸都是泪水,他还想在说什么,但是看到赵旸不容拒绝的眼神,吓得一句话不敢再说了,只能乖乖地跟着元松出了东宫。

元松见曹许一直再哭,连忙安慰他说:曹公子,殿下不是厌弃你了。

可是,殿下不要我了……曹公子,殿下正是因为在意你,所以才会对你说出刚才那番话。

是吗?曹公子,你和太子殿下感情好,太子殿下对您就像亲兄弟一样,所以您一直把太子殿下当做表弟,而未真正的把殿下当做太子!元松大概猜到曹许心理在想什么,曹公子,殿下是太子,是大宋的储君,是未来的官家,你应该知道会有各种权力的斗争和各种算计围绕在殿下的身边,不过因为殿下现在还小,所以这些事情并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并不代表没有。

我……听到元松这么说,曹许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曹公子,如果您一直这么单纯,留在殿下身边会很危险的!元松也觉得曹许太过纯真了。

不过,曹许还小,这么纯真也很正常。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太子殿下今天之所以对曹公子说这么重的话,估计也是怕曹公子会一直这样。

太子殿下就是怕您以后会出事,所以才让您回去认真考虑。

曹许似乎又明白了些,乖巧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地想的。

见曹许明白了他的话,元松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曹公子,殿下很在乎您这个表兄。

是我自己不好。

曹许满脸羞愧。

曹公子,小人送您回去吧。

好。

等曹许离开没多久,晏殊就来到东宫教赵旸读书。

曹公子今天不在?我让他回去了。

希望阿许回去能清楚。

晏殊瞧着赵旸的脸色不太对,面露关切地问道:殿下和曹公子吵架了吗?没有,我让他回去好好想想我是谁。

他不是在跟阿许摆他的太子身份,而是让阿许明白他这个太子身份的真正意义。

他太单纯了。

殿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没发生什么事情。

赵旸不想跟晏殊说这事,先生,我们读书吧。

见赵旸不想说,晏殊也不好再问,就顺着他的话说:好。

上到午时,今天上午的课程结束。

殿下,臣有一件事情想跟您商量。

先生,什么事情?赵旸在心里猜想,不会又要给他加学业吧。

殿下,我想了想决定从明日起再教您《史记》。

晏殊的神色非常郑重,您该学习《史记》了。

学习《史记》?果然被他猜中了,晏先生要给他加课程。

对,您该学习《史记》了,该好好学习以前的历史。

晏殊的语气非常严肃,以史为鉴,您才能做好太子。

好,我学。

赵旸知道《史记》是他非学不可的课程,早学晚学都得学,所以现在学,他也能接受。

晏殊愣了下,他原以为太子殿下会不乐意,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么爽快地答应了。

先生,你怎么一副惊讶的表情啊,以为我不会学吗?我以为您会不愿意。

毕竟他之前要给太子殿下加学业,太子殿下很不情愿。

《史记》非学不可,我现在不学,以后还不是要学。

赵旸摊手说道,那我还不如现在就学。

那臣明日下午开始教您《史记》。

没问题。

晏殊没有再多说什么,向太子殿下告退退下了。

赵旸前往坤宁宫用午膳,在路上问元松:阿许怎么样?小人把您的话又跟曹公子说了一遍,曹公子好像明白了您的用意。

元松说道,曹公子应该会好好想想的。

那就好。

如果阿许还想不明白,那就说明他不适合待在他的身边,让他回到曹家对他也好。

殿下,曹公子会明白您的苦心的。

希望吧。

坤宁宫里,曹皇后得知曹许上午哭哭啼啼离开东宫一事,见赵旸来了,就忙问他是不是和曹许吵架了。

赵旸把上午的事情跟曹皇后说了下:我本来只是想吓吓阿许,后来想想还是跟阿许好好地说,让他明白待在我身边会面临什么。

你这样做也好。

曹皇后是非常喜欢曹许这个侄子的,但是不可否认阿许是有些单纯天真了。

阿许比你大两岁,也不算小了,是该让他明白跟在你身边会面临什么。

希望阿许能想明白。

阿许那孩子还是很聪明的,应该能想明白。

曹皇后温声道,我们用膳。

小娘娘和姐姐呢,她们怎么不在?去福宁宫陪你爹爹用膳了。

曹皇后亲自给赵旸盛了一碗汤,上午跟晏相学了什么?赵旸把上午跟晏相学的《尚书》内容跟曹皇后说了说:从明日起,晏先生还要教我《史记》。

你没跟晏相说空净大师教了你《史记》?师兄教我的比较零散。

赵旸说道,要是让晏先生知道我跟师兄学了不少东西,那我就完了。

以晏相的性子,肯定会加大他的学业的。

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帮官家上朝,处理政事,没有好好出去玩,这两日要不要出去玩?曹皇后忽然想到儿子的两个朋友,建议儿子道,你不是好久没有见太学的两个朋友么?对哦,好久没有见到阿轼他们了。

这段时间忙着上朝,忙着处理政事,他都把阿轼他们忘了。

去找你两个朋友玩。

曹皇后见儿子这一两个月这么辛苦,想让儿子出去放松一下。

赵旸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

曹皇后见他这副模样,好笑地问道:你在打什么鬼主意?赵旸对曹皇后狗腿地笑了笑:嬢嬢,我想去太学待几天。

去太学待几天?曹皇后轻挑眉头问道,什么意思?我想去太学跟阿轼他们玩几天,不回宫那种。

赵旸笑地一脸谄媚,我想住在太学里。

住在太学里?曹皇后微微皱眉说道,不行。

嬢嬢,你就当我是去太学做学生。

赵旸朝曹皇后撒娇道,我就去太学待几天,几天后就回来。

太危险了。

曹皇后不放心儿子住在太学。

太学里都是学子,我能有什么危险。

赵旸继续道,再说,他们又不知道我的身份,不会有人跑来太学刺杀我。

对了,我每次出宫都有皇城司的暗卫跟着我,他们会保护我的。

曹皇后没有说话。

赵旸站起身,走到曹皇后的身边,伸手拉着她的袖子摇了摇:嬢嬢,你就答应我吧,让我去太学待几天。

说完,拖长语调对曹皇后撒娇叫道,嬢嬢~~嬢嬢~~嬢嬢~~~曹皇后被儿子这几声叫得心软了,伸手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满脸慈爱宠溺地说道:好好好。

真的吗?赵旸一张小脸发光地问道,嬢嬢,你真的同意我去太学待几天啊?曹皇后伸手点了下儿子的额头,笑着说:同意你去。

太好了,谢谢嬢嬢。

赵旸扑进曹皇后的怀里,欢呼地叫道,嬢嬢最好了。

见儿子这么开心,曹皇后的脸上不觉露出笑容:你打算待几天啊?十天?十天太久了。

那五天,可以吧?行,就让你待五天。

曹皇后对站在一旁的春玉,吩咐道,去给太子收拾行李。

是,娘娘。

嬢嬢,我下午跟欧阳先生上完课,就去太学。

赵旸眨了眨眼说,我要给阿轼他们一个惊喜。

你还真是心急啊。

对了,我要带一些好吃的给阿轼他们。

赵旸对曹皇后说道,嬢嬢,你下午跟小娘娘说一声,请她帮我做红烧肉。

再让你小娘娘给你做一些其他好吃的,你带去,和你的朋友晚上一起吃。

赵旸点点头说:还是嬢嬢想的周到。

说完,他就准备回东宫午休,嬢嬢,我……你等等,我还有事情跟你说。

什么事情啊?曹皇后道:上次的赏花宴,我看中了三个孩子。

赵旸惊了,一脸难以置信地说道:嬢嬢,你不会让我娶三个太子妃吧?太子妃只能有一个,但是另外两个可以做你的侧妃。

曹皇后言道,这三个孩子都不错,她们是折家、种家、杨家的姑娘。

赵旸连连摇头:嬢嬢,我只要一个太子妃,不要什么侧妃。

不要侧妃?曹皇后一脸惊疑,什么意思?赵旸看了看曹皇后,在心里犹豫了下,还是决定提前跟他嬢嬢说清楚:嬢嬢,我只要一个太子妃,不要侧妃!曹皇后明白儿子的意思,神情一瞬间变得非常凝肃:旸旸,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嬢嬢,我知道我在说什么,我只要一个太子妃,不要侧妃。

赵旸又郑重其事地说道,以后就算我做了皇帝,也会只有一个皇后,不会有妃子!这话让曹皇后大吃一惊,她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嬢嬢,一个就够了!旸旸,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嬢嬢,三个中,你再选一个出来吧。

赵旸知道他这个想法,曹皇后肯定不会理解。

也知道曹皇后暂时不会把他这话当真。

三个太多,太吵了,我只要一个。

听到儿子这话,曹皇后不觉失笑:这三个姑娘都很好,我也不知道选哪一个好。

说完,她思索了下说,这样吧,我让她们三个都进宫,三个一起教,到时候看看她们谁比较好。

嬢嬢,你看着办。

赵旸又强调一遍,我只要一个。

曹皇后果然把赵旸的话当做孩子气的话,没有当真。

好好好,嬢嬢知道你只要一个。

嬢嬢,还有什么事情,没事的话,我就回去睡午觉了。

回去吧。

回到东宫睡了一个时辰的午觉,赵旸就跟着欧阳修学习《诗经》。

他现在每天下午跟欧阳修学习的时间变长了,上到酉时初才结束。

下午上完课后,赵旸就带着几大食盒好吃的,急急忙忙地赶去了太学。

太学的下午的课程上到酉时四刻才结束,等赵旸赶去的时候,苏轼他们还没有下学。

赵旸以曹家孩子的身份进了太学,并且表示他要在太学试学几天。

太学的先生自然欢迎他来试学。

赵旸拒绝了太学先生的安排,说他这几天住在苏轼他们学寝里就行了,并且这几天就在苏轼他们班里学习。

太学见赵旸在太学里有认识的朋友,那就没有多此一举给他安排学寝和班级。

殿下,我还是留在太学里保护您吧。

褚越不放心赵旸一个人留在太学。

太学里不会有危险,你还是回宫吧。

赵旸见褚越还想说什么,用不容拒绝地语气说道,我不会有事的,你回去吧。

褚越不敢再说什么,只能乖乖地离开太学。

赵旸坐在苏轼他们班级的门口的廊下,安静耐心地等着苏轼他们下学。

过了一会儿,下学的钟声响起。

等先生离开后,学子们这才走出学堂,准备前往饭堂吃晚饭。

苏轼和苏辙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一个许久未见的人,惊得愣住了。

赵旸对苏轼他们招了招手:阿轼,阿辙!苏轼和苏辙动作一致地眨了眨眼,见福慧还在他们面前,这才意识到他们没有出现幻觉。

赵旸见苏轼他们呆呆地望着他,抬手在他们的眼前挥了挥:阿轼,你们不会不认识我了吧?福慧!苏轼走上前,一把抱起赵旸。

突然被抱起来的赵旸,有些怔住了。

苏轼伸手摸了摸赵旸的小脸,笑着说道:还真是福慧。

赵旸伸手捏了捏苏轼的脸,问道:疼不疼?疼。

苏轼如实地答道。

那就不是在做梦,我来找你们了。

哥,让我抱抱福慧。

苏辙见苏轼抱起赵旸,也很想抱。

苏轼把怀里的福慧递给他弟弟,苏辙一把把赵旸抱了过来。

他早就想抱福慧了。

赵旸没有厚此薄彼,也伸手捏了捏苏辙的脸。

苏辙傻笑道:是真的福慧。

赵旸听到他们兄弟俩这话,神色有些奇怪地说道:不是我是谁啊。

苏轼他们兄弟俩的反应让赵旸有些懵。

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不过没有米饭,你们得去饭堂打饭。

苏轼双眼亮晶晶地说道:我去饭堂打饭,阿辙你带福慧先回学寝。

阿轼,记得叫上沈大哥。

我现在就去找沈大哥,你们先回学寝。

苏轼说完,就跑去找沈括。

赵旸见苏辙抱着他不放手,抬手拍了拍苏辙的肩膀:阿辙,你不放我下来,怎么拿食盒回学寝啊。

是哦。

苏辙有些不舍地放下赵旸,随后拎着食盒,带着赵旸回他们的学寝。

在回学寝的路上,听赵旸说他会在太学待几天,苏辙非常高兴,并且表示今晚他要跟赵旸一起睡。

赵旸走进苏辙他们的学寝,好奇地四处看了看,发现环境真不错,而且设施也非常齐全。

苏辙把赵旸带来的菜肴热了热。

在他们房间的中间,有一个火坑,里面摆放着木柴,上面吊着一个炉子。

平时,苏辙他们用来烧水,也用来煮一些东西吃。

他们晚上读书,有时候会饿,就会把从饭堂带回来的面条或者馒头煮一煮。

过了一会儿,苏轼和沈括回来了。

沈括见到赵旸非常高兴:福慧,好久不见,你这段时间还好吧?我很好啊,倒是沈大哥你怎么样,习惯太学生活了吗?赵旸上下把沈括打量了一番,见沈括气色和精神都不错,心里便放心了。

早就习惯了。

沈括感激地看向苏轼他们兄弟俩,这都亏了阿轼他们帮忙。

我们也没有帮什么忙。

苏轼闻到红烧肉的香味,直吞口水,我们先吃饭吧。

阿轼,你馋红烧肉了吧?被赵旸看出来,苏轼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好久没吃红烧肉了。

那先吃饭。

苏辙已经把赵旸带来的菜肴都热好了。

沈括吃过饭堂里的红烧肉,他觉得挺好吃的,但是苏轼他们认为一般般。

苏轼他们经常在沈括面前说赵旸带来的红烧肉才是人间绝味,饭堂里的红烧肉跟赵旸带来的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沈括觉得苏轼他们说的太夸张了,不过他现在吃了赵旸带来的红烧肉,发现苏辙他们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赵旸好笑地看着苏轼他们抢红烧肉吃:你们慢点吃,不要噎着了。

苏辙他们只顾着吃红烧肉,暂时没空,也没有嘴跟赵旸说话。

很快,赵旸带来的红烧肉被沈括他们吃的一块肉不剩,甚至连一滴汁都不剩。

除了红烧肉,赵旸还带了羊蝎子和烤鸭,也被苏轼他们吃完了。

虽然吃完了,但是苏轼他们吃的意犹未尽。

沈括感慨道:这才是美食啊。

他之前去州桥夜市吃过美食,但是跟福慧带来的菜肴相比,就差远了,尤其是红烧肉。

怎么样,是不是人间绝味?苏轼觉得他还能再吃几大碗红烧肉。

沈括点点头,非常认同地说道:的确是人间绝味。

苏辙感叹道:还是福慧家做的红烧肉好吃。

赵旸一脸得意地说道:那是,我小娘娘做菜可是非常好吃的。

说完,他想起一件事情,问道,苏伯父和苏伯母在来汴京的路上吗?苏洵离开汴京有好几个月了吧,算算时间,也该从眉州来到汴京了。

爹爹和嬢嬢要等到秋收结束后才能来汴京。

苏轼说道,家里有很多事情要安排,所以爹爹他们暂时来不了汴京。

苏辙说道:其实,爹爹他们不用来汴京。

伯父他们不放心你们两个在汴京吧。

赵旸又看向沈括,问道,沈大哥,你的父母呢?我爹爹和嬢嬢很放心我。

沈括的父亲是官员,不可能来辞官来汴京陪儿子读书。

福慧,先生说你爹爹病了,你爹爹的病好了吗?这一两个月,苏轼和苏辙他们又去拜见了欧阳修。

好的差不多了,不然我也没空来找你们啊。

提到欧阳修,赵旸又想起一件事情,沈大哥,没想到你也成为了我的师弟啊。

沈括来到汴京后,赵旸就向欧阳修推荐过他。

欧阳修就让苏轼他们带着沈括来见他。

虽然沈括在诗文方面的才情不如苏辙他们,但是沈括在其他方面很优秀。

以前的欧阳修看人只看诗文,不过自从三年被贬去滁州后,他就不再纠结诗文上的才情。

还得谢谢福慧你推荐我。

沈括站起身,朝赵旸行了个礼,见过福慧师兄。

赵旸被他突然行礼吓到了,连忙站起身扶起他说:沈大哥,我叫你师弟是开玩笑的。

沈括笑了笑,没有再叫赵旸师兄。

接下来,四人边喝茶,边聊天。

当然,茶也是赵旸从宫里带出来的。

苏轼和沈括得知赵旸会在太学里待几天,并且会和他们一起读书,当然非常欢喜。

福慧,你晚上和我一起睡吧。

哥,我跟福慧说好了,他今晚和我一起睡。

苏辙伸手抱住赵旸,一脸戒备地看着他哥哥。

阿辙,我是哥哥,福慧应该先跟我睡。

沈括也想和赵旸一起睡,但是他不好意思开口。

这样吧,我今晚跟阿辙睡,明晚跟阿轼睡,后晚跟沈大哥睡。

赵旸没想到他成了香饽饽,各个都想跟他睡觉。

苏轼很是不情愿地点头:行吧,那就这样安排吧。

赵旸又关心地询问起苏轼他们这一两个月的情况,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这一两个月,赵旸虽然没有来太学看望苏轼他们,但是有让曹许来太学探望他们。

苏轼他们跟赵旸说了说这一两月他们学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说着说着,就说到太子水车上。

每个月,太学都会组织学子去田间走动学习。

前段时间,太子水车的出现掀起了不小的轰动,身为太学的学子自然要去了解。

太学特意组织学子们去看太子水车,并且还专门去了解太子水车是怎么运作的。

当时,太学的学子们被太子水车自动转动灌溉深深地震撼到了。

苏轼他们一群学子还为此写了文章。

这事,赵旸是知道的。

太学的校园里湖泊旁也矗立了一个水车,是一个小型的水车。

这个太子水车是太学的学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这其中沈括出了很大的力。

沈括他们对太子殿下各种夸奖,夸的赵旸的脸都有些红了,他赶紧转移话题说前段时日的端阳节。

苏轼他们都在太阳书局的杂志上发表他们写的有关端阳节的诗词。

他们写的不错,欧阳修还特意拿到宫中给赵旸看。

端阳节那天,太学举办了活动,对楹联、写诗词、作画,包粽子、踢蹴鞠等。

苏轼他们每个活动都参加了,而且还获得了奖励。

我们还特意给你留了粽子,但是你一直没来,我们就只好自己吃了。

苏轼笑着说道,粽子是我们自己包的。

苏辙略微遗憾地说道:可惜你没吃到。

沈括说道:我包的粽子不太好吃,但是阿轼他们包的粽子很好吃。

那真是可惜了。

赵旸没想到苏轼他们还包了粽子,不过,没关系,你们明年可以再包给我吃。

好啊,明年一定再包给你吃。

又聊了一会儿,赵旸就跟着苏辙他们去了学堂。

晚上,太学是不上课的,但是学子们会去学堂看书学习,类似后世学校的晚自习。

苏轼他们的同窗对赵旸非常好奇,毕竟这孩子长得太漂亮,太招人稀罕了。

苏辙告诉同窗,这是他们的朋友,来太学试学几天。

赵旸并不是第一个来太学试学的人,经常有人来太学试学。

当然,来太学试学的人都是官宦子弟。

苏轼他们温习功课,赵旸坐在他们身边练字。

学习到亥时初,苏辙他们就带着赵旸回学寝。

回到学寝,赵旸他们没有急着睡觉,而是拿了衣服去澡堂。

苏轼他们都是干净人,天热了,必须每天洗澡,不像有的学子几天都不洗澡。

去澡堂洗澡,赵旸上辈子在大学里体验过。

这辈子穿到大宋,还没有体验过。

这个时候,澡堂里没有什么人。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不急着给自己洗澡,而是先要给赵旸搓澡。

见苏轼他们兄弟俩热切地看着他,赵旸不好拒绝他们,任由他们给他搓澡。

沈括也想给赵旸搓澡,但是因为害羞,没好意思开口。

苏轼他们兄弟俩经常互相给对方搓澡,所以很有经验,给赵旸搓澡的时候,动作非常轻柔,没有搓疼赵旸。

搓完澡,四人在澡池里泡了一会儿。

等泡完澡,赵旸又被苏轼他们兄弟穿衣服。

穿好衣服,赵旸就犯困了。

沈括见状,抢在苏辙他们前面,抱起赵旸。

赵旸趴在沈括的肩膀上,没一会儿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