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恶汉 >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六十三章 再遇唐周

第一部 少年游 第六十三章 再遇唐周

2025-04-02 08:40:08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5-28 21:27:27 本章字数:4152厅内一阵沉默,谁也没有说话。

董俷虽然早已经猜到了答案,可那也只是他的猜想。

如今黄劭和蔡邕的看法和他相同,这不仅让他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

黄巾之乱要开始了,真的要开始了!兄弟,你干嘛苦着脸?那太平道能怎样?趁他们没起事,咱们干掉他们的头目。

董俷闻听苦笑,哥哥,若我能知道张角三兄弟在何处,我肯定愿意干掉他们。

可有一个问题,我们就算知道了张角在哪儿,又如何能接近他?他的守卫肯定森严,莫说杀他,我们两个就算是想要靠近都很难。

如今之计,当设法一网打尽。

黄劭摇头说:主公,非是劭替张角说话。

那张角也是心机深沉之辈,这些年来不但是结好朝廷中的大员,更安排了很多心腹在各地镇县担当官员。

怕只怕,我们前脚动作,他们后脚就会知道。

想要一网打尽,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董俷何尝不知道,这很困难。

可骨子里有一股子倔强劲儿,让他不愿意轻易的服输。

只是一帮泥腿子……这句话不是轻视,而是从评书中的说法来看,黄巾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至于张角三兄弟,也只是有野心,而无才能的人。

若他真有本事,黄巾起事之后,又怎么会出现各地黄巾贼如同蝗虫过境一样?不但是毫无章法,毫无军纪,烧杀抢掠起来,甚至比那些强盗还要凶狠。

连这些人都无法斗得过,将来还怎么和那些牛人斗?目光扫过了正在闭目沉思的蔡邕,董俷灵机一动,心里面突然有了一番计较。

伯喈先生!恩?如果您向皇上当面进言,外有大将军的帮助,能有几分把握?蔡邕沉吟了一下说:五成,当有五成把握……阿丑,你的意思是要我回雒阳?不,您不能立刻回雒阳,那样马上就会引起宦阉的警觉。

依我看,您应该先去河东,再设法让我父亲入京。

到时候,您随着我父亲一起回雒阳,秘密拜见大将军后,再由大将军设法带您去见皇上。

同时外联清流名士,应该能一举拿下。

黄劭的眼睛一亮,主公此计甚妙!而蔡邕却不言语,上上下系的打量董俷,似乎是想要看穿他的心思。

阿丑,你真是好打算啊!董俷知道,他存的那点小心思,肯定是瞒不过蔡邕的,当下挠着头,憨憨的笑了。

黄劭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但随即……这真的是五大三粗的主公能想出来的计策吗?一箭双雕,这可是真正的一箭双雕。

在向皇上谏言的同时,由董卓带蔡邕入京,势必会提高董家上下的地位。

连带着,一些弱小的士大夫会认可董家,只要董家能照这趋势走,将来定能成为这大汉王朝中举足轻重的家族。

最关键的是,想出这主意的人,不但勇武异常,年纪也仅仅十四岁。

他的路还长,跟着他,前途定然是无限的光明……没错,很光明啊!黄劭终于明白,蔡邕为什么会看重董俷。

这个主公丑是丑,丑的让人看了一眼就不想看。

可这不恰恰是一种避人目光的方法?蔡邕站起来说:也罢,我在圉城说实话也没什么留恋。

原想回家能清静一些,可没成想比之当初在雒阳还要麻烦。

去河东很好,顺便去看看我那丫头……不过,你让我去董家,总要给我一个说法。

阿丑,我且问你一句话,你可愿拜我为师?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好像澎湃的海潮,一波接着一波的袭来。

董俷前世,没有能获得进学的机会。

重生在这个时代后,得到的教育机会更少。

成方是教他兵法,可也仅止于此。

如今,当世闻名的大儒愿意收他做学生?天,这可是在这个时代里最幸福的事情。

起身跪在蔡邕面前,董俷恭敬的说:先生大才,俷能做个先生的小书童,就已经是三生之幸。

安敢得先生如此厚爱,俷愿拜在先生门下,不负先生的厚望。

好好好……蔡邕扶起了董俷:只是你这样的书童,我却是不敢收的!言下之意是在打趣:你太丑了,带出去丢人。

还是乖乖的在家里当我的学生吧。

一旁的黄劭,更露出了羡慕之色。

典韦鼓掌大笑道:兄弟,恭喜你,恭喜你,来,我敬你一杯!******蔡府的东西不算多,可是很麻烦。

主要是蔡邕的那是书简,多的让人看着就害怕。

足足用了半天一夜的时间,才算是整理完毕。

整整二十口大箱子,装了六辆大车。

蔡府的下人,不愿意走的就遣散了,不过愿意跟随的,还有八九十人。

天亮之后,一行车马汇合了董铁等人。

足足十几辆车,浩浩荡荡的就驶出了圉城。

待圉城官员反应过来时,蔡邕已经走远了。

董俷依旧是和典韦在后面压阵,看着长长的车队,不由得心中暗自叫苦。

我的个老天,这么慢腾腾的走,要什么时候才能到河东?不过,他也不能去催促,因为他很清楚一件事情。

那就是像蔡邕这种人,若非万不得已,定然不会弃了书籍。

蔡邕还没有收他做学生,说要到了河东,正式告之董卓后才会行拜师之礼。

古人对收学生,拜老师是很看重的。

要知道天地君亲师,这老师可是列在了五常之中。

特别是像蔡邕这种闻名天下的名士,要收一个学生,更是会非常的隆重。

反正,有得罪受!圉城地处中原,交通发达。

想要到河东,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

董俷等人若是走颍川的话,定然会有很多应酬。

所以一行人决定,顺着睢水出豫州,从东郡绕道,走河内而入河东。

这样可以省很多事情,按照董俷推算,二十天后可到达河东。

一路闲话不说,风餐露宿。

天气很冷,风雪很大,却无法阻住车队的行进。

不过,不得不说,速度还是很慢。

一天下来三四十里,最多五十里,走的董俷心急如焚。

过了睢水之后,眼见着就要到东郡了。

突然董铁派人前来报告,说是在正前方,似乎有人被追杀,正朝着车队方向过来。

董俷二话不说,催马向前冲去。

巨魔士,接阵!成方等二十人立刻冲向了前方。

另外三十人围住车队。

而蔡府的家人,把车辆组成了一个环形的防御阵,从车上取出弓箭,严阵以待,目光灼灼的凝视正前方。

远处,雪尘滚滚,看起来人数应当不少。

董俷一马当先冲到了最前面,典韦却悄然无声,沉默的在他身后勒住了战马。

一骑当先,飞驰而来。

在他后面大约有二百多人。

那人虽然骑着马,可路上有积雪,令他的速度放慢了很多。

远远的看到了董俷等人,他不由得魂飞魄散。

胯下的马突然一声哀鸣,马失前蹄,把那人甩了出去。

也就在落马的同时,那人却看清楚了董俷的样子。

少主公,少主公救我!这奇怪的称呼,着实让董俷愣住了。

少主公?难道是我爹的手下?再仔细辨认,董俷啊的一声惊叫。

原来这个人他真的认识。

谁呢?就是那个当初在临洮被他抓住,后来送往河东的太平教徒-唐周。

这货居然没有死?可他为什么叫我少主公?不过,没有给董俷留下太多的考虑时间,他一磕马肚子,举起大锤,厉声道:巨魔士听命,全部出击,出击……一个敌人都不许放过,其他人列阵,随时狙杀!所谓的狙杀,是董俷创造的另一个名词。

其意思也就是用弓箭射杀企图逃走的人。

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董俷的自信。

还没有开打,就已经算定了对方必然失败。

也许是狂妄,但更多的是他内心的自信。

一切行动,几乎是出自本能。

董俷甚至没有再去想唐周为什么会叫他少主公。

一马当先的冲了过去,典韦和成蠡随后跟进。

越过了唐周,正迎上两个黄巾抹额的汉子。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你爷爷叫巨魔儿!董俷也懒得理会,马不停蹄的就冲了过去。

大锤一招野马分鬃,同时想两人砸去。

那两个汉子吃了一惊,心道:这家伙怎么不按照规矩来?不过想是想,可手上却不敢停。

抬手举兵器向外封挡。

哪知道象龙突然间一个加速,大锤唔的一声,就砸在了两人的头上。

一手锤八十四斤,一手锤九十六斤。

这两把大锤砸上去,那还能活的了。

噗、噗两声,脑袋成了肉饼。

鲜血溅在董俷的脸上,那种温热的感觉,令董俷一下子兴奋起来。

口中连连爆喝,大锤呼啸着,以泰山压顶之势就冲杀上去。

对方大都是一些步卒,跑的正欢,甚至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两个头领就被杀了。

正疑惑中,董俷冲杀进来。

锤挂风声,一蓬蓬血光,一声声惨叫在空中回荡。

而跟在他身后的典韦,更是凶狠的舞动双戟。

月牙带起片片寒光,只要是碰到了,就会是血肉横飞。

只有十个人跟着冲杀,其余的四十人在董俷等人冲杀进去之后,突然分成了两队,迂回包围。

那唐周张大了嘴巴,久久说不出话。

想当初在临洮他并没有看到董俷的手段,直到此时,他才领教了,什么叫做杀人。

我的个天,就算大贤良师召唤十万天兵,恐怕也不够这怪物杀。

突然觉得当初的选择很正确,身上又有了力气,爬起来,这货撒丫子朝车队跑去。

而另一边,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已经进入了尾声。

贼兵们被杀得四处逃散。

有一些人鼓足了勇气过来围攻,哪知还没有挨过去,就被象龙撞了出去。

那象龙冲击起来的力道,可丝毫不比董俷的大锤差。

贼兵跌在地上,随即就被马蹄踩的血肉模糊。

董俷记不清楚杀了多少人,待身边的贼兵已经看不见了,这才收起了大锤。

遍地的死尸,没有一具是完整的。

鲜血把洁白的地面染成了红色,合着积雪,变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殷红泥泞。

董俷催马想车队走去,唐周急匆匆上前:少主公,周奉主公之令,回河东复命!第一部 少年游 第六十四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5-29 10:21:25 本章字数:4361大雪在傍晚时飘落,越下越大。

整个大地被白皑皑的雪覆盖起来,看不到尸体,看不到血迹,所有的一切都被掩盖。

由于唐周的出现,车队临时决定不再前进,就地休整。

自有那蔡府的家人上下忙碌,搭起牛皮帐篷,燃起一盆火炭,吆喝着干这干那。

除了蔡邕、典偱和有了身子的典氏没有劳作之外,连大丫二丫也跑过去帮忙。

外围,有成蠡、董铁带着巨魔士巡逻。

而董俷则信马由缰,在雪地上缓行。

在他的身旁,有典韦默默跟随。

从某种程度上说,典韦已经决定跟随董俷。

不过他还要一个机会,一个正式来确认董俷为主公的机会。

虽没有口称董俷主公,但对于董俷而言,这其实足够了。

看着远处的一片苍茫,在日间那里还倒着无数尸体。

可现在,尸体已经看不见了。

从董俷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能看到白皑皑的天地一色。

天黑的早,远处营地安顿好的时候,大雪也停了下来。

董俷突然笑了,那笑容却是很苍白。

典韦忍不住问道:董兄弟,你笑什么?我想起了一句话,倒是和眼前的景色颇有贴切。

典韦问道:什么话?董兄弟说出来让俺也听听,长长见识。

呵呵,早年我认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专研历史,手里有一些几乎失传的书。

以前,我常和他说话,因为可以长见识。

一晃好多年,很多话我都不记得了,如果不是见到这幅景色,连这句话都可能会忘记……呵呵,有兴趣听一听吗?典韦连连点头,连董兄弟都佩服的人,说出来的话,一定是不一般。

沉吟片刻,董俷缓缓说: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董俷说的那个人,是他上辈子在山村里认识的大学生,寒窗苦读,却最后沦落山村教书人。

时常会发一些感慨,感叹时局的变化莫测。

这《红楼梦》中的名句,更是逢醉必歌之。

村里人都说他是个狂人,唯一交好的朋友,也就是董俷几人。

所以,对于这一段话,董俷倒是印象很深刻。

想想那些太平教众,黄巾贼兵,求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到了还不是给张角做嫁衣裳。

成事了,他们还是普通老百姓;失败了,只怕也要随着张角被砍下头。

至于张角三兄弟,更是追名逐利,最后落得个两手空空。

此情,配合此景,倒是让董俷心生寂寥,全没有了白天那杀人如麻的凶残模样。

典韦怔怔的在他身后聆听。

说实话,他不是听的太明白,但隐隐觉得,里面有大文章。

看董俷背影,如同一个披着光环的慈悲家。

提锤是巨魔,下马却慈悲。

这董兄弟究竟是个什么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对于典韦而言,显然是很难理解到其中奥妙。

突然,身后有人鼓掌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说的好,说的好啊!董俷扭头看去,就见蔡邕在唐周和黄劭的陪伴下缓缓走来。

连忙下马,董俷上前恭敬的问道:老师,这天寒地冻,您怎么出来了?若不出来,又如何能听到阿丑这警世之语呢?说的好,说的好……只是太悲伤了,似乎是看破了世情的隐士。

阿丑,说这话的人,可是一个僧人?在何方出家呢?董俷张了张嘴巴,心道了一句:我怎么知道?可也明白,若没个说法,只怕蔡邕会很不高兴。

当下犹豫了片刻说:那人姓官,我只知道他叫官君策。

小的时候,他曾在临洮落脚,我很喜欢听他讲一些故事。

好像是个僧人,但后来他云游去了,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的面。

这山野中藏龙卧虎,当真是了不得。

蔡邕笑了笑,旋即正色道:不过他说的也太悲观,只望阿丑你莫要学他那样消沉。

阿丑谨记老师的教诲!好了,到帐篷里,刚才唐周和我说了一些事情,也许你会有兴趣。

董俷已经明白了,唐周是他那姐夫李儒安排在太平道的一颗棋子。

至于具体的事情,董俷不想问,也懒得去过问。

再说,有蔡邕在,也轮不到董俷开口去做主。

一行人回到了帐篷,董铁带着五名巨魔士在外面守护。

蔡邕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封信,看着董俷说:董河东忧国忧民,更有先见之明,一心为我汉家王朝谋划,相比起来,我们这些人实在是惭愧。

这里是唐壮士奉河东大人之命从太平教里偷出来的一份名单。

这名单上的名字,真是触目惊心。

董俷接过来,在上面扫了一眼。

没有太熟悉的人名,不过想必蔡邕是知道这些人的来历。

唐壮士打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明年三月初五,太平道的人就会起事。

如今他们正抓紧收敛钱财,以装备他们的黄巾力士。

哦,黄巾力士,据说是张角的亲卫军。

人数大约在两万左右,其装备之精良,可比许多地方的郡兵还要好一些。

有这种事?董俷故作诧异的看了一眼唐周,突然笑道:唐周,你可是辛苦了!那笑容,在唐周眼里怎么看怎么觉得有古怪。

想起他日间杀戮的手段,唐周心里猛一哆嗦。

不可否认,在见到蔡邕之后,唐周的确是生了一些其他的念头。

改换门庭!当初他能从太平教跳槽到董卓的麾下,为何不能从董卓手里跳到蔡邕手下?董卓固然是一方大员,看上去位高权重。

可比起蔡邕这种名士,还差的远。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道理唐周是很明白。

所以,他把名单送给了蔡邕,以权作是见面礼。

可是面对董俷的时候,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董俷的确是在笑,可却又笑得是那么诡异。

好像他的那点心思,都被董俷看穿了一样。

一股寒意从背后袭来。

唐周知道,如果他不马上表明态度,眼前这杀人魔王,绝对会置他于死地。

蔡邕虽有名望,可现在毕竟也是依靠着董俷来保护,能说什么?这一会儿的功夫,唐周的心思就转了好几转。

上前一步道:少主公,以周之见,蔡先生最好是往河东,和主公说明白后,也算是有个强力的外援。

否则,伯喈先生孤身入京,只怕是对付不了京中的宵小。

你真的这么想?此乃周,肺腑之言。

董俷呵呵的笑起来。

这家伙生的是一副水晶般的玲珑心,这见风使舵的本领不差。

不过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人在乱世中也许更有前途。

因为,他们能分辨是非。

唐周这次再看董俷的笑容,就感到没那么可怕了!暗自出了一口气,只觉得背后都被冷汗湿透。

妈的,以后绝不能在这妖物面前耍心眼儿。

这两人的心思变化,蔡邕没有看出来,可是却没有瞒过黄劭的眼睛。

他淡淡一笑,心道:主公不差,不但有勇,更有谋略。

跟着他,前途一定很光明。

不能就这样让唐周抢了风头,黄劭突然问道:唐兄,劭也曾在太平道下讨过生活,故而有一事请教。

太平道中近来可有什么动静?我是说,一些很异常的动静?唐周沉吟了一下,黄兄客气了……你不提,我还没想起来。

这几天道中的确有点不对劲儿,在各路口派了很多人马查探,似乎是在找什么人。

反正,从东郡往河内,从管城到河南尹的道路都安排有耳目……少主公,他们不会是找你吧。

董俷心里一沉,抬头看向了蔡邕。

如果道路都被封锁了,那可就真的有些麻烦。

蔡邕却看着桌案上的名单,流露出了担忧神色。

他轻声道:阿丑,这名单上的人,虽大都是一些小官员,可人数太多,更兼在朝中多担任重要部门的官吏。

只要我们一出现在雒阳,恐怕就会立刻被发现。

想要上达天听,似乎困难很多。

唐周也点头,没错,这也是周迟迟未与老主公报告的原因。

董俷大手捂着嘴巴,沉吟了许久后说:老师,我们现在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东郡到河内的路被封锁,要硬闯的话,我担心会出危险。

第二个麻烦,如果我们硬闯,那太平道的注意力定然会集中在老师身上。

即便老师到了河东,恐怕也很难实施我们的计划,反而会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对付我爹。

蔡邕点点头,不错!这第三个麻烦,李大目要为他的侄子报仇,肯定会对我们如影随形的跟随……老师,这三个麻烦如果不解决的话,恐怕我们很难抵达河东,更无法上达天听。

阿丑,你可有什么办法?董俷沉思半晌后,起身道:为今之计,就是转移太平道的视线。

同时我们要分批行进,绝不可以像现在这样大队跟随。

先生的安危最重要,我可以派董铁和成蠡带十人护送,孤身前往河东。

典大哥的家人和刘大哥的家人第二批出发,我会派二十名巨魔士护送。

如果再加上蔡府中的人,一百人当能够保典大哥一家无忧。

典韦在旁边听董俷这么安排,不由得点点头,这样也好。

蔡邕忍不住问道:那又如何吸引太平道的注意力?俷亲自带领一批巨魔士,一人双骑,袭击太平道的道场,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

啊!听到董俷这句话,帐篷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蔡邕连连摆手,阿丑,这不行,这绝对不行。

太危险了,这样一来,你可就危险了!为了吸引太平道注意力,为了老师能顺利除奸,些许危险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把太平道一网打尽,还我大汉江山一个朗朗乾坤,俷愿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悔!所有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了董俷的身上。

那张看上去奇丑无比的脸,此刻在蔡邕眼中,却是无比的可爱。

大汉有此忠臣良将,怎么会亡?怎么会亡?典韦拔身而起,推金山倒玉柱一般的拜倒在董俷面前:主公在上,典韦愿随主公一起,还我大汉朗朗乾坤。

黄劭也跪倒在地,劭虽不才,无缚鸡之力,但愿跟随主公,以效绵薄之力。

就连一向很自私的唐周,也不仅被董俷这番话所感动。

不过他还保持冷静,没有说话。

蔡邕走上前,握住董俷的手,阿丑,你可要想清楚了,此行……凶险万分啊!董俷低下头,沉吟半晌。

猛地抬起头大声道:为大汉江山,虽千万人,俷亦往矣!第一部 少年游 第六十五章 巨魔袭来(一)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5-30 11:37:27 本章字数:3821《孟子-公孙丑》中曾说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说实话,董俷一直不明白孟老夫子口中的这个‘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不可否认,这句话说出来,的确是很有气势。

不管这句话是否能对应此情此景,是否得当,蔡邕的眼睛湿润了,唐周的神情更显肃穆,而典韦和黄劭,久久说不出话。

阿丑,邕今日才知道,何为壮士!蔡邕感动了,感动的是一塌糊涂。

看看人家,才十四岁,就知道‘道之所在,义不容辞’。

反观朝廷的那些人,当真是尸位素餐,连蔡邕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

老师,你们尽快整理行装,最好连夜出发……典兄,还请你告知你兄长和嫂嫂一家,天亮时出发。

大家都去准备,接下来的这段路,也许会非常的难走吧。

董俷说完,大步流星的走出了帐篷,只留下一帐篷盯着他的背影,流露无限敬重的表情。

哈,装过头了!董俷在帐篷外,长出了一口气。

看起来这一次要拼命了。

也许会比西北那一次更加的凶险,不过也会更有意思吧。

前世在山中,每天守着山林,寂寥孤单。

除了听评书之外,最大的消遣也就是听山村的老人们将一些稀奇古怪,却热血沸腾的冒险故事。

尝觉得生活太单调,可没想到重生之后,这生活还真的是丰富多彩,刺激的很呢!董俷抬头仰望星空,此时乌云已经散去,皎月高悬,繁星璀璨。

明天会是个好天气,一个杀人放火的好天气。

走进了帐篷中,把大锤放在身边,用一块柔软的抹布仔细的擦拭。

投枪、还有临时配备的斩马剑,一一的整理之后,董俷闭上眼睛,静静的坐在帐篷里养精蓄锐。

三更时分,董铁一身戎装,走进了帐篷。

主人,蔡先生准备好了!董俷呼的起身,把背囊扣在身上,一手提着斩马剑,神色安详的说:知道了!两人走出帐篷,就见营地中很忙碌。

所有人都在收拾东西,蔡邕和唐周在成蠡的陪伴下,看着董俷走过来。

老师,一路保重!阿丑,你也要多多保重啊……蔡邕有很多话想说,但迟疑了片刻后,还是闭上了嘴巴。

董俷笑了笑,看看成蠡,又看了看董铁。

猛然上前一步,用力的搂抱了一下成蠡,然后又搂抱了董铁。

你二人都是我的好兄弟,小铁,等回家了,我让奶奶为你取字。

董铁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取字,等同于正式认可了他董家一份子的身份。

其马奴的身份也将随之被取消,而成为真真正正的平民。

对于董铁而言,怎能不激动。

董俷的脸色突然严肃,你们此行关系重大,务必要保证蔡先生的安全。

若是老师掉了一个汗毛,我定取你二人的项上狗头。

我说话算数,你们听明白了没有?说到最后,那言语中带着令人恐惧的杀气。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典韦,也忍不住在他后面打了一个哆嗦。

典韦确实勇猛,可毕竟是生活在乡村中。

怎比得董俷这种曾经在千军万马里面撕杀而凝聚出来的杀气。

那声音虽带着些许稚嫩,可是却隐隐有一种泛着血腥气的金铁味道。

我这主公,当真是杀性惊人!典韦在董俷身后暗自思量,而董铁和成蠡二人插手行礼,齐声应道:我等定不负主公重托。

老师,请启程吧!有人牵来了一匹马,当然是去掉了双镫,改用单边镫的西凉马。

即便以后蔡邕会成为董俷的老师,董俷依然决定,有一些事情最好还是隐瞒着好。

别看蔡邕是文士,可孔老夫子传下的六艺当中,可就有御。

所谓的御,在春秋是赶车,而换到如今,也差不多可以理解为马术。

既然是大儒,自然也就精通六艺。

蔡邕已经换上了戎装,翻身上马。

阿丑,保重!在成蠡和董铁的陪伴下,蔡邕纵马离开了营地。

紧跟着十名巨魔士,也冲出营地。

十三骑消失在夜色当中,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董俷站在营门口,足足有半柱香的功夫,这才长叹一声,转身回营地。

哪知一走进营地,董俷却愣住了。

他看见了一个人,一个即熟悉,又陌生,应该离开的人。

唐周,你……董俷这才想起来,刚才为什么会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

原来是这样!蔡邕一行应该是十四个人,却只走了十三个。

当时还没有明白过来,现在清楚了,是唐周。

说实话,董俷不喜欢唐周。

虽然和黄劭都是文士,可唐周显得更奸猾,更……说不上来,有点无法让人相信。

所以,董俷有意无意的就在忽视此人。

唐周说:我想留下来,为主公出谋划策。

你说什么?周天生胆小,不但怕死,而且好名、好利。

然主公明知凶险,却毫不畏惧……好吧,周实话实说。

黄劭长于阳谋,而不擅阴谋,周恰善于此。

此行,唯有阴谋阳谋并用,方能确保平安。

而周亦不愿意,放弃如此大好机会,一个能获得主公信任的机会。

小人很可憎,但是有时候又很可爱。

董俷、典韦和黄劭都忍不住笑了。

这个小人啊,什么时候都不忘记投机!唐周,你可知道,此行很凶险,会死人的。

唐周也笑道:周当然明白,可周亦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富贵险中求。

人命贱如狗,若能趁此机会搏一场富贵,哪怕是砍了唐周的脑袋,也要去搏上一搏。

董俷笑着摇头,既然如此,去收拾一下……对了,把你身上的文士装换了。

喏!唐周乐颠颠的跑去换衣服,典韦忍不住问道:主公,这唐周跟着,会不会碍事?若是碍事的话,就杀了吧。

黄劭一旁一个哆嗦。

自家的主公,并非善男信女。

这句话可不是玩笑,不仅仅是对唐周,只怕对自己也是这样。

不过挺好,这样的主公,跟随起来才有点意思。

******天亮时分,典偱的车马缓缓驶出营地。

典佑兄弟三人死活想要留下来帮助董俷。

可董俷却知道,这种千里奔袭,绝不是他们之中还没有十岁的孩子能够承受。

他当初能在西北纵横,说穿了是运气。

借用各部间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董俷本人,则属于那种天赋和普通人不一样的特例。

身体本来就壮,加之从小练武,而家中的食物也很丰富,更有那五禽戏打熬近十载。

所以,论起底子,典佑三兄弟可是远远比不上董俷雄厚。

好说歹说,才让三个孩子也随大队离去。

此时,营地里只剩下了二十人,而且都是当年虽董俷转战西北的巨魔士。

论战法,他们没有成家的二十人精湛。

可论弓马娴熟,他们可就高成家人一筹。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有过数日不眠不休,连续征战的经验。

而这一点,对于接下来的一连串行动是格外的重要。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阳光非常的明媚。

董俷把大锤挂在一匹马上,自己则骑着象龙,把斩马剑斜插,刀鞘对准了马肚子,只要董俷在马背上起身,就能顺势拔剑。

兄弟们,一年前,你们随我转战西北,数十万羌人围追堵截,却被我们杀的狼狈不堪……如今,我等即将再次面临那种局面,而这一次,也许会更凶险,因为敌人,会很狡猾……我们此次迂回的距离很长,危险也很多。

说不定,你们会死……如果你们现在有谁觉得害怕,可以离开。

我绝不阻拦,因为这次很危险。

黄劭和唐周一怔,哪有动员队伍时说这种话?这不是泄气吗?哪知道,这些巨魔士却笑了起来。

更有人高歌《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西北大地孕育出的豪迈,曾造就出一支雄霸天下,横扫六国的无敌铁骑。

已经有很久无人唱和,时隔四百年后,这首诗歌再次回应中原大地,流露出无与伦比的铿锵。

黄劭和唐周自然知道这首诗歌,却从未听过有人能唱的如此热血沸腾。

两个人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手中的宝剑,指关节都变得发白,身子更不住的颤抖。

他们不是害怕,而是感到激动。

能与如此虎狼之士并肩战斗,什么狗屁富贵,什么狗屁前途,算得了什么。

两个文士,竟生出一尝鲜血滋味的冲动,猛然随着巨魔士们放声歌唱,不停挥舞宝剑。

董俷很骄傲,这就是我的巨魔士。

他敢说出那番话,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巨魔士们,永远不会抛弃他。

因为只要他在,他这个巨魔儿和他们同在,巨魔士就会无所畏惧……他就是巨魔士的魂!不再说什么废话,其实也没什么好说。

鼓劲儿?不需要,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巨魔士从不需要鼓劲儿,他们早已经做好了撕杀的准备。

董俷抬起手,向远方一指,出发!象龙一马当先,冲出了营门。

那驮着大锤的西凉战马和典韦胯下的坐骑并肩而行。

在后面,是唐周和黄劭,二十名巨魔士高歌《无衣》,风一般的冲出了营地。

简陋的营地,火光冲天。

来吧,该死的太平道!来吧,该死的黄巾贼!来吧,该死的张角!我就在这里,想要杀我,就放马过来。

我在前途等候,等候你们前来送掉性命!第一部 少年游 第六十六章 巨魔袭来(二)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5-30 11:37:46 本章字数:3456昌邑,是济水边上的一个小县,位于兖州和青州的交界处,人口大约有一万出头。

休要小看这个小小县城,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向东南,就是青州大郡山阳;向西北,则是兖州的重地东郡。

自东北方通往山阳、东郡的路,在昌邑汇聚。

若不从这里走,就要绕黄河而西行,绕泰山而东进。

准确的说,昌邑是一个要塞。

不过从光武帝以来,昌邑的战略作用越来小,渐渐的被废弃不用。

而他地处于济水和睢水交汇的三角洲上,土地肥美,非常适合耕种,人口也随之渐渐的增加。

不过,宦阉当政,朝中党争不停。

加之连年的灾难,徭役越来越多,赋税越来越重,人口也跟着流失,渐渐的减少。

这里是太平道的一个重要道场。

根据唐周提供的消息,此地至少驻扎有八百精锐的黄巾力士,是为了配合青州起事所用。

整个昌邑,太平教徒的数量有六千人,而且秉承了青州彪悍的民风,很难对付。

驻守昌邑的人,是张角八大弟子之一的雷公。

据说善使一把四十斤的大铁矛,有万夫不挡之勇。

此人,在八大弟子当中,号称勇武第一,杀性第一。

董俷听完了这个人的资料,却笑了。

没等他开口,典韦抢先吼叫起来,唐周,你莫要长他人威风,灭自家的锐气……主公,典韦不才,无需兵马,一人一骑足矣,愿取那雷公的项上人头来见主公。

典大哥,别着急!董俷笑道:想必唐周和你的想法一样。

要想引起太平道的注意力,当首选昌邑。

沉思片刻,他又道:区区雷公,定不是典大哥的对手。

我所担心的,是那八百黄巾力士。

黄劭冷冷一笑,主公,那雷公是有勇无谋之辈,不足挂齿。

八百黄巾力士,劭有一计,可使之片刻间灰飞烟灭。

只是,要想计成,却要难为一下典大哥和主公了。

哦,愿闻其详。

黄劭从怀里取出一张牛皮地图。

那是刘望送给董俷的地图,没想到就使用上了。

只需这么如此,如此这般……唐周啊的一声惊叫,我知道这个地方。

若是能成功,那八百黄巾力士,休想活命!******次日,典韦和董俷两人,带着十骑直奔昌邑太平道场。

这一天正是太平道场的散施符水的日子,许多虔诚的太平教徒纷纷请来,聚集在道场中。

远远的,有教徒看到十余骑疾驰而来。

当先一匹马的速度奇快无比,马上的骑士伏在马背上,也看不清楚他是什么长相。

来人……那守卫的太平教徒刚喊出了两个字,对方的马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

一抹寒光掠过,而后才发出锵的利剑出鞘声。

马上的其实猛然长身,寒光就是随着那一长身而出。

锋利的斩马剑斩下了那守卫的脑袋。

守卫临死前仍在疑惑:这人怎么能在马上站立起来?象龙冲入了道场中,董俷的双手中各持一柄二十斤重的斩马剑,剑做锤使,冲进去就是一阵凶猛的劈砍。

刀锋撕开了太平教徒的身体,鲜血不断喷溅。

空中不停的出现被砍断的手臂,一颗颗人头乱飞,那无头的尸体倒在地上,脖腔中涌出一股股热血。

董俷当先,典韦和十名巨魔士组成了一个锥形的阵法凿穿战法最为基础的变化之一,对于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巨魔士和典韦而言,正合适。

这十二个人冲杀过去,在人群中好像劈波斩浪一般,所过之处,遍地的死伤,惨叫声在道场上空回荡。

由于是匆忙中遭到了袭击,更兼谁也没有想到有人会袭击道场。

黄巾力士和雷公都不在,前来这里的大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信徒。

虽有几十个守卫,可那经得住董俷等人拼杀。

有聪明的人,一看情况不对就立刻去通风报信。

数千信徒,被这十几个人追着打,四处逃窜。

董俷探手抓过一个松油火把,厉声喝道:典韦,给我把那祭坛毁了!道场的祭坛是用坚硬的木头搭起来的架子。

典韦答应了一声,纵马冲过去,双手那重有八十斤的大戟挂着呜呜的风声,凶狠的斩在了支撑祭坛的柱子上面。

一下,两下,三下……要一人合抱的柱子,被典韦几下子就给砍断。

围着祭坛转了一圈,一共十二根柱子都被砍断。

中间那根柱子实在是支撑不住沉重的祭坛,轰隆一声巨响,诺大的祭坛倒地,变成了一片废墟。

董俷把手中的火把扔进祭坛废墟上,其余十名巨魔士,也纷纷投掷手中的火把。

不一会儿的功夫,祭坛被熊熊烈焰吞噬。

董俷嘬口呼啸,十二骑杀出了一条血路,朝着远方极速逃逸。

道场,被大火包围,连带着二百多具死尸倒在血泊中,很快也被烈焰吞噬。

空中弥散着一股人肉被烧焦的臭味,久久也不散去。

信徒们先是害怕,然后是慌张。

带董俷等人远离之后,上千名信徒的慌乱过去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愤怒。

竟然有人敢在道场闹事?若是大贤良师知道,一定会很生气。

他一定会遣天兵天将追杀那些妖怪。

没错,的确是妖怪……你看那两个带头的,长得和妖怪差不多!正在昌邑城中和人喝酒的雷公,得到了消息。

这雷公,人如其名,天生的火暴性子。

闻听道场被毁,顿时勃然大怒。

一脚踹翻了酒案,站起来哇呀呀怪叫。

一把抓住了那报信人的衣服领子,咆哮道:是什么人敢来闹事?两个丑鬼,还带着十个人!咦,这听上去怎么这么耳熟?对了,前些日子大师兄曾派人送信,让他帮忙寻找一些人。

带头的不就是两个丑鬼吗?其中一个,好像是,好像是叫做典韦……对,就是典韦!人数也没错,十二个人……似乎小师弟张丈八也在找这些人。

对于师兄李大目,雷公是很尊重的。

可以说除了他的父母,和三位老师之外,雷公最尊重的人就是李大目。

二话不说,从亲随手中抢过大铁矛,冲出酒楼。

他翻身上马,厉声喝道:立刻召集黄巾力士,随我前去杀妖!没错,大贤良师自称仙人弟子,那他们这些信徒妖杀的,自然是妖怪!那黄巾力士,果然是训练有素。

很快的就在昌邑城外聚集起来……如今的昌邑,基本上已经是太平道在当家。

这些黄巾力士平时挂着官兵的头衔,却效忠于太平道。

至于昌邑县的大小官员,也大都被太平道所吸收,成为张角手下的信徒。

雷公在昌邑,可说得上是一片天。

谁能管住他?八百黄巾力士召集起来之后,雷公带着人就直奔道场。

可还是来晚了!道场已经被大火吞噬,四周到处是群情激奋的信徒。

雷公的眼睛都红了!恩师把道场交给他,没想到却被人一把火烧了。

如果不抓住那些人,如何向老师交代?如何向信徒交代。

董俷这一举动,等于把雷公逼向了绝路。

问清楚了董俷等人撤离的方向,雷公带着人就追了下去。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之后,在正前方看到有一行人正缓缓而行。

里面有两个看上去非常丑陋的家伙,一边走还一边说说笑笑。

人数,特征,和雷公的目标完全吻合。

主公,好像追过来了!董俷回头看了一眼,故作惊慌的喊道:不好了,那些太平妖人追过来了,快跑!说着话,就催马跑了起来。

其他的人也都一个个很慌张,随着董俷就跑。

这一来,更坚定了雷公的信念:只是一群跳梁小丑,也不知道,大师兄怎么放跑了他们?给我追!雷公厉喝一声,催马急行。

八百黄巾力士,骑兵也只有二百左右。

其他的人,就只好撒腿狂奔,方能面前跟上队伍。

不过,两条腿怎么也比不上四条腿!渐渐的,步兵和骑兵的距离越来越大,当雷公带着骑兵在正前方的一个河湾处转过去后,步兵是彻底和主将失去了联系。

河湾过去后,有一片树林。

已经是隆冬,树叶在就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摇晃。

出了树林后,大约三里地,地形突然变得复杂起来,一条宽近十丈的横沟拦在前方这里名叫断头沟,相传在西汉武帝时期,曾经是处置死刑犯的地方,不少人在这里掉下了脑袋。

说这里是沟,倒也没有错。

只是连接沟上的桥已经不见了,要想过去,只能从被积雪覆盖起来的十丈断头沟中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