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犬带人走了,我不明白最后他为什么收手了,还是老何给出了答案。
他告诉我先前汉生趁他大意,用顶心肘伤了他的左手,所以青犬的左手刀发挥不出全力,像他这种人舍不得和汉生拼死,更看重的是在江湖上的名誉。
早些年被师傅折了刀,如今再和他的徒弟一换一,传出去是个一辈子都洗不干净的事儿,二爷是他的心魔,今天汉生对他打击很大,他以后一定会再找回来的,不赢二爷枪,他死都不会闭眼。
老何给赵敏搭了搭脉说:没大碍,这姑娘底子好。
他转身叫过来一个伙计,六子,去前门堂抓服药,老方子,给这姑娘熬上,还有跌打药,你们自己也抓几服,记得制川乌有微毒,要比一般药多熬20分钟才妥当。
六子点点头,几个伙计互相搀扶着下去了,我也把赵敏背回房间,叫了个阿姨过来照看着,一旦醒来立马叫我。
等我回到前堂的时候,汉生已经不在了,我问老何他人呢,他说先让汉生回去休息了,这次如果不是汉生降住了青犬,他都没脸下地去见二爷了。
我本来想直接过去找他,一想他跋山涉水的赶回来肯定累坏了,就又止住了脚步,不过心里却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急的不行,我迫切的想知道我们分开后他所经历的一切。
说实话,我甚至想过他和二爷一样永远的长眠在下面了,可是他就这么出乎意料却又神兵天降的出现在我面前,我还依稀记得他一人孤决的跳下悬崖的景象,那是我无法理解的使命和永远达不到的勇气。
我透过天井看向远空,汉生,你身上到底还背着多少秘密。
下午赵敏就醒了,服用了老何的药方果然恢复了过来,就是气色还有点差,不过赵敏自己说没啥事了,当时那一拳就是被淤血暂时堵住了胸口,才昏过去,再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她倚着枕头坐起来,上下打量我一番,我笑道:没缺胳膊也没少腿,汉生回来了。
她恍然大悟的点点头,问道:打赢了?没,打平了。
我把上午的经过简单和她讲了讲,听得她一会皱眉一会惊讶,最后直感叹汉生的恐怖。
她说:听你这么说,我真是从心里的佩服他了。
你没练过武不了解,功夫这东西没什么取巧的,每一步都是实打实走出来的,青犬有那样的实力已是不俗,甚至说是拔尖的一波存在,我和我阿爹走南闯北这些年,真变态到令人发指的高手不是没见过,但也就侥幸的遇到那么三五个,青犬是一个,汉生也绝对在其间,但汉生这个年纪的,闻所未闻。
听闻此言,我心里一动,追问她:还有别的可能嘛?她换了个姿势,盯着我说:有,那就是天赋。
青犬猛,那是长年累月搏杀出来的,汉生绝对当得起‘天纵奇才’四个字。
我突然想到了某些事情,似乎是个很关键的东西,不过那种感觉只是灵犀一点,稍纵即逝。
赵敏见我失神,碰了碰我,问道:怎么?我摇头笑笑,回说:没什么,想起来一点事。
正巧这时候手机响了,我拿起来一看正是大头,没好气的接过问他:怎么着不是约好了爬山吗,又改成晚上洗脚了?他在那头连忙道歉,错了错了,昨晚不是喝大了吗,今儿没起来,你俩去了。
我本来想告诉他上午龙山阁发生的事,问问他临阵退缩是不是太不讲义气了,但一想这家伙就算来了,也就是给青犬多一个沙包罢了,便对付说没去,汉生回来了,他一听就惊奇的嚷道:真的吗?还真灵!我纳闷的问他啥灵。
他说前一阵子陪一个朋友去了景点,里面有个啥神,好像叫注生妈还是谁妈,看着挺多人在那拜,他就跟着拜了拜,还捐了五块钱,祈求汉生能平平安安回来,没想到还真准。
我听了大骂,怒道他妈的注生妈是管生育的神,你准个屁,他还犟嘴说,可能她和别的神是邻居呗,帮他转达了美好愿望啥啥的。
我让他滚蛋,他说今个晚了,明天过来看汉生,我俩就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我给赵敏削了一个苹果,诚心实意的说道:今天非常感谢你的出手,如果不是你,就算汉生赶回来,我们肯定也早已经让青犬修理个遍了。
她露出些许疲态,放平枕头躺下去,轻声道:我就你这一个朋友了。
毫无理由的,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被这句不轻不重的话触动到了,看着此时柔弱的赵敏,我忽然想起在哪里听到的一句话,说人就像一盏灯,活着总要有个念想,或许她就把我当成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念想了吧。
我尽量露出一个温柔的笑脸,把他被子往上身拉了拉,轻声道:你先休息,等你好了咱还爬香山呢。
我帮赵敏关了灯,离开房间直奔后院,老何正一个人坐在小亭子里喝茶,见我过来,关心的问:那小姑娘怎么样了?我说:应该没什么大碍了,药挺管用,谢何叔。
唉,别这么说,不管冲什么,总归是为龙山阁出头了,再说我看人家姑娘对你挺有好感的,你不考虑焦虑吗?老何一说这个我就头大,我赶忙给他倒了杯茶,何叔喝茶喝茶。
他接过茶杯,话也没停,你呀,也老大不小了,该想想传宗接代了。
我向后面张望了几眼,老何抿了一口茶水,说:别看了,应该是睡下了,他一路劳顿,再加上和青犬动手,消耗很大,我刚刚吩咐人想送点饭菜进去,发现还没醒呢。
我哦了一声,心不在焉的陪老何喝茶,过了会儿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何叔,今天上午那家伙提到的‘石人’你知道吗?石人,石人老何一边念叨着,一边搜索着记忆。
对,那家伙刚说了一句,就被青犬打断了,‘石人三只眼’。
我补充道。
石人三只眼老何眯了眯眼,突然拍了一下膝盖,兴奋的道:我想起来了,石人三只眼。
我大喜过望,没想到老何这里真有线索,便问道:怎么说?老何道:我说怎么这么耳熟,这句话早些时候二爷也说过,对着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从那以后二爷就开始准备再下地了。
你是说,石人的秘密和我爹有关?他点点头说:很有可能。
我继续追问道:何叔,你还记得二爷是从哪听到的那句话吗?这就说来话长了,大明玄武湖宝库你知道吗?老何突然没头没尾的问了一句。
我摇摇头,说:听过一点皮毛,具体的不了解。
老何讲道:明朝朱元璋当政期间,有一处及其神秘的区域,外人禁止进入,就是权柄煊赫的达官显贵都从未涉足,那就是玄武湖。
从打老朱家坐上皇帝开始,就封了后湖,一封就是三百年,原因也很简单,从朱元璋开始就在湖中岛上修建了黄册库。
黄册是什么,那就是现在的户口啊,田亩,税收,人丁,粮草,水利,矿产,异文等等,基本上里面收录的就是天下的数据,只要老朱想知道什么,派人一查,天下事无不知晓。
我心道这老家伙厉害啊,怪不得放牛娃得天下,明朝那会就有大数据了啊,对于交通通讯不便利的古代,这简直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啊。
老何抿了口茶,继续说:不过这个黄册库没维持多久,朱家后几代皇帝就不重视了,当然也有它自身的弊病,这个我们就不说了。
特别是明朝末期,朝政,那些黄册丢失的丢失,虫蛀的虫蛀,无人定期打理,早起的黄册大面积腐化,等到清人入关,攻破南京城,玄武湖上的黄册已经所剩不多。
而且,那时候玄武湖上还莫名的着了一场大火,你要知道,明朝有禁令,岛上禁止有炊烟,就是梅雨时节也不许烤火,当时很多人还得了伤寒病,就是为了防止失火,可是那场大火来的莫名其妙,将仅存的黄册大部分都烧成了灰,剩余的一小部分流落了民间。
当时二爷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一份鱼鳞册的原册。
鱼鳞册?我疑问道。
也是黄册的一种,里面记载了山川,河流,古迹的走向与位置,因为状似鱼鳞,所以叫鱼鳞册,虽然不全,但也十分详细。
二爷留下的东西我基本上已经整理了个遍,虽然有些内容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却绝对没有鱼鳞册这个东西,难道是二爷没有留下?我心里突然一动,想起一件事,那时我和汉生还住在积水潭的老宅子里,家里被人潜入过,来人目的不祥,现在想来,鱼鳞册是否就是被他拿走了呢。
恍惚中,我听见老何说了一句,二爷得到的这张鱼鳞册比较特殊,他一眼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