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恶汉 >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二五三章 董氏一门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二五三章 董氏一门

2025-04-02 08:40:14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8-20 19:41:19 本章字数:7354要成立技击营,绝不是朝夕就能办到的事情。

薰俷当晚认真的阅读了法正奉上这卷关于技击营组建的条陈,不由得拍案叫绝。

上一世,情报机关是如何运作?薰俷一点概念都没有。

但是法正所列出的各种制度,无疑在目前而言可以用完美二字来形容。

当然,董俷可以肯定的一件事就是,这条陈绝非出自于法正一人之手。

把孙武十三篇的用间篇无限放大,一条条用间之法,让董俷看的是头昏脑胀不已。

这里面不仅仅有法正的想法,只怕更多的是来自于法衍的思考。

这父子二人,的确是有本事的人,为何以前没有听说过呢?董俷把法正找来,让他逐条的进行说明。

薰铁也在一旁聆听,听到那精彩处的时候,忍不住拍腿叫好。

有时候,董俷就很怀疑,眼前这个滔滔不绝,说的头头是道的法 正,真的就是那个在演义中,并没有显露才能的法正吗?如果是一个 人,那才真的是演义害人不浅。

薰铁说:主人,你觉得怎么样?薰俷这才从沉思中醒来,发现法正已经讲解完毕,正一脸期盼的看着他。

小铁,法正的这份条陈很好,我决定采纳。

恩,这样吧,就由你来组建技击营,实为闇部。

法正,此事既然是你建议,就由你来辅佐小铁。

来进一步地完善。

我会让马嵩、十二到你们帐下听令,需要什 么,就告诉我,我会设法为你们解决。

喏!法正兴奋的手有些颤抖,小脸更是通红。

薰俷又和二人闲扯了一会儿,董铁和法正告辞离去。

等这二人走了。

薰俷才走出了书房,直接跑去了蔡 和刘洪所居住的院落。

这二老喜欢清静,所以单独居住。

薰俷找到他们的时候,蔡 正在抚琴,刘洪自斟自饮。

看得出,二老的兴致挺不错,琴声袅袅,犹如仙乐。

董俷对乐律并不算太精通。

却能够从那音律中,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欢悦情怀。

于是坐下来,在一旁静静聆听,也不敢出声打搅蔡 。

一曲奏完,蔡 按弦,琴声立止。

西平,有事情吗?薰俷连忙起身,岳父,小婿确有一事,想要请教。

说吧……呵呵。

我就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事情,直说好了。

薰俷犹豫了一下,早先卢师曾为我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氏仪。

另一个是法衍。

氏仪地本事,我已经见过。

而这个法衍,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好像非常的厉害。

蔡 一挑眉毛,那又如何?只是我有些奇怪,既然法衍如此有本领,为何没有人招揽他?甚至没听说过他呢?刘洪呵呵的笑了起来:法季谋的才情,的确是有。

当年他在 阳为郎。

后来外放安定,政绩也都是非常的突出。

只是这个人……法季谋德行有亏,故而没有愿意用他。

德行有亏?薰俷不由得一蹙眉。

事实上,对于士人而言。

有没有真本事并不重要,德行风骨,才是众多士人所追求的东西。

很多人把‘德行’二字看地很重,一旦得了 ‘德行有亏’的评定,就很难翻身。

只是,董俷很想知道,这法衍的德行有亏,究竟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呢?蔡 说:法衍此人,心胸狭窄,属睚眦必报的那一种人。

早年未曾举孝廉的时候,同乡有得罪他的人,后来在当了安定太守之后,使尽了手段去报复同乡之人。

薰俷不禁嗤之以鼻。

这也算是德行有亏吗?其实这种人,多了去,说穿了也不过是心胸狭窄而已,似乎和德行无关吧。

见董俷的表情,蔡 如何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关键是在于,法衍在 阳为郎地时候,曾先后依附过很多人。

特别是在党锢之禁中,这法衍为了报复当年张俭对他的轻视,居然和朱并联手迫害,依附与曹节之下。

曹节死 后,法衍就因故致仕,从此再未起复。

张俭,在李膺时期,是八极之一,很有名望。

法衍不但迫害过张俭,还依附过曹节……怪不得没有人愿意用他。

刘洪说:我也没想到子干会为你推荐这个人。

西平,你用法季谋没有关系,但定要有制约才行。

这次你能借弘农王之手,招揽羊续,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羊续的才华不在法季谋之下,有他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制法季谋的私心膨胀。

薰俷点头,老师说的在理。

这其实又是一个平衡地手段,用羊续来平衡法衍。

薰俷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变了……学会了用手段,学会了用计谋。

可这,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事情。

和人要以诚相待,要推心置腹。

这是董俷在上一世就坚持的一个信念。

即便是重生于这个时代以后,在大多数时间里,他还是保持这样的信念。

凭此,他结交了好兄弟,好部下。

可是如果有一天,连这些人也要用手段的话,那实在是……薰俷不想这样,因为那样子过活,真的好累!******初平二年二月末,残破的 阳,开始了大规模的修缮。

京兆地区地一场大战,实际上对当地的百姓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危 害。

当一批批俘虏被押解往安定的时候,所有地人都露出了舒心的笑 容。

在他们看来。

至少在今后地日子里, 阳不会再遭遇战火。

至于朝堂上的争斗,和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关系?豫州等地的百姓因流寇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候,京兆地区却聚集大批的流民。

如何安置这些流民,成了董卓一系人马在经历大战之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众多流民聚集在 阳周围。

势必会对整个司隶地区造成很大地影响。

薰俷在和羊续、法衍相商之后,拟出了他自立门户之后的第一份奏折,以解决这种状况。

往年,流民聚集,大多是朝廷赈济钱粮。

可实际上呢,流民往往因为这些赈济越多。

毕竟不劳而获的感觉,还算不差。

如此恶性循环,本就紧张的国库又能支撑多久?—薰俷的奏折。

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以工代赈。

由于流民过多,而朝廷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来进行修缮。

招募流民重修关城,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

这样一来,即可以解决李儒手中人手短缺的窘况,又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无疑是一件大好地事情。

第二个部分则是建议在京兆屯田。

这个主意是由法衍提出,正值春耕好时节,京兆的确因早先的战 争,还有董卓对 阳大户的血腥杀戮,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芜。

屯田之法。

只招收精壮。

在一方面可以加强京兆地区的兵力,稳定司隶局 势;另一方面,则可以消化一部分流民所造成的隐忧。

屯田之法自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主要是为了蓄养戍 卒。

京兆地区的屯田,却是汉以来的第一次。

由官府出官牛,每亩地需要交纳十斗粮草。

京兆地区空闲有近四十万顷的土地。

按照羊续地计算,可以吸纳至少三十万流民。

按照十抽一的比率,京兆地区一下子就多出了三万屯田军。

且不说这三万屯田军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京兆防御的压力。

薰俷奏折中的第三部分,是迁移流民。

将滞留在京兆地区的流民,大规模地向边塞迁移,特别是五原、梁山、北地一线。

大批的汉民涌入边塞。

可以进一步的同化边塞胡人。

数量上的优势,足以令汉民在边塞立足。

北地、石城靠近朔方,而河套地区,却是一个巨大的粮仓。

土地肥美。

水草丰满。

举法衍的统计,河套至少可以吞下百万流民之巨。

不但能缓解关东地区的流民隐 患,还可以加强对边塞的控制,一举两得。

不管杨彪黄宛等士人对董家如何地不顺眼,可是在看到董俷的奏折后,也不得不连连称赞。

也许真的是老天都在护佑董氏一门。

五十万大军没有对董卓造成冲击,反而令其勇武之名传天下。

而这个董俷,即可以领兵打仗,也能够处理内政,难道说,是天要亡当今士族吗?薰俷的奏折,被称之为平流三策,很快就获得了绝大部分人地相 应。

薰卓二话没说,命令李儒依照平流三策的内容实行。

一时间,一笔笔钱粮调拨出去,一批批流民得到了安置,竟然使得董卓在京兆地区的威望,一下子达到了巅峰。

而就在董俷呈报平流三策的第二天,老夫人的车驾终于来到了 阳城外。

老夫人进京,并没有大张旗鼓。

董卓原本是想要来个十里相迎,但是却被老夫人派人通知:莫要张扬。

的确,董卓如今正是在风口浪尖之上,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所关 注。

只好派董俷出马,董卓则命人清理迎春门大街,收拾房舍,大开仪门,等待老夫人前来。

一大早,董俷领着王戎成蠡,率五百巨魔士,出城十里相应。

晌午时分,一行车队在官道尽头出现,缓缓的行驶而来。

那为首 的,却是一群盔甲鲜明的姑娘,旌旗招展,秀带飘扬,一杆描金大 ,正中间写着一个斗大的‘虎’字。

两行大字,一行写着巾帼不让须眉,另一行则是‘敕勒川董’四个大字。

大 之下,有一员女将。

胯下浑红马。

掌中一杆竹绒大刀。

身披荷叶甲,外罩大红色战 袍,两根稚鸡翎飘扬。

粉面桃腮,一双杏眼。

柳叶眉儿弯弯,一笑脸颊还会露出一对酒窝。

薰俷一看这架势,脑袋嗡地一声响。

拨马就打算往回走。

就听那女将远远的一声娇叱:董西平,看到姐姐,还不给我滚过来。

否则定要揪你耳朵,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这一声娇叱,让王戎目瞪口呆,成蠡嘿嘿直笑。

薰俷苦着脸,一磕狮鬃兽的肚子,阿丑迈着小碎步。

悠哉悠哉朝着那女将跑了过去。

就说她安生不得,果然,早先还说把虎女营给我,她不搞了!现在倒好,这又弄出了一个虎女营,怎么看着比当初在河东的时 候,气派还要大?那马上的女将,正是董俷地四姐,董媛。

不是说董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决定要修身养性,专心红妆了吗?的确。

一开始的时候,薰媛的确是生了这样的念头,还把虎女营都交给了董俷。

可有一句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让一个从小就嚣张跋扈,舞刀弄枪的女孩子突然间静下心来,专心红妆刺绣。

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凉州在过去地日子里,可是战火纷飞。

羌乱不止,叛乱不停。

一方面是羌人的数量众多,二来 呢,也是董卓有意如此,来维持他在凉州的地位。

如果没了战争,董卓说不定早就被召回了 阳。

薰媛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

怎么可能安下心来?早两年,她看华佗马真等人搞医护营,心中难耐寂寞,就纠集了一群女孩子。

跑去医护营中帮手。

一来二去,居然训练成了一批类似于后世中护士一样的女兵,在医护营中担当护理,颇有成绩。

华佗马真对董媛称赞不已,大大的满足了董媛的虚荣心。

这虚荣心一满足,就开始生出了其他的想法。

幸好当时有董夫人在家里镇着董媛,也搞不出大动作。

可是董夫人过世之后,老夫人也不怎么管她,可就撒开了花儿。

关东诸侯大战,陇西也遭受到了马腾张邈的攻击。

薰媛就开始重组虎女营,准备和董俷在 阳成立的那个鸾卫,好生地别一下苗头。

特别是 阳大捷传开,董媛就更急不可待了!竟然从牛辅的军中要来了一个能人,名叫苏则,原本是扶风人,表字文师。

苏则是个文弱书生,早年家贫,曾被举为孝廉。

十常侍当政时,拒不应辟,竟然跑去陇西投军。

年纪只有二十三四的样子,但精通于兵 事,为人也非常豪爽正直。

若问苏则最仰慕是什中平元年之前,他仰慕李膺这样的宗师。

黄巾之后,他却对六经之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治世时,六经或可安邦定国。

可动荡年代之中,难道拿着书本子,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薰俷驰骋中原,博得虎狼之将的名号,令苏则产生了兴趣。

雍丘之乱以后,苏则对士人,渐渐失去了希望。

相反,若问他现在崇拜谁,苏则地答案很简单:董俷!但苏则在牛辅的麾下,只是一个书佐之类的角色,无足轻重,根本不可能见到董俷。

故而董媛跑来找他的时候,苏则提出了一个条件:让我帮你练兵可以,但将来你要推荐我到 侯的帐下(当时董俷的官职,还是 侯)。

薰媛一口答应,让苏则为她训练虎女营。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这虎女营在苏则的手中,已经有了规模。

薰俷走过来,笑呵呵的说:四姐,好久不见了!薰媛冷哼了一声,丑小子,翅膀硬了,不甩姐姐了,是不是?见到我干嘛要跑?我这不是怕你胡闹嘛!这话在心里说说也就罢了,可嘴巴上,董俷还是找好了理由。

这时候,就听车轱辘声响,虎女营向两边散开,从车队中走出了一队人马。

当先一亮四轮车,老夫人白发苍苍,手持龙头拐杖,一双 目,闪烁欣喜光彩。

我听到阿丑地声音了……可是阿丑来了?看到奶奶。

薰俷心中顿时有一股暖流。

他忙跳下马,快走两步,扑通就跪在了老夫人地车前。

扶住了老夫人的腿,董俷道了一声:奶奶……声音就不争气的哽咽起来。

距离上次见到老夫人,已经大半年了。

当时董夫人过世,老夫人地情绪不好。

整日的呆在屋中,不愿意出来。

而薰俷身为薰氏长子,自然要应酬很多事情。

之后又急匆匆的赶回了 阳,没有和老夫人好好地相聚。

老夫人……真的老了!头发已经雪白,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一些。

快点过来,让奶奶看看,阿丑已经成了男子汉。

可惜弱冠之礼,奶奶却没有赶上。

薰俷跪行两步,抓住老夫人的手,放在了脸上。

老夫人抚摸他的面颊,片刻后突然笑了,还是和以前一样的难 看!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这世上,也只有老夫人能这么说董俷,别人说的话……奶奶,阿丑为你推车!董俷站起来。

走到了四轮车后。

老夫人地车两边,站立着两个身高近九尺,膀阔腰圆,相貌粗豪的彪形大汉。

这两个家伙,一看就知道属于那种孔武有力的人。

手中各拄着一根镔铁大棍,鹅卵粗细。

通体发亮,看上去就知道份量可是不会轻了。

薰俷也是个力大之人,对于这两个大汉不由得留上了心。

薰媛说:这两位是去年你和父亲离开之后,前来牧场投效的好 汉,力气可不小。

略高一点的大汉拱手行礼:草民可义,拜见吴忠侯!胖一点的大汉则更显有些激动,单膝跪地道:小人可曼,见过虎狼之将!你们……可义道:我二人是兄弟。

是河内人。

因家境贫寒,流浪四方。

路过敕勒川的时候,四小姐正在招兵买马。

我兄弟二人为求一口饱饭,所以就前去应募。

亏得四小姐厚爱。

让我二人担任老祖宗的护卫。

我兄弟久闻吴忠侯大名,故而有些激动。

可义?可曼?这两个名字听上去很怪异。

薰俷说不清百家姓里有没有可这个姓氏,因为东汉时期,姓氏还很复杂。

比如氏仪,他那个姓,就很少见。

可……说不定真有这姓氏,只是自己不知道吧。

由于这两人是老夫人的护卫,董俷自然不敢怠慢。

连忙好言寒暄了两句,他亲自推着四轮车,狮鬃兽在他身后摇头晃脑,向 阳而去。

王戎和成蠡,带着巨魔士自然而然的在前面开路。

薰俷既然下了马,谁还敢再骑着马走?就算是董媛敢,可是老夫人面前,也不好放肆。

十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却足够董俷和老夫人说知心话了。

周围地人自动让开了一段距离,只有薰媛在一旁跟着。

忽而说笑,忽而流泪……在老夫人的面前,董俷活脱脱像个小孩子,老夫人也是开心的不得了。

和小孙子重逢,而且小孙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对于老人而言,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感到开心呢?何况这小孙 子,还如此的出息。

唯一的遗憾,就是董俷过不了多久,就要去安定了。

老夫人也知道和董俷相聚不久,所以这一路上开始,就不停的问东问西,还说起了董俷地孩子。

车马就要到达 阳。

突然间确有一队人马,从另一条路上硬生生的插入,拦在了董俷等人的面前。

怎么回事?看到一阵骚乱,董俷勃然大怒。

王戎急忙跑步过来,单膝跪地道:主公,前方有一拨人,自称三韩使者,要先入 阳。

三韩?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是什么穷乡僻壤的蛮夷小国,居然敢在 阳城外如此嚣 张?薰俷大怒,厉声喝道:尔等都是废物不成,在我大汉土地上,为何要给那狗屎的三韩退让?我不管是什么人,给我让开道路。

凡有敢租我路者,一律格杀勿论!话音未落,可义可曼兄弟二人从人群中抢出。

~ | ; . 这兄弟二人?一声怒吼过后,巨魔士齐刷刷的抽出钢鞭,照着那什么使者团队一阵狠揍。

薰俷推着小车往前走,忍不住向董媛问道:四姐,三韩在什么地方?又是什么东西?   薰媛也是一脸的茫然,你问我,我问谁?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二五四章 三韩献宝,中药变韩药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8-20 23:49:51 本章字数:6215三韩使团,加起来也不过三四百人的样子,穿着打扮气。

薰俷并没有出手,而是看着巨魔士一帮人过去狠狠的蹂躏对方,不时的暗自点头。

不是因为巨魔士,而是因为那可义可曼兄弟。

那两根大棍拾起来,好像风车轴一样呼呼带响。

使团士卒根本靠近不得,转眼间被打得是抱头鼠窜。

说起来,这些人的长相倒是有点像汉人,只是那狗屁脸上的汗毛特别的重,活脱脱未曾进化完全的禽兽一般。

老夫人倒没有说话,只是任由董俷推着四轮车往前行进。

在她看来,一个连听都没有听过的玩意儿,又有什么资格在这大汉的土地上嚣张?反倒是阳城内的官员接到了通知。

有门卒跑过来想要阻止,可是一看王戎那张阴阳脸,再看看那巨魔士的打扮,立刻就缩了回去。

薰俷推着四轮车到城门口的时候,大鸿胪郑泰,颠颠的从城里跑了出来。

住手,吴忠侯住手啊!郑泰大声道:那些是百济的使者,不要再打了!不是说三韩吗?怎么又跑出来一个百济?薰俷愕然不解,另一边可曼一棍子把一辆大车砸翻,从里面揪出一人就是一顿胖揍。

一个看上去人模狗样的东西站出来,叽里呱啦的大声说话。

看那样子。

好像很愤怒。

指着董俷,突然改用了汉语,你们这些野蛮人,为何如此待我们?我们可是百济使团,你们……这就是你们大汉朝应该给予我们地待遇吗?你们快住手,住手!一句野蛮人。

立刻让薰俷的火窜了起来。

不过是一群还没有进化好的东西,居然敢在这里骂人?郑泰的脸色也变了,生在阳,他怎能不知道董俷的脾气?刚要开口,却见董俷一声长啸,狮鬃兽从人群中窜出来,在那家伙身后仰蹄立起,双蹄狠狠的踹在了脑袋上。

一声惨叫。

那刚才还恼羞成怒指着董俷叫骂地文士,就被狮鬃兽踹碎了脑袋。

薰俷冷笑一声,一群畜生而已,大鸿胪未免也太高看他们了吧?算什么玩意儿?说着,推着四轮车就进了阳城。

城门外,所谓使团被打得倒在地上哀嚎不止,三四百人,竟没有一个能站起来的。

谁能告诉我,这三韩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从董媛身后站出了一人,恭声道:吴忠侯。

我倒是知道一些。

那人年纪大约二十三四的样子,看上去很精干,虽然是文士打扮,却透着一股子武人的刚猛。

薰俷说:你是……哦,他是我虎女营的军司马,苏则!薰媛得意洋洋的介绍。

却让苏则一下子面红耳赤。

也难怪,一个大老爷们儿,却在一群女人中厮混,传扬出去,好像的确是有点不好听。

薰俷看了薰媛一眼,笑道:苏先生,这三韩是什么玩意儿啊!苏则说:吴忠侯,我曾看过一册笔记。

里面曾提到了三韩这个名字。

那本是在东夷之地的一个岛上南部地民族。

三韩,分别指的是马韩、辰韩、韩,是一群坐井观天,自以为是的家伙。

三韩之中。

马韩最强大,有五十四个部落,十万余户人口。

薰俷又问:那家伙既然说是三韩使团,为何又说是百济使者?三韩是他们的统称,东夷南部的人,大都是自称三韩子民。

所谓的百济,原本是高句丽创立者,东明王朱蒙的后裔所创。

当年朱蒙因受迫害而逃离了扶余,在卒本之地与当地首领的女儿昭西奴结婚,而后创立了高句(gou)丽。

后来,朱蒙在扶余的儿子找到了朱蒙,并成为琉璃王。

而朱蒙和昭西奴的两个儿子,就离开了高句丽。

乱七八糟地名字,董俷不禁有些糊涂了。

他诧异不解。

高句丽?怎么听上去,好像有点耳熟?苏则又说:朱蒙和昭西奴的儿子温祚和一沸流就带着人往南发展,后来就在马韩的领地中,建立了慰礼城,自称百济,时常与马韩冲突。

至他们的多娄王时,百济加强了和马韩部落的联系,渐渐的融入其中,成了马韩部落中地一个分支。

听了半天,董俷最终也没弄清楚,三韩究竟是什么来历。

反正苏则的说法,这三韩不过是一个愚昧而落后的部落而已。

至于百济,更像是一群杂种。

薰俷对这些人没什么好感,更不会因为一群杂种,而感到有什么失礼。

这件事,很快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毕竟奶奶到达阳,对董俷而言才是一件大事。

也许是一路辛苦,老夫人有些疲惫了。

薰卓虽准备的酒宴,但老夫人并没有参加,而是拉着董俷、蔡>~薰绿,抱着董冀,腿上坐着文姬,在卧房中聊天说话。

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虽比不得外面的喧嚣吵闹,可是自有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这小小的卧房中洋溢,令董俷感觉很舒服。

不知不觉,老夫人靠着床褥,睡着了。

薰俷示意蔡她们带着孩子们离去,然后为老夫人拉上的被褥,坐在榻旁静静地看护。

奶奶,看上去真的很疲惫。

*—第二天,按照董俷的计划,是要陪着老夫人走走,转转,讨论一下结婚的事宜。

可是一大早,董卓就把他给叫了过去,让他参加今日地朝会。

薰俷虽然是车骑将军。

可自上任以来,就没有参加过一次朝会。

父亲,好端端地,干嘛要去参加朝会啊?如果没什么事情的话,我想在家陪陪奶奶。

薰卓嘿嘿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

只不过有百济使团前来照会,我想你也应该去看看。

西平,你如今好歹也是车骑将军,总不能天天不参加朝会,对不对?百济使团?薰俷听到这名字就觉得好一阵子的恶心。

鸟毛百济使团,后世不就是那个喜欢自残,总是自以为是的韩国人吗?昨夜,他看了一下百济的地图。

如果放在后世,那分明就是董俷很厌恶的韩国。

对于那个国家地事情,董俷不是很了解。

只是听人说过,那鸟毛国人,喜欢剽窃人的文化不说,还大言不惭的说什么大韩文化圈。

总体而言,董俷上一世也不是什么愤青之流。

可是对于这个国家的人,还真的是打心眼儿里不那么喜欢。

我不想去!薰卓脸一耷拉,你昨天打了人家的使团,人家今天可是点名要见你。

说是要你见识一下他们的新玩意儿。

什么新玩意儿?我哪知道……我也不喜欢这些人,但是场面上的事情,还要照顾。

你我就去看看,那些人能玩儿出什么花样。

薰俷冷笑一声,好吧,我就去看看。

不过我说明白哦。

如果没什么意思,我可是要走地。

随你便,只是露个脸而已。

父子二人说完,就各自登上了车仗。

薰卓身为太师,是阳城内权势最大的人,这仪仗自然不会丢了面子。

而董俷呢,不喜欢做车仗,大多数的时候。

他都是骑马而行,这才符合他的身份。

武将嘛,干嘛要搞那么多的花哨?进入青琐门之后,董俷把马扔给了王戎和成蠡二人。

随着走下车仗的薰卓,一起来到了嘉德殿。

连吕布也出现了,顶盔贯甲的,看上去极为风骚。

待文武大臣到达后,汉帝刘协登上了丹陛。

紧跟着百官山呼万岁,刘协一言不发。

大鸿胪郑泰走出来说:启禀皇上,有百济使者代表三韩前来贡献宝物。

哦?自从黄巾之乱后,已经罕有海外之人来阳参见,更不要说贡献宝物。

刘协也是少年心性,闻听之后饶有兴趣的说:是什么宝物,选三韩使者上殿。

说完之后,刘协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

下意识的朝董卓看了一眼,见董卓没有露出任何不快,这才算是放下了心。

这朝堂之上,从表面上看是刘辨为尊。

可实际上,唯一有话语权的,却是董卓。

随着小黄门一声呼喊,百济使者走上了大殿。

薰俷忍不住噗嗤地笑出声来。

那百济使者,正是昨日可曼从车仗里揪出来暴打的家伙。

头上还裹着一块白布。

如果放在后世,活脱脱一副印度阿三的模样。

使者名叫古尔奴,是现任百济王肖古的臣下,类似于大汉朝的九卿之类的官职。

反正董俷是没弄明白,那个官职地意思是什么。

听说你有宝物献上,不知道是什么宝物,呈上来让朕一观。

在董卓的示意下,刘协大声的说话。

古尔奴立刻命人呈上了一个盒子,有小黄门接过去,放到了刘协面前的龙案之上。

薰卓这时候开口道:古尔奴,三韩久未朝见,为何今日突然献宝?太师大人,伟大的肖古王在去年攻陷了新罗的车陷腰城,今年有占领了石门城,虽然扩展了我们的领域,但是自新罗而增加的人口,却使得我们地土地难以承受。

去年这时候,乌桓王丘力居病死,由蹋顿王接掌乌桓。

蹋顿王来信说,他联合了鲜卑、扶余、高句丽准备自并、幽二州出兵,并要求我们肖古王配合。

但是肖古王拒绝了蹋顿王的要求,他认为我们和大汉是兄弟友邦,不应该互相争斗。

薰俷心里一振,抬头向李儒看去。

李儒朝他轻轻点头。

那意思是说,确有此事。

为何别人都知道了此事,偏偏我却不知道?董俷有点不高兴了,忍不住向李儒瞪了一眼。

李儒一笑,摇了摇头。

那意思是说:这点小事,没必要让你知道。

放心吧。

我已经有了对策。

薰卓突然开口道:肖古有什么要求,就直接一点,莫要拐弯抹角地给我绕***。

肖古王请求大汉皇帝,册封他为百济皇帝,同时请求将乐浪郡赐予百济。

古尔奴嘴角上翘,得意洋洋。

薰卓却笑了……不禁是董卓在笑,满朝文武全都笑个不停,连素来与董卓不对付的马日磾等人。

也在摇头大笑。

薰俷突然开口:区区蛮夷,居然也敢自称是我大汉天朝地兄弟友邦?我只知道,百济总共不过数城,就算加上新占领的车陷腰城和石门城,也不足三十个…百济皇帝,肖古真是井底之蛙,还大言不惭的要我地?古尔奴,莫非觉得,我大汉天朝会怕你们这些化外之民不成?一群跳梁小丑,不知天高地厚。

古尔奴闻听勃然大怒。

可是当他看清楚董俷的样子,到了嘴边地话,又咽了回去。

昨天,就是这个人的部曲把使团打得没一个人能站起来。

郑泰曾经警告过他:在阳城里,你哪怕去招惹董太师,也不要去把薰俷惹怒。

可就这样退缩。

古尔奴显然是不太情愿。

当下一撇嘴说:百济温祚王开始,至肖古王已有五代。

如今,三韩之民有十六万户,近百万臣民,人才济济。

而且,三韩之历史,也是非常的久远,说起来和大汉朝也是一衣带水。

你听说过屈原的名字吗?他就曾是我三韩子民中的一员。

杨彪突然道:我只知道。

五百年前,楚国曾有一个屈平,却是丹阳人,本属姓屈氏。

名平,字原。

难不成你百济也有一个丹阳吗?就算你百济有个汉寿县,怎么连屈夫子的名字都弄不清楚?按照正确的说法,屈先生应该叫做屈平。

表字,本是对平辈或者晚辈人的称呼,难道你百济把先人,都是当成晚辈或者下属?对付这种人,杨彪无疑是权威中地权威。

又有黄宛说:姓,出自黄帝顼一系的祝融氏,从殷商时期迁至楚地,后因功受封与楚,居于丹阳。

春秋时期,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于‘屈’地,称之为屈瑕,后代遂以屈为姓……按照你的说法,莫非这春秋时期的楚国,是在百济吗?古尔奴还想辩解,突然听马日磾一声怒吼,无耻三韩,无耻百济!原来,刘协把那盒子打开,里面却是放着一册书卷。

书卷上说:这纸张乃三韩所发明,又有三韩神医,根据当地的药草编纂一书,记载共百种药物,称之为韩药。

刘协原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宝贝,却是一本医书,随手就给了马日磾。

这刘协不懂,可马日磾却是博览群书的人。

一看书上所记载的草药名目和药性,分明就是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天下的《神农本草经》,那可是上古三皇所做。

尔等低贱小人,经拿着神农本草经来充作宝贝,还自称蔡侯纸为你们所发明……无耻,无耻至极。

古尔奴大声说:神农本就是我三韩族人,本草经自然是我三韩宝物。

薰卓脸上地笑容更盛,化外野民,想必是不知道,那死字是怎么写的……来人,给我支起油锅,把百济使团的鼠辈,一个挨着一个的给我扔进油锅里炸一炸!见过不要脸的,却没有见过如此不要脸的民族!原来,这剽窃并非是后世地韩国人所发明,从他们的祖宗开始,就留着不要脸的血液。

薰俷阴冷一笑,区区几百人,炸了又有何用?以我之见,这三韩之人,皆可炸!吴忠侯此言甚妙!素来是和董家不一条路数的士子们,这一次竟然异口同声的称好。

且不管那古尔奴如何的苦寒喝骂,刘协意兴阑珊的正打算退朝,黄宛道:三韩不过是鳞介之癣,不足为虑。

倒是乌桓的蹋顿兵马,若不能解决,只怕会有麻烦。

这有何难,老夫已有对策。

薰卓说着,拱手朝刘协道:陛下,臣推荐一人,可令高句丽、扶余、乌桓三地不敢轻举妄动。

我麾下有玄人公孙越,熟知辽东诸事。

可命其为辽东太守,威慑三地兵马。

同时命我麾下大将樊稠为乐浪太守,出兵百济,将那肖古小儿人头奉上。

刘协沉吟一下,准奏!马日磾说:太师,乌桓三地兵马,倒不足为虑。

只是这鲜卑人……包括董卓在内,闻听感到了一丝头疼。

鲜卑人地确是一个麻烦事。

鲜卑二十万控弦之士,而且马术精湛,来去如风。

这些人如果不和你正面交锋,不停的骚扰,定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的确是个问题。

公孙越,是董卓麾下大将徐荣所推荐,自有一身地好本领,董卓对此人非常信任。

樊稠,也是董卓的老部下,虽没有徐荣华雄般的勇武,但用兵很平稳,足以对付三韩。

唯有鲜卑,是一个大问题。

究竟派什么人出战,一直是董卓所要考虑的事情。

薰俷见薰卓李儒都没有回答,心知这征讨鲜卑一路兵马,还未有主将。

若非他要出兵朔方,定然会自告奋勇。

而且,董俷出兵朔方,也需要有一支人马牵制鲜卑。

这个人,不但要有足够的勇武,更要精通于骑战之法。

放眼董卓身边,只有两人。

一个是徐荣,另一个……薰俷犹豫了一下,挺身站了出来,太师,我愿保荐一人,只要他出马,鲜卑不足为虑。

薰卓一怔,忙不迭问道:什么人?薰俷往武将中看了一眼,盯着那人,突然一笑,我举荐卫将军,温侯吕布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