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侯府小财迷 > 第44章 :一个头两个大

第44章 :一个头两个大

2025-04-02 01:46:03

二少夫人确实还年轻,也初入侯府没多少时日。

但二少夫人机灵,若真真要学起什么东西来,想必也是极快的。

蒋妈妈对沈扶摇,倒也是欣赏的:奴婢听宁妈妈说,二公子早就已经将星辰阁的内务都交到二少夫人手里了。

二少夫人虽是出身商宦之家,但在处理起内务来,却是丝毫不输当年的侯夫人。

这才短短几日?整个星辰阁的人都对她赞誉有加。

别说没出什么差错,就连半句不好听的话,也没传出来过。

可见,这二少夫人在掌管内务这一块,倒还是有些天分的。

说罢,蒋妈妈又道:若太夫人有心分权,不如先将宁妈妈传来询问询问?若觉得可行,再给二少夫人一个机会?让她多来这头走动走动,也好学习如何掌管内务。

嗯……太夫人听言,觉得有理:这事儿,便交由你去办吧!到底是老了!不可能一辈子,都将实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太夫人看来,将府中中馈交到沈扶摇手里,比交到庄眉宁手中,更为可靠。

那毕竟是自己孙儿的媳妇儿啊。

太夫人从宁妈妈那头,终是得到了满意回答。

对于沈扶摇,越发看重。

仅仅才过了几日,太夫人便将府内大小需要处理的琐事儿用纸一一详细记下,交到了沈扶摇的手里。

沈扶摇接过那密密麻麻的簿子,想死的心都有了。

祖母,这是……这是咱们北定侯府当家女主,日常需要处理的琐事儿。

太夫人看着沈扶摇,真真是越看越喜欢:里头包含了府中衣食住行、人事月例、银库收支、以及男人们在外经营所得的充库。

每一项该如何打理,下头负责的人是谁,祖母都命人给你记得清清楚楚了!你这些日子多抽出一些时辰来,仔细将里头记录的东西捋清楚。

到底是湛哥儿的嫡妻,总要学着处理一些内务的。

可是祖母……孙媳儿才接手了星辰阁不久,很多琐事儿还未曾捋得清楚。

祖母如今将整个北定侯府的内务都交到了孙媳儿手里,孙媳实在惊慌!沈扶摇这话,倒是说得极其真心的。

光是让她打理星辰阁,她就已经叫苦连天了。

如今星辰阁还没弄明白呢,又丢给了她一本天书一样的簿子,她哪里消受得起啊?只是让你先捋清楚头绪,好学习学习如何掌管府中中馈。

太夫人瞧见沈扶摇原本端庄寡淡的脸蛋儿,在瞧见那本簿子后,竟多了几分无奈,不禁有些好笑。

这便是沈扶摇与庄眉宁的不同了。

沈扶摇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掌管中馈,便从不肖想手握重权。

可庄眉宁呢?却暗藏着如同狮子般的野心。

你与湛哥儿才新婚不久,我如何舍得将如此重任,压到你的身上?沈扶摇听言,暗自松了口气儿。

然而,才刚刚放松一会儿,便又听太夫人道:但是扶摇啊,你到底是湛哥儿的嫡妻。

以后,是要成为朝廷一品诰命,做侯夫人的。

祖母的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顾及不到。

所以啊,你得争口气儿,好好学习打理内务。

有什么不懂的,得及时询问宁妈妈与蒋妈妈。

实在不行,过来寻我也成。

切记,莫要偷懒啊。

祖母精神抖擞,哪里就年纪大了?沈扶摇看着眼前的迟暮美人满目慈祥,不免撒了撒娇:孙媳儿才入侯府大门没得几日,祖母便让孙媳儿习如此多东西,真真是一点儿也不心疼孙媳儿呢。

祖母怕孙媳儿偷懒,孙媳儿还觉得是祖母要偷懒才对。

你这丫头,嘴皮子倒厉害得很。

与湛哥儿一静一动,也难怪相处和睦。

太夫人对莫止湛心疼入骨。

连同着沈扶摇,也跟着深受宠爱。

这,想来也便是爱屋及乌的最好诠释了。

沈扶摇带着琐事儿簿从世安院里走出来时,只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发重了。

哪怕太夫人没有表明,很快便让她分担内务之责。

但既开始让她学习,便说明她以后是注定清闲不了的。

虽说沈扶摇一直都很好奇,为何北定侯府里,是太夫人当家。

而本该掌管中馈的庄眉宁,这么多年来却只得了一个侯府夫人的身份。

就连到了如今……太夫人让她沈扶摇去学习掌管内务,却从不开口提及庄眉宁。

但好奇贵好奇,沈扶摇也不傻。

她深知,太夫人有自己的安排。

既然不选择庄眉宁,她也自不必去问。

只是对于庄眉宁……或许是有着窥视嫁妆一事儿在先,后又好奇庄眉宁为何不受太夫人待见。

这心里头,多少有了几分衡量。

要说起这北定侯府的内务啊,那可真真是复杂了。

要不然人们怎么都说,家大业大,琐事儿也大?整个北定侯府,上至太夫人,下至长房那头的小公子。

七七八八加起来,竟有二十多个主子。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楼阁无数,底下伺候的人也无数。

主子们的月例银子,随着身份的高低,各有不同。

又因着朝廷诰命,还领着朝廷俸禄。

下人们上至管家,妈妈,下至一二三等家丁、丫鬟,所要发出去的工钱,又不一样。

每个下人的生辰之日,成亲与否,也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若有谁到了婚配年纪,亦或成亲有了孩子,再不然到了生辰之日,还得额外派送一份小礼。

家生子的待遇又格外浓厚一些。

没成亲的住上等下房,成了亲自又分配小小宅院。

一年四季,每个季度主子们该置办多少东西,下人们又该派发多少东西,一律不得出现差错。

什么时候儿要置办冬衣,棉靴。

什么时候儿得多增棉被,派发炭火。

置办的数量与派发的多少,又有着严格的要求。

正室与妾室,所得的用度皆不一样,切记不能乱了规矩。

就连府中女眷出门的次数,也被控制得死死的。

哪怕是致贤斋那头,教书先生的月例,也被记录在案。

哪房的公子小姐若是表现得好,少不得教书先生的功劳。

届时,更要有所奖赏。

总而言之,无论是多么琐碎的事儿,皆是用脑的大事儿。

除此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