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之上。
皇帝正在和众位官员们上着早朝。
他端坐在龙椅之上,满脸春风的对着下方的众人询问:各位爱卿,既然蛮夷大军都已经被我们打败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好呢?下方的众位官员分成了两派。
其中一派的人认为应该继续攻击。
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乘胜追击,此次大仗打完之后可以说我方的士气是大涨的,而对方整整十万大军被我们三万人马击溃,他们的士气一定极为低落,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继续追击一定还能大获全胜。
这蛮夷人对我大商边境百姓的侵害已然久矣,三皇子此时大胜蛮夷大军,但算上俘虏,说起来也只是消灭了他们三万人左右,还不能让他们元气大伤,若是还能继续攻击的话,说不定能打得他们以后不敢再侵入我大商边境。
依我看,我们不但要追击,而且还要加派人手,狠狠的把这些蛮夷给锤一顿,锤到他们怕了为止,这样才能扬我国威。
...除了觉得继续攻击的官员之外,也有一部分的官员认为不应该再继续攻击了。
此言差矣,穷寇莫追的道理大家应该都知道,蛮夷还剩下七万大军,而我们的人数就算加上大融城的援军,也只是和对方旗鼓相当而已,此时若是继续追击的话,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获胜,万一失败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试想一下,若是乘胜追击被对方反手打败的话,就把大融城的士兵也都赔了进去,到时候大融城可就是空城一座了,蛮夷人可以轻易拿下,要知道,少了大融城做门户,京城对蛮夷大军来说可就是一马平川了,到时候兵临城下,我倒要看看你们这是说要追击的能负的起责任吗?陛下,臣以为,三皇子固然神勇,但毕竟也只是刚刚离开京城没有多久,至于那个叶毅,一介布衣而已,不过是运气好,有一点小聪明,刚好让蛮夷大军吃了大亏,但如果我们继续攻击的话,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扑的。
...皇帝见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心中不满。
他早就知道这些大臣是不可能拧成一股绳的,他有时候也乐于见他们拿出不同意见来。
但如今官员们完全就是为了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把整个朝堂搞的乌烟瘴气的。
皇帝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面继续询问他们了。
他随即将话题转移开来。
众位爱卿也不要争了,我觉得昨日的赏赐还是太低了,你们觉得当如何封赏才是最好的。
众人立刻又对封赏起了争执。
有人觉得应该大大的赏赐。
陛下,我觉得叶毅此人是个有大才的人,而且他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理当大大的赏赐。
陛下赏赐的财帛倒是已经足够了,我觉得陛下除了奖赏财帛之外,还可以试着多奖赏一些别的东西。
我觉得除了财帛的赏赐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留住这个人才,我觉得可以封官甚至是封爵。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
陛下,万万不可啊,封爵之事,我等觉得还是要好好斟酌再做定夺,封官也是如此,应该按照规矩来才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
臣下以为,陛下的赏赐已经足够一个普通人衣食无忧的生活上几辈子了,这对他这样的平民来说已经是极为贵重的赏赐了,至于官爵什么的,以后再说吧。
...皇帝见众人又因为赏赐的时候争论了起来,无奈道:既然各位卿家对此意见不和,那就好好讨论一下吧,今天没有结论,谁都不许给我走,谁要是走了,罚一年的俸禄。
众人闻言愕然,一年俸禄对他们来说还是蛮多的,皇帝竟然就这么想把他们的俸禄给扣了,但他们也不敢有二言。
朝堂之上的各位官员们正在想着怎么才能保住自己一年的俸禄的时候,叶毅等人正在边境视察。
赵佑明指着远方一座山峰道:叶兄弟,你看,那个地方便是定军山,蛮夷大军现在就退守在定军山之中,父皇之前要我一个月之内拿下定军山。
我实话告诉几位,如果是没有突然出现的蛮夷大军的话,我有自信在二十天之内就能拿下定军山,但现在蛮夷大军退守在定军山,想要拿下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随后他转头问下后方的几人:诸位觉得应当如何应付。
叶毅看向赵佑明所指的方向,他看到那里确实有一座山峰,说是山峰,其实更像是一座天然关隘。
这定军山一看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若是守兵少一些的话还好,现在大几万人盘踞在山上,想要攻下实在是太难了。
赵德虎是几位之中年龄最大的,自然先由他来开口。
我觉得我们在皇上的命令下来之前还是不要乱动的好,因为你已经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皇上不可能还会因为你没有按时间拿下定军山责罚你,反而会大大的嘉赏你。
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非要在限定时间之内拿下定军山,而是应该在这里等待机会。
赵佑明等赵德虎说完之后,沉吟了许久,又问叶毅是怎么看的。
叶毅想了一下,颔首回道:我觉得赵将军说的在理,限制时间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战斗力,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问题,反而给了蛮夷可趁之机。
不如我们就静观其变,等皇帝的命令下来之后,再做决定。
就在此时,十三娘押着一个小厮走了过来。
这小厮看起来年龄不大,但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让人一眼便觉得他不像是一个好人。
叶毅心想,此人的相貌极其不适合做探子之类的职业,容易被人一眼就看出来。
苏十三娘一脚将小厮踢倒在地。
禀告王爷,我们刚才抓住了一个给蛮夷送信的探子,我们在此人身上搜到了二皇子的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