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10 19:33:54 本章字数:4333刘祯的奏折,看似极为普通,甚至有宗室向董卖好的意思。
可这天底下的人,并非都是瞎子。
很多明眼人都看出了宗室的意图,并且默默的静观其变。
曹操、袁绍、刘表、刘备、刘璋、孙策……各路诸侯在泰平三年的正月,打仗的停止了打仗,外交的停止了外交,注意力集中在了长安。
关中,已经变成了一头让诸侯色变的庞然大物。
谁也不知道,董的下一步会迈向何处。
虽然说,董口称关中需要休养生息。
可瘦死的骆驼必马大,如今的董已无人敢去小觑。
接下来,就要看刘辨的措施了!如果刘辨坚持要董封国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宗室所为定和他有所关联。
也就是说,董和刘辨已经出现了一些隔阂。
一个拥有传国玉玺,为汉室气运的代表;另一个掌关中塞外西域,近百万雄狮,又是天下闻名的虎狼之将。
二者结合起来,绝非诸侯能够抵挡的住。
即便是拥有汉帝刘协的曹操,也处于窘困之中。
可一俟董和刘辨反目,毫无疑问将会变成另一个局面。
到时候,诸侯就能喘息一口气了。
正月的渭水,绕长安而过,东逝去。
浊浪排空,巨大的冰块撞击,发出轰隆的巨响声。
河水打着旋儿。
看上去极为湍急,令人心生敬畏。
董策马于渭水河畔,十余头雪鬼飞奔,形容极为可怖。
这些雪鬼。
大都是当年雪鬼地后裔,早先的四头雪鬼,如今大都是呆在府内,陪伴蔡琰等人。
董朔董宥,紧随在董的身后。
另有数百名技击士和巨魔士随于其后,并未携带盔甲,一个个格外的轻松写意,不见半分忧愁。
董猛然勒住了战马。
在一高处向远方眺望。
诸葛瑾石韬,黄叙李逵等人也忙勒住了马,肃立在董身后。
可查清楚那童谣地源头?自正月开始,长安突然流传出了一些民谣,其中最流传最广的。
是一曲名为《千里草》的民谣。
千里草,漫长安;扶摇三万里,关中立二京……这千里草,合起来就是一个董字,其矛头自然直指董。
所谓二京,组在一起,就是凉字。
民谣的大概意思是说:没有凉州董,何来今日关中。
所以董,当为凉国公。
许多民谣的意思,大概都是这样。
以至于民谣一起。
很快在长安流传起来。
董有些弄不清楚,究竟是谁在创作这些民谣呢?诸葛瑾迟疑了片刻,轻声道:臣下随已追查。
但至今为查到源头。
不过……不过怎样?不过有些许迹象表明,这件事可能和大公子有关。
董一怔,和六斤有关?正是!诸葛瑾苦笑一声,若论对长安的控制力,当以督察院为最。
廷尉曾发出人手。
可一俟发现了线索。
正准备追查下去的时候,线索立刻中断。
整个长安。
能有此力量,莫过于督察院。
董沉默了……诸葛瑾的分析,听上去似乎有些牵强。
可仔细想想地话,就会发现,他所言颇有道理。
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家的破绽,而后又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破绽……曹操不可能,宗室更不可能。
至于图澄,被刘辨杖脊三十后,老实的不得了。
平日里除了在清凉寺中呆着,根本就不走出寺庙半步,所以也好像不太可能。
而能够让民谣流传这么快,这么广,似乎除了督察院,没有人能做到。
难道是军师的意思吗?董的脑海中,浮现出贾诩那单薄地背影。
若是军师的主意,想必他是希望我能接受封国。
可接受封国的害处,他难道不知道?董有心去杜邮堡请教,但近来事务繁忙。
科举之事即将宣布,活字印刷术也已经有了雏形,第一批书籍很快会印刷出来,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连刚到长安的黄承彦,也为此忙碌着。
而最重要的是,如果董频繁的出没杜邮堡,那么贾诩的暗着怕就会被暴露出来。
虽然说长安上次经过了一次大屠杀,清理了许多细作。
可天晓得各方诸侯派了多少细作在长安,想要说清理干净,无异于痴人说梦一样的困难。
一时间,董感到非常的困惑。
远处,董宥张弓射箭,将一头麋鹿射中,十几头雪鬼冲过去,把那猎物死死地看住。
哥哥,我射中了,射中了……说起来,董宥和董朔的射术非常高明。
在这一点上,比之董这个苦练多年也没有进步的家伙,强了百倍。
今日出城散心,也是两个小家伙地意思。
那麋鹿倒地之后,就见夏侯曼撒腿冲到了尸体旁边,赶走了雪鬼之后,双手抓住鹿腿,数百斤重的麋鹿被他轻松拎起。
这家伙,端的是一员虎将!黄叙忍不住赞叹一声,众人齐刷刷点头。
诸葛瑾笑道:夏侯曼虽勇,但只怕和两位小公子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嘿嘿,小公子虽然如今不比夏侯曼,可毕竟年幼。
前些日子我去主公家中的时候,看到两位公子联手,夏侯曼已经有些抵挡不住……若再多些时日,两位小公子就算是比不得主公。
相差也不会太多。
董不禁有些得意。
不过,他却摇头道:那是夏侯曼让着他二人。
如果真刀真枪的比拼,夏侯曼百回合内,定然可以取他二人地性命。
朔儿和宥儿地武艺虽然已成。
可毕竟是少了许多经验。
有些事情,不是单靠苦练就能理会出来……只要见过血,杀过人,真刀真枪的搏杀过,才可能明白。
主公地意思是……董淡定一笑,贺齐来信说,今年将会对乐浪三韩用兵。
郝昭将为主帅,在春耕结束后出征。
我打算把这两个小子送过去。
好好地历练一下。
省的留在长安惹是生非。
他们的娘,太溺爱他们了。
其实,董何尝不溺爱儿女?只是在外人面前,他是不会表露出来。
诸葛瑾等人闻听之下,吃惊不小。
主公,二公子才十二岁,小公子才十一,会不会早了些?董眯缝着眼睛,轻轻摇头。
我七岁时,就已经杀过人,见过血……十一岁时,就击溃了太平教众在临洮的作乱。
他二人年纪虽小,却比我聪明。
我所会的,都已经教给了他们。
剩下的就要靠他二人自行领悟。
众人,不由得默然。
也许董自己没有觉察到,他越来越贴近于这个时代的思维。
杀人见血。
在他而言似乎已经成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而对孩子地态度,也颇有这个时代的风格。
若是在后世,让十一二岁的孩子上马打仗,杀人夺命,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而在当代。
董习以为常。
诸葛瑾等人也见怪不怪。
当三韩战事结束的时候,想必就是关中对关东地决战之时吧……诸葛瑾等人相视一眼后。
心领神会。
石韬轻声问道:主公,对三韩用兵,让郝昭挂帅会不会……太年轻了?董忍不住哈哈大笑,伯道年纪虽不算大,可是心智坚毅,兵法已尽得卢师的真传。
此次平定三韩,郝昭的年纪当是最大。
昨日华雄之子华钦,徐荣之子徐柘都已奉命赶赴辽东。
诸公,时光流逝,日月穿梭……一晃间,距离我等入西域,已有十载,小老虎们都长大了。
其实,董自己才三十三,可是言语中,却带着无限的感慨。
没错,一晃……已十载年就已经敲定下来。
阎柔与三韩勾结,如今势力越发的庞大起来。
而且屡屡寇边,若不能解决去,终究是一个大麻烦。
更何况,辽东还有一处重要的所在。
船厂!董命凌操督建辽东水师,兴造龙骨战舰。
是仪被任命为辽东太守,协助凌操组建水师,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所以三韩必须平定。
本来,陈宫等人想让贺齐挂帅。
但贺齐如今镇渔阳右北平两郡,和袁绍对峙。
塞外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非贺齐莫属。
于是,董大笔一挥,非但同意了贺齐的决定,而且出征三韩,六大主力一支也不动。
全部以小一辈地人为主将。
除了华钦徐柘之外,还有臧霸之子臧艾,徐晃之子徐盖,云中太守张辽之子张虎,选锋军主帅张之子张雄……等等如是。
其中年纪最大的华钦,年方十九;最小的,就是董宥。
这一支青年军将会有什么成就?这征讨三韩地一战,就是一次试金石。
话题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移到了即将开始的三韩会战上面。
诸葛瑾等人对青年军即担忧,又充满了希望。
毕竟这一战,汇聚了无数未来的精英……一旦失利,于关中绝非一件好事。
倒是董看得很开,若区区三韩都要损兵折将,未来和曹操等关东精锐决战,他们也出不得力。
远处,有快马疾驰而来。
马上的人,是马峤之子马良,年仅十五岁。
他并没有在三学就读,而是一直追随这父亲马峤。
相比之下,马良的四个弟弟,如今全都在三学之中,年纪最大地,已经是郡学一年生。
马良在年初时,被董掉入大都督府内,担任门下从事。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地职位,凡是在这个职位上呆过的人,如今大都受到了董地重用。
如黄叙庞统,阎圃法正。
当人们听说马峤的长子马良被征辟门下从事的时候,无不感到万分羡慕。
谁都知道,这是一块敲门砖。
至于董为什么征辟马良?虽然不愿意承认,终归是受了演义的影响。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飞马疾驰,来到了董面前,甩蹬离鞍。
启禀大都督,大事不好了!董等人闻听,不由得一怔。
诸葛瑾连忙问道:马良,你莫着急,出了什么事?慢慢说来。
马良气喘吁吁,抹去了额头上的汗水。
廷尉闵大人,辰时率领人马突然围困了长安令府衙,将长安令刘先及家小,全部缉拿。
什么?董不由得吃了一惊,看着马良,急忙问道:闵大人为何缉拿刘先,又奉了何人之命?马良说:闵大人说,刘先私通逆匪,密谋作乱。
并且在刘大人的书房中,搜出通逆信函数封……如今,刘先已经被下了天牢,宗正刘和带领宗室,围堵大理,说闵大人是栽赃陷害。
刘和,前幽州牧刘虞之子。
董一蹙眉,看了看身边众人。
闵贡和他的交情非常好,而且属于董系一脉中人,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刘先通逆?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不知为何,董的脑海中又不自觉的浮现出贾诩的身影。
难道说,此事和军师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