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76.《满堂娇》 > 第四十四章 再见(上)

第四十四章 再见(上)

2025-04-02 08:53:10

相家苦候了数日,老家传来消息:堂叔进京操办后事去了,因大夫人不晓得去了哪里,叫三太太或是四太太回去主持大局。

十几位相夫人的戚面都改了愁容。

三太太极是想回去,又放不下相家在苏州的产业。

四太太晓得她的出身低,几个儿女的嫁娶都不如那几个,回去是讨不到好入的,极是不想回去。

两个坐在上首相对无言,都等对方先开口。

相京生叹气,并不言语,牵着娘子的手从人堆里退出来,道:真真,咱们走。

他两个装做闲走,出了庄子后门,就见一个挑着三只红灯的小船。

真真见了道:是了,那船头是我们家的管家林三叔。

相京生忙挥手,船上想必也看见,哗啦哗啦撑过来,才靠岸就有两个小伙子递跳板过来。

相京生把娘子扛在肩上,一路小跑经过窄窄的跳板,他脚后跟才离,那跳板就抽回来了。

几个人一齐发力,船越行越快。

翠墨并翠月都在舱里候着,捧出热水与小姐姑爷洗脸。

相京生舒服的叹了一口气,道:你们两个怎么没走?翠墨笑道:不只我们没有,就是大小姐一家也没有走呢,船泊在太湖里边候姑爷合小姐一路。

真真是个老实的,放不下相家庄那些人,问道:我们就这样走了,待如何?相京生道:我们要去捎信给大夫人,大夫人自然是要回来的,她要出头自然有人要寻她,我不在跟前,万事推在我身上就使得。

我原是在家管生意的。

我家生意又有大半是张国舅的,我此时不躲做什么,疯了么。

等在那里叫两个糊涂的安排我去京里。

人家正好审我。

如今我两个是寻不着了,由着大夫人编排。

等过几年大赦天下,我再认祖归宗就得。

这都是跟大夫人定好了地。

真真此时才明白厅上那两位原是相家摆出来的幌子,把她们从山东移到苏州来,想必是怕她们在山东碍事。

她放下心来,吃了点热食就忍不住呵欠连天。

翠墨跟翠月都退出去。

让她夫妻两个小睡。

到天黑他们起来,小船已是摇到太湖边一个大码头处。

码头一带聚集了无数大小船只,他们这只船挤进去转得几转靠上一只大船,真真才出舱门听见孩子哭,抢在相三公子前头,扶着翠墨的手飞一般到那边去了。

相京生看着娘子这般,摇头微笑,跟对门接出来地李青书见礼,同到大船前舱去。

前舱坐着的除李员外之外。

还有几个站着地人,想是尚李两家的管家。

李青书笑道:我岳父在湖南长沙城外置了两个小庄,尚家的家人移过去的也不少。

倒是不愁吃穿。

相京生笑道:我却是还想做生意的。

离着长沙近最好。

李青书也笑道:只是得按下性子来先种几年田。

两个相对一笑。

他两个都不是把功名放在心里地人,不做生意又能做什么?一路光景不必细说。

他们数十只船到了长沙。

尚李二家积的货物自有两家的管家去照管。

尚员外多年前在离码头十几二十里远的含浦镇买地置宅,替两个女儿一人置了一个五进小宅并一千亩水田。

交把忠心的管事照管,李相两家搬来,样样现成。

李青书还有几家亲戚一同来,岳丈替他安排的五进宅院不够住,恰好隔壁有个刘待郎孙子要卖七进大宅,他就将出四千两买下,打通了住家。

相京生虽还有些资财,远在苏州一时也带不来。

住在岳家这个五进小宅里,上上下下四五十个人,一日开销也要一两银,怎么好意思再花娘子的钱?是以一在含浦镇安顿下来,他就问娘子借了五百两银,带着两个长随去二十里外的码头做掮客,每日早出晚归贱买贵卖,过了三四个月大夫人那边托人转送了五千两银子过来,相京生交到娘子手里,笑道:借五百,五千,你收着罢,且看我拿这五百再赚个五千与你看。

但得了闲,照旧去码头处打转这一日艳阳高照,相京生看收稻谷回来,因暑天日头长,还要去瞧瞧可有生意。

真真心痛他,送他到门口,吩咐他少晒太阳多走荫凉等语。

翠月等姑爷走了,劝真真道:小姐心痛姑爷,为何不叫姑爷歇几日?这样热天,大姑爷跟大小姐在家摆着冰听小曲,不知怎么乐呢,偏咱们家有银子也不用。

真真微笑道:我寻了个穷姑爷,只好随着他过穷日子了。

她走到帐房,翠墨坐在桌边在算家用帐,因这个月请短工,多花了七、八两的银子,正皱着眉头在那里核帐。

看见小姐进来,忙站起来笑道:小姐,这个月多花了不少呢。

真真看过每笔都有来有去,放下来笑道:原当有这个数。

这比苏州可是省多了。

翠月吐舌道:这一点点,还不够小姐一件纱衫,有什么好计较地。

真真笑道:我陪嫁的衣裳料子也够用了,想是这几个月没做新衣把你闲的,过几日打发你去长沙开个小铺子去。

翠月摆手道:不去,又要算本钱,又要算人工,还要管伙计,打发进货招呼客人。

还要打点上上下下,这事婢子可做不来,我去给小小姐做新鞋去。

一溜烟走了。

真真想起仓库顶上当叫人去查查漏不漏水,正想出门寻管家,却见相京生笑容满面回来,手里捏着几封信,道:真真,有小梅与你地信。

尚真真一眼就辨认出小梅的笔迹,含笑抽了小梅那封。

她才摊开来信纸,相京生已是贴着她地后背要与她一同看。

真真边看边笑,原来小梅地后爹寻到了她的小兄弟,小梅娘替她做主。

跟吕三郎订了亲,明年正月成亲。

相京生看得小梅过地不错,就不看了。

笑道:这个孩子倒是福气好,好在还有大半年才成亲。

倒是要备份贺礼与她。

真真翻过一页,后边却是小梅听说地传闻,说苏家大少奶奶娘家兄弟不晓得犯下什么事体,连累的苏家花了不少银子打点官府,苏家住不稳苏州搬回湖州老家去了。

又说姚氏生了个女儿。

罗老太甚是不快活,四处寻生儿子的秘方。

真真长叹一口气,一个婆婆就那样麻烦,若是相京生带着她跟相家人住在一处,她地日子只怕更不好过。

她摸摸自己的肚子,若是没有算错日子,第二个孩儿想必也有一个月了。

对面看信地相京生仿佛晓得她的心思,笑道:大夫人那边有信来,说我爹带到京里的七八万两银子只化了一小半。

那些叫京里几位姨娘私分了,各自走散,正在寻访。

家里已是分过家了。

各人都差不多是五千的数,我在苏州打听消息走关系花的那二三万两。

要等那几个姨娘寻回来再说。

真真微笑道:大婆婆要当这么大一个家。

实是有难处地,不如索性大方些。

寻个由头把这个虚人情让出去罢。

相京生笑道:说起来,那几万两来的也容易,从相家来的,花在相家我问心无愧,只是带累你苦心经营的那个酒坊叫我送出去,总觉得对不起你。

真真,等我再挣个酒坊与你,好不好?尚真真抿着嘴笑道:好。

想了想,又道:我又有了。

相京生愣了一会,咧嘴笑起来。

真真又道:我听说长沙有个麓山寺,里头观音阁极是灵验,咱们家虽是遭了事,却是一直平安,不如去烧烧香罢,我也好出门散散闷。

相三公子大笑起来,随问对门姐夫家借了车,叫翠墨打点些行李,带了两个管家骑驴在后边跟着,安排翠墨跟翠月陪着真真,也不问日子,就向长沙去。

那长沙本是个水陆码头,虽然比不得苏州繁华,也是人烟凑集之处,官道两边绿柳成荫,虽然是暑天,撩起帘子来吹着风,并不算顶热。

相京生心疼娘子,亲自替她把门帘挂起来,也不骑驴,就坐在车夫后边,扭着头跟真真两个说说笑笑。

这般,有他挡着,外人也看不见里边的女眷,他的娘子又不气闷,端是设想的好。

走了两个多时辰到了麓山寺,租一个和尚的偏院住下,天还不曾黑。

翠墨跟管家们出去张罗晚饭跟洗澡水,相京生牵着真真的手道:留翠月在这里看行李,我们在山上转转,方才行来,瞧那边有个小湖,我们去瞧瞧有鱼没有。

真真想起那一回他合小雷捉鱼叫爹爹跟她撞见,不禁微笑起来,问道:这一回可还捉鱼不捉?相京生不语,牵着娘子出来,一路经过七八个院子门口,都是住满了人地,内眷也不少,都出入随意,不论男妇身上都挂着小香袋,看妆束俱是来烧香的。

真真被相京生拉过一边,走出后门,吐舌道:原来这里这样热闹。

相京生笑道:你可是会挑热闹的地方瞧,这里是谁合你说地?真真搬指头道:是翠墨的婆婆地妹子,跟镇上地地保结了亲家,听说一同来这里烧过香,回去好不赞叹,哄的翠墨地婆婆天天说要等媳妇嫁过来,带媳妇去烧香。

据说求子极是灵验的。

相京生方才明白他的娘子是想求子,哑然失笑道:生男生女都是老天定的,若是烧柱香就能如愿,那世上就无伤心之人了。

我说怎么这么多女眷,原来都是求子的。

你肚内已是有了,不如让肚内没有的求去,我们明日逛长沙城去?真真摇头道:我本有心替公公做场法事,但是一来不敢声张,二来么这个时候有了孩子,怪羞人的。

她越说脸越红,映着晚霞,娇羞动人。

相京生回想初见她时瘦弱苍白的样子,那握着她的手轻轻用了点力,笑道:男女居室,人之大伦。

生孩子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爹在天有灵,必是喜欢你为相家添孩儿的。

至于是儿是女,倒没什么打紧。

真真嗔道:不合你说这个。

想挣脱相京生的手偏挣不脱。

相京生笑道:我说的本是正经,倒是你等不及的,一年要生一个,实是有些劳碌,不如二三年生一个罢。

真真突然停住了脚步,指着湖边一个草亭,声音有些颤抖,道:王慕菲在那里。

明天还有……那啥……那啥……扫雪好怕……扫雪结尾写不好,紧张死了……呃,会补个尚老头跟尚妈妈的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小传,在正文完结后开始……抹汗。

全本了,以及王慕菲全本了,对以为还有的朋友,扫雪很难为情的道歉,真的没有了,再见(下),就是再见,满堂的故事完了。

这个结尾是我改了三遍的结果,第一稿依旧如同明五,自己都很欠扁没敢放上来,第二稿放上来被砖,改了,这是第三稿。

真真将来的生活是幸福的,她已经不认识小王了,心里压根没有这个人了。

小王么,将来也许会发达,也许不会,他这样的人,不只他一个。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他活在很多男人跟女人的心里,不少人心里都是有个王草鸡的,多一点少一点罢了,微笑。

其实男同学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调换性别来看的。

你当王草鸡是王母鸡就好了。

尚真真就是那温柔多金的尚公子。

这个故事一样成立么。

笑。

明五二里可能还会有尚家,相家,马家的故事,不过,不会是主线了。

亲亲大家,满堂的故事,真的没有了。

舍不得满堂的朋友,可以去看明五二哦。

再亲亲。

因为一些事情,最近状态不大好。

群里的朋友可能都有感觉,我聊天八G都不大精神,照例全本应当说几句什么,在心里装了很多天了,还是说说吧。

《满堂娇》这本书的由来,是天涯很出名的几个小三故事,当时我跟仇若涵两个聊天来着,都非常气愤,决定写出来。

所以,她写了个现代版的《小三敢死队》,我写了个古代版的,书名满堂娇取自《西游记》里江流儿的故事。

唐僧的亲娘温娇又叫满堂娇。

满堂娇是个运气不好的姑娘,抛绣球得了小陈这么一个好老公,结果一点不顶用,半道叫贼人把老公推下水,她自己认为她当自杀的,可是因为她有了孩子要替陈家传宗接代来着,活下来,等孩子生下来,写上血书流江而去。

这个时候她认为还是当自杀的,她觉得自己失身从贼了,替陈家丢脸了。

可是她还是没有,她抱着将来儿子能找回来报仇她要做人证的想法又活了十八年。

一直等到儿子跟丈夫寻回来,夫妻团娶的时候,她平静的自杀了。

可能看西游记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配角,美丽、无辜,叫从一而终四个大字跟封建道德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在她的身上,看到的是被污辱和被损害的这几个字,可悲的是,这个枷锁是她自己加给自己的。

其实不只是她,不只是小说里,就是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一而终也是根深蒂固的。

再怎么样过不下去了,只要能凑和着过,也是不肯离婚的,这个,从书评区的很多观点里都能看到,呵呵,对于尚真真的放手跟姚滴珠的主动离开,笑……大部分小姑娘,谈朋友了,是希望只谈这一个的;同居了,就当自己是某人的老婆了,基本上不会想到分手两个字,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在现代的中国,一个跟男朋友同居过的女孩子,再找男朋友再婚,还能不能得到幸福的她们自己都不确定。

至于男人么,我见过的结婚想要处男的女人绝对没有结婚想要处女的男人多。

好像谁说过,你二婚过的还不如头婚幸福,为啥要离婚?呃,抱着这样的观念,守着他吧,过一辈子吧,大多数人还是能过一辈子的,男人如是说,女人如是想。

然,王慕菲这样的极品,真的没有吗?在群里交流的时候,我们找来的贴子不要太多,遇到这样的人,还能守着他么。

微笑,故事里的王慕菲,在一开头,我给他加上了层厚厚的糖衣,摊手,可能加的太厚了,好多人都没有剥开它。

凌晨禾早跟我说到这个,我才恍然大悟,糖衣真的是太厚了,那么我亲手剥开他吧。

倒霉的王慕菲,我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他就不是姑娘口中的阿菲哥哥了,他是极品男人的代言人。

故事一开始是田园诗,让很多男读者喜欢,可是恩爱的底下,是什么?尚真真跟小王的结合,是小王的欺骗,他恰好遇见了要离家出走的尚真真。

一个还说得上有人品的人,遇见离家出走的小姑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有人品的,会劝她回家,把她交给她的亲人;中等的,当然看不见,拒之门外。

假冒她的亲人接她走,会是什么样的人品?书评有人替小王开脱,说半夜遇见美少女,不推倒的才不是正常的男人,瞧,这个言论恰好证明了小王的心理活动是有现实基础的嘛。

微笑,当然,我相信说这个话的朋友自己是不会真这样干的。

尚真真为什么会跟从小王,有人说她都能离家出走了,为什么还会顺从,再逃就是啦。

她的离家出走,不是她一个人的行为,是有姐夫接应的,不过换个地方躲几天,好让父亲能接受姐姐跟姐夫的解释。

并不是她看上小王,跑他跑路。

只是她前世不修,半道上叫小王打劫了。

她读过很多诗书,接受了传统的道德观,觉得私奔的名声传出去了,接受了小王,不得不嫁他。

按照她的教养,她努力去做一个好妻子,她也是那样做了,她带着防身的金珠交给小王。

至于小王花到哪里去了,怎么花的她没有问过,在她的从前生活里,这一点点算不得什么,她家的贴身使女对几百两银子的开销都有权决定。

这个错误其实一直持续到很久之后。

再来说小王,他们白天一起下地,晚上一个织布一个读书,抢着做家务。

呃,跟其他农家夫妻没什么两样。

可是,小王无视了一点——真真是小脚。

这双小脚,我在后来的特意点出了,农村是没有这样的小脚的,所以有个花痴为这个小脚着迷了。

这个故事的用意除了把小两口搬到城里让故事进一步展开之外,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小王的品性,他对真真是没有信任感的,那个花痴不如他太多,所以放心,如果换了苏公子那样的公子,会怎么样?再一个就是突出真真的小脚,农村为什么不会有这样的小脚?小脚走路还要人扶呢,口口声声爱娘子的小王,是让小脚的老婆干活的!当然,他的姐妹都是小脚,也都干活,所以,他无视了,他觉得小脚干活天经地义,笑。

真真是么?真真在遇到他之前估计路都没有怎么走过吧。

把这层糖衣剥开,咱们能看到什么?接下来是莺莺赠金,口口声声说不花娘子的钱的小王,离开家的时候手里有钱么?他们是花尽了真真从尚家带来的金珠,活不下去了才回松江的。

莺莺看见妹子的生活,心疼她,叫李青书丢下一盒金珠。

这里我写的蛮细,真真怕不肯用娘子家钱的相公说她,把这点子东西藏起来了。

为什么会藏?当然是因为小王经常说这个话,他之前花的可不是他自己的钱,小王为什么会经常说?他心虚,其实他心里明白,他花的就是女人的钱。

可是他要面子,他不肯认帐。

这个人物虚伪的性格,其实我是想通过他这句话反复出现来表明的,安排他说了好几次来着。

对指头,这个糖衣抹的太厚了,剥开它。

头一回见到金子,真真说要还回去,他说了啥?他要是真有骨气,全部丢出去啊,那个还不是尚家的钱的,是大姨子的,是李家的。

可是他嘴上说什么都不如他的行动,巴巴的到城里去,高价卖了银子。

回来就要买新房、买使女,多么急不可耐!他们又不是活不下去,他们小两口可是攒了些银子的,靠他读书,过十来年苦日子,只要他努力,不见得不能中举啊。

可是他听老婆说爹爹生她的气,他就着急了,都是老婆不对,是老婆的错咩,听到老尚是要女儿跟他断绝关系,老婆不肯,他才没话讲,他改了主意,不许老婆跟娘家接近,为毛?他知道真真在尚家的份量了,拿着她,更有利。

接下来他们的景况慢慢变好,这个变好——是尚家悄无声息的资助,也是小王拿着真真得来的好处。

后文里一件就可以当几十两的皮袄,是他王慕菲做的么?他家日常吃穿用度跟家人,都是尚家供给。

后来我都有对比。

到尚家抽断供给,他自己算帐过日子是何等凄惨,笑,他不用老婆钱的,这个时候有骨气的男人会怎么做?可是他是抱怨。

(我老公路过看到,大笑,说我是坏人,嘻嘻)他口口声声不用老婆钱的,可是实际上他用的很舒服。

他还很有骨气呢,头一回到尚家去见他老丈人,说的那些话,看上去好有骨气!可是他站的住脚么。

他拐了人家女儿一走好多年,尚家对他会有这样的待遇,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不过是脸色不好看,说话不客气,要他补婚书,人家就大把银子做嫁妆。

他自己爹娘对尚真真又是如何?尚家要补婚书补嫁妆,他拒绝了。

有人说这个是BUG。

呃,正常男人没有人会拒绝的,可是一个一见面就会打主意拐走人家小姑娘的会是正常人么,他只怕你给的不够多,反正姑娘在他手里,你不给也得给。

这个事情的现代版其实蛮多的。

男女朋友同居了,男方家庭就有很多要求了,要女方家里出房子啥的啊啊啊,不要太多。

原因在哪里?姑娘已经是儿子的人了,跑不走飞不掉的,女家对结婚的要求更迫切,正好可以要价。

钱财,尚家不吝惜钱财,有没有婚书,一样可以供奉,这是老王夫妻的想法,其实也是小王的想法。

所以,他说等我中举吧,这个其实是给尚家发的信号,是给真真婚书的交换,并不是有骨气要发奋的表现,不然他完全可以在家苦读的,不用借助岳家半点力量。

李青书找他去走门路,他跑的怎么那么欢?尚莺莺跟李青书是明白人,因为心里觉得对不起真真,很努力的去张罗了。

最怕流氓有文化啊。

这个流氓拐了个带纯金镶钻饭票天仙回家,混了个举人当当,不写婚书这个法宝这样好用,他怎么舍得写婚书?名声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所以尚家满足了他举人的愿望,他依旧不提,尚家开始着急,开始另想办法。

其实尚真真从一开始就是做错了的,她的相公不要用女人的钱,她就当不接受娘家跟姐姐的一分一钱,跟着小王过吃糠咽菜的苦日子好了。

可是她自己心里都瞧不起自己了,觉得她跟他没有名份,所以要加倍的对小王跟他的家人好。

钱在她看来不算什么,只要相公过的舒服。

笑,其实她没有想明白,她瞧不上的这个,王家人拿着当心肝呢。

正是看穿她了,小王拿着她,她越这样,小王越不肯给婚书。

小王当然明白他的举人怎么来的,可是他要是会感激,他就不是王慕菲了,他也不会拿他中举来做条件换婚书的。

等他发达了,有社会资本了,他觉得没有尚真真他一样可以过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了,他对尚真真,可是就差多了。

婚书么,更不值得他给了。

尚家是一块踏脚石,可以丢掉了。

举人纳富人的女儿为妾,再正常不过的事。

尚家只有女儿,有再多的钱不过是糊涂的有钱商人罢了。

这个情节来源于我看到的很多例子,生活中不少的女同事跟女性朋友,都是早早跟男朋友同居的,住在一起四五年像夫妻那样生活,过日子。

可是提到打证结婚,女方没有不想的。

可是男人么,没有钱啊,怎么结婚?等我多挣点吧,大多数都是这样想的吧,不过是一张纸而已,有没有都没有关系,反正婚姻的好处不是提前得到了么?结婚是要成本的,还有心灵上被束缚的感觉,没有,在心理上我还是钻石王老五,进可攻美少女,退可守黄脸婆。

我的朋友中,有些能修成正果,有些,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就散了。

争执中的男人,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将近三十岁的男人,正当好年华,也不是非娶你不可,可是女人过了二十五,家里就催婚了。

年纪越大,催的越急。

可是男人不急的,笑,反正你是我的人了,跑也跑不掉,就是跑了你也找不到比我更好的,我找个年轻的可是比你容易,很自信。

这样的生活剧每天上演,直到有一天,有个BH的女性朋友,跟同居了四五年的男朋友说88,跟另一个男人跑路,干脆利落马上结婚,微笑她算是遇到了不错的男人。

所以,我才会有这个拒不写婚书的情节,摊手,真的是从生活里来的。

不是生造的。

接下来再说真真的离开,她的离开在于她看清了小王的人品,也看清了她的处境,她在王家不是妻,不是妾,没有任何尊严。

小王姐妹两个的婚事,是真真思想的转变,她明白了小王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她,从来就没有尊重过她。

想明白了,更加觉得自己的傻,心死了。

姚滴珠么,这个人的出现是必然的,所以这个女二号的名字我借了二拍里的一个姚滴珠,像征意义更大一些,她代表了女性的市井生活状态。

真真是理想化的,姚滴珠是市井的。

她们的做法各有不对的地方,中和一下,才能在这个一直不够完美的世界生活的幸福一点吧,才能离王慕菲这个坏人标本远一些吧。

女孩子更要自尊自爱自强,这个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每天在我们耳边念经一样念一百遍的。

他说了很多当时看起来我们认为是老封建的话,现在看来都是金玉良言,笑,不要问我为什么,那些话咱们的爹妈天天都念经呢。

他教我的,比我想像的还要多。

我很感激他,年少的时候,能竖立正确的人生观,他老人家潜移默化功不可没。

亲亲大家,我们一起让生活变的更美好一些吧。

女孩子更要自尊自爱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