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9 20:29:26 本章字数:5651在华夏文明的体系当中,印刷术无疑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更被称作四大发明之但实际上呢?印刷术准确的出现时间,大致是在隋唐之交,而且其中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从雕版印刷至活字印刷,中间有经历了六百年,而后逐渐的发展,直至达到成熟。
黄月英在去年完成的印刷术,就是雕版印刷术的雏形。
但正如她所说的那样,雕版印刷术存在着不少严重的缺陷。
除了她所说的三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当进行大部头书籍印刷的时候,所需花费的成本无法估量。
道德经,洋洋五千字,好办……可是论语、礼记、尚书、春秋左传等书籍,却是士子们研读的根本,印刷起来非常的麻烦。
如果换做一个普通的工匠,在研发出雕版印刷术之后,一般不会继续深究。
但是黄月英不一样。
她具有这学者一般的严谨,同时又有寻常工匠所不具备的研究精神。
所以在发现了雕版印刷术的缺点之后,就立刻试图寻找新的方法,进行改善。
黄月英笑嘻嘻的说:其实,这种方法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具有了雏形。
我在查阅典籍资料的时候,发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度量衡器的时候,曾经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
也正是这条记载,让我产生了灵感……董大哥,如果把这种方法推行。
那么天下士子定会归心。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黄月英用黑乎乎地小手抹了一下额前散发。
本已擦干净的脸上,一下子有多了几道黑色的灰痕。
看得出,她很疲惫。
此刻之所以还能兴致勃勃的谈论她的发明创作,完全是靠着一股子欢喜之情。
董不由得。
感到一阵心疼。
好了,莫要再谈论你地印刷术了……这件事我会交给马钧来处理。
你现在要做的,是休息……好好睡一觉。
否则过些日子,黄公过来看你现在地模样,一定会以为我虐待你,和我拼命。
黄月英一怔,我爹爹要来?是啊,我已让人去望北郡,向黄公求亲!啊……黄月英的小脸刷的通红,一下子变得扭捏起来。
董才不管她。
一把将她给横抱在怀中。
董大哥……不许胡闹,现在给我乖乖的睡觉去,等精神恢复了,咱们再慢慢的说。
黄月英的身形高挑,比大多数女子的个头要高。
虽生于荆襄,可是却颇似北方女子的体态。
七尺八寸的身高,若按照后世地方法计算。
足有179公分。
不过在董的面前,却如同一个小孩子一样。
抱在怀中,董感觉不到半分的重量。
一蹙眉。
轻声道:从明日开始,你要给我锻炼身体才行。
怎地如此瘦弱,实在是太不爱惜自己了!黄月英羞红了脸,挣扎着想要下来。
可是又如何能从董的手中逃走?挣扎了两下之后,她急急忙忙的说:董大哥。
你且让我把昨天写好的笔记整理一下嘛。
我保证。
整理完了以后,一定好好休息。
明天保证会锻炼。
不行……笔记,一会儿我来整理。
董说着话,板起脸来,你若再不听话,可不要怪我一会儿出门打你屁股,面子需不好看。
一个大姑娘家被打屁股,黄月英还没有那种勇气面对。
只好乖乖的被董抱出了书房,在小鱼儿和小木头地关注下,进了卧房,被放在了榻上。
董让她躺好,又给她盖好了被褥。
也真的是太累了……如今难题解决,又见董回来。
黄月英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在董地劝哄下,很快的睡着了。
董摇头,轻叹一声。
又为她掖了一下被褥,这才转身走出了卧房。
小鱼儿和小木头,脸红扑扑的站在门口。
见董出来,她二人连忙低下头,向董行礼。
小姐的笔记,你们都知道放在何处嘛?小木头回答道:老爷,我们知道。
平时小姐所做的各种记录,都是由我们二人负责整理存放。
那一会儿把东西全送到我那里。
里面地物件,整理妥当……无我地准许,不准小姐再进去书房一步。
喏!两个小丫鬟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
董府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卯时末早餐,午时中餐,到晚上还有一顿,可以说是非常地准时。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家能吃一顿饱饭就很难得。
即便是许多富贵人家,也大都是一日两餐,若饥饿时,会随时让下人加餐。
但是董那来自后世的记忆,却认为一日三餐的膳食习惯最好。
三餐的质量未必很好,但是很准时,而且董自己的要求也颇为严格,三餐之外,若无特殊原因,是不允许随便加餐。
对于他这个习惯,济慈认为非常的合理,蔡琰也就在家中推行开来。
早餐时,董询问了四个孩子每日的功课,饭后又把董冀单独留在书房,父子二人对面而坐。
我拟派法正前往代郡主理事务,不过他手头的督察院,乃是极为重要的部门,需贴心人主持方可。
法正向我推荐了你……你业已十六岁。
对于你的才学,我是放心地。
可是那督察院……我想问你,是否有兴趣出来帮爹爹的忙。
当然,若你不愿意的话,我也不会勉强。
督察院?董冀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弄的一怔。
毕竟在此之前。
他没有半分地准备,下意识的问道:爹爹。
可是那杜邮堡地督察院吗?正是!我愿意……六斤你且莫急着答应。
督察院并非如你想像的那么简单,而且所担当的事务,不仅于国事,更于我董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进入杜邮堡,也就代表着你将不会再有如今悠闲生活。
董冀少见自家老子如此严肃的语气。
犹豫了一下之后,起身插手道:父亲,儿已十六。
爹爹十二岁驰骋西北,十四岁已名扬天下。
儿虽不敢说要效仿爹爹,但是也愿意为爹爹分忧解难。
此事……儿定不会辜负爹爹厚望。
如此的话……你午饭后随你媛容大叔一同去杜邮堡。
你的时间不多。
待来年法孝直外放幽州之后,你就必须承担起督察院的所有事务。
在这段时间里,你需要多向法正请教才好。
孩儿……遵命!十六岁的董冀,更像他地母亲董绿,而少似与董。
身高不过七尺五寸,在同龄人当中个头算是出众,可是和董朔董宥相比。
却要矮上小半个头。
董忍不住,伸手揉乱了他的头发。
若非手中无人,真不愿意这小子这么早。
就加入这尔虞我诈的纷争啊。
估计这一两日里,他很可能要留在那里,好生的熟悉一番。
毕竟,杜邮堡的秘密。
太多了!董和蔡琰三女。
在花园凉亭里说话。
一场雒阳大战,足令他一家人分别了两年之久。
自然会有许多事情,许多悄悄话要说一说。
董朔和董宥两个大小子,虽然刚过十岁,可是一个个虎头虎脑,活脱脱小一号的董。
两个大小子得了董的遗传,却是天生地神力。
虽不好读书,却对武事极为痴迷……自幼经华佗用各种草药浸泡,套用一句武侠小说的俗话,那就是洗髓伐骼。
而且从小修炼五禽戏。
两个小子,全都是用锤。
大小子董朔,用的是一对乌金锤,重一百零四斤;小小子董宥,使一对八棱紫金锤,重九十八斤。
和董地锤子相比,两个小子的兵器显得不起眼。
可要知道,他二人现在才多大年纪。
这两年在长安,可是没少招惹是非。
每逢出现大规模的打架斗殴,肯定有这两个小子的影子。
以至于长安人戏称二董为混世二魔王。
这会儿,两个小子正在凉亭前的草坪上,舞刀弄枪,不亦乐乎。
小文姬比较静谧,听着爹娘说话,不知不觉地趴在董地腿上就睡着了。
蔡琰轻声笑道:若爹爹在,定然会开心的很。
当年地丑小子,如今居然成了建安七子,不简单啊。
全都是那曹吉利胡闹!曹操小名阿瞒,又名吉利。
在私下里,董和家人谈论他的时候,都是称呼他的小名。
任红昌说:我看不然……若是胡闹能有这般结果,我倒是希望他多胡闹几次,到时候夫君的才名,定然无人能出左右。
不过我倒是以为,曹吉利现在一定非常难过……平白成就了夫君的名声。
董一笑,却在想:这话说的倒有可能!说不定曹操现在,正在家里郁闷的撞墙呢!蔡琰却收起了笑容,阿丑,有一件事你这次回来,却是要多费心才是。
什么事?蔡琰一指所在长椅上睡着了的小文姬,这丫头,眼看着就要十九了,可是还没有个定性。
有不少人向我求亲,可是我说的人,她都不太认可。
你这次回来,却要好好的留意一下。
经过了一次翘家。
蔡琰也明白了董的心思。
如今这情况,天晓得将来会是怎样地结果?小文姬若真的嫁了刘辨,只怕以后也不会快活。
只是女儿越来越大,心气儿也越来越高。
寻常人家的孩子,根本连看都不看。
倒是有不少人想追求。
却被蔡节让董冀出头,赶的干净。
若再不许配人家。
别人会怎么说,怎么看待?虽然名义上不是她的女儿,可毕竟是她地骨肉。
对于这一点,董绿也是非常的头疼。
董浑不在意,怕甚,我家地小凤凰,还怕没有人要?姐姐,此事你莫要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
话是这么说。
可……蔡琰叹了口气,扭头看了一眼董绿,还是让绿儿说吧。
董不禁感到有些诧异,向董绿看了过去。
已年过三旬的董绿,因常年练武的缘故,身材保持的很好,而且那种成熟的妩媚。
虽比不得任红昌诱人,却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魅力。
怎么了?文姬出了什么事儿吗?倒也不是!董绿苦笑道:只不过文姬……如今好像喜欢上了什么人。
啊?董吃了一惊,低头看看小文姬。
又看了看董绿,轻声道:是谁家的孩子,竟有如此福气?董绿轻声说:其实我和姐姐也不确定……只是发现她很喜欢和一个三学学子见面。
董微一蹙眉,三学学子?蔡琰点头,我曾让媛容留意了一下。
发现她经常和一个三学学子在一起。
那人名叫宫孙。
是江东人……今年刚弱冠,于三年前直接进学于长安郡学……品学嘛。
据媛容说非常优异。
公孙?不是公孙的公孙,而是角徵宫商羽的宫……听说是家境贫寒,因江东战乱,故而外出游学。
董问道:那你们是什么意思?那孩子我们倒是见过,模样挺好,学问也不差。
只是,他地家世……董打断了蔡琰的话,我也不过良家子出身,家世算不得什么。
只要那小子真心对文姬好,人品不差,就没什么问题。
文姬能开心,我就开心了……加入世族豪门,也未必是好事……你没听说过嘛?一入豪门深似海。
我宁愿她无忧无虑快活一世,也不愿她陷入那些勾心斗角中。
很显然,董的这些话,并没有得到蔡琰三女的认同。
可他是一家之主,既然他这么说了,三女也不好再说什么。
还是慢慢的来,看情况再说吧。
又聊了一会儿,两个大小子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小文姬也醒了。
这时候,有家人来报,说黄小姐的两个小丫鬟,送了一大堆东西,如今在书房外等候老爷。
董当下起身,往书房走去。
可走进了书房之后,他却傻了眼儿……整整三四大箱子地书卷笔记,还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把原本很大很宽敞的书房,堆得有些拥挤。
这些是什么?小木头很委屈地说:老爷您不是让我们把小姐的笔记拿来吗?小姐做笔记的时候,往往会做很多辅助的玩意儿。
这些是小姐这两年所书的各种记录,其他地是小姐亲做出来地工具。
董目瞪口呆。
这一会儿他才算明白过来,为什么刚才和小木头吩咐时,两个小丫鬟会显得很犹豫。
原来,竟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啊……好吧,东西放在这里,我慢慢地看。
一会儿小姐若是醒来了,就让厨房做些补品送去。
我已经吩咐过了,你们自行去安排就是……来人啊,让李逵过来,我有事情要吩咐他去做。
小丫鬟应声退出,不一会儿的功夫,李逵匆匆赶来。
看到这书房里的物品,也不禁一咧嘴,苦笑道:主公,唤逵前来,不知有什么吩咐呢?你立刻去请将作大匠马钧前来,就说夫人有事请他前来商议……哦,看样子你今晚,有的忙了!李逵苦笑,躬身应命。
小木头和小鱼儿显然是受过黄月英的专门训练,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分门别类,颇有条理。
一个匣子一个匣子的摆放,匣子上写着相应的标示。
董取出一个匣子,坐下来,从中拿出一摞笔记,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些笔记,有的是黄月英亲自所书,有的是她口述,并著名了是由谁来执笔,一目了然,可以说是非常的清楚。
从印刷术的想法出现,到雕版印刷术的成型,而后又进行改进……每一步,都记载的非常详细。
成功的,失败的……黄月英于这方面的严谨态度,可见一斑。
如果这活字印刷术能够完全推广开来的话,董很难想象出来,这时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他在心中一声赞叹,同时又隐隐的生出感激之意。
老天把如此出色的女人交给我,我又当如何报答啊?挖地雷大哥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