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仓从九州一回来,我便和他一起上f县的i市去。
这是因为门仓在九州跑了四五天,终于把那个竹田作品伪造者打听出来了,他的名宇叫酒句凤岳,现在我们就是到f县的i市去找他。
这个酒句凤岳今年三十六岁,家里有妻子和一个在中学念书的孩子,是京都的绘画专门学校毕业的。
门仓在给我灌输一些有关这个酒句凤岳的预备知识。
i市是离f市约有十来里路的一个煤矿区。
凤岳就住在那里,以教日本画谋生。
什么仕女啦,花卉啦,中国画啦,样样都很拿手。
在这个煤矿区里,有两家大公司,住在宿舍里的职员和主妇们,有时上他那里去学画,不过人数是不多的。
因此,还是得靠作些假画来维持生计。
这些赝作是哪里的古董商请他画的?我这样问道。
是e市的。
就只有一家古董商跟他来往。
而且这个古董商的胆子太小,因此也有些搞得很不痛快。
不过,对我们来说,这倒是件好事情,他有这样一手本领,要是被东京或大阪方面的古董商知道,那可不得了啦。
那么,你把我们的意图告诉他之后,他怎么说呢?他想了一想。
就说,行,愿意干。
门仓说着,显得非常得意的样子。
他说,他一直就在想到东京去一次哩,所以他什么都愿意画,还说,从绘画的立场来看,画这种画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所以希望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做。
我点着头。
这话倒是不错的。
据我知道,今天着名的那些大画家,年轻时候谁都是作过赝画的。
画这种赝作的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名字隐蔽起来的。
不过,象这一类的作品,还是常常可以看到哩。
我向他说,无论如何,我陪先生来一次再说,他似乎也很想在先生的指导之下,向赝作方面发展哩。
向赝作方面发展,这句话听来有些别扭,不过出之于门仓之口,那倒是不足为奇的。
从东京出发,在特别快车里摇晃了二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了i市。
街道的中央都有运煤车的轨道通过,的确是一个煤矿地区。
站在任何地方眺望,都可以看到堆得高高的三角形的煤山。
在河边一幢小小的古老的屋子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酒句风岳:也许是由于煤灰太多吧,那条狭窄的河流也显得那么混浊,岸边的泥土也受特黑色的光亮。
对岸有一些不太高的山丘,与那些灰色的煤矿建筑和设施为邻的,也有一些白色的详房。
据门仓说,那便是煤矿职员的住宅。
酒句凤岳生得既高且瘦,深窝的眼眶,高高的鼻梁,可是。
那对眼睛却很大,笑起来,鼻子都会约在一块儿。
那种不成样子的东西被先生看到了,真不好意思。
凤岳说着,往后撩了一下那长长的干枯的头发。
他的面颊向里窝着,胡瓷根上一片青灰色。
可能是平常在卖画和教画的关系吧,也相当懂得一些人情世故。
在他的座位背后有许多绘画的道具,一点不加收拾地散乱着。
凤岳的妻子脸蛋儿圆圆的,样子很温存。
她拿出啤酒来,战战兢兢地放在食桌上。
她的表情显得怯生生的。
大概是在估量着:东京的来客和丈夫的生活接上了关系,今后的命运不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中学里念书的孩子没有在家。
事情大体上已由门仓先和他谈过了,因此我一上来就要求凤岳拿作品出来看看,画不能算太好,但在线条以及运笔上,也可以看出多少是有一些手腕的。
不过,这些作品既没有个性,也没有新鲜感,构图也很拙劣。
总之,在这种乡下地方,凤岳也许可以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能手,但一到中央,就数不上什么画家,谁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了。
他还拿出自己的写生薄来给我看,但这也和他那些画在绍上的水彩画一样,都很平凡。
有临摹的东西吗?凤岳听到我这么说,便从架子上拿下四五幅卷着的东西来。
把这些卷轴摊开来一看,我对凤岳的素质就完全明白了。
所谓临摹的作品,如果出卖的话,也就是赝作。
凤岳自己画的东西虽然一无是处,但在临摹方面却完全不同,简直是非常精彩。
他临摹的不论是雪舟①铁紊或是大雅,确实和门仓拿来给我看的那幅竹田一样,成绩都臻上乘。
其中也有一幅是临摹的光琳的作品,但那就完全不象样,比上述那些作品差得远了。
由此可见,对他最适宜的是南画。
他临摹的原作都是一些美①雪舟,日本十五世纪画家(1420—1506)术杂志上的珂罗版,是谁都很熟悉的图画。
门仓在一旁凝视着这些画。
不断嗯,嗯,地咂着嘴,还不时地斜眼瞟我一下。
他的眼睛里浮现着希望的光芒,似乎是在催促着我的决断。
为了临摹那些画赞的书法,我确实化了很大功夫哩。
凤岳的话带着一些自夸的口气。
据说,为了模仿竹田或大雅在书法上的习惯,他不知花了多少日子一面看着那些珂罗版,一面练习。
正如所说的那样,他模仿的那些宇,即使是相当的行家,也不容看得出来的。
照这种样子,看来是没有问题了——我这样暗忖着。
一种希望也在我心里扩大起来、不过,这种希望就象刚才看到的那条河流里的泥水一样,呈现着黝黑而浑浊的颜色。
当下就和凤岳作了请他们到东京去的决定,门仓接着就开始跟他商谈,一给他安排房子以及生活费等等的问题。
暂时我就一个人去,家人还是留在这里,因为孩子的学校也有问题。
凤岳这样说。
我也表示赞同。
他这么一说,倒也提醒我想起来了:还必须给凤岳准备好一条退路。
等他一旦崩溃的时候,必须有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地方可以收容他。
关于这一点,门仓和风岳自己都是不知道的。
门仓照例摇晃着他那头发秃得只剩后面几根的脑袋,拼命为我给凤岳作着宣传:只要有这位先生指导。
您的技术一定可以达到现代第一流的水平。
将来的收入之多,也决不是您所能想像得到的。
我们也是看到您呆在这种乡下实在太可惜了,所以特地从东京远道赶来。
既然有这位先生在一起,那您就专心用功得啦,直到您功成名就的时候为止,一切麻烦的事情,都由我一个人负责,您就用不着在这方面耽什么心事,只管拼命上进就是啦。
门仓热心地这样说着,他的视线就未来去去地望着我和凤岳两个人。
他的这些话里,自然也适当地夹杂着一些阿谀的成份。
请多多指教。
凤岳说着,向我低头行礼,那张长长的脸上浮起了愉快的笑容。
他这么一笑,那瘦削的鼻梁上的皮肤又皱在一起了,那薄薄的嘴唇歪欠着,使人感到一副老相。
当下和他约好,但等房子找到之后,立刻就来通知他,这样约定之后,我们便告辞走了。
凤岳的妻子也一直送到门外,那张圆脸上的不安的表情还没有消失。
灼热的阳光使她的脸色变成了白纸一样,那对细小的眼睛,在我背后目不转睛地望着。
如果说,真的有人本能地看穿了我真正的心意的话,那这个人恐怕就是凤岳的这个憔悴的妻子吧。
凤岳这个人很好吧?门仓一上火车就这么性急地问我。
这个酒句凤岳一直送我们到火车站,高高的身子站在月台上向我们挥着手。
他那种姿态带着一些昂然奋发的样子。
嗯,不过,也要培养起来看哩。
我嘴里这样回答,眼睛却望着车窗外面的那条大河,牛群在上堤的夏草上游荡着。
我的这句话也是想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一下门仓的期望。
可是,您准备让风秀画什么呢?门仓目不斜视地盯住着我说。
不能让他这个那个的画得太杂。
玉堂之类看来很好。
如果就画玉堂,那是有希望成功的。
我一面想一面说。
玉堂?浦上玉堂①吧?门仓的眼睛里立刻放出了光芒,声音也大起来了。
①浦上玉堂,日本江户后期画家(1745—1820)。
这可太好啦,您想到玉堂,眼光实在不错。
要是竹田或者大雅。
那已经是太多啦,玉堂在市面上还很少见。
门仓的所谓市面,乃是指的二三流古董商的交易买卖,许多古今名匠的赝品,都是从这里来的。
要是玉堂,价值就大啦,普普通通的也可以卖到五六十万,东西好的话,可以卖到四五百万哩。
先生的眼光真不错啊。
门仓连声地称赞着我,那样子高兴得什么似的,仿佛在想像中已经真的把钱拿到手了一样。
可是,门仓君,我说,你知不知道,现在有哪些人对收集玉堂的作品最热心?这个,大概要数浜岛或是田室了吧。
门仓当下就举出了这两个人的名字来。
浜岛是现在经营着私营铁路公司的新兴财阀,田室是继承了砂糖和水泥事业等祖产的第二代财阀。
年轻的田室物兵卫最喜爱古代美术品,在他的别墅所在的h温泉地方,就有一个专藏这些搜集品的美术馆,浜岛和田室两家,实际上都在为搜集品而明争暗斗哩。
对,一点不错。
我的目标就是这两个玉堂爱好家,把东西搞到莫名其妙的人们手里,反而容易引起怀疑。
我这样说着。
可是,芦见彩古堂也是在田室家里进出的人,而田室这家伙过去也曾收进过一些可疑的东西的。
他至今还很相信芦见呢。
所以,门仓君,我们必须把声见拉进来参加这件事情,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说明白些,我实际上的意思是,象门仓这种无赖的样子,随他怎么说,人家也不会相信他的。
如果东西不是经过正统的古董商的手,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通过比较好的道路拿出去,我们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些话本来早已和门仓谈过了,现在看到他这种过分得意的样子,所以特为再叮嘱一句。
知道啦,既然是这样的事情,那当然非让芦见参加不可的。
门仓坦率地点着头说。
在田室的美术馆里,堂堂地挂上一幅风岳的作品,那才有趣哩。
门仓说着,真的心里非常愉快的样子。
不错,这确实很有趣。
可是,我的计划却并不是到此为止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一点,那也就没有必要把风岳这样的人从九州请到东京来把他培养成日本第一流的赝画作家了,我是没有这种热情的。
我自己今后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了。
五十岁已经过头了五六年,自己也知道,在这世界上也不可能再有出头的日子了。
一个人仅仅是由于受到了一个权力者的憎恶,就此终身埋没了;另一个人却由于对这个权力者奴颜婢膝地一意奉承,因此就得以承受了权威的宝座,装模作样地摆得一副了不起的架子。
我就是要向这种不合理冲击。
要把人类的真品和赝品指给大家看看,价值的判断,是有必要采取一些方便的手段的。
回到东京,门仓说准备立刻就去找寻藏匿凤岳的房子,而且在相当的时期里,对凤岳以及他的家人的生活,必将全部由他来照顾,他认为这是他的投资,因而感到很高兴。
我这一次的旅行费用,也是全部由他负担的。
彩古堂参加我们的计划之后,将来的利益怎样分配呢?门仓这样问我。
恐怕不能不把利益的百分之五十分给他吧,要不这样,那是推不动他的。
我说。
余下的百分之五十中,三分之一归你,三分之二给我,凤岳的费用,由三个人分摊就是啦。
门仓显出了思索的样子。
可是,他自己也知道,单凭他的手面,画是无法卖出去的,所以也只得同意我的意见了。
从他那种深思熟虑的神色中可以肯定,他对这笔账已经从各方面盘算过了。
和门仓一分手,我转身便向民子家里走去,到九州去一趟花了四天的时间,在这四天的空白里,会不会发生什么移动之类的变化,我心里有着这种预感。
火车是早晨到的,所以我来到民子的公寓时还是在上午,这应该是她睡得最香的时候。
可是,当我走过那水泥地的穿堂,来到那个房间面前站定时,发现玻璃门后面那块粉红色的窗帘已经没有了,门上的磨沙玻璃给人以一种阴暗、冰冷的感觉,说明屋子里面是空虚的。
我绕到公寓的前门口,敲了敲管理员房间的窗子,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人探出头来。
她在两天前搬到不知哪里去啦。
这个女人讲的就是民子的事情。
据说,她工作的店家也换过啦,搬到哪儿去了,我们可不知道。
这个女人是管理员的妻子,她眨着眼睛怀疑地望着我的脸。
我这样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看来已经是六十左右的干瘦的老头儿,在她的眼晴里,可能是一个大傻瓜吧。
这个漂浮着懒散的气氛、令人心焦而又很愿意在这儿阖一会儿眼睛的热烘烘的地方,已经随着民子不知逃到哪儿去啦,现在想起来,这儿倒真正是我的场所。
可是,这儿有的是怜借,却没有想像中那样的粘着力。
我走出那家公寓,又来到了大街上,不知不觉之中,我的思路也离开了那个地方,而转入另一个方向了,世界上那些热心于事业的人,他们的心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