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试开考之前, 赵旸特意去太学看望苏轼他们。
这四年来,赵旸每个月都会抽两天去太学,一边去看望苏轼他们,一边跟周敦颐学习。
虽然赵旸对理学什么的不感兴趣, 甚至对后来朱熹提出来的存天理灭人欲不屑, 但是周敦颐学识渊博,又通透豁达, 跟他学习, 赵旸受益匪浅。
这个月还没有去太学学习, 趁此机会去太学跟周敦颐学习。
苏辙他们见赵旸来太学学习, 十分高兴。
虽然苏轼他们马上就要参加解试,但是太学并没有因为他们要参加解试就给他们讲解往年解试的考题,还是跟往常一样上课。
太学不会因为学子们要参加科举, 就特意为他们讲解以往科举考试的考题。
学子们能不能考中,要看他们自己, 而不是靠太学的先生讲解科举考题。
赵旸曾经给苏轼他们往年的科举考试的考题。
托了赵旸的福, 苏辙他们对科举考试的考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四年来,苏轼他们一直不断地在做往来的科举考试的考题, 并且把这些考题研究的非常透彻。
对解试和省试, 苏辙他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中午休息的时候, 赵旸和苏轼他们待在沈括的学寝里。
四年前,苏洵带着妻子来到汴京后,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就从太学的学寝里搬了出来,就剩下沈括一个人住。
好在赵旸每个月都会来太学学几天, 届时会和沈括住在一起。
再过几天就要考解试了, 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五天后, 太学里将会举办解试。
在太学里举办解试, 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子们不用回到老家参加解试。
解试结束后,太学里还会举办省试,届时学子们也不用回到当地考试。
当然,只有太学的学子才能在太学参加解试、省试。
其他人是不能在太学里考解试和解试。
这对来自外地的太学的学子们来说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然他们要回本地参加解试和省试就太麻烦了。
说实话有些紧张。
虽然他们对解试很有信心,但是心情还是抑制不住的紧张,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苏辙连连点头:非常紧张。
沈括腼腆地笑了笑:我也很紧张。
怎么,你们没有信心考中啊?赵旸故意打趣苏轼他们说道,解试可是科举考试中最简单的考试,你们要是连解试都考不中,那就完咯。
知道赵旸是故意在逗他们,苏轼他们并没有生气:我们对解试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科举,所以会紧张。
那你们得赶快适应,不然等到殿试,你们要怎么办?赵旸双手捧着脸说道,考殿试,你们可是要在紫宸殿里考试,那个时候官家会坐在上面,观看你们考试。
听到赵旸这么说,苏辙他们心中顿时一紧:福慧,你不要现在吓我们。
我可没有吓你们,我说的可都是实话。
赵旸继续说道,考殿试,除了官家在,还有很多大臣在,比如说你们最为尊敬的晏相和范仲淹,还有庞籍和文彦博他们。
苏轼他们听到这话,心情变得又紧张又激动又期盼。
福慧,我们还没有参加殿试,你现在就说殿试,就是吓我们。
我这是让你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你们连考解试都紧张,那考殿试怎么办啊,岂不是连字都不会写了。
赵旸鼓励苏轼他们道,我和欧阳先生都非常看好你们,所以你们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苏辙他们苦笑道:福慧,你这是在给我们增加压力。
我这是在给你们动力。
赵旸送给沈括他们一个灿烂的笑容,你们一定能考中的。
沈括无奈地笑道:福慧你这么说,我们不得不考中啊。
你们是太学学子,在太学里参加解试和省试是非常方便的。
赵旸说道,你们考完试就能回学寝里睡觉休息,而汴京城里其他学子考完试不能离开考房,吃喝拉撒都在自己的号房里,你们要是考不好,那就说不过去了。
除了这些好处,还有一个好处。
太学学子们参加解试和省试的时候,太学饭堂里为他们提供午饭,到时会派人送到每个学子的号房里,让他们吃饱饭。
为什么那么多学子挤破脑袋想要考进太学,一方面是太学里的先生非常好,另一方面就是太学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方便。
这倒是,很多人羡慕我们能在太学里考试。
苏轼他们在这四年里交了不少太学外的朋友。
那些朋友特别羡慕他们太学的学子。
怎么样,我当初让你们来上太学是对的吧?对对对,非常对。
苏辙笑道,多亏了福慧你。
我可是堵你们能考中的,而且赔率非常高的。
赵旸对苏轼他们眨了眨眼,所以你们一定要考中啊,不然我要输得倾家荡产了。
当然,倾家荡产是虚话。
不过,赵旸的确下注了不少钱。
福慧!苏轼他们惊叫道。
赵旸一脸无辜地说道:你们没有赌你们自己么?没有。
苏辙他们知道不少人押他们兄弟能高中,而且赔率非常高。
阿轼,我觉得你们可以押自己考中。
赵旸嘿嘿地奸笑两声,你们可大赚一笔的。
福慧,赌注要不得……接下来,苏轼和沈括语重心长地劝说赵旸不要押注。
赵旸表示他押注就是为了图一乐,并不是为了赚钱。
在沈括的学寝里休息了一会儿,苏轼他们回到学堂继续读书,而赵旸直接去找周敦颐。
这四年来,赵旸虽然经常来太学读书,但是并没有和苏轼他们在一起读书,而是单独被周敦颐教导。
在太学里待了两天,赵旸就回到宫中。
临走前,沈括向赵旸借书。
沈括以为赵旸是曹家孩子,觉得赵旸能找到跟天文地理有关的书籍。
赵旸一回宫就去了翰林院,他的东宫里并没有天文地理方面的书籍,但是翰林院里肯定有。
参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
殿下,您来翰林院是有什么事情?曾巩恭敬地问道。
说起来,曾巩还是赵旸的师兄,因为他也是欧阳修的学生。
他比赵旸早一些跟欧阳修读书。
四年前,欧阳修从外地回来,赵旸跟曾巩就认识了。
曾师兄,我要找有关天文地理方面的书籍。
赵旸说完,想到沈括对算术也感兴趣,又连忙说道,还有算术。
殿下,您最近对天文地理感兴趣了吗?曾巩可不敢做太子殿下的师兄,但是太子殿下坚持叫他师兄,他无奈只好任由太子殿下这么叫。
不是我,是我一个朋友,他对天文地理和算术非常感兴趣。
赵旸笑着说,他把太学里有关天文地理的书看完了,就向我借,我东宫里并没有这些书,所以就来翰林院找。
原来如此,翰林院里有从古至今的天文地理方面的书籍,臣帮您找。
曾巩语气充满恭敬地说道,等臣找到后,给您送去。
那就麻烦师兄了。
赵旸双手抱拳朝曾巩作了个揖。
曾巩连忙回礼:殿下言重了。
那我先走了。
赵旸朝曾巩挥了挥手,他突然想到什么,停下脚步说道,师兄,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去东宫坐坐啊,我们是兄弟俩可以喝喝茶、下下棋啊。
曾巩可是大宋八大家之一,和他多多交流,能让他学到很多东西。
师兄,你不要不好意思啊,先生可是让我多和你聊聊。
殿下要是不嫌弃,臣一定会去找您喝茶下棋。
欧阳修也跟曾巩说过,让他经常去东宫找赵旸,但是曾巩不太好意思。
现在,赵旸开口邀请他,他这才敢去。
师兄,说话算话啊,我可是会等你的哦。
臣一定会去的。
赵旸俏皮地说道:师兄,恭候大驾啊。
殿下,您言重了。
师兄,不打扰你了,我走了。
殿下慢走。
等赵旸离开后,曾巩不觉轻笑出声。
虽然殿下贵为皇太子,但是待人却非常温和亲切。
离开翰林院后,赵旸拐个弯去了下御书院,和包拯他们喝了一会儿茶,聊了一会儿天。
之后,才去了福宁宫。
宋仁宗见儿子来了,对他招了招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一听是好消息,赵旸满脸期待地说道:爹爹,什么好消息?王安石他们要回汴京了。
真的假的?赵旸有些不太相信地说道,王胖胖之前不是说他们要年底才能回汴京么?提前了,他们会在殿试前回到汴京。
那快了啊。
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就要从舒州动身出发回汴京。
王胖胖要回来了啊。
七年不见,赵旸还是很想念王胖胖的。
朕记得你和王胖胖之间还有赌约,怎么样,有没有信心赢王胖胖?我去!赵旸惊叫一声,随即猛地站起身说道,那我要输了啊。
你要输了?宋仁宗揶揄地望着儿子,真的要输了?上个月王胖胖写信告诉我,他把整个舒州的书全都看完了。
不止如此,他爹爹还写信给他的好友,让他的好友寄书到舒州。
赵旸双手抱头说道,这七年来,王胖胖看过的书有上千本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能超过王胖胖,没想到王胖胖这厮不是人,看书的速度贼快。
七年的时间,看了差不多上千本书。
和王胖胖相比,他就是一个渣渣。
我输定了。
那你可要叫人家哥哥了。
宋仁宗幸灾乐祸地说道。
赵旸沉重地叹了口气:唉,早知道就不和王胖胖打赌了。
说完,他忽然又笑了起来,虽然我读书没有王胖胖多,但是我的字比王胖胖写的好看。
这四年来,赵旸的书法进步了很多,毕竟他身边有一群大佬教他,像晏殊和欧阳修他们不仅诗文写的好,书法也非常绝。
还有,我的文章比王胖胖写的好。
当然,他的诗词没有王胖胖写的好。
人家王胖胖只有王安石教导他,而你呢,从小就被名师教导,你要是在书法和文章方面比不过王胖胖,就对不起晏相他们的教导了。
宋仁宗取笑道,你说你有什么好得意的。
这倒是哦。
赵旸耸了耸肩说,那我只能叫他哥哥了。
大家都说他是天才,不过在他看来,王胖胖才是天才。
爹爹,王安石回来,你打算给他安排什么职位,不会还让他去外地任职吧?王安石非常有才能,他这次从舒州回来,我就不打算让他再去外地。
这七年来,宋仁宗一直以周祯的身份和王安石保持联系,这次他回来,任命他为馆阁。
只怕王安石不愿意留在京中。
赵旸言道,王胖胖说他爹爹对名利仕途不太感兴趣,他爹爹喜欢为老百姓做实事,所以这次回汴京,怕是还要向你申请去外地。
这次不会让他去外地,朕会让他留在汴京。
宋仁宗看了一眼赵旸,颇有深意地说道,王安石有治世之才,得把他留下来,以后留给你用。
留给我用吗?赵旸摸了摸下巴说,行啊,那爹爹你把他留下来。
虽然王安石的变法有很多问题,但是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比起司马光他们这些保守派,他更欣赏王安石的变法。
不过,跟王安石一起变法的人,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人。
王安石的确有治世之才,但是在识人和玩弄权术这方面不太行。
虽说大臣玩弄权术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一个大臣连权术都不会玩,那么他的仕途就不会长久。
他以后会采用王安石变法里的好的,不好的自然丢弃。
不过,我觉得馆阁之职留不住他。
你觉得馆阁小了?这倒不是,王安石喜欢做实事,爹爹你得让他做实事。
赵旸想到历史上的王安石曾经审理过京城刑狱事件,建议宋仁宗道,爹爹,你把京城的刑狱事件交给王安石处理吧。
刑狱事件?宋仁宗一脸惊讶,王安石懂律法吗?当然懂啊,王安石在舒州任职期间不是处理过很多事件么,王胖胖炫耀他爹爹被舒州老百姓称赞青天大老爷。
朕考虑看看。
爹爹,你慢慢想,我回去写信给王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