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1-11 20:47:04 本章字数:5526这似乎是一个暖冬……当然在汉时,并不存在所谓全球变暖的说法。
人们敬天地,敬鬼神,敬祖宗,全不似后世人那般的肆无忌惮,毫无尊卑。
对环境,也并非是为所欲为的胡来。
不过,今年的冬天,的确是不太冷。
三辅关中,只下了两场雪,看上去好像很大,实际上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雪患。
而京兆雒阳,比关中的雪势还要小,只是在入冬之后,下了一场小雪。
气温也算不上很寒冷,不需要披带那双层的大氅,就足以抵御寒意。
至于普通人,虽未必有那富户家中的条件,但也还能熬得过去。
用雒阳人的话说:比去年好。
不过,那说话的底气,已经不再像光和中平年间时的充足。
历经了无数次磨难,昔日的东都雒阳城,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那份繁华与荣耀。
事实上,雒阳虽是曹操的治下,可碍于袁绍等人的势力,曹操对雒阳也不甚上心。
也许在曹操的心里,这雒阳终归是带着太深重的汉室印记,大加修缮并无好处。
这就像是当初光武皇帝灭了王莽,建都于雒阳的性质一样。
东汉的历代皇帝,再不断的强调雒阳地位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之中,淡化长安的地位。
其实,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愿意自己的王朝中,有别的王朝烙印。
即使是西汉和东汉……虽然说光武皇帝自称是高祖后裔。
可这天下姓刘地人多了去,谁又能说的清楚?刘秀,想必也是要淡化了高祖皇帝的丰功伟业吧。
后,曹操开始了对雒阳的修复工程。
虽然只是一点一滴。
于雒阳人看来,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阳光明媚!看上去有点清冷,不过还是挺舒服。
至少处处能看得见阳光,让人的心里挺敞亮。
被重新修缮的马面城墙,是厚重地青灰色。
上面斑驳点点。
昔日战火的痕迹,似乎已经被抹去了,看上去焕然一新。
城头上,遍插旌旗。
大旗猎猎招展,流露出了无与伦比的庄重气息。
那飞龙旗、飞凤旗,烈火师子旗……风卷大旗。
神兽隐隐,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早已经荒废了的北大营,西大营和东南大营,如今也重新启用。
一面面旌旗高高竖立在营盘之中,不同的色彩,也代表着不同地诸侯,共有七种颜色,恰如七星环绕。
人喊马嘶,兵器森冷。
在这肃杀的季节中,更添几分冷意。
公孙度、袁绍、曹操、刘备、孙策、刘表……而西川刘璋,由于路途遥远,所以未能出现在雒阳城内。
不过他还是派出了自家的代表,由他的兄弟刘瑁,率领五千西川军出川,来响应这次曹操的会盟。
曹操的影响力有这么大?倒也不是……此次曹操以汉帝之名,代天征伐。
若各路诸侯不至,当面临其他诸侯地讨伐。
所以即便是刘璋远在西川,也不敢怠慢。
毕竟在汉中。
他还有一个天大的敌人。
此时。
各路诸侯聚集于嘉德殿中。
袁绍派出了幼子袁尚为代表。
自河内起兵,领军十五万。
七路诸侯当中。
以袁绍的兵马最众。
要说,袁绍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劲儿。
原因很简单,曹操写了一封信,把盘蛇打听出来的消息原封不动的送给了袁绍。
其实内容,只有一个。
袁熙被杀时,董俷就在冀州!还需要再说什么吗?袁绍不是傻子。
就算他是傻子,他手下沮授田丰,也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出来?要知道,袁熙当时可是带了千余兵马,又有大将跟随。
韩琼曾带人审视战场,一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不足一炷香的时间。
虽然当时薰俷命人清理了战场,但有些痕迹却是无法抹消。
韩琼回报袁绍的结果是:袭击二公子的人,绝不是普通地盗匪,而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袁绍当时就怀疑到了董俷的头上!只是他也清楚,已经回到了河东的董俷,如猛虎归山。
凭他袁绍的手段,怕是难以对付。
这口气,也只能忍下来。
如今曹操会盟,正是袁绍为次子报仇的机会。
倒不是说袁绍有多么的看重袁熙!应该说,这个面子必须要赚回来。
儿子是在自家的地盘,被人用箭射的好像马蜂窝。
而且还迫使得袁绍吞并中山甄家的计划落空,这个仇甚至超过了袁熙地死。
此次出兵,袁绍可是下了本钱。
也是想让袁尚打出一些名堂,故而不仅仅是派出十五万兵马,更给袁尚配了沮授许攸两名谋士,此外又有大将蒋义渠,朱灵周昂,文丑王门等十几员战将曹操此次也出兵十万,以夏侯渊太史慈主将,于禁为副将,另有侯成宋宪等战将,实力也不可小觑。
相比之下,其他几路诸侯地人马就显得有些薄弱了……刘备亲自挂帅,身边除了一少年文士之外,还带着一个小将。
这小将名叫高宠,字绍先,是扬州曲阿人。
原本是刘繇大将张英的部曲,历阳被破之后,这高宠怀抱刘繇地幼子,从乱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投奔了九江严白虎。
高宠和严白虎有袍泽之谊,故而也清楚高宠的本事。
此人白马银枪,在刘繇军中堪称的上是一等一的好汉。
只可惜张英嫉贤妒能。
压制住高宠地发展。
到后来,还是在一次大战中,高宠在乱军中救下了刘繇,算是入了刘繇的眼儿。
从那之后,高宠就是刘繇的亲卫,虽得器重。
却未能重用。
严白虎把高宠推荐给了刘备。
正发愁身边武将不足的刘备,得了高宠之后,兴奋无比。
不顾关羽等人的反对,硬是把高宠留在了身边。
而事实上,高宠也不负他的厚望。
此次出兵。
刘备只带兵三万,以关宁关平为先锋,刘全为后军,自己坐镇中军。
关宁关平,是关羽地义子,武艺不差。
而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少年文士。
是司马朗的弟弟,演义中有冢虎之称的司马懿。
这司马懿是在年初是投靠了刘备,甚得刘备的青睐。
所以就带在了身边,自称文有司马懿,武有高宠,足矣!在这次会盟中,刘备居于第五位。
论实力不算是很雄厚,但也不容他人小觑。
而刘表和孙策由于居于江南,手中多是以步兵为主。
各领两万人。
前来参加会盟。
说起来,这二人之间地关系并不算和谐,因为那江东的统治权,发生了不少冲突。
孙策没有来,只派了孙权为代表,不过却请了周瑜出马,辅佐孙权。
刘表则是亲自领兵,身旁除了一个廖立之外,也跟着一名少年文士。
那少年身长接近八尺,容貌甚为。
身穿月白色的鹤氅。
肃立于刘表的身后。
看年纪。
大约在十八九岁的模样。
手中轻摇一把折扇。
风度翩翩,形容格外的潇洒。
七路诸侯。
集结大军四十万,陈兵于京兆。
曹操作为主人,亲自出面迎接众人。
扫了一眼这大殿中地众人之后,不由得一阵感叹。
这大殿之中,端的是青春洋溢。
除了自己这些人之外,竟有半数青年。
尤其是那孙策麾下,更是一个比一个年轻。
诸公皆为当世豪杰,如今汇聚一堂,所为之事,就是那关中的董西平。
曹操的场面话还是要说:董俷占据关中,已成我汉室之心腹大患。
若不能尽早铲除,任由其发展下去的话,定会给汉室江山带来诸多麻烦。
今日之薰俷,就犹如昨日之强秦。
我等当联手起来,抛弃往昔恩怨,共剿国贼,已复我汉室江山。
其实,在座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汉室江山,早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罢了。
但谁又能说出来呢?这大殿中,少说有三方人马代表着汉室的血统。
当然,那刘备的名头并不好听。
丞相所言极是!众人齐声道。
不过言语中有多少真诚,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曹操也非常清楚,想要这些人齐心协力,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地事情。
今日大家坐在这里,说穿了为的就是一个利字。
天下熙熙为名而来,天下熙熙为利而去,古人诚不欺我!坐在最下首的公孙康,是公孙度的儿子,年二十九岁,如今官拜乐浪太守。
这公孙康年纪虽轻,但是颇有能力。
年初时当公孙度和樊稠焦灼的时候,正是公孙康出了个主意,与马韩结亲,联手夹击樊稠,使得樊稠兵败,自刎于乐浪。
至于结亲的人,就是马韩的郡主和公孙康。
公孙康说:丞相所言极是,我父因身体有恙,未能前来。
不过在我出发前,父亲曾说过,一俟丞相用兵,他将于幽州配合,定牵制住那乞活军,不能动弹半分。
曹操也明白,这是公孙度如今能做到的极限。
他得幽州并不久,而幽州又是苦寒之地,此前近十年中,战事接连不断。
加上他又与樊稠一场恶战,虽去了后患,可是元气大伤,正是需要休养的重要关头。
此次出兵两万,已经是公孙度的极限。
而且能拖住乞活军,于曹操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比起那带着十五万兵马到处耀武扬威地袁尚,公孙度所表现地诚意,无疑让曹操更高兴。
而袁尚听公孙康说完,薄薄地嘴唇划出线,嘴角微微上扬。
显然。
他并不看得起公孙康。
在七家诸侯当中,公孙康地背景恐怕是最为低下。
哪怕是刘备,如今也挂着个郡马地名头,而且又是国姓。
虽说早年有点瑕疵,也说的过去。
孙策和曹操,是官宦世家出身。
当然孙策的底子相比之下,弱了些。
至于刘表刘璋,正经的汉室宗亲,当朝汉帝的叔父辈儿,而袁家。
更是世族。
若非这里不是冀州,袁尚甚至不想和公孙康同处一殿。
而公孙康于袁尚地轻蔑,看上去却非常的大度。
说完之后,还朝着袁尚一笑。
袁尚说:但不知此次夺取关中后,我等有何好处?一句话出口,沮授脸色大变。
而许攸却是面带冷笑。
至于其他人,表情不一。
曹操一蹙眉,贤侄,你这话从何说起?我等皆是为皇上做事,谈甚好处?此次出兵,是代天征伐,我们只需做好了事情,皇上自然不会亏待我们。
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语,莫要再说。
诸公。
且看在大将军的面子上,显甫年幼,莫多计较。
你袁尚是什么东西?就算是你老子在,他也要乖乖的称呼我一声丞相。
曹操这一番话,连挖苦带讥讽,顺便还给了袁绍一个天大地脸面,而诸侯对曹操的这种态度,特别是刘表刘瑁两个正经的汉室宗亲,非常满意。
刘表捻须而笑,孟德不必叮咛。
当年我等与本初在雒阳时。
也是故友。
怎会计较?一句话,直接把袁尚打到了晚辈的位子上。
那意思分明是在告诉袁尚:贤侄。
这里都是你的长辈,学学那孙权,少说话。
把个袁尚臊的,是满面通红。
沮授站出来,连连道歉,丞相此次代天征伐,我等必将听从丞相地派遣。
曹操一笑,明日会盟之后,我等将征伐函谷关。
此次会盟,那汉中张鲁竟不听圣命,实在是罪不容赦。
幼玉,汉中本为汉室领土,当由刘益州出兵征伐才是。
那意思是:汉中归你们了!需要帮助的话,到时候我们会有动作。
幼玉,是刘瑁的字。
闻听之后,起身道谢,而后正襟危坐,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曹操又道:明日会盟,当选一盟主,诸公今晚可思忖一番,明日盟上提名。
正当如此!好了,诸公远道而来,想必也都累了。
我以命人在雒阳安排了房舍,早早休息为好。
所有人起身,相互告辞,走出了嘉德殿。
刘表和刘瑁原本在雒阳就有房产,曹操命人整理之后,二人自回原处。
而袁家由于当年袁之死已经没落,袁尚只好居住在别院中,除心腹之人,其他全都回归军营。
文丑在青琐门外上马,正要离去。
许攸却突然拉了他一下,向后看了一眼,就见刘备在司马懿和高宠的陪伴下,走了出来。
刘备看见许攸和文丑,也没有说话。
只是微微一笑,朝二人点点头。
文丑深吸一口气,回礼点头。
由于彼此已经不是一个体系,刘备如今更自立山头。
至少从表面上,许攸和文丑也不好太过于接近。
但是从刘备的举动来看,昔日的好友虽飞黄腾达,却并未忘记自己。
许攸这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放了下来。
来日方长,如果和刘备过于接近,那沮授定会有所察觉。
二人随沮授护送袁尚回家,而后直出雒阳城。
既然无法住在城内,还是在军营中为好。
当晚,雒阳***通明……城外的军营里,不断的回响号角声,刁斗声,给人一种颇为兴旺地感觉。
刘表端坐在府邸大厅里,看着这熟悉的景色,心中无比的怀念。
当年,他就是从这里出发,离开了雒阳……一晃近十年,原以为再也回不来雒阳了,没想到……幽幽的叹了口气,刘表闭上了眼睛。
事实上,他并不想参与这次会盟。
不管是西汉王还是汉帝,都是他刘家的后裔。
不管是谁赢了,怕都会有损汉室尊严。
不过,这汉室,还有尊严吗?自己这次参与进去,只怕是再也无法脱身。
想为汉室留一方净土,可这天下,何处是净土呢?刘表睁开眼睛,站起身来,准备去卧房中休息。
老了,真的老了……这时,一员小将迈步走进了客厅。
生的一副好面容,仪表堂堂,身形伟岸。
他拱手道:主公,外面有人求见,说是有远方亲人,给您捎来了一封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