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恶汉 >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四六四章 温侯(二)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四六四章 温侯(二)

2025-04-02 08:40:22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29 21:20:02 本章字数:4094吕布自泰平四年杀入南阳之后,纵横荆北三郡,斩将夺关,无人能够抵挡他飞熊军的冲击。

当然,吕布也非常聪明,没有去攻取大城市。

毕竟不是当年血气方刚的年纪,经历过许多挫折之后,吕布已经学会了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昔日的北地恶虎,也就变得更加厉害,至少在荆州无人能抵挡。

只取集镇,袭掠荆州的小股兵马,斩杀斥候,断劫粮队。

吕布本就擅长于骑战,如今又融入了流寇的战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和荆州军稍沾即走。

所以,荆州军的将领对此也非常头痛,却又无能为力。

部斥候遍天下,董自然是有办法和吕布联络。

不过,董也清楚吕布的性情。

放回山的老虎,怎么可能再蛰伏呢?吕布若来长安,就必须要放弃兵权,这一点董不说,吕布也能清楚。

董冀掌控督察院,和王买是搭档,自然有办法和吕布联系。

但董也可以肯定,吕布绝不会来长安。

这是个顾家的男人,骨子里却流淌着好战的热血。

让吕布在长安做个富家翁,只怕比杀了他都难过吧……泰平五年三月,春闺放榜,提点出一千六百多名进士,入长安秋试。

其中,有三成来自外地的生徒,剩下的全都是自三学毕业的国子。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所有应试的人,或者会有些失落,却没什么话好说。

长安科举,自然是要依照着董设定的模式来进行考核。

生徒之中或有文才出众者,可是比起三学有针对的培养而言,大有不如。

但是,经此一试。

也让更多的生徒,感到了一丝希望。

年纪小的人,开始考虑入三学之中求学。

毕竟,入三学只需经过考试,不需要任何地手续。

长安承明殿中,石韬笑呵呵的说:此次春闺,虽然只有一千六百人通过了科考,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为我们吸引了大批来自关东的生徒。

按照曾次大人《三学纪要》中所说,第一次科举。

未必会有太大的成果,但是却能够是我们三学国子的质量和数量。

获得极大提高。

董端坐主位之上,却没有说话。

曾次,就是黄劭。

这个当年在黄巾之乱时跟随自己的老臣子,已经故去了多年。

他没有大本事。

但是却能静下心来。

琢磨出《三学纪要》这样的恢宏巨著。

一辈子也没有流传什么诗词典章,但是对后世的影响,怕是谁也无法比拟。

如今,春闺结束,董更加怀念黄劭了。

陈宫顾雍,还有刚调入承明殿的马峤梁习,在听了石韬的话之后,也陷入沉思之中。

林雷许久,顾雍一声叹息。

未曾想,黄劭声名不显,一介寒士出身,却能谋划出《三学纪要》这样地经典。

有了他这一部书,却是让我们今后的取士。

少走了很多地弯路……我不如曾次啊。

顾雍那是什么人?正经的世家子出身。

在董的部曲当中,少有人能够比拟。

今日说出这一番话。

也算是一种认可。

其实,在科举法令颁布之前,不论是顾雍还是陈宫,总归是有一点不太服气。

因为,科举法令颁布后,董竟在长安太学院和国子监中设立了一座雕像,赫然正是黄劭的雕像。

陈宫捻着胡须,看着从各地送上来地名单,轻轻点头。

曾次大才,实非我等可以比拟。

春闺科考虽然只选出一千六百人,对目前地情况并无益处。

但是,他让各地府衙中的小吏增加了两千余人,不但解决了乡里小吏的空缺,还为我们扩展了近万人的生员。

待来年春闺再次开启的时候,只怕这天下生徒,当不远万里而来投奔。

乡里小吏,全部以落榜的年迈生徒和乡学国子担当……董沉吟许久,突然道:黄荣如今学业如何了?黄荣,就是黄劭的独生子。

如今刚考入了长安郡学,年十八岁。

不过讲论资质,黄荣并不算太好。

考入郡学的时候,成绩也相当的普通。

不过,这小子有一股子钻劲儿,让人不得不佩服。

在这一点上,黄荣和他过世地父亲,非常相似。

石韬把黄荣的情况告诉了董。

董在沉思片刻后,开口道:广元,明日你命人通知黄荣,让他至我幕府效力……恩,就让他担当我的门下书佐吧。

梁道的年纪也差不多了,跟随我也有年月,也是该外放出去,历练一下了……恩,就让他去西川吧,配合阎圃治理地方。

这一席话,说的轻描淡写。

可是这承明殿中所有人却知道,李逵这是要大用了。

而黄荣呢,也将从此变得不再平凡。

另外,顾邵地年纪也不小了,我看也差不多可以让他出来做事。

师兄,明日就让他去伯威那边做事吧。

为这春闺之事,不晓得有多少牛鬼蛇神混入了长安。

伯威那边现在人手严重不足,就让顾邵去帮他一下好了……还有,公台之子陈明文才出众,一并入督察院做事。

此言一出,顾雍陈宫二人激动无比。

如今所有人都看得出,董在培养董冀。

将来地凉王王储,若不出意外,就是董冀了。

顾邵陈明二人帮董冀做事,那就等同于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将来地成就嘛……怕是不俗。

董接连发出政令,一旁的马良都记录在案。

待这个事情说完之后,董又道:如今汝南被攻破,曹仁兵退临颍至长平一线,徐州军怕是不日将会攻入颍川。

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想来对袁绍的反击,也不会再等待下去了……恩,公台你等当关注近期关中的战报……另外,通知陆逊,他的计划很优秀。

可以实施下去。

马良立刻在旁边撰写文书,奉到了陈宫等人的面前。

押上承明殿大印之后,董又把巨魔令印信交给了马良,在那文书上押好,自有宿卫领取。

另外,三韩等地的战事已经结束许久,由谁前去治理,你们当尽快择一合适的人选,呈报与我。

陈宫连忙回答:关于在三韩置郡一事,臣下等已经有了主张……共选出品行优良。

才行出众,且于凉王忠心者两人。

丞相府长史赵戬。

质而好学,爱恤于人,不论疏密。

曾在大将军何进府中任职,后太师当政。

赵戬虽多次顶触。

不为太师所喜,但所奏言之事全都直指时弊太师死后,赵戬赴西川避难,此人足可以担当重任。

董闻听,却摇了摇头。

这个赵戬说起来,却是有来头的人物。

汉灵帝时被举为孝廉,才学出众,而且为人非常中直。

董倒不怪他在董卓死后,跑去西川避难。

毕竟董卓不重用他。

赵戬怕也是心中有了芥蒂。

叔茂有大才,我早有耳闻……只是他性情儒雅,虽刚直,手段却太温和。

三韩乃蛮荒之地,其族人多是冥顽不化之辈。

我需要一能治理地方者。

同时还要有铁血手段。

方能放言下之意是说:这个三韩太守,不仅仅是要能治理地方。

还要能够杀人。

梁习开口道:殿下,若说治理地方,且具铁血手段。

纵观关中各地官吏者,唯有两人可以达到。

一是凉州刺史臧霸,有勇有谋。

然则其镇守凉州,同时又兼顾漠北,不能轻易离开……另一人,则是望北郡太守费沃。

只是他刚把望北郡治理妥当,却到三韩,怕是心有怨言吧。

梁习所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费沃地确是很合适。

可论起资历,说起功劳,费沃足以担当三公之列。

如今还是个太守,而且又要去三韩……说穿了,在许多人看来,去三韩担任太守,其实和发配的性质差不多。

陈宫点头,臣下刚才所说的两人中另一人,正是载成。

董再次摇头,载成随我多年,劳苦功高,不应该再去那苦寒之地。

我正拟将他调回长安,绝不可再去三韩。

望北郡太守一职,载成也有推荐。

可令原尚书裴潜出任……这三韩太守,我倒是有一个人选。

马良,立刻拟文书送往右北平,命贺齐担任三韩太守,并在那里兴建新罗行营。

三韩不受幽州管辖,直接纳入承明殿治下。

原乞活军分为三个序列,郝昭为中军都督,张辽为右军都督,田豫为左军都督。

三军……皆纳入巨魔士,由我直接统辖。

另,命凌操之辽东海军加紧打造五牙战船,随时准备出兵作战。

这一系列的命令,让陈宫等人不由得愕然。

乞活军的番号取消,倒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如今这乞活军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人,实力太过恐怖。

取消乞活军,另组三军……至少会刷下去二十万人的兵马。

而这二十万人于望北郡而言,却是非常有利的补充。

望北郡地广人稀,增加二十万人口,将能缓解这一情况。

倒是把三韩郡直接纳入承明殿治下,却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不设州,而直接管辖……这又算什么呢?不过,贺齐治理三韩的话,以其手段,当没有问题。

陈宫等人先是疑惑,但很快就同意了下来。

承明殿外,已夕阳斜照。

董伸了一个懒腰,笑着对众人道:诸公,今天是我那两个野小子回家,不如随我一同回府用膳?董口中的野小子,是董朔和董宥二人。

三韩战事结束,青年近卫军地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各将领的子嗣,将随着乞活军地重组而纳入三军序列之中。

不过,有一些人却是没办法的安排的……比如董的两个儿子,比如典韦地两个儿子……所以在大战结束之后,董朔董宥,典存典见四头小老虎,都回转长安。

这四头小老虎在三韩创下了好大地名头。

四个人全都是用锤,被董戏称做四猛八大锤,而青年近卫军中,却称这四人为四猛虎。

金虎典存,一对八棱紫金锤,重一百八十斤。

银虎典见,一对梅花亮银锤,重一百八十斤。

铜虎董朔,一对青铜锤,重二百四十余斤;铁虎董宥,一对压油镔铁锤,重达二百八十斤。

如今四猛八大锤回转长安,董典韦自然要摆下酒席。

就在大家准备离去时,突然间就见董冀骑一快马来到承明殿门口,大声道:父王,汝南急件,有要事禀报。

董等人不由得一怔,疑惑的相视一眼。

汝南,又出了什么事情?董冀急急忙忙的冲进了承明殿中,将一份公文呈上,父王,汝南急件。

温侯在汝南斩了张白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