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8-8 20:29:08 本章字数:3723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
魏文侯曾以此地为魏国陪都,战国时,又有西门豹为城令,留下治河投巫的故事。
袁绍率领三万大军,兵出渤海,于八月抵达城。
冀州刺史韩馥亲自出迎,看到袁绍军兵强马壮,不由得喜出望外,连连的称赞。
本初大才,方能治此威武之师。
此次与老太傅相约会盟延津,合击阳,清除奸妄,本初这支人马,定然可以建立奇功。
到时候,本初可就是我大汉的大功臣。
一番话,却说的袁绍志得意满,忍不住哈哈大笑。
韩馥的目光,在袁绍身后扫过,突然间一怔。
原来在袁绍的身后,立有三个人。
中间的白脸,面如冠玉,鼻直口方,带着一种温文儒雅的气质。
不过,原本好好的相貌,却偏偏少了一只耳朵。
虽有发髻低垂遮掩,可还是非常明显。
身高八尺,双臂修长,文士的打扮,却有武将的风范。
那身上的杀气,非经历过血战是不可能出现。
韩馥不由得一怔,因为这个人的外形,似乎有些熟悉。
白脸汉子左边,站立一九尺大汉。
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一部美髯,随风飘扬。
那孤桀高傲之气,表露于外。
手扶佩剑,双目微闭,恰似睡着了一样。
只是当韩馥的目光停留在白脸汉子的身上是,这红脸大汉双目陡然张开,精光毕露。
好一员上将!白脸汉子右边。
也站有一人。
身高大概在八尺以上。
比红脸大汉略低了一些。
黑面皮,扫帚眉。
一双环眼,森严冷漠。
白眼珠少。
黑眼珠多。
特别是那身材,格外的粗壮。
这三位是……哦,此乃我部曲刘备、关羽、文丑!袁绍一一介绍,而后道:玄德,还不拜见韩大人?一副高高在上地口气,令关公顿时心生不满。
却被刘备在闪身之间。
轻轻碰了一下,双眸随即闭上,手捻美髯,巍然不动。
也许,有人要问了,刘备、关羽为何在这里?雍丘一战,刘备原本是想抱着咸鱼翻身地想法拼一下,可不成想。
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汉帝被杀死,反而折了结拜的兄弟。
这也就算了,更坐实了反贼的名声。
对董俷,刘备如今是恨之入骨。
特别是在许攸说母亲失踪。
妻子和沙摩柯现在打得火热,这心里地屈辱。
更难以释怀。
对妻子,刘备的情感不深。
虽说长的不错,那一身白嫩嫩,好似羊脂玉一般细腻光滑的肌肤,令他甚为痴迷。
可这天下,女人何其多?大丈夫功成名就,又何患无妻?但是,不重视是不重视,可老婆跟了别人,却是另外一回事。
沙摩柯是薰俷的结义兄弟,刘备自然把这笔帐就算到了董俷的身上。
加上兄弟被杀,这仇恨浓地无法化解。
要想报仇,唯有依靠袁家。
刘备非常清楚这个道理。
公孙瓒那里,是不能回去了。
人家本来就提防着他,他当初弃官而走,若是再回去,那可真的是脸子、里子都不要了,等着人家去笑话吧。
更何况,他所参与的事情,着实是大逆不道。
刘备的性情,本就是坚忍无比。
在经历了这许多事情之后,也就更加坚强。
关公当日在雍水畔,弃了张飞而走。
如今想起来这件事,总觉得心中愧疚。
虽说他当时是为了救刘备,可是……张飞是他兄弟,竟眼睁睁的看着董俷把张飞拿下。
这屈辱,无法用言语表述。
随许攸抵达渤海,关羽就变得沉默寡言。
早先的关公,并没有什么才能,随勇武,可这字却认不得几个。
反而张飞,虽然相貌粗豪,偏偏能识字画画,颇有才气。
到了渤海,关羽从行囊中翻出了一卷当年张飞送给他的书,左传春秋。
不认识字没有关系,可以去找刘备问,可以去向许攸请教。
关公用了几乎两年的时间,把春秋里面地字全部认下,并且逐个逐个的去理解那字里行间所藏的深意。
许攸对刘备、关羽也非常照顾,令其二人各领一军。
后来,文丑来了。
同样怀着一个报仇的目地,文丑要为他的兄长报仇雪恨。
这是个很直接地人,虽然汉帝对他不错,可颜良却是他的兄长。
颜良刺杀汉帝,是否正确?这个文丑没有想过。
他只知道,颜良死了,他的兄长死了……直接就扔了官不做,来到了渤海。
和刘备、关羽一样,他的仇人只有一个,董俷。
也许老天就是这样有趣,三个怀着同一目的的人,居然走到了一起。
文丑敬佩刘备的德行,关公的武艺;而刘备和关羽,却隐隐约约的从文丑身上,看到了张飞的影子。
刘备甚至成翼德,以纪念张飞。
一年多下来,这三人无话不说,甚至连吃住都在一起。
随同感情的加深,武艺也不断的增长。
当袁绍抵达渤海的时候,关羽、文丑,已经成了渤海最强的两个高手。
就连刘备,也是苦读兵书,不但精通的军事,武艺也有提高。
虽不如关、文二人,却仅在高览之下。
袁绍非常高兴,称这四人,为渤海四庭柱,为其左膀右臂。
韩馥觉得刘、关二人面熟,可想不出来历。
又与袁绍寒暄,而后引领众人进入了城府衙。
二人在八仙桌左右坐下,两边分别坐着各自的部曲。
袁绍身边,除了刘关文三人之外,还有大将高览、亲随淳于琼。
名士田丰、郭图。
—韩馥说:我已接到了隗公的信。
此次本初兵进河内,延津会盟。
我当坐镇城。
后方的事情,本初你无需担心。
粮草辎重一应军需,我当力保之,使君无后顾之忧。
袁绍闻听,笑逐颜开,袁绍多谢文节公。
文节,是韩馥地表字。
微微一笑。
道:但不知本初此次,共相约了多少兵马?袁绍说:兖州刺史刘、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青州刺史焦和、后将军袁术、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长沙太守孙坚、西河太守崔均、河内太守王匡。
加上我与文节公,共十三路诸侯,十五万大军,足以扫平阳。
韩馥连连点头,如此,足矣。
正当二人商议具体地行动事宜时。
突然有门吏跑进来报告:阳有人前来送信。
快快让他进来!韩馥和袁绍同时起身,心道:这时候阳派人来,会是什么事情?念头还未落下,就见一人踉踉跄跄的跑了进来。
一进大厅,立刻扑到在袁绍脚下。
大少爷。
大少爷袁绍认出,这形容狼狈,衣衫褴褛的人,竟然是袁隗地心腹,袁福。
脸色一变,一把将袁福拉起来,惊声喊道:叔父他出了什么事,叔父出了什么事?老爷,老爷被杀了!什么?袁绍和韩馥脑袋嗡的一声响,当时就有点懵了。
隗公因何事被杀?事发了,那天晚上,突然有无数士兵闯入府内。
老爷忙让我自暗道中离去,并让我转告少爷说,非常时行非常时,天不助我等,当自助之……令大公子您便宜行事。
韩馥眉头紧蹙,袁绍更是面色阴沉。
田丰站起身,主公,唯今之计,只怕容不得我们退缩了。
老太傅被抓,性命难保,所谋之事,只怕也已成为画饼。
唯今之计,只能破釜沉舟。
趁事情还没有传扬开来,我等当抢先一步出手,占住先机。
否则,不等会盟,我等已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这时候有些六神无主了。
也难怪,以前不管做什么事情,老爷子都会为他谋划妥当。
袁隗这一出事,袁绍等于失去了主心骨一样,那里还有心思为未来进行谋划呢?刘备起身,元皓所言极是,还请袁公速做决断。
田丰一皱眉,看了刘备一眼,脸上流露出一种厌恶之色。
他本就不喜欢刘备,总觉得刘备心机太深,时常假惺惺的说话,让人无法接受。
最主要的是,刘备始终没有称呼袁绍为主公。
这很让他不高兴。
虽然袁绍并不在意……当然不会在意,被一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尊称为袁公,那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可这是不是表明,刘备并非诚心辅佐?从韩馥一侧人中,走出一人。
我有一计,可扭转局势。
袁绍闻听,向那人看去。
韩馥介绍道:此为我别驾从事,名叫沮授,素有智谋。
沮授,你且说出你地计策?沮授微微一笑,听说大将军何进诛杀阉寺硕时,曾矫诏号令各部人马,是否?袁绍一怔,确有此事。
如今之计,当以三公之名,昭告天下。
董卓不是抓了隗公,正是我等的借口。
一来可令薰卓投鼠忌器,保全隗公性命。
二来,则可以抢先占住大义,到时候董卓再站出来申辩,这一池子水,却已经搅浑。
袁大人也好趁此机会,浑水摸鱼。
三公矫诏?袁绍眼睛一亮,此计甚好,我等当立刻行动。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二二七章 矫诏出,诸侯兴兵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8-9 16:06:15 本章字数:6171平元年八月中,冀州发出榜文,昭告天下,历数董卓天下诸侯震动。
榜文迅速流传,自冀州向青、兖、徐、豫等各地扩散,一时间只让这大汉的天空之下,弥漫起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之气。
各地诸侯,纷纷响应,起兵赶赴酸枣。
.+……陈卓罪恶,云见逼迫。
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曹操放下榜文,仿佛自言自语道:难道董卓真的十恶不赦,难道大汉之乱,已不可避免?千军万马走关东,哼哼,董卓当日的一句话,谁又会想到居然成为事实。
说着,曹操向下首一人看去,先生前日曾说,自先皇驾崩,汉室威严就荡然无存,何解?那是一个年过四旬的文士。
八月的天气虽然凉爽,可是在日间,气温依旧很高。
议事大厅中坐了不少的人,大都是身穿单衣。
唯有这文士,披着一件锦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冷了。
白琛琛的脸,不带半点的血色。
眼眶凹陷,更使得此人的目光看上去格外深邃,坐在太师椅中,整个人都缩成一团。
可他手中,偏偏还拿着一个白绸扇。
说话的时候,啪的将绸扇打开,显示出说不尽的潇洒风流。
轻轻的摇着折扇,文士开口道:汉室威严,自大将军梁翼始。
就渐渐的没落。
先皇处心积虑。
苦心经营,以阉寺对抗外戚,又以外戚对坑党人。
三者纠缠不休,使得汉室江山,气运衰竭。
如今外戚、阉寺灭绝,武人却又兴起……董卓本来有大好地局面可图,却偏偏不识自身,行废立之举。
且不论其意图好坏。
可这一来,却让汉室地尊严,荡然无存。
区区武夫,就能废立,你说这世族当怎去思虑?曹操轻轻点头,先生所说有理。
文士接着说:党人自李膺以来,莫不思如何掌握朝纲。
今日有袁,明日就会有方隗……党人不绝。
则乱世必然来临。
薰卓不识自身,有今日,实乃咎由自取。
在文士下首,还左右两人。
一个是伊籍。
另一个却是个青衫文士。
休看他着文士打扮,可是身高八尺有余。
体型魁梧壮硕,看上去更像是一员武将。
起身道:主公,如今之计,党人与武人之间,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比拼。
可不论胜负,汉室威严,已经难以挽回。
到时候,大乱起,主公必须要趁早做出选择。
此人已年仅五旬,可是却声若洪钟。
曹操微微一笑,仲德,莫要着急。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亦就是为商量这件事。
目光再次向体弱文士看去:想必先生已经有了定夺。
主公若想在乱世中求生存,如今正是展现勇武的好时候。
韩馥这一手先声夺人,地确是巧妙。
如此一来,阳就等于慢了一步,即便是将来有所行动,可这水已经浑了……主公若想依附武人,不妨起兵支援薰卓;但若是想维护皇统,当支持韩馥。
曹操疑道:先生不是说,汉室威严不存?又有何皇统可言?伊籍说:汉室威严虽然不在,可是四百年积威又岂是立刻消失?故而威严不在,皇统犹存。
文士点头笑道:机伯所言甚是。
曹操问道:可如今皇上在董卓手中,若维护皇统,自然应该是支援阳啊。
这正是董卓不明自身的道理所在……废立之举,即便是他有先皇诏书,又岂能是他的身份可以轻言?正因此,才有皇统不正的说法,天下又有多少人信服?曹公未见,这诏书中有‘云见逼迫’四字。
董卓逼迫的是什么人,三公还是皇上?曹操蓦地一惊,轻轻点头,已经明白了文士的用意。
在这份三公矫诏地榜文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这个问题。
云见逼迫,所逼迫的对象大致上包括了三公、朝中名士和天子。
此次起兵,与其说是为了铲除奸妄,倒不如说是士大夫们的一种自救行为。
如果刨除了三公和朝中名士,所逼迫的,只有天子。
可这天子,又是指的哪一位?若是说汉帝刘协,那么这次起兵就没有什么意义。
等于说明了,党人认同了董卓的废立。
如果是这样的话,韩馥、袁绍等人起兵岂不就成了谋逆?所以不太可能。
不是汉帝刘协,那么就是废帝刘辨。
所有地一切,皆源于董卓的废立之举。
党人不愿意为武人的附庸,而武人却希望能把持朝政,一改二百年来武人地位低下的局面。
这也就是国难所形成地源头。
士人有清名,天下人信士人更多过于武夫。
曹操虽然不是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可也清楚,也许在天下人地眼中,阳的皇统,并非是正统。
而且,韩馥已经把这水搅浑了,若想有所作为,当与士人合作。
可是……曹操可是清楚的知道,董卓的麾下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别人不说,只他那个小兄弟董俷,非但勇武绝伦,更兼颇有智谋,不是太好相与。
而自己的麾下……曹操不由得向身后看了一眼。
在他身后着两员大将。
这两人,一个名叫许褚,二十出头,表字仲康。
是曹操前往颍川邀请戏志才时,途径许家村,结识的一员猛将。
这许褚身高八尺有余,腰有十围,相貌雄毅,力大无穷。
曾在村中倒拽牛尾,行百余步,令曹操不由得为之惊叹。
当下邀请其出山。
都是陈留老乡。
而且曹家也颇有名气。
许褚当下答应了曹操的邀请,并带领村中二百青壮,投靠于曹操的麾下。
—而另一人。
则是自动前来投靠。
此人名叫胡车儿,是青州人。
能力负五百斤,日行百里。
善用双铁戟,武艺绝伦。
曹操在阳地时候,最羡慕地就是董俷手下悍将如云。
得此二人,曹操曾笑道:西平有恶来。
我亦有樊哙……他日相逢,定要和他较个高下。
这二人如今是曹操的贴身保镖,深得曹操信赖。
此外,曹操麾下如今已经聚集了夏侯敦、夏侯渊、曹洪、曹仁,李典、乐进等大将,实力相当不俗。
但是凭这人马,能够是董俷的对手吗?戏志才,也就是那看上去体弱多病地书生文士。
似乎看出了曹操的心事。
主公可是担心那董家的对手?曹操点头,先生有所不知,董卓之子董俷,在阳时与我关系甚好。
此人之勇武。
为天下罕见。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曹操称赞董俷。
却气坏了身后的许褚、胡车儿。
主公怎么涨他人志气,灭自家的威风。
许褚也曾听说过虎狼之将的名号,亦欲与他一战。
休看他名气大,那是因为没有遇到我,否则地话,我定能斩下他人头。
胡车儿也说:中康所言极是,若打董家子,胡车儿愿为先锋。
戏志才也哈哈大笑起来,主公,我怎能不知道董西平?当年他驰骋颍川,我也曾见过他的威风。
然主公若是因此而心生惧怕,未免也太过于……呵呵,总是他全身是铁,又能捻几根钉?而且,此次出战,我等不求胜负,只是为了求那勇武之名。
曹操愕然的看着戏志才,有点不明所以。
明知败,为何还要战?还请先生详细解说。
诸侯兴兵,然内部却并非齐心。
袁绍非居于人下之人,怎可能与韩馥精诚合作?程也有些不解,既然如此,明知道要败,为何还要参与?我们参与,只为向天下人表明我等的忠义之心和勇武之气。
曹公如今所需要的,是名声。
若能凭此战而扬名天下,就算是惨败,我等也只有迎头而上,不容退缩。
曹操点头……的确,他现在所缺的,的确是名声。
正在踌躇之时,突然有家人来报:沛国相卫弘,有紧急地事情求见。
这卫弘,乃是县大族出身,素有钱粮。
少年时曾被举为孝廉,后来又担任了沛国相,在当地颇有名气。
此人和曹操是同年,关系非常的密切,可称之为至交。
卫弘来做什么?戏志才看了伊籍,程一眼,三人不由得会心而笑。
只怕,是来给主公送兵马吧。
不一会儿,卫弘大步流星的进入了议事大厅。
一进门就喊道:孟德,听说了没有?曹操愕然,听说什么?冀州刺史韩馥以三公之名,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奸妄。
曹操拿起桌上的榜文,我等也在商讨此事。
还商讨什么……董卓鄙夫,怎能立于朝堂。
如今三公号令,我等士人,自当遵从。
卫弘是个急性子,一把抓住了曹操地胳膊,我才能有限,故而欲请孟德出面。
若孟德愿意,我可散尽家财,为你筹谋。
还有,沛国三千兵马,可归你指挥,如何?三千沛国兵,加上两千曹家的私兵,足有五千之数。
曹操本就被戏志才说动,当下一咬牙,既然如此,曹某就做一次这出头鸟……******曹操兴兵,启程赶赴酸枣。
而阳城中,却是一片宁静。
京畿之外地纷纷扰扰,似乎和阳没有半点的关系。
这是一个好天气。
薰俷起了一个大早,带着家将来到了不其侯伏完的家门口。
如今的阳城,还有谁能不认识董俷。
特别是前些日子袁隗被人从府中抓走的事情,令许多人感到无尽的惶恐。
一见董俷上门,那门子好像见鬼了一样。
啊地一声扭头就跑。
反倒是把薰俷吓了一跳。
挠着头对王戎道:我难道看上去很可怕?心中若无鬼,何必害怕?王戎和他地兄弟王双不一样,是个闷葫芦。
不怎么喜欢说话。
一句话,反而把董俷惹的笑起来,点头道:也是,那就应该把这家伙抓起来,好好的盘问一番……不过我们今天是来为弘农王求婚,要不下次再收拾这家伙?正说着话。
就见伏完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身后还跟着家人。
不知是侯前来,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话语间,伏完带着一股子惶恐之气。
也难怪,天晓得这位虎狼之将跑到他门上有什么打算?薰俷拱手,沉声道不其侯客气了,冒然登门。
还请见二人客套了一阵,伏完把董俷让进了客厅。
不知侯登门,有何见教?薰俷肃容道:在下今日冒然上门,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听闻不其侯膝下有一女。
年十一岁。
啊,这个……伏完看董俷的眼神。
有点不对劲了。
难道说,这家伙看上了我那幼女不成?可怜我那女儿,才十一岁啊……不对,若是如此,大可由董卓出面,怎么可能轮到这家伙亲自跑来?伏完咽了口唾沫,强笑道:老夫确有一女,名伏寿,年十一。
我欲代人向不其侯求亲,不知可否?何人?就是弘农王……这里有太后所书的聘书彩礼,不其侯若是愿意,实弘农王之幸。
原来是为弘农王求亲。
伏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眼珠子一转:传闻这董家子对董卓废立弘农王颇为不满,如今看来,却好像是真的……若是能借此机会,挑拨他与薰卓的矛盾,不知道会不会……但这念头也只是一闪即逝。
伏完出身大家族,自然也明白大家族生存的根本。
即便是意见有所不同,可董卓毕竟是董俷地老爹。
好像董璜那样的人,可不多见。
正思忖间,站在董俷身后的武安国却不高兴了。
你这老儿,我家主公问你话呢,为何不回答,好没有礼貌。
伏完一怒,却恰好看到了王戎那张阴阳脸,吓了一跳。
董俷扭头,安国再胡说八道,老子就把你踹出去,信不信?闭嘴,我和不其侯说话,你小子少出来打岔。
武安国这人是个牵着不走打着走的主儿。
你越骂他,他越高兴。
当然了,这也要看骂他的人是谁。
如果是薰俷,那就可以,如果换做别人,哪怕是董卓,他也不高兴。
也正因此,薰俷对武安国颇为随便。
伏完一蹙眉,小女年幼,而且早年在下曾与人有约,怕是要辜负了侯的美意。
那就把婚约推了吧……薰俷笑了,可是在伏完的眼中,却格外阴森。
这老兔子耍花招,要是和别人有约,他怎么可能会在历史上,把女儿嫁给刘协?分明是势利之徒!不等伏完开口,董俷站起身道:若是不其侯觉得不好和对方开口,那不如让我去说一说?弘农王年纪也不小了,配令爱,相比是不会辱没。
这是本侯第一次开口求人,想必侯爷您也不会让我无脸回去。
我可是在太后面前,拍着胸脯做保证。
言下之意就是,你答应也要答应,不答应也要答应。
就算是伏完真的和人家有约,可是董俷这样地态度,又怎么敢说出对方的名字呢?这个……侯爷若是不拒绝,本侯就当作侯爷你同意了。
薰俷说着,就站了起来。
我这就回去禀报太后,待选了好日子,就把这件事办了吧。
弘农王也大了,在宫里连个伴儿都没有,着实也不是件好事。
不其侯您也是皇亲国戚,想必不会因为弘农王如今失了势,所以……嘿嘿,我相信不其侯不是那样的人,是不是啊?伏完还能说什么?硬的软地,一起来。
又岂是他这个已经过了气的侯爷能抵挡地住?薰俷见伏完答应,也就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当下起身,向伏完告辞,带着人扬长而去。
=[=虽然很平静,可是这街上的热闹,却比从前冷清了很多,带着一股子萧条的气息。
秋天来了,在路过南宫门的时候,董俷突然在一片废墟前停了下来。
这里曾经是英雄楼的旧址,可现在,高楼已经不见,隐约的还可以看到废墟中的血迹。
武安国轻声道:主公,小铁什么时候能起来啊!过些时候吧……妈的,若是我找到那混蛋,定然要打他一千锤,为小铁出气。
武安国口中的混蛋,说的是史阿。
同为董俷的护卫,从历阳到阳,武安国和董铁的交情可称得上是非常深。
眼见着董铁受重伤,武安国的心里,也很不好受。
哪知,王戎突然蹦出来一句:你,不行!武安国瞪起了环眼,怒道:谁说我不行……你把那混蛋的捆住,看我能不能打他一千锤。
薰俷忍不住莞尔,心里面的烦恼,似乎减轻了许多。
薰铁的伤势虽重,可在济慈的调理下,已经颇有起色。
最重要的,是没有伤到筋骨,这对董铁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济慈说,再过个把月,董铁就可以恢复。
恢复好啊,最好连这大汉的气运,也都恢复了吧。
正准备离开,突然从南宫方向跑来了一匹战马。
马上的是一个虎贲郎,远远看见董俷。
侯,太师请您立刻前往嘉德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