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三国 >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三十五节 诞生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三十五节 诞生

2025-04-02 09:45:30

八月初,经过几个月的筹备,《邸报》正式在青州发行。

《邸报》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传达官府的政策,解释官府的律法,同时,刊登各地审案判案的案例,以便司法官相互学习。

故称为《邸报》。

然而,《邸报》的出现仍然带给人们很大的冲击。

首先,是这份报纸首次采用了标点符号进行断句,并由大儒管宁执笔,写了一篇经过标点符号断句的经文辨义,这一下子挑起了儒生的兴趣。

随后,浪潮般的文章涌入《邸报》报馆,各地儒生们纷纷写文章,按自己理解的方式对古籍经文进行断句,并由此引发激烈的争论。

《邸报》有选择地挑一些观点刊登出来,并为作者支付了稿酬,一时间,儒生们争论的兴趣更加浓厚,也因此,标点符号的作用深入人心。

随着青州新版古籍典章的推出,这一争论越发激烈。

中国历史上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在这种考据之争上,在中国,只要一个人对某句经文发明了一种新的断句方式,他就会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尊为一派开山学者。

这导致儒生们埋首太玄经,就为了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断句方式——虽然这种断句对生产力发展,对科技进步毫无作用。

历代无数精英前仆后继埋首于经文研究,导致中国的生产力极端滞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虽然不能完全杜绝经文考据,至少,使汉以后的经文不再需要浪费精力。

其次,这种对经文的辨论,还导致了各派学术观点风起云涌,在刘备的双重真理观点指导下,各派学术观点并存。

他们不再相互攻击,而把精力放在充实自己的论据上。

由此,类似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00年后,又于青州渐渐抬头。

而《邸报》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则类似于广告的报道,那是介绍出云新近研发出的一种计时工具——以重锤下落为动力,用齿轮传动的机械钟。

这一计时工具的诞生,标志着文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六个基本的物理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温度、时间),全部诞生了。

刘备捧着报纸,语不成声地面对着前来报信的周毅:有了这六个基本物理量,哪怕青州出云百年之后消失泯灭,我们也不枉奋斗一场。

不仅如此,周毅淡然地笑着:五年了,对钟表的研究使我重温了机械制作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对钟表的研究使我对齿轮轴承的认识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在此基础上,我顺便研究了公元前100年(距当时200余年),罗马发明的维特鲁维亚水磨(维特鲁维亚水磨通过适当选择大小齿轮的齿数,就可调整水磨的转速,其功率约三马力,最后提高到50马力,成为古代功率最大的原动机)。

新研究出的水磨功率可以达到45马力,它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

我准备把它命名为出云水磨。

我还准备著书立说,把这次研究体会到的齿轮啮合基本定律阐述出来,让后世人学习了解。

对齿轮啮合基本定律的研究,将催生类似于珍妮机的纺织设备。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纺织羊毛了。

好呀,这样一来,青州出云对北方游牧部族的控制将会更加牢固。

我们与他们将成为同一经济纽带上的伙伴,经济的力量将会把他们牢牢捆绑在我们的战车上。

刘备连声赞叹。

珍妮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把现有织布机的纺锤由水平状态变为直立,让纺锤能垂直转动,这就是珍妮机的雏形了。

若让几具并排的纺锤同时转动,就可以纺出好几根纱来,而带有8个竖立纺锤的纺纱机,就是珍妮纺纱机。

它用人作动力,整台机器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

用手摇动轮子,不用手指的帮助,棉花羊毛就能够同时纺成8根纱线。

它的功效至少比过去提高40倍。

然而,看似简单的珍妮机却是近代工业最高科技,其精密的齿轮轴承传动设备容不得半点误差,八个竖立的纺锤必须精密的保持一致转动(有误差,就无法织出密度均匀的布匹)。

只有在了解齿轮啮合基本定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机械。

所以,先有蒸汽车床(精密车床),后有钟表(能计量时间的精密齿轮系统),再后有齿轮啮合定律(作用力精密地均匀施加在8个甚至18个转轴上),最后才有珍妮机。

有了珍妮机,低强度的纺织工作就可以大量吸纳妇女参加。

而临淄本来就有悠久的纺织历史,熟练的工匠并不缺乏。

通过大量采用珍妮机,可以带动齐国郡的经济走上高速发展,各部族往来齐国郡出售羊毛,购买生活必需品,又可以让广绕的影响扩大到草原深处。

嗯,东莱的15万罪兵我已经有了用途,让他们整修河道,在河道上安装出云水磨。

然后,开始我们的纺织时代。

刘备眯着眼睛,手托着下巴说。

你不是原打算把他们派往琼州(海南岛)方向,然后让他们航向印度,航向罗马嘛?航行到琼州,沿途必须有接应,等连云港建成了再说吧刘备解释说。

可是,印度文明已经开始和我们接触,再晚个几十年,岂不令人遗憾?周毅满脸的神往。

方今战乱啊,若我们连根本之地也守不住,何谈文明的交流?中原乱世已起,在这动乱时代,将15万生力军遣往大海,万一有事,哭都来不及。

遥望西方,大约同一时期,地中海已进入黄金时代(部分史学家也称其为虚假的黄金时代)。

此前,早在汉代大约500年前,埃及的托勒密二世成功开掘连接红海港口苏伊士和尼罗河三角洲最东部的运河。

这条运河,提供了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水上直达通道。

与在这时候,一位不知名姓的希腊水手,弄清了季风的季节和方向(希帕罗斯不是这位希腊水手的名宇,而是这位希腊水手所驾驶小船的绰号)。

对季风规律的发现,使罗马人从埃及到印度河三角洲的穿梭旅行时间大为缩短。

到了汉代,他们的大海船已经能够直接驶过曼德海峡和印度南端之间的公海,甚至绕过锡兰,在印度东部海岸的阿里卡马杜尔建立一个货物集散中心。

罗马帝国,正是依靠自己的航海技术,自亚欧非三个大洲掳掠了无数的财宝、粮食、以及奢侈品,导致罗马物价低廉。

相对于青州粮价每石22钱,此时的罗马帝国货币已贬值到毫无价值的地步,也为后来罗马帝国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就在同一世纪,印度水手效法希腊人,学会了径直穿过阿拉伯海的技艺。

部分印度水手从印度东部海岸的港口,直接驶过孟加拉湾,到达马来半岛。

有些印度船员把船开到克拉地峡,把货物运上岸,然后在暹罗湾将陆路送来的货物装船继续航行,来到中国海。

他们既带来货物,也带来了印度宗教。

同期,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

这就是周毅所说的印度文明已经开始和我们接触。

在中原战乱的同时,另外几大文明开始了相互渗透,交流。

埃及的航海技术,希腊的哲学艺术以及印度的建筑艺术和罗马的文化,又向新的地区发展。

在此期间,在今天的柬埔寨和越南南部,掀起了印度化的第一个高潮,佛教开始自己的征服历程。

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也同时在贵霜帝国(大月氏的一支。

公元前2世纪初,居于中国的西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约公元前165年为匈奴所败,迁至阿姆河,在这里征服了大夏。

并进一步侵入印度,占领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赢得了新的地盘,尤其是在贵霜帝国的都城咀叉始罗(克什米尔)。

四大文明,竟如此接近,可惜中国却陷于战乱之中,无暇他顾。

错过了腾飞的时机。

想起来真是令人黯然。

气死人了就在刘备越想越悲愤时,太谷城孙坚也气得浑身发抖:策儿,这就是你招来的青州兵马?孙坚面前,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整齐地接受他的检阅,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呀?老的老,小的小,千人当中,一群十七八岁的童子占了大约两成。

虽然这些人站的还算笔直,瞧那队列也似乎很严整。

但服装杂乱,气质中似乎匪气多了点。

而这群人渣,正是一月前孙策依据与青州签订的盟约,在青州招揽的士兵。

父亲,不要小看这些人,他们都是青州经过审查,认为合格后才转交给我们的,尤其是那群童子。

那200童子,是刘备培养了五年的童子军士兵。

我好不容易才让青州督军府批准他们来此。

孙策极力辩解道。

青州人士第一次作为外籍兵,参加盟友的部队,为了不给青州丢脸,每个招募的士兵都需通过督军府的审查。

然而,青州民富,对于青州人来说,在自己家乡履行兵役,或在家乡劳作,足够养活家人了。

至于把士兵作为一种职业,把战斗当作一种乐趣——刘备培养的尚武习气还没有那么深入人心。

你这样的瘸腿来凑什么热闹?孙坚指着一名装着一条木腿的老汉,愤怒的责问:你来这里干什么?报告将军,我乃冀州涿县老兵。

名叫陆毅,六年前追随主公自家乡来到青州,临淄城下一战,在下失去了一条腿,主公安排我定居广饶。

可我受伤的早,与我一起参军的同伴,现在都是士民(武士)了,在下还是个功民。

听说将军这里同功同赏,在下想来,再挣点军功。

再挣点军功?你能干什么,你会干什么?报告长官,在下受伤退役后,一直在乡间帮助我家主公训练乡勇。

对士兵的训练技巧,受过我家主公专门培训,在下能为将军训练出一支军队来。

哦,人才呀。

会训练军队的人,哪怕学了点皮毛,那也是类似于禁的人才。

孙坚立刻改容相向:失礼失礼,先生请入帐,与我军中司马商谈一下。

老兵一挺胸脯,答:上官问话,士官尉佐必须起立,致敬回答——此乃军中铁律。

将军不问完话,小兵不敢从容。

孙坚听完,不敢勉强,遂走近下一个士兵,仔细打量。

这名士兵面色白净,手脚却异常粗大,老茧密布。

孙坚问:你叫什么?什么身份?为何来此当兵?那名士兵一挺胸膛,简短地回答:在下姓刘,名淮,字子英,乐安人士,准慧民(预备慧民),能写会算,略通后勤补给工作,来此,也为挣取军功。

能写会算,略通后勤补给工作。

好,也是个人才,可是这样的人,不在青州争取出头之日,来我这里当兵,为什么?孙坚暗中嘀咕,疑惑地再次打量着刘淮。

老兵陆毅一敲胸甲,道:报告长官,我有话说。

孙坚回首,命令道:讲。

陆毅再度敲击胸甲,行一军礼,道:报告长官,刘淮原是罪民,他父亲刘布发动乐安叛乱,他本人指使刺客行刺我家主公,后被主母赦免。

三年前,他通过考试成为准慧民,但是,由于有罪民的身份,三代之内只能为书吏打下手,不能亲自做官。

他的母亲与妹妹还居住于城外破房内,白天禁止出门。

只有获取了军功,他才能正式获得慧民身份,他的母亲和妹妹才能居住在城内。

但是,青州军队不会接受他。

为了取得战功,他只有到将军这里参战。

罪民?孙坚深吸了一口气。

不等孙坚开口,陆毅低声嘟囔道:其实,这里除了那两百个小兵蛋子,几个像我一样不知死活的老兵,其余人都曾有罪民身份。

不过,将军放心,陆毅一挺胸膛,傲然补充说:他们为了挣取军功,一定会死命作战,不死不休。

孙坚了然。

随即,孙坚再问陆毅:像你这样的老兵,这里有多少,你把他们全找出来,我要重用你们。

将军,陆毅一挺胸膛,回答:我们可以帮你训练队伍,不过,青州这支队伍我们可不能带。

哦?孙坚问:为什么?陆毅低声回答:那200个小兵蛋子,我们指挥不动,他们级别比我们高。

孙坚感兴趣地走近童子军队伍,仔细观察。

这群童子军身材尚未有长枪高,不过,他们却是队伍中,难得的服装整齐的一群人。

这些十七八岁的童子们一个个小脸昂的高高的,脸上充满了傲气,目不斜视地直视前方。

杀过人吗?孙坚询问其中一名童子。

没有!那你来干什么?来杀人!怕不怕?不怕,我在草原杀过狼。

能杀狼,好胆量,至少说明他熟悉搏斗技巧,射箭技术。

孙坚脑袋转了转,问:你们都学过什么?那小孩偏过头,仔细地打量孙坚,断然回答:军事秘密,恕不奉告。

这么大的小屁孩,居然说什么军事秘密,孙坚怒火上涌,正准备进一步威逼,程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报:青州督军府大都督田畴田子泰来访,看他的样子,有急事。

快请,孙坚满肚子的苦水,正好需要找人发泄。

田畴满脸大汗地跑进来,一见孙坚,劈头就问:那群孩子呢?好没有礼貌,孙坚皱了皱眉头,用下巴示意。

田畴看见那群童子军,长出一口气,浑身松懈下来,转身对孙坚拱手:文台兄,我忙于泰山事务,代理督军的人不熟悉情况,批准了这些孩子过来,还望文台兄看在两家友好的份上,准许这些孩子回家。

孙坚不悦的回答:我听说玄德公最重信义,可你看看,你们就是这样履行协议的嘛?再说,这些士兵已到我营中,难道今后玄德公随便一召唤,他们就必须回去嘛?田畴脸色微微一红,回复说:我随身带来500骑兵,我以200骑兵换回这200童子,如何?有问题,有大问题。

傻子都知道,成年人的战斗力比童子强,青州宁愿以200成年军人换200童子——刘备不傻,他会干不占便宜的事?孙坚断然回绝:一入我营中,就是我的士兵,归我统属。

如今点校已毕,根据协议,他们在服役期满前,只接受我的统领。

这时,孙坚也忘了向田畴诉苦,想绝对不想更换这群大多数由罪民组成的军队了。

田畴一咬牙:给你500骑兵,换不换?孙坚摇头:田公若再纠缠,我就要去信责问一下玄德公了。

田畴在地上转了几个圈子,再次回到孙坚身边,道:也罢,请容许我跟他们说几句话。

孙坚一言不发,伸手延请田畴。

飞库制作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第四章 群雄割据 四章群雄割据 第三十六节 迷雾四章群雄割据 第三十六节 迷雾田畴站在童子军的面前,欲言又止。

良久,才憋出一句话来:你们接到的派遣令是横江都尉鲁子敬(鲁肃)签发的。

虽然,鲁子敬兼管济南郡军政,但他无权调动你们。

主公已念在鲁子敬初来青州,不懂规矩,故此不予追究。

也就是说,你们的派遣令不合法。

一名童子长身出列,大声回复:济南郡章丘童子军都尉官许灵向都督报告,按律法,我等童子军试练活动一旦开始,需得大教席、使君大人(州牧刘备)与大都督联合签署公函,才能终止。

大都督亲至,请问:可曾获得大教席与使君大人的手谕。

田畴呻吟一声:罢罢罢,出了这么大的漏子,我自会亲自向主公领罪。

不过,你们几个难道不知道,童子军统属自成体系,鲁子敬的派遣令不合法嘛。

许灵眼睛一点不眨的昂首挺胸,回答:上官有令,童子不辨真伪,即使有罪,刑不及童子。

田畴怒声道:刑不及童子,可军法管得了童子。

你们想援引刘浑故例,难道也想去海外,终生不的回乡嘛?许灵打了个哆嗦,垂下头来。

当日,孙策等人在青州招兵,多日未曾招到满意的人马。

周瑜与鲁肃很久就相识,乘着鲁肃来广饶述职的功夫,请求鲁肃帮忙。

恰好秋收结束,童子军准备开始年度试练,需要到当地军政衙门领取军械,鲁肃看到这200人虽然年级幼小,但弓马娴熟。

心想:反正他们需要试练,而这些学堂兵又正好是结束了高等学堂(初中),即将踏入军校学习的优等生,他们此次的试练时间正好是一年(实习期),是去孙坚部队的一个服役期。

故此签发了派遣令,让他们跟周瑜走。

本来,这封明显错误的派遣令会遭到拒绝,但这些学堂兵都是自视颇高的优等生,唯恐天下不乱的几个少年一合计,决定来真实的战场厮杀一番,顺便挣取点军功好向同伴炫耀,所以就打了马虎眼,甚至为孙策在督军府遮掩。

田畴回到广绕参加农牧节庆典,发现了这个大纰漏,不敢告知刘备,遂轻骑想追回。

既如此,你们就在这开始试练吧,田畴颓然地说:我听说鲁子敬没给你们分派军械,此里也不会有合身的兵器铠甲。

回头我把你们的兵器铠甲送来,军械未到前,你们不许上阵,此乃军令。

说完,田畴拱手向孙坚请求:还望文台公成全。

孙坚阴沉着脸,答:战与不战,不在于我,董贼若来袭,我只能全力周旋。

但我答应你,只要有可能,决不派遣他们上阵。

田畴叹息道: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踱了几步,田畴再次询问:文台兄可否答应,决不把他们拆散编制,决不取用他们的军械,若如此,我必有回报。

孙坚犹豫了一下,回答:子泰兄放心,我答应你。

他们将由我长子孙策亲自统领。

小孩子的兵器铠甲,长短大小与大人不同,孙坚琢磨:就算是自己想取用,恐怕也用不上,顺水人情,为何不答应?好,侍卫过来,留下三百匹战马,骑弓100张,弩弓100张,随身只留十只羽箭,其余的全部给他们留下。

田畴吩咐完,转身询问许灵:许都尉,你们还需要什么?200人,留下了三百匹马,还在询问需要什么,孙坚敏感地发现其中有问题。

只是时机不对,不便询问。

许灵歪着头,满脸老成地说:嗯,既然马多给了100匹,那再来30辆正厢车吧,不,50辆。

此地平原,若驾着长车冲锋,一定很过瘾。

露馅了是吧,还是个孩子——田畴心中感慨。

嘴中却在吩咐:侍卫官记上:正厢车50辆。

嗯……,这里的军务官(军械修理官员,工兵,辅助兵)不知道怎么样,来50名辅助兵吧。

50人不行,50辅助兵是两个营的编制,你们才200人——侍卫官记上:辅助兵20人。

时光缓缓地在田畴与许灵的讨价还价中渡过,许灵的每次要求,田畴都予以答应,双方只是在数量上略有争执。

越是如此,孙坚心头越是疑惑。

过后不久,田畴匆匆告辞,理由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必须及早通知自己主公。

田畴走后,孙坚无心校验军队,匆匆结束编组后,招陆毅入军帐,询问详情。

渐渐接开童子军身上的迷雾。

青州功民之子自五岁起,必须到蒙学堂报道,由老师组织起来,教授搏斗技巧与以及简单的识字算术,等他们到了十岁时,大约有半数童子会接到一纸通知——成军通知,他们将作为童子军,进入专门的学堂学习,淘汰下来的童子将进入普通学堂学习。

童子军学堂每年与普通学堂一样有寒暑假,然而,每次寒暑假都要进行试练,根据年龄大小,由老师陪同进行时间不一的野外生活(夏令营冬令营),年龄越大野外生活的时间越长。

经过大约七年的童子军学堂学习,将近一半的童子再度被淘汰。

这时,他们就进入长达一年的结业试练(实习)。

结业试练后,约三分之一的童子军人员,将继续深入军校学习。

其余人员在举行结业典礼后,自由选择随后的发展方向。

不过,所有通过结业试练的童子军,都具备士官身份,属于武士阶层,发给童子军戒指,准许终身佩带童子军徽章。

这也就是陆毅所说的指挥不动他们的原因。

因为他们一旦结束试练,陆毅反而是被指挥的对象。

另一方面,继续在军校深造的童子军,毕业后最差也能混个尉官,他们与最后被淘汰的童子军人员过了八年同窗生涯,在野外曾共同战斗过,情谊深厚。

一旦这些淘汰者进入军队,把军人当作职业,他们会很容易得到同窗的照顾。

所以,借陆毅个胆,他也不敢随便对童子军指手画脚。

那么,几年来,他们具体学习些什么,他们有什么技能,我该怎么用他们?孙坚继续探问。

陆毅沉默,一言不发。

说呀,问你话呢?孙策不满意的催问。

军事秘密,不能说。

犹豫了一下,陆毅补充说:再说,除了童子军自己,外人怎会知道他们具体学了什么?几年来,大浪淘沙,不会保守秘密,不遵守童子军规章的人都被刷了下来。

我所知道的,正是被淘汰下来的人隐隐约约透露的。

至于他们具体学些什么,即使是淘汰下来的人,也不愿透露,将军不信,亲自去问他们,决不会问出来。

功民之子,看来都是一群少爷兵。

周瑜故作讥讽地说:怪不得需要好好保护。

陆毅晃了晃脑袋,又把话咽了回去。

此后,任孙坚孙策周瑜百般挑逗,陆毅沉默以对。

岂有此理。

虎牢关,袁绍曹操日坐愁城,收到刘备的回信后,袁绍勃然大怒:密聚谋士商议:竖子竟敢如此无礼,来人,全军拔营,兵发平阴城,待我击败乐进之后,攻入青州。

陈琳饱受刘备怠慢,最后又被刘备轻蔑,恨不得乘机羞辱刘备,自然在旁煽风点火:此刻,可以说是刘备最衰弱的时候,秋收季节到来,刘备的兵士多有请假。

我自青州来时,看见不少士兵在田野中收割,若乘此机会,尽起三军,说不定可以一鼓而下,攻取青州。

谋士逢纪却保持着冷静,捋着胡须说:不可,刘备疯狂,然其素来谋定而后动,此刻,他刻意激怒将军,必有图谋。

孔璋兄看见的不少士兵在收割,焉知不是刘玄德特意让人看到的?袁绍气极败坏:此刻已进入秋末,将士们缺衣少粮,刘备又把守要害,我军无路可退,冬季就要到来,如何是好?逢纪眯着眼睛,淡淡地点醒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在此,主公有什么可忧虑的?袁绍可不是一般的笨,毫无所觉得追问:河内太守王匡在此,又怎么样了呢?逢纪回答:我军可向北,渡过黄河进入河内郡。

然后……袁绍接着追问:然后呢?逢纪向北一指,说:丁原带走了所有的并州兵,并州空虚,张扬参加了我们盟誓,独在萁关徘徊不前。

我军进入河内后,再向北,可进入并州存身。

若是向东,沿黄河北岸行军,就可以避开刘备的军队,抵达平原。

沿途,我们可以寻找刘备的漏洞,乘势而击,若无漏洞,就进入平原过冬。

袁绍恨恨不休地说:此计虽好,但就此便宜了刘备,我心犹不甘。

逢纪眼珠一砖,道:我还有一计,可制刘备。

袁绍大喜,催促道:快讲。

逢纪微微一笑:此计可谓:趋虎吞狼之际。

时值冬季将来,各路诸侯都在寻找过冬的地方,青州富饶,令人垂涎。

主公可以盟主的身份下令:诸侯之军若无粮,可去青州就食。

如此,天下十四路诸侯中,必有胆大之人,挥军进入青州。

刘备若拒之,失去了大义的名声,天下诸侯必群起而攻之;刘备若容纳诸侯之军,天下诸侯必将蜂拥而之,吃也把他吃垮了。

那时,主公可在平原伺机而动,以节制各路诸侯的名义,顺利进入青州。

此计一出,众人皆拍手称快。

袁绍立刻修书给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上党太守张扬、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山阳太守袁遗、长沙太守孙坚,招呼他们进入青州就食。

至于济北相鲍信,与刘备关系密切,袁绍懒得理他。

北海太守孔融是青州的半个主人,绝对不会赞同袁绍这么盛情的邀请别人到别人家里吃饭,也就不打招呼了。

东郡太守乔瑁已死,想和他打招呼也找不见他。

河内太守王匡嘛,自己已经把他的兵马吞并,不用和他打招呼了。

曹操,曹操怎么办?留他在虎牢关,一者:董卓任命刘备为青州牧,他在虎牢正好阻隔刘备与董贼的交往;二者,我军撤走后,恐怕徐荣会乘势追击,留他在这,正好阻击追兵。

野外交战,曹孟德打不过徐荣,但守城,他应该守得住。

听说刘备逃走后,给他留下了无数军械,主公一直未曾向他讨要,此次正好让他出力。

逢纪建议。

八路诸侯收到信后,蠢蠢欲动。

后将军袁术首先按耐不住,整军备发。

接到袁术准备进军青州的消息,孙坚急忙赶往鲁阳劝止。

去不得呀将军,别人都可以去青州,唯独我们去不得青州。

孙坚劝说道。

袁术怒火上涌,按剑说:我早听说你和刘备往来密切,你是不是认为我不是刘备的对手,你敢小看我嘛?非也,孙坚解释说:将军此去,要穿越豫州徐州。

徐州陶谦,新近借得刘备之力,并吞东海臧霸10万劲卒,势力雄厚。

将军进入徐州,陶谦会答应让你攻击他的盟友嘛?退一步说,将军即使击败了陶谦,剩下的就是两条路,一条是自琅邪郡进入青州,那里由刘备家臣陈群多年苦心经营,刘备这次回青州就是自琅邪而入,将军转战多日,以疲兵进入琅邪,可有制胜的把握?最后一条路是自泰山郡进入青州,那里有青州大都督田畴亲自坐阵,鲍信在左右呼应,刘备接应于后,陶谦相随于南方,将军以一州之力,能够打的过两个最富裕的州,外加两个郡嘛。

即使将军顺利进入青州,兵疲将衰,能够在各诸侯的虎狼争食中,占的便宜嘛?望将军深思之。

袁术犹豫半天,起身自房内包裹里拿出一只琉璃杯来,不甘心地说:文台,你看这只酒杯好看吗?好看孙坚简短地回答。

袁术爱惜地抚摸着酒杯,说:300万钱(五株钱)一只,够养一万名士兵了,当然会好看了。

此乃中常侍张让家中搜出的水晶琉璃蟾蜍杯,据说,这只酒杯来源自刘备,据说,青州这样的杯子还有好几只,我们要是进入青州,到刘备家中搜出水晶琉璃杯来,文台,我请你好好痛饮一番‘英雄血’,好酒就需好杯。

孙坚默默的退后一步,心中暗道:象以齿焚身,刘备,我能帮你的就这些了,剩下的就看你了。

第四章 群雄割据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三十七节 杀心。