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恶汉 >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二0一章 泰山贼(一)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二0一章 泰山贼(一)

2025-04-02 08:40:13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7-31 18:50:06 本章字数:5663乎所有人的意料,一直到天亮,贼人也没有露出踪迹而董铁等人也找到了火场,确有被人纵火的迹象。

董俷等人暗自心惊:若非卢植在,当时只要军营中稍一慌乱,贼人定然会趁势掩杀。

而招募来的新军,大都不经用。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势必就会造成全军溃败,到时候可真的就危险了。

众人齐声称赞卢植目光如炬。

可卢植,却不禁大怒。

他虽看穿了对手的把戏,可对手同样也看穿了他的把戏。

这对于重新振作,准备大展身手的卢植而言,无疑是一次失败。

最重要的是,他们处于明处。

而敌人呢,连影子都没有看见,隐藏于暗处。

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同时,卢植对这个敌人,也产生了兴趣。

不仅仅是卢植,董俷、庞德等人,也非常好奇那敌人的来历。

没想到,这山野之中,居然隐藏有如此人物。

薰俷不敢继续在原地停留,立刻点齐人马,启程继续向阳进发。

哪知道,才走出了几里路,突然从路旁的树林中飞出一蓬箭矢。

数十个新军,当场被射杀。

队伍一阵骚动,虽然董俷很快就平定下来,可是庞德等人还是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

再有几里路,官道上居然出现了陷坑。

坑底倒立这木椿子,一头尖锐。

掉入坑中,立刻就会毙命。

又折损了十几个人之后,行军的速度一下子放缓下来。

沿途忽而会出现敌骑。

忽而又有冷箭。

那箭矢都是用极为简易的方法制作出来。

可是扎进人地身体中,就会造成巨大地痛苦。

许多士兵被射伤,迫使得薰俷不得不再次放慢速度。

甚至以巨魔士为侦骑,四处查探。

到了晚上,共有二十几人丧命,但伤者却高达八十多人。

卢植的面色阴沉,一路上少有说话。

整整一天,只行进了十几里的路。

损失了百余人。

却连敌人地来历都没有看出。

扎营的时候,卢植拉住了董俷。

西平,这样下去,情况可不太妙啊。

薰俷苦笑道:老师,我何尝不知道情况不妙?这样下去的话,用不了几天,我这些人马恐怕就会军心散乱。

弄不好到了阳的时候,能留下来一半的人就不错了。

这个一半。

可不是说死伤一半。

而是指的军心涣散,就会出现逃兵,溜号……可敌人,根本不和董俷正面交锋。

这恐怕也是薰俷自出道以来。

打得最窝囊地一战。

卢植说:西平,别着急。

你为三军主帅。

犹如定海神针。

你若是乱了,下面的人会更乱。

所以,你必须要保持镇静。

你越是焦躁不安,就越是中了贼人的计策。

俗话说的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可说起来容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又有几个?薰俷不停的深呼吸,以平息焦躁不安的心情。

如果是在平常,他大有功夫和对方周旋。

可偏偏这个时候,阳的事情牵挂在董俷地心头,令他实在难以平心静气。

卢植突然笑道:西平,既然贼人想和你玩儿游戏……嘿嘿,那咱们就和玩一玩。

可是,阳那边……薰俷已经把他所担心的事情告诉了卢植。

卢植也明白董俷的心情,闻听这话,厉声喝道:我也知道阳方面情况不妙,但你现在距离阳于千里之外,担心又有什么用处?阳尚有你兄长与部曲,自应对他们信任。

再说,蔡伯也非老眼昏花,那老家伙动起心眼儿,不会比谁差。

我知道,可是……西平,莫要再说可是。

如今贼人不见踪迹,你应当静下心来,与此人过招。

若是连个贼人都对付不得,他日你所要面对的,尽是老奸巨猾之辈,又如何应对之?我明白,我当然明白……薰俷用力地呼了一口气,闭上眼睛,思忖对策。

老师,我有一计,不知能否成功?说来听听。

若是官军,断无理由如此,故而学生以为,甚有可能的,无非两个。

卢植看着董俷,继续!一,是黄巾贼;二是本地山贼!黄巾贼多聚众而兴兵,应无此战法。

那就是山贼!董俷沉吟了一下,此处临近泰山,常闻泰山贼凶恶,应该是他们。

卢植想了想,泰山贼吗?倒是有可能……早先曾听朱公伟说过,泰山贼有一支人马,似乎颇为擅长这种战法。

想当初朱公伟分兵各路,却被对方打得损兵折将。

后来不得不集中人马,逐个攻击,而那伙山贼却不战而退,躲入了深山之中。

薰俷也听说过此事。

忍不住问道:我记得首领,名叫臧霸。

唔,就是这个名字。

似乎曾在陶恭祖帐下效力,后来败于一伙反贼,不知怎地就跑去占山为王了。

薰俷沉吟片刻,突然起身走到了大帐门口,小铁,去请芳先生过来。

大帐外董铁应声而去,很快地,就领着芳来到了中军大帐。

主公,唤芳有何吩咐?薰俷示意芳坐下,然后问道:郎中,请问你可听说过臧霸此人?对于臧霸,董俷有印象,但想不起来是什么来历。

演义里应该出现过,但什么时候登场,却记不清了。

.薰俷糊涂了。

他看看卢植,见卢植点头道:应该是此人。

哦,宣高此人我的确认识。

而且当时交情不错。

他本是华县人。

后来因救父劫牢,而流亡北海。

太平道作乱的时候,宣高投靠了陶徐州。

立下了不少地功劳。

后来因为和山地一伙反贼作战不利,被陶公责备。

宣高这个人,心气很高,那受得了这种责备?于是一怒之下,就带着部曲反出徐州,陶公几次征讨。

都未成功。

—薰俷和卢植相视,此人本领如何?.#宣高可掌一州之地。

他反出徐州之后,家兄更因此而感言说:臧霸一走,徐州只恐再无良将。

卢植不免对此嗤之以鼻,但对臧霸却没有丝毫轻视。

但董俷却知道。

竺此人身为大贾,其目光之敏锐,也绝非能等闲视之。

故而深信不疑,盘算着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

被霸拖着。

实在是难以快速行动。

而阳的事情也迫在眉睫,如果这样被纠缠下去。

薰俷所担心地事情,迟早会发生。

此人心高气傲,但亦有真才实学。

薰俷心中生了收服之心,忍不住问道:卢师,我想收服臧霸,可有什么对策吗?卢植道:先生亦说,这臧霸心高气傲。

想要将其收服,唯有一途。

请老师指点!将其彻底击败!薰俷一听,有些为难。

可他不与我等正面交锋,如何将其击败?卢植却笑了,看着董俷也不回答。

心里莫名一动,董俷突然计上心来,道:学生有一计,若能成功,则臧霸难逃。

说着,却向芳看去,只是收服臧霸,则先生却是最为关键。

******且不说董俷如何收服臧霸,在他赶往阳的时候,阳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薰太后在往河间的路途中,遭遇盗匪袭击,当场毙命。

消息传入阳,何进亦大吃一惊。

他的确是想要效仿梁翼、窦武,把持朝政。

毕竟汉帝刘辨,年纪尚幼小,必须要有他出面扶持才行。

若是野心,何进倒也不大。

保何家荣华富贵,对他而言已经足够。

赶走董太后,却是清除了他心中的一个大患。

按道理说,就算赶走董太后,发配徐州彭城才算是符合祖制。

可是考虑到彭城董氏,声望极高。

薰太后若是回到彭城振臂一呼,则徐、青、豫、扬、甚至荆州,都难免会有人站出来相应。

要知道,看不过他何进地人,在这大汉的天空下多了去。

所以,把董太后安置在河间,却是最妥当的方法。

彭城董氏的实力,无法覆盖冀州。

董太后到了河间,只怕再也难与彭城有所联系。

但要说实话,何进并没有想过杀董太后。

毕竟是汉灵帝刘宏的母亲,若是真的杀了,只怕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他的妹妹。

再说了,先朝有个王莽地先例,何进实不敢冒天下之大不惟。

可现在,董太后死了……何进顿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有点不太正常,就连弟弟何苗,也在怀疑是他下的毒手。

书房中,坐着何进地智囊。

曹操、荀攸、荀爽、袁绍、袁术、王允等人都在。

诸公,如今情况,当如何是好?袁绍说:太后之死,虽与大将军无关,但只怕是……若阉寺以此为借口,攻击大将军的话,只怕是满朝文武,乃至各州郡官吏,都会对大将军产生误会。

如此一来,大将军地处境可就不妙了……再者,那阉寺若趁机对大将军有所不利举动……何进一蹙眉。

我有羽林军和北军五校,又新得西园新军。

京畿之地,都为我心腹,阉寺能奈我何?袁绍淡然道:莫非大将军忘记陈蕃、窦武的教训?这陈蕃、窦武,曾召集北军,意图击杀当时颇有名气的阉寺王甫。

可不成王甫手中有一利害人物,却是凉州段颍。

若说军功,皇甫规之外。

再也没有人能超得过段颍。

此人的功绩。

全都是一刀一枪的砍杀出来,在军中威望极高。

段颍出马,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窦武、陈蕃地举事失败。

袁绍今日提起陈蕃、窦武,却故意忽略了段颍。

张让等人地实力虽大,却没有段颍这样的人物。

曹操、荀攸很敏锐的觉察到了袁绍话中地毛病。

袁本初想要干什么?曹操的第一个反应,是对袁绍产生了一丝怀疑。

何进心里一惊,本初之意,我该当如何?袁绍挺胸。

傲然道:大将军所虑者,一为太后不允。

只是太后不知人心险恶,虽与大将军同胞,可久居深宫,对阉寺的信任……呵呵,莫要忘记,圣上虽是大将军的外甥,更是太后亲子。

若太后对大将军心生疑虑。

只怕大将军就要危险了。

何进连连点头,本初之言,甚为在理。

绍有一计,可令太后改变主意。

亦无需担心阉寺从中作樂。

何不召集四方猛将。

阉寺罪大恶极,世人皆知。

然其淫威。

京畿之兵能否听从大将军调遣,不可不顾虑。

更何况太后之死,亦是大将军的一处软肋。

京畿之地,对大将军不满者,甚多。

召集猛将,不知何人可当之?并州刺史丁原,素来重用。

其兵马就与胡人交战,可谓大汉精兵。

且丁原帐下,猛将如云。

正好可以令他入阳,拱卫、震慑京畿,到时候谁人敢触大将军锋芒。

何进说:丁原却为猛将。

河内太守王匡,曾为大将军掾,可为合适人选。

却是如此。

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皆为人杰,可为合适人选。

还有呢?凉州刺史董卓,太尉张温……都是人中之雄。

几路兵马一至阳,则阉寺可除,大将军也能整肃兵马,宣扬我大汉兵威,为圣上扬名,令宵小藏匿。

此乃一举数得,大将军以为如何?其他几路人马,何进倒是都无所谓。

唯有凉州刺史董卓……他若入阳,好吗?袁绍笑道:大将军,可是担心董凉州?正是。

难道大将军不以为,董凉州在凉州方为虎,在阳……呵呵,只怕他入京,总不可能把几十万大军都带在身边。

到时候大将军有各方豪杰相助,董凉州也难与大将军争锋。

何进的眼睛,不由得再次闪亮。

本初此言,甚好!不可!曹操大步走出来,阉寺之祸,古今有之。

但世主不当假之于权宠……若欲铲除阉寺,只需诛杀元凶即可。

只需一狱吏就可以办到地事情,何必要纷纷召集外兵?这话说的很中肯,荀攸、荀爽都轻轻点头。

只可惜,那董太后之死却是成了何进的心病。

他实在担心,若张让等人以此为借口攻击,到时候何太后一声令下,京畿之地,又有几人可以听从他何进的调遣。

孟德莫非怀有私心,想要害我不成?何进沉下了脸,我意已决,就依本初之计。

一边,袁绍露出一丝丝阴狠笑意,此计若成,则叔父的二虎争食,就可以开始了。

薰太后,嘿嘿嘿……何进一俟决定下来,立刻安排人行动。

曹操走出大将军府,却忍不住仰天发出一声长叹。

只怕如此一来,天下必乱。

孟德慎言!荀攸正好也走出来,听到曹操的这句话,忍不住连忙制止,孟德何处此不吉之言。

曹操咬牙切齿道:你看着吧,何进、袁绍,实乃元凶。

荀攸一阵沉默,许久后轻声道:孟德可有打算?我拟辞官,回转陈留。

啊,孟德要走?曹操看了一眼荀攸,阳将不会在安宁,此时不走,只怕你我都难保全性命啊。

孟德何出此言?看四下无人,曹操轻声道:你我皆非党人……我欲回家,静观其变。

若阳不乱也就罢了,若阳因此而乱……公达,只怕你我接下来,都要另谋出路才是。

说完,曹操扬长而去。

只留下荀攸,呆呆的发愣。

你我皆非党人……以荀攸对曹操的认识,这里面可是话中有话啊。

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道灵光。

难道说董太后……荀攸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倒吸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