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5-22 19:41:03 本章字数:4070典韦,这个刘望竟然认识典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董俷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得到典韦的消息。
这典韦是什么人?想必看过三国演义,听过评书的人都知道。
那可是三国当中少有的牛人,武力值绝对排在前五之内,更重要的是他忠心耿耿。
在三国众多璀璨将星当中,若问董俷最喜欢的人物,典韦当名列前茅。
甚至远在赵云、吕布之前。
赵云,小说里说是在常山真定人氏,可一来不清楚他是否出生,出生了是否已经艺成下山?就算是艺成下山了,想要收服他,也绝不容易。
至于吕布,董俷更没有想过。
那是一手导致董府上下灭亡的罪魁祸首。
也许在这个世界当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董俷还是心怀敌意。
而且,从董俷的角度来看,他还没有收服吕布的资格。
倒是这个典韦,也许能有希望。
董俷情不自禁的开始幻想起来,坐在那里呵呵的傻笑不停。
刘望愕然的看着董俷,实在不明白这个刚才看上去还好好的家伙,怎么突然傻了?兄弟,你认识我家典韦贤弟?啊……不认识,不过神交已久,神交已久。
没错,的确是神交已久。
跨越了一千八百多年的仰慕,在这一刻似乎有了实现的希望。
刘望更加奇怪,我那典韦贤弟从没有走出过已吾镇,甚至在陈留也是声名不显,你怎么听说过他?啊……这个,这个……董俷从意淫中清醒过来,有些尴尬的挠挠头,笑道说:这个嘛……兄台,若我告诉你说,冥冥中有一种缘分存在,不知道你相信否?又是缘分!刘望皱着眉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缘一说,来自佛家。
虽然说自汉明帝以来,佛教已经渐渐的传入了中原,但并不是非常的显赫。
刘望走南闯北多年,自然也接触过一些佛教的理念。
见董俷反复提起这个因缘的说法,他甚至有种错觉,这个丑丑的家伙,难道是佛教徒?算相信吧。
呵呵,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反正听到这名字,就觉得很亲切,甚至有一种迫切想要结识的冲动。
就好像今天,我和刘兄相遇,不也是一见如故吗?在悄然之间,董俷运用的偷换概念的手法,试图把刘望引入歧途。
但显然,刘望对董俷的解释并不满意。
不过他也没有再问……这世上的事情千奇百怪,谁又能真正的解释清楚?也许,也许这个家伙真的和典韦,有莫名的因缘也不一定呢。
刘望的性格本来就很直爽,当下哈哈一笑。
兄弟说的没错。
也许今日你我的相遇,就是为了他日你与典韦兄弟的相识呢。
是啊,是啊!董俷汗颜,连连点头。
远处的篝火旁,不少行商和董俷的手下已经熟悉了,一起喝酒吃肉,唱着民谣。
刘望说:我看兄弟你的气派,不想个小户人家。
这里距离颍川不远,你为何露宿荒野?董俷灌了一口酒,笑道:兄台不是和我一样?俷虽小有身家,但在有些人眼中,却是连狗都不如。
与其在那里遭人白眼,受人闲气,倒不如此刻这般的逍遥自在。
没错,没错……刘望鼓掌大笑道:谁也不比谁差,凭着身家,凭着读了些许书,就自以为了不起。
这种人,望亦不屑与之为伍,还不如这荒野中的自在。
两人越说越觉得投契,刘望突然问道:兄弟,那你接下来要往何处?董俷黯然道:我原想游历天下,结交英雄豪杰。
可谁知道……若是天下名士都如同颍川人这般模样,我倒宁可回家去。
说实话,我现在也不知道接下来去哪儿。
刘望说:兄弟此言差矣。
天下英雄多如牛毛,岂可因一点点小挫折而生沮丧?颍川名士也并非都是你见到的那样,豪门世家固然是眼高过顶,可寒门之中,却同样是藏龙卧虎。
再说,名士并非只颍川独有,雒阳、荆州,同样是名士汇聚。
兄弟若是不想再去颍川,不妨转道向南,那里的英雄豪杰,不比中原的少。
董俷眼睛一亮,点点头。
是啊,颍川不容人,还有荆州啊!评书里不是说过,那里一样有很多的名士吗?最出名的,就是后世中被人传诵多年的武侯诸葛亮。
刘望说:兄弟若是不嫌弃,不妨和我一同去陈留。
我家住在已吾,也算是有些财产。
兄弟不是想要认识我那典韦兄弟吗?到时候我与你介绍……估计一个月后,我要往长沙走一趟。
到时候我们可以结伴同行,岂不是一桩人间的美事。
董俷想了想,兄长的建议甚好,就依兄长所说!******这一夜无事,到天亮时,刘望和董俷各自整顿了车仗人马,而后结伴同行。
刘望今年三十四,自十五岁就开始行商,至今已经快二十年的时间了。
二十年中,他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各地的风土人情,堪称的上是见多识广。
董俷和他一路交谈,觉得收获颇丰。
在过颖水的船上,刘望突然从行囊中取出了四五张完整的牛皮,放在了董俷面前。
兄长这是何意?刘望笑道:我观兄弟非等闲人,他日成就必然不俗。
望虽不才,也想为日后谋划。
这里有我行商多年,手绘出来的各地山水图……这是雍州河套地区的地图,那里如今为南匈奴所占领。
这是江东武陵地区的地图……哦,这里还有我找人记下来的一些对各地风物的感触。
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愿能对兄弟有所帮助。
牛皮上,都是用朱砂绘下的图案和记录。
不但标注了非常准确的地形,而且还有对当地的一些风俗记录。
北至南匈奴王庭,南至武陵群山。
西到西域三十六国,东有青扬徐三州地形。
这一套地图,也许是董俷来到这个时代后,所见到的最完整的大汉帝国地形图。
特别是刘望的那些标注,更显得难能可贵。
董俷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的收好,交给董铁装入了行囊。
他起身朝刘望一礼,兄长厚赐,俷不知该如何感谢。
他日若俷有所成就,定不忘兄长今日的这番情意。
刘望喜出望外,拉着董俷的手,兄弟莫要客气,一家人,怎说两家话?是,一家人,一家人……哈哈哈!董俷和刘望二人相视一笑,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船过颖水,两人有收拾车马。
董俷坐在象龙的背上,和刘望有说有笑。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一行人并不急于休息,而是径自进入了富喜山中。
在山路上走了两柱香的时辰,突然有董俷的亲随前来禀报,说是前方山路上发现了一辆被丢弃的车辆。
山路难行,长有车仗在这里损坏。
刘望和董俷都没有太在意,还是一个曾随董俷转战西北的亲随心细,拿来了一卷书简。
马嵩,我不是说过,不要管这些东西,向前行进吗?董俷认得这亲随,正是当初在金城俘获的那个行商。
从金城回到临洮后,马嵩原本可以在牧场上担任职务,可谁也不清楚他是怎么想的,死活就是要跟着董俷。
马嵩识字,加上又在郡兵中当过都伯,故而董俷对他也颇为重用。
任命马嵩为他的亲兵队长,虽然他武力不算高,却能非常准确的领会董俷的意图,更能很好的完成董俷安排下来的训练任务。
一来二去,倒也成了董俷身边的重要人物。
马嵩恭敬的捧起书简,主公,您且仔细看看这上面的内容。
有什么可看的?董俷拿过来,有董铁立刻举着火把凑上去。
就着火光,董俷扫了两眼之后,疑惑的看着马嵩说:这好像是董仲舒留下来的春秋注疏,虽然难得,可也没什么值得奇怪啊?不,主公请看那些注释!注释?董俷再次认真的看了两眼。
这一次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蔡飞白是谁?董铁和马嵩是大眼瞪小眼,然后看着董俷,好像是在说:您都不知道,我们怎么知道?兄长,可听说过蔡飞白这个人?刘望一怔,从董俷手中接过书简,扫了一眼后,露出了震惊之色,蔡飞白?难道是他吗?谁?刘望郑重的说:自然是蔡中郎,蔡邕蔡大家。
古人常以雅号在书卷中留名。
若说董俷不知道蔡飞白、蔡中郎是谁,那蔡邕却是百分百知道。
头天还在颍川见过,董俷对蔡邕的印象,可是说是非常的好。
故而听到刘望说蔡飞白是蔡邕的时候,不禁愣住了,有些不太明白蔡邕为何叫蔡飞白?刘望解释说:前些年,皇帝重修鸿都,有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
伯喈先生当时从受到了启发,创造了一种名为‘飞白书’的书体。
笔画中丝丝露白,似乎是用枯笔书写。
伯喈先生非常自得,常以蔡飞白而自称,久而久之,也就流传开了。
兄弟,伯喈先生的飞白书可是一绝,在市面上那更是万金难求啊。
你是说……这正是伯喈先生的飞白书。
我曾有幸看过一次,故而能认得。
董俷迟疑了片刻,轻声道:那岂不是说,这车仗、书简,都是伯喈先生所有吗?刘望想了想,又命人取来了很多书简,一一审视。
兄弟,这当时伯喈先生的车仗……天下间没有人能一下子拥有这么多伯喈先生的真迹。
董俷面颊抽搐了一下,突然大叫一声道:不好,伯喈先生出事了!此话怎讲?常听人说,伯喈先生爱书如命,若非是出了意外,他断不会把这么多书丢弃。
小铁,沿我们来的路探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的痕迹。
兄长在这里收拾书简,我再留二十人给你,董铁探查完毕后,听从兄长调遣。
其他人,随我往前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