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7-31 18:47:00 本章字数:8117俷此行,不似早先往冀州时的任务艰巨,故而是轻装马铠,盔甲包都挂在另一匹战马上。
此前马嵩等人护送典韦家眷往阳,带来了一批战马。
这也让薰俷麾下的马匹一下子多了不少,三百巨魔士,也全都是一人双骑。
薰俷只着一袭黑衫,内罩软甲。
象龙奔跑起来也格外轻快。
没有了盔甲和兵器的负重,象龙的速度很快,一路处于领跑的状态,看上去极为欢悦。
如果计算一下年龄的话,象龙已经过了十五岁。
正是在最巅峰的状态中!但董俷知道,再过几年的话,象龙的状态就要出现下滑的趋势。
盛极必衰,不仅仅是人,马匹同样如此。
所以董俷也极为珍惜和象龙在一起的时光。
等有一天,象龙跑不动了,就把它送去张掖。
它本就来自于西域,落叶归根,自然应该终老西域。
而现在,就让它快活的跑吧……离开阳之后,一行人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赶路。
差不多在第三天,在过了阳之后,董俷等人就追上了先期出发的成和石韬。
两军汇合在一起,稍事休整后,再次赶路。
原本石韬还有些不放心。
毕竟成蠡不是董俷,到了颖阴能否压住当地的官府并不一定。
而薰俷的出现,让他多日来那悬在嗓子眼儿的心,一下子放回了肚子里。
毕竟,他并不希望看到成蠡和当地官府进行正面的冲突。
就这样,董俷一行人日夜兼程的向颖阴进发。
在这一路上。
薰俷意外地发现石韬甚是精通于政事。
特别是对于律法和吏治两方面地见解,也颇有他独到的地方。
别看石韬的嘴巴碎,但说起话来却是条理清楚。
什么话到了他口中,没理也有了道理。
薰俷忍不住询问:广元如此才干,为何不为朝廷效力?石韬苦笑:不是我不愿意为朝廷效力,而是没有门路。
我本和元直一样,都是出身于寒家,又不愿意投效望族。
故而无人引荐。
而且我觉得,我地才能还不足以担当大任。
原本打算出门游历,寻找名师学习,可不成想,元直却出了这档子事。
那广元以后打算如何?石韬想了想,我与元直情同手足,若元直没事的话,我就出门寻找名师学习;但如果元直……我当奉养婶婶终老。
如果那时候还有可能的话,我就再去游历。
这一番话出口,让董俷等人对石韬不由得刮目相看。
庞德忍不住说道:广元实在是高洁之士,胜过那许多徒有虚名的士子。
德佩服。
薰俷也颇有感慨。
石韬无甚名声,却能有此情意。
当真是可以羞煞天下无数名士。
在阳也呆了多年,对于士人的看法,从一开始的畏惧,敬佩,到后来地轻视。
这也并非是没有原因。
在董俷进阳的第二年,也就是中平三年的时候,曾发生了一件事,为阳人所流传。
当然,那件事情和董俷并没有关系,当时他也只是在边上看看热闹而已。
事情的一方,牵扯到了袁家。
袁隗膝下有一女,名叫袁异,中平三年时,方双十好年华。
当时有阳名士黄允,才学渊博,颇有名声。
袁隗对此人也颇为满意,想要把女儿嫁给这位名流士子。
但有一个问题,这黄允已经成亲,而且还是豫州陈留的望族之后。
妻子复姓夏侯……貌似和曹操有点亲戚关系。
曹操曾说过,那夏侯氏论辈分,是她的侄女。
很有才能,并且极为贤淑,人长得也漂亮。
自嫁给黄允之后,一直是恪守妇道,谨尊女诫所言,许多人提起她,都会称赞连连。
不想那黄允在得知了袁隗的意图后,立刻要休了夏侯氏。
在他看来,攀附上袁家,其前程远大于那夏侯氏的支持。
任凭夏侯氏如何哭劝,这黄允就是一门心思地要这么做。
薰俷当时听闻了这件事情,恨不能过去揪下那黄允的脑袋。
也幸亏当时曹操在,拦住了董俷。
冷笑道:西平莫要担心,我那侄女有的是手段。
果不其然,数日后传来消息,夏侯氏居然同意了黄允的意思。
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要黄允召集亲朋,当面说明。
黄允也没想太多,就请了不少人前来。
酒宴中,夏侯氏突然发难,把黄允要休她地理由讲述了一遍,还诉说了许多黄允的糗事。
最严重地一点,就是那黄允在娶了她后,曾抄袭了她的文章。
当时引起了一片哗然,董俷和曹操也都在,忍不住大声叫好。
夏侯氏还举出了证据,令黄允恼羞成怒,当场拔剑。
曹操过去一脚踹翻了这黄允,又被董俷按在了地上一顿暴打。
而后夏侯氏表明和黄允再无关联,事后离开阳时,董俷和曹操还去相送。
有时候想想,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那黄允怎就脑袋进了水吗?黄允在阳的名声彻底臭了,此后不知所踪。
而经过这件事以后,董俷对于名士的嘴脸,颇不屑一顾。
如今又听了石韬一番话,忍不住说:人人都说礼义廉耻,更有无数虚有其表的人嘴里挂着礼义廉耻。
可如果和广元相比,这些人……实在是令人发指。
广元,实不瞒你,我原本对士人颇有偏见,但今日听广元的一席话,我才知道,这世上,真有名士。
石韬不禁连连的客套。
一路上,和董俷又聊了很多话题。
在大多数时候,董俷也只能做倾听状,只是偶尔说两句。
却大都是点在了石韬的心坎。
一个并不成熟的念头在董俷脑海中形成。
已经进入了颍川郡。
薰俷终于忍不住说:广元,我有一法,说不得能令天下寒士尽入朝中。
石韬忍不住来了兴趣。
敢请教,是何方法?科举!薰俷对于科举制度说实话并非是非常熟悉。
上辈子大半光阴是在山林中渡过,而科举制度在当时,也已经被废除。
董俷也是从一些书上,和老人地口中了解了大概。
石韬疑惑地说:但不知这科举是什么?薰俷当下把他所知道的科举制度讲述了一遍,不想让石韬听得却是目中异彩连连。
若是能行此法。
则天下寒士就有了出路……薰俷笑道:我也只是胡乱一说,但具体操作起来,只怕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呢。
这有何妨?只需依将军之所想,完善就可!石韬若有所思,轻声回答。
并不是石韬,或者说古人愚笨。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叶障目。
所有的事物只有在发展到了一个必须求变地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生出新兴的事物。
科举也一样。
在历史上有隋文帝提出了概念,而后在唐代才得以完善。
薰俷不知道,这时候他提出概念,会给这时代带来什么样的转机。
—可有一点他却知道。
想要实施这套方案,其难度之大。
难以想像。
只怕首先会跳出来反对的,就是那些世族豪门。
毕竟这科举,断绝了他们在官场上地优势地位。
但石韬却没有去考虑这些,一路上的话语,突然变得少了。
看得出,董俷的这个想法,触动了他的心弦。
想必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会为此而苦恼。
******这一日,终于进入了颖阴。
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只是此前的两次,一次是因为得罪了荀氏而被迫离开,另一次,却是因战乱从这里经过。
关于徐庶的情况,他已经了解。
此事最难的地方,是在于颖阴县尉那里。
徐庶所杀的人,名叫寇显,而颖阴县尉,则名叫寇蒙。
显而易见,这二人之间是有关联。
而颍川素来是名门望族迭出,这寇氏在颖阴,也是有数百年历史地大族。
其族中最为著名的,却是那光武中兴时,立下汗马功劳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寇。
不过,寇氏在寇的曾孙寇荣时而衰败,已经不复当年地兴旺。
薰俷在进入颖阴后,直接找到了颍川太守的府衙。
在阳待地时间长了,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可不是无稽之谈。
更何况,这颍川名士辈出,能为颍川太守的人,又岂能是易与之辈?说通了颍川太守,则寇蒙不足为虑。
让石韬和成蠡带着一百巨魔士直奔徐庶家中,董俷持节来到了颍川太守府衙门外。
通禀你家大人,就说有阳虎贲中郎将,安宁亭侯董俷,奉旨办事。
武安国催马来到了府衙台阶前,在马上厉声喊喝。
那府衙门口的公人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一眼就看出,这些人绝不是普通人可比拟。
连忙恭敬的行礼,请大人稍等。
自去慌慌张张的通报颍川太守,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一中年官员走出了府衙。
颍川太守陈覃,拜见安宁亭侯!论品秩,颍川太守的职务比虎贲中郎将略高,但俸禄却是相同。
一个是地方大员,另一个却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可说是半斤八两。
但董俷还挂着一个安宁亭侯的爵位,那就不一样了。
陈覃也是出身名门,怎会不知道这董西平虎狼之将的名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董俷的信条。
陈覃很给面子,他也投桃报李,从马上下来。
他这一下来,身后的随行扈从和巨魔士也都不能再坐在马背上。
忙跳下战马。
那整齐如一人般的行动,全没有发出半点声息,令陈暗自心惊。
不愧是能在雍丘乱军之中斩上将首级的董西平!薰俷过去,恭敬的行礼:陈大人,董俷此次途径圣地。
冒然拜访。
还请大人勿怪。
说话地时候,董俷仔细打量了一下陈覃,发现这陈覃。
颇有些面熟。
陈覃也看出了董俷眼中地疑问,大人可是觉得在下面熟吗?薰俷尴尬笑了笑,点头称是。
陈覃笑道:我与我那同族兄弟的相貌颇有相似之处……呵呵,我那兄弟,也时常提起大人的名字呢。
您地兄弟?陈群,陈长文。
想必安宁亭侯并不陌生。
啊,我想起来了……不说还不觉得,这一说,董俷就想起来了。
这陈覃的长相,和陈群还真的很相似。
此处人员繁杂,不如安宁亭侯入府衙一叙?薰俷忙道:粗鄙之人,不敢停留圣地。
薰俷今日前来,是有公事在身。
陛下命薰俷组建新军。
前往丹阳募兵。
途径此地,特征辟大人治下一人为我节从虎贲。
说着话,董俷一摆手,武安国立刻送来了虎贲中郎将的印信。
=[=族地利益紧密相关。
前些日子。
有朝臣突然发难,说是董西平即为虎贲中郎将,实不宜担当北宫校尉。
矛头直指董俷,却不想董俷不在阳,根本不予接招。
相反,汉帝说:董卿已自动卸下北宫校尉一职,朕决定,由原下军校尉典韦担当。
原下军校尉一职,则有车骑将军何苗兼任。
薰卿也已离京,往丹阳募兵去了。
谁都知道,何苗和大将军何进并非一路,与十常侍走的很近。
可偏偏人家是亲兄弟,何进对此也是非常满意。
不管怎么说,他二人都是一家人。
故而,陈覃也听说了董俷募兵的事情,自然不敢怠慢。
忙问道:敢问将军要征辟何人?在陈覃想来,董俷要征辟,自然是征辟这颍川的名士。
你要征辟,我就配合。
至于人家愿不愿意和你一起走,就是另外一说。
要知道,这名士的脾气多有古怪,而且董俷的名声也不算太好,未必会有人答应。
私心里,陈倒是很希望看薰俷吃瘪。
此人名徐庶,表字元直,为颖阴县人。
陈覃顿时愕然:徐庶,徐庶又是谁?有公人知道徐庶的事情,连忙在陈覃耳边轻声低语。
陈覃脸色数变,暗叫一声不好。
安宁亭侯,请随我来!当下命人备马,带着董俷匆匆往县城西北走。
出了县城,一路急行,不一会儿就到了颖水河畔。
这里本是颖阴处决犯人的地方。
那寇蒙是寇显地叔叔,面对杀死他侄儿的凶手,自然是不肯放过。
已经奏报府衙,决定今日于颖水畔处斩徐庶。
薰俷闻听,立刻急了眼。
催动象龙风驰电掣般冲向了那颖水校场。
庞德、武安国带着四百巨魔士,疾驰而去,荡起满天尘烟,直把陈覃呛的是一个咳嗽不停。
大人,我们要不要追过去?陈覃笑道:追过去干什么?如今颍川有大半家族对董家子恨之入骨,我们出面,岂不是帮他?让他自己过去吧,能不能救下那个徐庶,就看他的本事。
出了事情,和我等无关……若是他把事情闹得大了,了不起联合各家,去阳弹劾他。
当下,一行人慢慢地向校场行去。
******徐庶跪在颖水河畔,看着滚滚的颍河水,神情却是格外安宁。
身后有侩子手手持首大刀肃立。
而寇蒙则坐在芦蓬下,只等午时三刻到来,就开刀问斩。
远处,马蹄声响起。
只听一声喊喝传来:刀下留人!寇蒙抬头观望,却见一骑当先,疾驰而来。
在他身后,尚有数百匹战马奔腾,烟尘滚荡。
薰俷冲进校场,厉声喝道:某乃安宁亭侯,虎贲中郎将董俷,奉旨征辟徐庶为我节从虎贲……徐庶何在?徐庶原本已经绝望之心,但当他闻听到那熟悉而又陌生地声音时,盈眶。
寇蒙冲出来,大声道:徐庶为杀人凶犯。
业已供认不讳。
朝廷怎能征辟?薰俷眼睛一瞪:你是在教我怎么做事吗?朝廷的事情,怎容得你一个芝麻大小地颖阴令来管?巨魔士何在,还不解了绑绳?带徐庶回转颖阴?说着话。
薰俷催马向徐庶走去。
寇蒙再次阻拦,安宁亭侯,我知你厉害,但这里是颖阴,不是雍丘。
徐庶当街杀人,许多人亲眼目睹。
若不处决。
我大汉律法威严何在?皇上怎能征辟一凶人,定是你假传圣旨,意图解救凶人。
刀斧手何在,立刻处决了徐庶,我自承担此事。
薰俷眼睛一眯,谁敢杀人?虎狼之将地声名,天下人皆知。
当初董俷纵横颍川,立下赫赫杀威。
那刀斧手也听说过薰俷的名字。
被那一声巨雷般怒吼之后,竟然手一软,险些拿不住大刀。
寇大人,我今日不妨把话说明白。
人。
我一定要带走,那个敢拦我。
站出来试试看?此时,武安国持节进入校场,那虎贲中郎将的符节格外醒目。
庞德催马来到徐庶身旁,跳下马一把推开了那侩子手,拔剑割断徐庶身上地绳索,命人牵过来一匹马,扶着徐庶上马。
这时候,寇蒙也明白,想要阻拦,只怕是不能了。
薰俷冷冷看了寇蒙一眼,那眼神冰寒,带着浓浓杀意。
寇蒙眼睁睁的看着董俷把徐庶强行带走,却也没有半点主意。
这时候,陈覃来到校场。
看到这情况,脸上露出一种古怪表情。
但眨眼间就消失不见,笑呵呵的迎上。
安宁亭侯,事情可办妥当了?正是!不若在颖阴休息一晚,容覃设宴款待?薰俷不喜欢这陈覃,他长得和陈群相似,但流露的气质,却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受。
当下拒绝道:陈大人不必客气。
我奉旨募兵,还要赶路。
就此向大人告别,日后大人若往阳,俷定会设宴招待。
说完,他也不理陈覃,带着人疾驰而去。
寇蒙咬着牙,走到陈覃面前:大人,难不成就这么让他走了?陈覃冷笑一声,汤征,不如此,你还想如何?那董家子能在几万人的大军中冲杀来回,如今又带着部曲,只怕是集合我整个颖阴地人马,也拦不住他。
再说了,他持节募兵,谁拦他,就形同与造反。
皇上经雍丘一事,对于我世族人颇有顾忌。
若是传到了朝廷,倒霉的绝对还是你我。
汤征,如今之计,当忍之再忍才是。
寇蒙顿足道:可这要忍到何时?难不成就眼睁睁的看着这群鄙夫骑在我等头上?不会太久……相信太傅,已经有了定夺。
陈覃说完,长出了一口气,汤征,你我如今,唯有暗中蓄力,能忍的话,就忍吧。
******寇蒙和陈覃的谈话,董俷一无所知。
他带着徐庶,来到了颖阴县城外,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成蠡带人赶着车马,前来汇合。
一别经年,徐母看上去衰老了不少。
当见到徐庶的时候,老人家不由得老泪横流。
徐庶跳下马,踉跄着扑倒在车驾前。
母亲,孩儿不孝,让母亲受惊了!石广元扶着徐母下车,把徐庶搀扶起来。
左看看,右瞧瞧。
但见徐庶囚衣染血,身上更是伤痕累累。
心中痛极,一把将徐庶搂在怀中。
儿啊,娘当年不让你学剑,就是怕你出这种事。
没想到……孩儿错了,孩儿错了!徐庶也是痛悔不已,连声自责。
成蠡这边走到了董俷身旁,轻声道:主公,刚才我们出城的时候,发现有人跟踪。
哦?是什么人?成蠡摇摇头,不清楚,末将当时急于带伯母出城,故而无心理睬。
不若我们……薰俷摆手制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里是颍川。
我们强行带走徐庶,已经让许多人心中不满。
若是再惹是非,只怕是会激起颍川士人地愤怒。
尽快离开这里。
喏!成蠡前去指挥人马,董俷则跳下马来,走到了徐母的身前。
徐母抬头,拉着徐庶盈盈一拜,有劳公子……那边石韬开口道:婶婶,将军如今已经是安宁亭侯,虎贲中郎将,可不能称公子了。
薰俷忍不住大笑,广元这话过了。
我与婶婶相识多年,叫我的名字亦不为过……婶婶,咱们客套话就不要说了。
我与元直相识的时候,不过白身而已。
今日重逢,我们不论官职尊卑,那是官场地事情。
我与元直当年兄弟相称,今日还是兄弟。
做一日兄弟,一辈子都是兄弟……呵呵,兄弟有难,董西平又怎能袖手旁观?这一席话,说的老夫人激动不已。
早年董俷纵横颍川,击杀反贼,老夫人对董俷地印象,就是相当不错。
今日只为当年的一诺,不远千里前来救人。
这份情意,老夫人又怎能视之不见?薰俷说:婶婶,此地还不甚安全,我等离开这里再细说……广元,你怎么办?石韬笑道:我父母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亡故,如今家中只剩下我一人。
元直如今脱险,我也自应当去寻我的梦了。
我想明日就动身,游历天下,去寻访名师求学。
薰俷灵机一动,广元,你若想求学,我倒是可以为你做些引荐。
我那岳丈你也知道是谁,我可以书信一封,请他收你做学生,你看这样安排,你可愿意否?石韬先是一喜,可旋即又摇了摇头。
将军好意,广元心领。
蔡大家为天下士子所敬仰,广元能得伯先生为师,实求之不得。
可是那阳……太过纷乱。
为逐利之所,非是做学问的地方,我不想去。
薰俷想了想,我还有一人可为你引荐……襄阳名士庞德公,当年亦与我并肩作战。
若你愿求学于他门下,我也可以书信一封……恩,此行丹阳,索性就去一趟襄阳。
可是那鹿门山名士,庞德公?石韬一惊,心道:都说这董将军粗鄙,但却与不少名士相识。
这一路上和他说的也颇为投机,特别是那科举制度……如果能一路同行的话,倒也可以多些请教。
若能得庞公教导,实乃韬之幸!这时候,一直默默无声的徐庶突然开口道:俷大哥,庶亦想求学于名师,不知道可否为庶引荐?学剑吗?庞公可不擅此道。
哪知徐庶连连摇头,学剑只能为一人敌,庶经此难,如梦方醒,愿学那万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