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后悔的泪水成河

2025-04-02 01:19:45

清平侯府,晚膳之后,安玉枢来到父亲的书房里。

将卫承安跟他说的那句话,告诉给了父亲,他拧眉说道,爹,太子虽然对如宝很好,但承安表哥所说也或许有可能,我们是不是该做些防范?清平侯的眉头也紧紧蹙了起来,他的指尖在桌上轻轻点着拧眉道,这件事,你不要管了。

可是太子他……安玉枢着急说道,如果真的是太子想要对如宝下手,那这次不成功,下次太子也依旧会这么做的,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如宝受伤吧。

更何况,如宝日后是要跟太子成亲的。

但这样一个心思险恶的人,他怎么放心将宝宝交给他?清平侯脸色微微一沉,厉声呵斥道,让你不要管,就不要管,为父自有分寸。

安玉枢看着父亲的脸色,心里也一沉,爹,你是不是知道什么?没什么,为父还有事情,你先回去吧。

清平侯脸色难看,赶安玉枢出去,等他出去后,他才坐在椅子里,头疼的按了按太阳穴。

太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如宝下手的。

明明之前都是看在他们侯府的面子上,处处包容如宝的。

在书房中待了许久,清平侯长叹一声,才收拾好东西,前往小院子,他要去找父亲、等到了小院子后,他刚出现,老侯爷就没好气说道,如宝出事了?清平侯面上闪过一抹尴尬,爹,你怎么知道?老侯爷冷哼一声,家里几个臭小子就是被人打断腿,你都不会来找我,也只有如宝出事你才会这样脸色难看。

清平侯:……说的好像他不关心儿子一样,只是因为男孩子皮实,再加还得保证家业不毁,才需要严厉一些罢了,至于如宝,一个娇娇弱弱的女孩子,怎么能受伤害呢。

老侯爷光是看到他的脸色,也都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叹了一声问道,是太子的事情吗?清平侯更加尴尬了,爹,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明明他什么都没有说啊。

老侯爷叹气道,前两日我在山上遇见太子跟如宝了。

清平侯:您去山上了?去做什么?他爹不是懒得去山上吗?老侯爷老脸一红,老夫去哪里还需要跟你汇报吗?你是继承了爵位,但你又不是我爹!清平侯被骂的脖子都缩起来了,他就是听到突然爹上山,好奇了一下而已,谁知道惹得爹这么不高兴。

等老侯爷劈头盖脸一通出气后,他才没好气说道,太子带着如宝在悬崖边上玩耍,如宝的脸色也不好看,两人似乎闹了一些问题,这几日你防范一些,别让如宝去宫中,更别单独碰到太子。

清平侯听到女儿之前还遇到这件事,回来却什么都没有说,他立刻心疼了起来,女儿肯定是怕他们担心,才没敢说出来。

好,儿子知道了。

清平侯又说了一下卫承安说的事情,老侯爷诧异的挑了下眉,随后笑道,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发现的这么快,倒是个好苗子。

那爹你要不要见见……不见!老侯爷一口拒绝了,嘴说的太快,等反应过来后,他的脸色也不好看了,他拒绝的这么快干什么?他明明是想着见那几个孩子的啊。

可惜了,话都说出去了。

儿子这个死脑筋肯定也不敢再提了。

这个台阶注定是没有了。

老侯爷后悔的泪水都快成河了。

……夫子,这就是我们的新学堂吗?小凤眨巴着大眼睛看着明亮的学堂,眼里满是欢喜。

这就是他们的学堂了,是他们的!不是别人的,也不是他们偷偷找到的破庙。

小羊也开心的蹦个不停,他们总算有自己的学堂了,以后他一定要好好读书,要当个跟夫子一样的人。

芮云洲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只要没太大的动作,都不影响生活。

大夫也从他家里离开了。

就是这次离开的是新的家,在卫国公府的侍卫帮助下,他原先屋子旁边又重新盖了一个明亮的房子,没有漏雨的屋顶,也没有破败漏风的墙壁,甚至连门窗也都是完好的。

躺在柔软的床铺上,他恍如隔世,根本不敢想象自己居然能住上这么舒服的房子里面。

而这一切都是从自己救了丞相家公子开始改变了。

连带着这群孩子也都改变了。

嗯,这就是我们的新学堂,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在这里学习了。

芮云洲脸上也满是喜色的说着,他摸着竹笙的脑袋说道,以后你们都要好好学习,才能报答国公府和丞相府的帮助知道吗?竹笙心里有些别扭,夫子,他们只是想要个好名声罢了,否则又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

还要他们感谢,他为什么要感谢他们。

芮云洲看着陷入死胡同里面的竹笙叹了一声,竹笙,国公府的几位小姐少爷不是博好名声才做的这件事,只是因为夫子希望你们能有个好前途,能够摆脱现在的生活,你若是误会那几位,那夫子又算什么?与他们同流合污?竹笙的脸瞬间涨红了,我,夫子,我没有这么说。

芮云洲道,你没这么说,但是夫子是答应了国公府的帮助,也是跟他们一起的,你说他们无异于说我。

竹笙拳头都握紧了,他根本不是这么想的啊,夫子教了他们几年,当然是很好的人,但是卫国公府……事情是需要你去看,而不是你臆想给出决断的。

芮云洲苦口婆心的说道,即便你现在对卫国公府有意见,夫子也希望你能放下敌意,去真正的看一下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竹笙抿紧了唇,他没有敌意,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不拿他们当人看待!芮云洲看着竹笙不服气的眼神,知道光是这么说,不能让他放下心里的敌意,他暗暗想着,该怎么才能让竹笙扭转这种想法。

否则竹笙日后一定会吃亏的。

可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竹笙就去了卫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